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季节去云南最好

2.南京冬天天气冷吗?有暖气吗?

3.十一月份去哪旅游比较好!!

4.秋天最适宜去哪里旅游?

5.小孩佩戴“端午锦”有什么文化寓意

石城天气_石城天气预报15天准确率

中国的莲花,有了周敦颐一篇《爱莲说》,朱自清一篇《荷塘月色》,便是写到了极致。那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恬静怡然的风致,每每读来,都让人情动于衷,心仪久久。

因为文章,喜欢上了莲花。这几年南来北往,顺便看过不少,拍了不少,印象最深的,还数福建省石城县的莲花。石城号称中国白莲之乡,村村有莲,户户种莲,那种情景,那种气象,与园林池塘中看到的完全不同。从横贯全县的琴江沿岸走过,坪坝上,沟汊间,所到之处,全是一方方、一层层清香四溢,长势正好的莲田。那繁星般斑斓的莲朵,碧玉般莹润的莲叶,相接相拥,绵延百余里,像一匹无穷无尽的云锦铺展开来,把1000多平方公里的地面打扮得富丽妖娆,熠熠生辉。莲田周边,是林草苍翠的山峦。山脊的上方,穹庐般覆盖着辽远的白云蓝天。听不见机械的轰鸣击打,见不到车来人往的扰攘。万籁俱寂,洁净无尘,俯仰之间,除了莲花还是莲花。置身于这样的环境里,纵目骋怀,你会不由地想到,在这烟尘弥漫、噪声盈耳的世界上,能有这样一方宁静的山水,一处清爽的天地,真算得人间幸事!

据莲农介绍,看莲花,最好是在太阳升起之后。莲花晨开暮合,最喜阳光,阳光愈足,开得愈好。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看来是有来由的。那天趁旅游大巴尚未到来,我一个人踩着田埂的露珠,走到大畲村的观光凉亭。凉亭在百亩莲田正中,竹木搭建,简捷而精巧,与周围景色十分协调。村庄静悄悄的,阳光煦微,凉风习习,依栏望去,见四周鲜荷蓬蓬勃勃,灿然怒放,精气神十足,便急忙拿出相机,对准一簇簇或白或红环护着金粉嫩蕊的莲瓣,一张张或高或低承托着沉甸甸露水的莲叶,一个个或大或小鼓起饱满籽实的莲蓬,甚至一处处透着残缺美感的枯枝败叶,不停拉动镜头,愣是一通狂拍。一个多小时的跑前跑后,早已汗流浃背,但仍觉兴致未尽。须知,这大片的莲花猛看似无不同,但静心细品,却是风情万种,各具姿色:有的高雅,有的艳丽;有的端庄,有的娇羞;有的温婉柔媚,有的烂漫天真;有的从容淡定,有的神飞扬。古人喻之为“凌波仙子”,想来真是再确切不过的。但我揣想,那仙子,指的当是曲江池畔燕乐的成群佳丽,而不会是苎萝山前临流照影的浣纱女。

太阳已近中天,园子里已是溽热袭人,加之游客渐多,便收拾行囊,抽身离去。村头阴凉处,见几户莲农正在加工莲子,旁边围一些游客,指指点点,问长问短,便也走上前去加入攀谈。

石城的莲子,以色白、粒大、清香味美著称。所谓“白莲”,指称的即是这种营养丰富的优质莲子,并非花的颜色。全县十万亩莲田,每年大约可收9000吨莲子,而莲藕、莲心、莲花、莲叶、莲须、荷蒂等又可入厨入药,是农家收入的主要来源。莲农老陈说,白莲品质好,但务劳起来是相当辛苦的。先得适时收,趁天气凉快,每天四点左右就得下地摘,莲蓬过嫰的不能摘,因莲子尚不饱满;过熟的也不行,莲子会老化。这得凭经验。莲时,无论男女老幼,都得赤手光脚在泥水里操作,蚊虫的叮咬,莲梗倒刺的划痛是免不了的,但你都得忍着。其次,回的莲蓬当天就得处理,包括上学前放学后的学生娃,全家人围坐一起,剥开莲蓬,取出莲子,再一粒粒剥去外壳,内膜,捅出莲心,而后拿到太阳下晾晒,等水分挥发完,又得取回来烘烤,这中间,火候的掌握也是十分要紧的……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听他的介绍,脑海里突然就跳出这个诗句。

