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候变化带来的的利

2.关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何?

3.简述气候变化对地球和人类的主要危害

4.气候变化造成的四种影响

5.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影响简述

气候变化对地球环境影响是什么_气候变化对地球环境影响是

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有冰川融化、极端天气、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减产等等。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不仅山地冰川和冰帽的消融进一步加剧,极地冰盖的消融也日渐增强。据ipcc估计,21世纪仅山地冰川和冰帽的消融,就将使海平面上升0.01米~0.23米。

值得重视的是,如果气候持续变暖,除冰川融化量增大外,冰川内部温度升高会导致冰体流动加速,甚至可使冰川解体。

气候变化原因

1、温室原理: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则为长波辐射。大气对长波辐射的吸收力较强,对短波辐射的吸收力比较弱。

2、白天,太阳光照射到地球时,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部分被反射回宇宙,大约47%左右的能量被地球表面吸收。

3、夜晚,地球表面以红外线的方式向宇宙散发白天吸收的能量,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4、结果,大气层就如同覆盖着玻璃的温室一样,可以保存一定的热量,使地球不至于像月球一样,被太阳照射时温度急剧升高,不见日光时温度急剧下降。

气候变化带来的的利

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看法和立场是再为平常不过的了,而问题的本质或重要性在于,谁更多地依据大量的真实的事实和科学分析,得出更为客观的结论。比如,在对环境的看法上,决策者和公众既担心极端环保主义者把环境恶化描述得非常严重,更不能相信商业集团或既得利益者把环境描绘得像天堂一样。

气候对环境影响的评估

在生态变化对全球生物影响的问题上,同样存在这种情况。现在,两项大规模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全球变暖正在改变和影响全球的生物及其进化方向。但是,批评者认为,即使再增加一些材料得出这种结论也证据不足。

国际上隶属于间环境变化委员会(IPCC)的一些研究人员对44项已发表的环境研究报告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在全球变暖的气候下全球400多种动植物已经转移了它们生存(分布)范围或改变了它们的行为,如产卵的时间。

比如,随着欧洲天气的变暖,乌铜彩蝶在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区已经灭绝,剩下的迁移到了爱沙尼亚的北部。

而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加拿大的红松鼠加快了它们适应温暖环境的生存和遗传变化,现在的红松鼠雌鼠产小仔的时间比其“曾祖母”提前了18天。红松鼠这种生殖期提前的主要原因是,最近27年来松鼠繁殖季节的温度上升了2摄氏度,这促使红松鼠的发情期提前,交配、怀孕和产小仔的时间也相应提前。

对这些现象和事实,该委员会的生物学家认为这是气候导致生物群生存和行为变化的极有力的信号。因此,这一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应该很高,可达95%。但是,非生物学家,大多数是经济学家,却认为这些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只有33%~67%,甚至更低。

不过,最终IPCC的一致意见是,上述分析结果的可信性具有较高水平,达67%~95%。尽管人们在纸上达成了一致意见,但对于实际上全球变暖怎样影响全球的生物变化仍然存在分歧。为什么对于同样的资料,专业人员却有不同的分析结果呢?这就牵涉到怎样看待这些研究结果和资料。

全局与局部关系

比如,汉堡大学的环境经济学家理查德·托尔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这些资料是否代表了公平的样本。他指出,生物学家倾向于在某一特定地区做研究,而这些地区的气候变化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此外,是否所有的研究结果都能公开发表,比如相反的研究结果和没有结果的研究。这些因素都决定着人们对研究结果的评估和认同。另外,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威斯莱恩大学的生态学家加里·约埃也认为,上述分析得出的高可信度是不可信的,因为分析只是表明气候与生物变化有相互关系,但不是因果关系。

针对这些怀疑,斯坦福大学及其他一些研究人员(同为IPCC成员)独立地做了一次相似的研究。他们声称对全球变暖的生物效应做了全面的总体分析。研究者对每一项研究的全过程都有确切的了解。

研究人员重新把生物作了四种分类。一类是生物生存范围与行为变化与全球变暖一致;二类是生物分布与行为变化与全球变暖刚好相反;三类是生物生存和行为没有变化;四类是生物生存范围与行为发生了变化,但并非因全球变暖而致。结果表明,484种生物中有87%是由于全球变暖改变了作息时间,在460种生物中有81%改变分布范围是与全球变暖一致。而这样的变化结果如果是以偶然的机会发生,其发生的概率还不到1/10万亿。也就是说,气候变暖是引起生物变化的必然原因。

但是托尔等人认为这后一项分析研究与前一项分析研究也无多大差别,全球变暖导致生物变化的结论的可信度不是太高。而用另一种模型分析,持相反意见的研究人员认为全球变暖影响生物生存和行为习惯的可信度是中等的,即在33%~67%。

不过,对于气候变暖对植物开花时间早迟的影响却有许多研究加以肯定。在温暖的十年中,植物开花会提前,而在寒冷的十年中植物开花会推迟。一项对294种植物的研究表明80%~100%植物开花变化与气候的突然变化有密切关系。

