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教案

2.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篇

5.如何写《认识负数》教学效果分析

6.数学日记四年级关于正负数 100左右 在线等 速度

天气预报中的负数教案_天气预报正负数的意义

有理数可以分为整数和分数,也可以分为正有理数、0和负有理数。 无理数怎么能化到有理数那

数的分类

数一般指 复数 包括 实数 和 虚数

『复数是实数和无理数的总称,写成a+bi形式 (a、b为实数)』

『实数是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总称,记作R』

『虚数是形如a+bi的复数 且 b!=0。』

『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有理数就包括无限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整数。记作Q』

『…,-2,-1,0,1,2,…中的数称为整数.整数的全体构成整数集记作Z』

『自然数是正整数,1,2,…,记作N』(现在中学课本上定义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简直是胡乱定义

,这样以来很多数论的定义都要改了。)

1『实数是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总称』

实数不存在虚数部分的复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实数是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总称』

『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有理数就包括无限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整数』

无理数是无线不循环小数分为

<1>无理代数数

2次根号下3,3次根号下4,cos10`都是无理代数数

<2>超越数

圆周率π,自然对数底e ,它们不可能化为根式形式,即它们不是任何整系数方程的根。这样的数还有lg2

、2的(根号2)次方

实数

/ \

代数数 超越数

| \ |

有理数 无理数

2虚数是形如a+bi的复数 且 b!=0

3将虚数和实数有机地结合起来,写成a+bi形式 (a、b为实数),称为复数。

出现的名词诸如 复数 实数 虚数 代数数 超越数 可到百度百科上查找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教案

 五年级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也是该好好做一做教案了。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会用正,负数记载相反量。知道0既不足正数,也不足负数,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联想、概括,推演中,体会数学的丰富、联系以及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渗透进行对立统一、联系发展等最朴素的哲学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负数的来源

 1.同学们,不知不觉就到了金秋时节了(课件呈现美丽的秋景),大家觉得我们苏州这两天的天气怎么样?(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苏州天气预报、温度计图)这个温度计上显示的是昨天的最高气温,你能看出昨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吗?

 (学生汇报过程小,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上一般有左右两行刻度以及左右两边刻度名称,左边代表摄氏度,通常用字母℃表示,一大格表示两度)

 2.据科学研究,气温在18—24℃时,人体感觉最舒服。昨天达到28℃,我们就感觉热了。猜想:从现在往后,温度计上的红色酒精柱会怎样变化呢?

 (设计意图:气温变化是学生生活中每天都会面对和感觉到的自然话题,将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自然,贴切,能够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考虑到学生对温度计的认识井不是非常熟悉,先单独安排一个看温度计的插曲,为后面新知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由“相反关系”展开——理解负数的意义

 (一)教学例l,初步认识负数。

 1.老师也是一个非常关注大气变化的人,几乎每天都要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有一次我记录了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第一个是东方大都市上海(出示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当天上海的最低气温吗?

 2.第二个城市是(出示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南京的最低气温吗?这个温度比上海的气温怎样?

 3.第三个城市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北京的气温通常要比上海和南京怎样?学生提出猜想后,出示温度汁图,让学牛说出北京气温”零下4℃”。

 4.刚才二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中,非常巧,南京正好是0摄氏度。而上海超过了0摄氏度,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却低于0摄氏度,是零下4摄氏度。这是一组相反的量。大家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记录这两个相反的气温吗?

 5.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设想,老师选择性板书:+4℃或4℃,-4℃等,并讲解负号,正号以及它们的读写。

 6.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当天我还记下了几个城市和地区的最低气温,(分别出示西宁、哈尔滨、香港等城市温度计图)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分别写出它们的最低气温吗?

 (2)小小气象记录员。

 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设计意图:在引入负数这一环节,顺接着课始“看温度计读气温”这一问题情景,从祖国三大城市的气温由高渐低相继展开,教学流畅,衔接自然。而“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并区分?这一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而且促使他们借助生活经验联想到在“4”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

 (二)教学例2,深入理解负数。

 1.(显示珠穆朗玛峰图)谁知道它有多高吗?(8844米)这个高度是从哪儿到上顶的距离呢?