我插话问,一个人一天能剥多少莲子?答说六斤左右,每斤少说也三百颗莲子。又问,一年能有多少收入?答说六亩地,两万来块钱是有的。但他的老伴立即仰起头来制止,说瞎吹吧你,哪有那样多!虽是反驳,却止不住满脸笑意。老陈也禁不住笑了,说现在又不收税了,你怕哪样,没那么多,盖新房的钱哪里来,取媳妇的钱哪里来,孩子上大学的钱哪里来,别人给的啊?老伴剜他一眼,说老不正经,你咋不说要受多大连累?老陈转向我们,说这倒也是,莲子好,作务难,栽种,浇水,施肥,除草,病虫防治,哪个环节都马虎不得,老婆子受了不少罪,是我家的有功之臣哩。大家于是一阵开心大笑,纷纷向她伸出拇指,而她却不好意思地推老陈一把,满脸通红说,谁稀罕你表扬,说是要给买个手机,半年了也不见踪影!

临了,俩口子非得送我们每人几个莲蓬,说天热易上火,拿几个尝尝鲜,在车上解解闷。大家自然不好白要,表示要掏钱,老陈一脸诚恳地说,小看乡下人了吧,千百年前我祖上也是中原来的,就算认个老乡行吧?于是只好道谢而别,并祝他们生活幸福美满。

说来这石城还真是我国著名的客家族系发祥地。晋代以降,中原士族百姓五次大规模南迁,最早便是在这方“环山多石,耸峙如城”的地界上安定下来,垦地置业,休养生息,而后随着人丁的增长和家族的兴盛,一部分人又陆续穿越武夷山,东进闽西,南下粤东,寻求新的拓展,故石城又有“闽粤通衢,客家摇篮”之称。石城还是当年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1934年,中国革命最困难最危急的时刻,石城父老曾将1.6万名子弟送去随军征战,而这些优秀儿女们,最后活着到达陕北的只有53名!石城人民为中华文明所作的贡献,为中国革命所付出的牺牲,彪炳史册,光照千秋。

什么季节去云南最好

浑源县,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地处桑干河支流浑河中上游。东接广灵,西毗应县,东南部以恒山与灵丘、繁峙县分界,北面由六棱山与大同、阳高2县相连,总面积为1966平方公里,辖6镇12乡358个行政村,总人口343486人(2010年)。

浑源始置于西汉,定名于唐,因浑河发源于县境内,故名浑源县。境内有恒山,悬空寺等景点。

建制沿革

浑源夏商时属冀州。西周时以恒山镇属并州。春秋时属代国。

秦始皇始置县,称为崞县,属雁门郡。不久改称平舒,属代郡。

西汉时,平舒县废,复置崞县,属恒山郡。王莽新朝期间,改为崞张县,仍属常山(即恒山)郡。东汉恢复崞县名,三国沿袭之。

北魏时迁都平城(即今大同),为京城内地,改名石城县,属神武郡。天兴元年,改称崞山县。东魏时,改为廊州。北齐时,又改为北显州。

隋初,北显州改称平寇县,后又改回崞县。唐时始称浑源,为因浑河发源于县境内。

五代晋县随州入辽仍为浑源县。

金贞佑二年(1214)于县置浑源州。

元初改浑源县为恒阴县,属西京(即大同),不久,又复用浑源州。

明清时俱称浑源州,均属大同府。

民国元年五月改为浑源县,后属雁门道。抗日战争时期县境南北山区均为抗日根据地,属晋察冀边区。1937年,属山西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9年,属晋察冀边区察南雁北办事处。1940年至1945年,先后属晋察冀边区二、五、一专署。1945年浑源县解放。1947年属察哈尔省雁北专署。

1952年重归山西省。属山西省雁北专署,后改山西省晋北专署,山西省雁北地区行政公署。

1993年雁北地区与大同市合并,属大同市辖县。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浑源县位于北纬39.67°~39.83°东经113.72°~113.92°之间,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大同盆地东南边缘,地处桑干河支流浑河中上游。东接广灵,西毗应县,东南部以恒山与灵丘、繁峙县分界,北面由六棱山与大同、阳高2县相连。

气候特征:

浑源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天清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6.2℃,平均降雨量424.6毫米。无霜期平均为140天,山区为110~120天。 浑源县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少雪,天气寒冷,多晴朗天气。春季干燥多大风,风沙。夏季温和,雨季集中(7月下旬~9月上旬),多局部性大雨、暴雨,且常发生山洪。秋季温凉,晴天较多,能见度好,天气稳定少变。冬春长,夏秋短。