另一些研究人员对IPCC启动的大规模研究也作了独立的分析,结果包括气候变暖对生物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在对143项研究所涉及的全球1468种动植物生活习性变化的分析中,81%显示了与全球变暖相一致的变化。而在时间上,动植物在春天发生的行为,如开花,平均每十年提前了5.1天。这是一个非常可信的结论,因为如果这种结果以偶然的可能性发生,其几率是很小的。

科学说与利益关系

对于这些分析研究,哈佛大学海洋生物学家杰姆斯·麦卡锡认为,在此之前人们对生物变化与气候变暖有相互一致关系的看法只是一种说。现在这些分析证明全球的生物变化的确与气候变暖相关。尽管如此,经济学家仍然认为生物学家还没有证明他们的观点。

比如,托尔认为,虽然进行上述分析的研究人员试图处理研究中资料选择和偏见问题,但是这些偏见是出版物中与生俱来的属性,比如,不全部出版所有的研究,尤其是反面的结果和没有结果的研究无法发表和出版,因此研究人员根据已经发表的资料来分析,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自然要打折扣。

另一方面,利益关系也会造成对生态评估的不一致或偏差。比如,日本人为其捕鲸的需要找了许多借口,信誓旦旦地说南太平洋的鲸鱼有76万头,但实际上IWC科学委员会发表一份报告却认为,南太平洋中鲸的数量只有31.2万头。

所以,评估环境与生态问题除了考虑全局与局部关系、利益关系外,最重要的是要验证科学说,并重视相反研究得出的结论,并加以总体权衡。

而在全球环境的评估上,即使认为环境并非很糟糕的人也认为,已发表的结果能够引起人们重视全球变暖和生物生存与行为变化相联系的问题,并着手去解决它们。所以,上述方方面面的研究对生态保护是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关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何?

气候变化带来的的利: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了很多变化,有些变化对人类是有益的,而有些则可能对人类造成不利影响。

1.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一些地区变得更温暖,这可能会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例如,气候变暖可能会延长种植季节,提高农业产量,增加某些地区的降雨量,改善某些地区的水状况。此外,气候变暖还可能会减轻一些地区的冬季严寒,降低供暖成本,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能源利用:

气候变化可能会改变能源市场的格局,使得一些新的能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例如,随着全球变暖,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这可能会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

3.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可能会带来一些生态环境的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会对人类有益。例如,气候变化可能会改善一些地区的空气质量,降低空气污染,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此外,气候变化可能会增加某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旅游业:

气候变化可能会改变旅游业的格局,使得一些新的旅游得到更好的利用。例如,随着全球变暖,一些高山地区的滑雪胜地可能会受到影响,而一些海滨地区的旅游业可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此外,气候变化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旅游体验,如观赏极光等。

气候变化可能会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会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能源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等。然而,气候变化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增多等,这需要我们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

简述气候变化对地球和人类的主要危害

目前,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已为人们普遍接受。据研究,本世纪80年代气候变暖最为明显,近百年5次平均气温最高的年份均出现在这10年里。但是,有关气候变化的原因、趋势及其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何?目前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认识。这些认识大致可以归为两种。

一种观点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益”(greenhouse effect)有直接关系。由于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氟里昂、氮氧化合物等)的含量迅速增长,阻挡了地面辐射热的散失,致使大气温度升高。根据近30多年来的观测结果,人们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时空变化已有所了解。据研究,在工业革命以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体积分数约为(270~290)×10-6,而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体积分数已增加到340×10-6。尽管世界各地上空的二氧化碳含量有所不同,但有两点则是共同的。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在逐年增加,其年度变化率比较一致。二是,各地二氧化碳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据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体积分数正在以每年0.8×10-6的速度增长。有人估计,按此速度在今后50年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工业革命以前增加1倍,由此而引起的大气温度将升高1.5~3.0℃,地球气候将产生明显的变化。据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的预测,如果人类对环境不取任何保护措施,100年以后全球地面气温将增加4℃多,海平面每10年升高3~10cm,到21世纪末将升高0.3~1.0m。甚至有的科学家认为,今后50~200年内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南极西部冰的融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5m,地球上可能出现像中生代那样的世界性的动物灭绝。尽管这些预测都有一定的根据,但又都是不确定的。人们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在迅速增加,气候在变暖,如果这个过程继续下去的话,地球气候无疑将发生明显的变化。

另一种观点认为,目前的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并无直接的关系。它与地球上一个温和的冰后期一致,也许是19世纪末结束的“小冰期”的后果。也就是说,全球增温是地球气候循环中的自然现象。关于全球变暖的发展趋势,他们根据极地区域冰核中氧同位素资料,推测出地球气候的自然循环,认为目前地球气候处于自然冷却期,这将抵消二氧化碳的影响。还有人指出,地球上已知的化石燃料只够使用100~200年,人类不可能无休止地使用化石燃料;同时考虑到海洋、植被等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全球二氧化碳循环将达到新的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今后地球生态环境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不可能会招致毁灭性的灾难。但是,这种说目前尚缺乏较多的证据,也无法否定全球增温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相吻合的事实。因此,迄今多数科学家相信“温室效应”理论。但是,这个理论有一个关键问题还没有解决,这就是海洋在全球二氧化碳平衡中的作用问题,即海洋吸收、储存和转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有多大?海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反馈作用如何?等等。

