1.天气预报真的准吗?

雷阵雨天气预报准吗_天气预报雷阵雨是什么意思

听到有人这样抱怨:早上六七点出门,明明外头下着大雨,广播里却说“今天白天晴间多云”,气象台可真敢报!气象台的同志说,其实在天气预报的表述中,白天是指早上8点到晚上8点,气象台并没“瞎报”! 这种现象并非个别。比如某地报雷阵雨,事后有市民到台里反映说,“就掉了几滴雨,你们预报错了”。然而实际上,出现打雷并伴有阵性降水就是“雷阵雨”,雷阵雨并不一定意味着大雨。 由于公众对不同预报产品的含义理解有偏差,产生了“预报不准”的误解。 老百姓理解的准确率,往往同气象学上的准确率有差别。例如预报西宁有雨,当雨落在北边,南边没有下雨的地方,老百姓就会说不准,这是因为预报在空间上不细;也就是说,老百姓认为的不“准”,其实是指的预报不“细”,这是对目前预报系统的挑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应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级和公众对天气预报准确性及精细化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对天气预报信息的依存度日益加深。 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天气预报准不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天气变化受多种因子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系统,天气预报有时不准,原因也很复杂,尤其是夏季气候具有突发性强的特点。由于误差的存在,天气预报总在通过不断地滚动式预报来修订误差。然而,气象台提供的预报结果一经播报便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而市民一般则认为其就是当天的天气情况,这就造成了预报不准确的印象。另一方面,大部分公众对于天气预报是否准确的判断,是根据自身体验做出的。 “这么热的天,少说也有30多摄氏度,怎么气象台报最高气温才28摄氏度。”炎夏酷暑,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抱怨。其实,天气预报所说的气温是指百叶箱里的温度,它是在草坪上,距离地面1.5米,通风而且不受阳光的直射。但是人们的体感温度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样的气温,阳光下和树阴下感觉差别很大,有风和无风差别很大,湿润和干燥差别很大,感觉上的差别一般可以达到5摄氏度以上。 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天气预报要做到百分之百准确是不可能的,而且几乎永远是不可能的,无论哪个国家都是如此。 事实上,精细化预报不是新名词,而且不乏成功案例。精细预报在国庆庆典、卫星发射等重要活动中的“出色”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毫无疑问,要使日常预报实现定时、定点、定量的长远目标,就对预报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让模糊用语越来越少,真正做到从市民生活需求报天气,这正是未来预报要把握的方向和发展的必然。

天气预报真的准吗?

有许多时候天气不是那么容易能够预测到的,应该说现在的技术还没完全能够准确预测出未来几天!不过相比以前已经好多了! 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是按地区划分的,这个地区有许多县、区、乡、镇、村。预报这个地区有雨,可能整个地区全下,也可能一部分地方下了,一部分地方没有下。所以,并不是天气预报不准,而是地区的范围太大,另外,气候变化也是瞬息万变的。

一般来说天气预报是准确的。

天气预报地区精确的范围越小,则天气预报越准确。

比如说看所在地区的区预报天气当然比市预报天气准确。但是预报天气时间长的,就会相对不准确。比如预报两星期一星期的天气,就不回太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