浑源县年平均降水量388mm,年最大降水量595mm,年最小降水量215.8mm。3~5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5%,6~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1%,9~10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2%,12~2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年平均蒸发量1932.3mm,年最大蒸发量2395.5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下水初见3~10m。

浑源县全年各月盛行北风,年平均风速3.5m/s,冬春偏大,夏秋偏小。极端最大风速曾达33.7m/s。最大冻土深度为1.29~1.5m。

南京冬天天气冷吗?有暖气吗?

夏天的时候去最合适~

丽江境内多山,主要有玉龙雪山和老君山两大山脉。有江和澜沧江两大水系。海拔最高是玉龙雪山的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最低点是七河区江边坡脚江出境处,海拔1219米,形成了寒、温、热兼有的立体气候这里大多数的城镇均坐落与云南人称之坝的一种小山间盆地中,丽江古城则位于丽江坝中部的狮子山南麓.

4、5月到丽江,不仅可以将常规的美景扫荡一遍,也是到老君山和宝山石城的最佳季节,真是尽兴得很。秋天是丽江最美的季节,秋高气爽的天空、色彩缤纷的树木和花朵,映衬着远处的玉龙雪山令人心旷神怡。当然,这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雨季最好不要去~

可以选择航空或者公路到达~旅游地区内主要是客车做为交通工具~~~

而餐饮就有以下方面

三叠水

纳西人的满汉全席。因使用三套大小不同的餐具,即六个大碗、六个小碗和六个盘子,共十八道菜肴,所以又称作三叠水。

在有贵客来访的时候,纳西人的最高礼仪就是三叠水。按所上菜佳的口味分三次上席,第一叠是以甜点类为主的,如米糕、蜜饯、果脯、时鲜的果类食品;第二叠是凉菜类,其中包括丽江特产,如吹肝、凉粉,还有火煺、豆腐干等;第三叠是熟食类,主要以蒸菜为主,根据季节出产的物产不同菜品,有所不同。这三叠水中包括了山珍海味,纳西族地方风味和特产小吃,可以说是纳西人的满汉全席。

琵琶肉

是纳西人家的又一道特色菜肴。取一头完整的猪,去其内脏和骨头,加入佐料后用线缝合。然后用石块压平风干,再挂在火塘上方经烟熏3、4个月,因为形状颇似琵琶而得名,又称猪膘肉。肉存放的时间越长,肉味越加清香,吃起来肥而不腻,十分可口。

丽江粑粑

是丽江街头最容易找到的食品之一。

丽江粑粑分为甜、咸两种口味,香脆可口,而且不容易发霉变质,只需吃时再蒸或煎一下,照样是香酥的。就是因为这个特点,丽江粑粑曾经是马帮商队必备的干粮,它的名声也就不胫而走。

酥油茶

丽江粑粑与酥油茶一起吃更有一番风味。

与丽江粑粑一样,酥油茶也分为甜、咸两种口味。将酥油、鸡蛋、盐、麻籽、花生、核桃等混合,再加入煨好的茶叶水,盛在一种木制的细长筒内,用一根木棍反复地搅拌。当地人又叫它为打酥油茶。是丽江地区很多民族的主要饮茶方式,也是他们一天开始必需的食品。

对于第一次喝酥油茶的人来说,第一口会觉得味道很怪,但如果你坚持再喝一口,那么,你就能体会到其中的醇香,当然不用别人请,你会主动喝下去。甜味的酥油茶腥味较重,初尝者最好从尝试咸味开始。

永胜油茶

是丽江地区永胜县独有的一种饮料。

“丽江粑粑鹤庆酒,永胜油茶家家有。”这是在滇西北非常有名的说法。油茶的做法与酥油茶不同,但也分为甜、咸两种口味。在丽江街头几乎找不到,但如果有机会到永胜,这是一定要品尝的一种独特饮料。

鸡豆凉粉

丽江古城里的招牌食品。

鸡豆是丽江特有的一种豆类,用鸡豆做成的凉粉就称作鸡豆凉粉。鸡豆凉粉在丽江古城里分为凉吃和热吃两种吃法。夏季多凉吃,把凉粉切成片,然后加入五颜六色的佐料,色香味俱全,而且消暑开胃。冬天,用平底锅将凉粉片煎得两面金黄,再依不同的口味配以不同的佐料,同样色香味俱全。是价廉物美的佳肴。