研究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海—气界面进入海洋,并通过海洋中各种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过程吸收、储存和转移。因此,海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据初步估计,人类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有一半进入海洋。海洋在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方面,是通过化学和生物的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的化合物。海水的二氧化碳化合物形态主要是碳酸(H2CO3),而海洋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利用,以及碳酸钙、碳酸镁等的形成,都会直接影响海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观测表明,二氧化碳在海洋中的垂直分布变化很大,海洋表层中二氧化碳的储存量占整个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85%,而占海洋体积90%的中、深水层二氧化碳储存量仅占15%。这说明海洋中尚具有储存二氧化碳的巨大潜在容量。研究还表明,海洋中的二氧化碳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不处于平衡状态,这与海洋的物理过程有关。例如,在北纬50°的大西洋,二氧化碳从大气进入海洋,那里的表层海水向北冰洋方向流动,水温迅速降低,二氧化碳在海水中的溶解度增加,海—气之间二氧化碳不平衡加剧,使大气中更多的二氧化碳进入海洋。而在赤道太平洋,由于深层冷水涌升到温度较高的海面,海水中二氧化碳出现过饱和,此时海洋便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初步估计,海—气之间这种二氧化碳交换速率,大约每年每平方米为20mL二氧化碳。另外,据估算海洋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仅溶解碳(不包括颗粒有机碳和无机碳)一项,大约为大气储存能力的56倍。

海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碳的运输和转移在海洋二氧化碳分布和海—气之间交换速率所起的控制作用。它包括水平运输和垂直转移,主要取决于海洋环流、生物生产力和物理—化学过程。现已发现,其中生物过程的贡献尤为重要,特别是所谓的“生物泵”在垂直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它促进了碳从海表层向深层的转移。研究表明,生物的初级生产主要限于真光层,浮游植物在那里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颗粒态,即浮游植物细胞,然后通过食物链逐级转化为更大的颗粒。而在中层带则由浮游动物的活动所控制。因此,海洋碳的垂直转移主要依靠浮游动物的碎屑和粪粒来完成。另外,由于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同时有大量的产品以溶解有机碳的形式释放到海水中,它又可以被异养微生物利用转化为颗粒有机碳,所以溶解有机碳在化学过程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研究还表明,海洋中碳酸盐(主要碳酸钙和碳酸镁)的形成和沉积是碳转移的另一个途径。碳酸钙和碳酸镁的表现溶度积与海水的温度、盐度、压强有关,但研究发现,温度和盐度并不是影响海水碳酸钙饱和度的主要因素,决定的因素是碳酸根。而影响碳酸盐浓度主要是海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尽管目前关于海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但是还有许多的未知领域有待进一步探讨。因此,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已经把它作为全球海洋通量研究的主题列入,以确定和深入了解在全球尺度海洋控制碳及其有关生源要素通量变化的过程,估计海洋与大气、海底和陆架界面间的交换量,进而为研究和预测长期气候变化服务。

气候变化造成的四种影响

1.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 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2.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气温升高可能会使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会渐渐灭绝.

4.许多小岛将会无影无踪

5.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6.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7..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8.对生产领域的,例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

9.将感染疾病等传染病……病菌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厄尔尼诺现象,干旱,洪涝,热浪等) ,扩大疫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危害……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影响简述

下面是关于气候变化造成的四种影响:

1、温度上升:气候变化导致地球温度上升,这表现为全球变暖现象。温度上升会引发极端天气的增加,如热浪、干旱和强降雨等。这对农业、水、生态系统和健康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

2、气候模式变化:气候变化导致了全球气候模式的不断改变。这包括降雨模式的改变、季节性变化的错位以及风向和气流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农业、水和生态平衡产生了重大影响,可能导致洪涝、干旱和作物减产等问题。

3、海平面上升: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海平面正在逐渐上升。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地区的居民、城市和生态系统。可能导致海岸侵蚀、咸水入侵淡水、岛屿消失以及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4、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栖息地破坏,使得一些物种失去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一些生物无法适应快速的气候变化,造成物种灭绝。这对生态平衡、食物链和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发生气候变化的原因

1、温室气体排放:人类活动,尤其是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以及森林砍伐,导致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其中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这些温室气体会在大气中形成温室效应,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2、人类活动改变土地利用:人类活动导致了土地利用的改变,如森林砍伐、城市化和农业扩张等。这些活动会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释放出更多的碳,并减少了植被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进一步加剧了温室效应。

1、全球气候变暖可能造成海平面上升

(1)低地被淹

(2)海岸被冲蚀。

(3)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旅游业受到危害

(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

2、对植物的影响

(1)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

(2)气候的变化可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

3、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

(2)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3)在变暖的过程中,地球会面临更多的极端天气和极端气候。如持续性干旱,高峰热浪、极端暴雨洪水,沿海地区受超强台风的影响,极端猛烈的风暴潮灾害等等。

(4)由于极端气候的影响,饮水缺乏、粮食减产、流行疾病等次生灾害增加。

4、对农业的影响

(1)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

(2)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