米灌肠

在纳西语里称作“麻补”。是把大米或糯米蒸熟后,拌在新鲜猪血、蛋清及各种香料里,然后灌到洗净的猪大肠内,封好蒸熟而成。吃的时候,切成片可煎可蒸,也是丽江地区的特有吃法。丽江古城的小饭馆里大都有这道菜。

丽江古城里各种小饭馆很多,特别是大石桥附近,每家都有自己的看家菜,走进去先问清楚然后再点菜。如果是雨季到丽江,那时候正是出菌的时候,丽江的松茸很有名,还有一些好吃的菌类,千万别忘了品尝。

而“妈妈傅”和“九七”这样的大饭馆都有自己的回头客,如果是一个人到丽江旅行,在新义街要份小吃,比如丽江粑粑、酥油茶,不仅味道好,而且有足够的热量。

酒吧

丽江的酒吧主要集中在古城密士巷一带,入夜,这里是古城最热、最繁华的地方。这里不仅能喝酒聊天,很多酒吧还可以上网。

樱花屋

很多到丽江的人是慕名找到这家酒吧的,可能与酒吧老板那段跨国婚恋有关。其实,樱花屋里的西餐味道真的不错,经常有老外在这里食宿,也有在这里打工的。价格嘛,不算贵,这可能也是能招徕回头客的原因。泡一壶丽江特有的雪茶,坐在小河边看来来往往的游人,与在城里泡酒吧滋味可不一样。

骆驼酒吧

昆明白塔路延长线上骆驼酒吧的分店。独特的装饰风格和音乐氛围让这里几乎每天客满,如果有徒步线路方面的问题,可以向老板讨教一番。

关于住宿问题~

在丽江地区旅行住宿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到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地区旅行,住宿条件基本都有保证,比如丽江古城、虎跳峡、宝山石城;另一种情况是到未开发地区,夜里只能投宿当地人家,基本上谈不上什么条件了,比如黎明、黎光。

高档

丽江官房大酒店

标准间680元/间 香格里大道 0888-5188888

推荐理由:丽江官房大酒店是丽江县内惟一的一家五星级大酒店。进入丽江县城除了玉龙雪山,第一幢映入眼帘的建筑物就是这家酒店。在顶层的旋转餐厅里,一边吃着可口的自助餐,一边欣赏四方街和丽江县城的全貌。

丽江森龙大酒店

标准间380元/间 民主路南段

0888-5120666

推荐理由:这是一家三星级酒店,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酒店位于古城南边,依城区内风景优美的白龙潭而建,与白龙潭交相辉映,离客运中心也不过几米百。

古城客栈

标准间320元/间丽江新义街积善巷 0888-5189000

推荐理由:古城里一幢纳西建筑风格的院落,有着现代化的住宿环境和三星级的服务,但内部的餐饮和待客礼仪又都是纳西风格的。

中档

丽江第一湾酒店

标准间120元/间古城新义街密士巷44号 0888-5181688

推荐理由:位于古城中心位置,是较早的一家旅游定点单位。环境和卫生都很不错。

丽江地区广播电视招待所

标准间120元/间 县城狮子山

推荐理由:狮子山是丽江县城内的一个小山包,四方街东面就靠着这座小山,从山上有小路到达四方街。如果爱好摄影,遇到晴天起个大早,在招待所的屋顶上远眺玉龙雪山,能拍出很不错的作品。

雪花山庄

标准间280元/间 甘海子 0888-5131666

推荐理由:雪花山庄位于甘海子,通往云杉坪的公路从这里经过。喜欢滑雪的人在丽江可以到中国海拔最高的滑雪场里一试身手,住在雪花山庄是最合适的,这里离大索道非常近,到滑雪场也很方便。如果是春天可以看草甸子上繁星般的绿草鲜花和牦牛。

摩梭山庄

标准间168元(风情园)148元(民族园)/间

泸沽湖边 0888-5881179

推荐理由:位于泸沽湖边,风景如画,山庄里的服务员都是当地的摩梭人,与当地人开办的旅店相比,有着更方便的设施。

低档

香格里客栈

新义街积善巷10号

推荐理由:虽然卫生间和洗澡间是公用的,但热水有保障,每个房间都有电视机,又是在古城的较中心地带,20元/晚不贵吧。但是睡眠不好的人建议不要住在这里,因为是由老宅改建的,木板楼面和墙壁隔音效果极差。

到丽江旅游,当然住古城,而且是古城里的老宅。像这样的客栈古城里很多,而且条件和价格都不相上下。我个人认为,这里对一个自助旅游者来说是非常经济实惠的。

青年旅馆

丽江古城青年旅馆

十一月份去哪旅游比较好!!

南京冬天是没有暖气的,一般最冷会零下5~6度,虽然没有北方低,但由于北方冬天有暖气,所以北方人在南京会感到很冷的!

不过,扬子石化,南京炼油厂,小野田等厂区宿舍会有暖气。

? 对于冬天时候寒冷的天气,不少市民都觉得要是南京有暖气就好了。但是很多朋友还是不知道南京有没有暖气的。那么到底南京冬天有暖气吗?下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南京冬天有没有暖气。

秋天最适宜去哪里旅游?

1、长城、游玩季节:春夏秋为宜。

长城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千米。

2、北京大观园、游玩季节:3-5月、9-11月。

北京大观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菜园西街,是以拍摄服务为主,兼具观光旅游、文化、休闲度等功能的综合性旅游区,被列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兴建于年。

3、恭王府、游玩季节:春秋两季最适宜。

恭王府位于北京的风水宝地什刹海地区,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99间半”之称的后罩楼拦腰将之隔为府邸和花园,府邸堂皇庄重,花园优美繁华。在王府、贝勒府扎堆的前后海,恭王府以其富丽而被称作“城中第一佳山水”,更因其堪比故宫的府邸建制而声名显赫。

4、香山公园、游玩季节:秋季。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买卖街40号,北京市区西北郊,占地188公顷,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园林。景区内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75米。

5、九寨沟、游玩季节:深秋最佳。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山地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南距成都市300多公里,是一条纵深50余千米的山沟谷地,总面积642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80%。

百度百科-长城

百度百科-北京大观园

百度百科-恭王府

百度百科-香山公园

百度百科-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小孩佩戴“端午锦”有什么文化寓意

首先,秋天是赏红叶的最佳时节,所以我推荐去中国的九寨沟、黄山、张家界等地旅游。这些地方都有壮观的红叶景观,加上秋季的气候宜人,非常适合游玩。

张家界

其次,秋季也是欣赏美食的好时节。如果你是美食爱好者,那么可以去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家旅游。这些地方都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而秋季正是它们的美食季节,可以品尝到最正宗的美食。

日本

第三,秋季也是欣赏自然风光的好时节。如果你喜欢大自然的美景,那么可以去加拿大的班芙国家公园、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等地旅游。这些地方的秋季气候宜人,景色优美,非常适合旅游。

黄石公园

第四,秋天也是欣赏文化景观的好时节。如果你喜欢文化旅游,那么可以去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埃及的金字塔等地旅游。这些地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秋季气候宜人,可以轻松地欣赏到这些文化景观。

意大利

最后,秋季还是避暑的好时节。如果你想要避暑,那么可以去中国的桂林、厦门、三亚等地旅游。这些地方的气候凉爽,可以让你远离炎热的夏季,享受一个舒适的期。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纳!

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除佩饰艾虎以外,端午节还有用雄黄为小儿在额头画“王”的风习,其意也在于借虎辟邪。

画额,时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长命缕,时端午节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鸡赶免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有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端午的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

◆全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淅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岗县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台湾省)

台湾地处亚热带,早期来自大陆的移民多无法适应这里的气候,死于瘴疠时疫者,时有所闻。因此,端午这个以驱疾避疫为基本精神的节日,便显得格外重要。

前清时期的端午习俗,可以王瑛曾的《重修凤山县志》(十七年)卷三附录中的记述为代表:五月五日清晨,燃稻梗一束,向室隅熏之,用楮钱送于路旁,名日送蚊。门楣悬蒲艾兼插禾稗,谓可避蚊蚋;榕一枝,谓老而弥健。彼此以西瓜、角黍相馈遗。好事者于海口浅处,用钱或布为标,三皮渔般争相夺取,胜者鸣锣喝,号日斗龙舟。午为小儿女结五缕,男系左腕,女系右腕,名日神炼。

民间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插艾、榕能使身体强健。俗话说“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私塾里的学生,照例要在端什节送红包给先生作谢礼,先生则以一把扇子作为回礼。

铃木清一郎的《台湾旧惯冠婚葬祭年中行事》(一九三四年)记载,丧期中的家庭,端午节不包粽子,而是由亲友赠送,称之为“送节”。丧家则以糖做为回礼。而农家把称为“福金”的金纸来在竹竿上,插在间,据说可以防害而获丰收。有些地方在端午节有作“咸茶”的习俗,就是用盐来腌紫苏叶和蕃石榴叶,据说可以当药茶,清除一切毒气。

日治时代的屏东县佳冬乡,还有在端午节这天打石战的习俗。石战在佳冬地区已流传了数百年,每年到了端午节前几天,众人纷纷拳擦掌,准备打场硬仗。石战以村落为单位,组织一如军队,并设有参谋长等职位。组织一如军队,并设有参谋长等职位。男人在“前线”掷石作战。妇女则在后方负责运送石头。单况泪烈时,动辄造成伤亡。战胜的一方可至战败的村子大肆吃喝一番。战败的村民则落荒而逃。若不幸被对方俘虏了,会被强迫脱裤处罚,当众羞辱一番。这项奇特的习俗,据说可保一整年好运,所以佳冬人乐此不疲。但是因为石战常造成严重的伤亡,再加上地方一再的禁止,遂在日治末期逐渐式微。

端午节,家家户户还有打“午时水”的风俗。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睭(眼睛),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最富色彩的午时水,则来自大甲镇砧山上的剑井。传说井是当年郑成功插剑祷泉的地点,而自又相传鎑砧山盛产各种灵药仙草,于是剑井午时水的功效便被传说得神奇无比。每年端午节,剑井旁边争没午时水的人总是挤得密不通风。据说端午节正午对着井中仔细观看,还可以看见郑成功的那把影。而看见剑影的人,这一年一定无灾厄。

划龙舟,台湾称为“扒龙船”。据《民俗台湾》一卷六号上记载,日据时代士林的端午龙舟的习俗如下:自五月初一起,就先到水边“迎水神”。初五正午,即敲响锣鼓,扛起龙舟到河岸,途都有居民烧香礼拜。俗语说:“五月五。龙船鼓,满街路”。表示欢迎,称为“接龙船”。赛过龙,还要于初十“送水神”,并举行“谢江”的仪式。

台中南屯的头店,自清朝中叶,就有在开春后,穿木醒穿山甲的习俗。光复后,这个习俗固定在每年的端什节举行。犁头店在清朝,是台中最繁荣的地区,据说,这是因为当地位居穿七甲穴的缘故。所以,当地居民每年端午都会穿上木屐,来回重踏地面,以期用巨大的声响震醒穿山甲。目前,这项习俗已改趣味竞赛的型式。由四个人自组一队,穿上两条长木皮钉成的环木屐竞走。卡卡的木屐声,确也震醒了犁头店居民们怀旧的情绪。

在节日食俗方面,台湾俗传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可以健康、长。俗话说:“食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台式的粽子制法分为南北两种。北部作法是米漏泡于水中,沥干后用油炒香,并君入五香粉、胡椒粉、酱油等调味料。将米蒸熟后再用竹叶包裹填馅,再一次使人味。也有人宜接用油将米粒炒至半熟,包裹真馅后蒸食。南部的作法是用纯白糯米漏泡后加肉馅,以绿竹叶包裹,水煮至熟透。因为制作方式有别,所以南北两地的粽子也风味各异。北部的粽子有浓郁的五香胡椒味,南部的肉粽则带有淡淡的竹叶清春,各特色。料的内容则有猪肉、香菇、虾米、花生、咸蛋黄、红葱头、栗子、蚝干等,随个人喜好增添。

苗栗地区的客家人过端午,也吃茄子及长豆、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义则和南人有别。吃子固然是取其长之意,吃李子则象征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可以预防中暑。吃长豆是为不被蛇咬(因长豆形状像蛇)。吃茄子则可预防蚊子咬(茄子客语叫做“吊菜”,而“咬”,土音为“ㄉ一ㄠ”,取其谐音)。

客家人包粽子还分碱粽及咸粽。碱粽特别是用来祭祀的。客家人过端午须准备四份牲醴,一付拜土地公,一付拜万善爷,一付拜附近的大庙。而碱粽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祭品。咸粽则分米粽及粄(粿)粽两种,纯粹用来解馋。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