 (学生回答后,在添加8844米前面添加”海拔”,并在图上添加一条海平面的水平虚线)

 2.世界上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比海平面高的,比如,我国的第五大盆地——吐鲁番盆地,就低于海平面155米(接在珠穆朗玛峰图旁边出示盆地图)。

 大家能从刚才表示气温的方法受到启发,也用—种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呢?(板书:+8844米-155米)

 3.模仿练习。

 课本第6页“练习一”第1,2题。

 4.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看到,在表示气温时,以0℃为界,高于0℃时用正数表示,低于0℃时用负数表示;在表示海拔高度时,以海平面为界,高于海平面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表示。

 (设计意图:用正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是学生对相反的量的再一次感知。由于前面有对气温认识的基础,所以本环节力求利用前面学习中获得的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经验和范式,在突出“以海平面为界”这一基准后,就让学生尝试解决。学生在先前经验的作用下,容易想到“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的计数规则。在深层次上把握了负数产生的背景和计数的要领与方法)

  三、以“比较反思”提升——深化概念的内涵

 1.我们用这些数分别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课件同时呈现:温度计和海拔高度图,其中0℃和海平面用红色线标出)

 2.观察这些数(课件出示),你能把它们分类?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小结:像+4,40、+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7,-11,-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3.讨论:0属于正数或负数呢?(指导学生借助网络在设置的讨论区内发表意见)

 引导学生辨析: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教师借助课件观察画有箭头的轩线(即数轴),认识到:0是下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4.练习-完成第3页“练…—练”第l题(在原题中增加0)。

 提问:

 (1)0为什么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

 5.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学生自由浏览网上)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这里将温度计、海拔高度图同时出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是分界点。让学生很好地借助直观情景来理解接纳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同时在习题中注意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四、用“多层练习”巩固——拓展负数的的外延

 1.基本练习。

 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并进行交流: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

 2.对比练习。

 选择合适的结果填在括号内:

 2007年,我国发射成功的嫦娥卫星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卫星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保证了卫星能够正常开展探测工作。

 ①21℃②100℃③-100℃

 3.应用练习。

 (1)“生活中的负数”信息发布会。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随后课件配合出示有关。

 (2)小结: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票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4.拓展延伸。

 调查自己家一个月的收入、支出情况,并作好记录,记录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与家人说一说,用数学日记记下自己的感受及开支建议。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二)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合作探究

 (一)整体观察

 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2.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走动,观察。汇报交流。

 3.解释应用

 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没有。

 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

 学生解释说明。

 (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

 1.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察。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三、拓展应用

 1.做教科书例2

 2.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四、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2.从一个面看到物体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摆放方式。

 3.知道从两个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以确定小立方体的个数范围。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三)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认识分组整理和编制统计表的意义;

 ②初步学会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③学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重点

 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

 放大例2的两张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复习一下已学过的简单数据整理和一些统计表的知识。

 2.下面是某班数学兴趣小组中女同学测量身高的统计表。

 姓名:

 平均:

 身高:(厘米)

 独立之后思考回答问题:

 ①如何求出这组女同学的平均身高?

 ②这组女同学的身高有什么特点?

 ③最高的女同学比最矮的女同学高多少厘米?

 ④如果这张表上的女同学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们身高的分布状况,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学习把原始数据按照数量的大小划分成几组,再制成统计表。

  二、探索研究

 1.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1)教师出示记录单,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最高?身高多少?

 ②谁最矮?身高多少?

 ③身高大多在什么范围?(很难看出,要分组整理一下)

 (2)小组讨论:

 怎样分组整理?说说你的设想。

 (3)分组整理的具体做法(对照着做):

 ①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学生找出记录单中原始数据的范围)。130~154厘米。

 ②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制成表。(按5厘米一组可分为五组,再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制好表并出示例2的统计表)

 ③统计各组中的数目,填写统计表(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让学生填好统计表)。

 (4)看书回答问题:

 ①看教材第3页,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

 ②看教材第4页,“想一想”该怎么办?(说明记录单上的原始数据的重要性,不能随便丢掉)

  三、课堂实践

 1.调查本班学号1~32的学生的体重,并将调查结果按分组的方法进行整理。

 2.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4、5题。

 课后反思:

 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是现代化社会对人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一个人必备的技能之一。而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意义,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内的最好方法。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四)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十册第73—74页分数的意义。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明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一些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4.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主要用了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方法,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着重研究的是分数的意义,主要设计思路是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实践,从而自己得出分数的意义。在备这节课时我就挖空心思地为学生考虑,应该准备哪些材料让学生操作?什么材料既让学生容易操作又能进行有效学习?最后决定用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一些三角形纸片以及一些火柴棒,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提高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从而使他们获得发展。

 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利用我为他们准备的材料展开别开生面的研究,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学生获得许多不同的分数,然后从这些不同的分数产生中逐渐得出分数的意义。特别是学生在利用三角形纸片和火柴棒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从中很好地体验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乘法算式13438=5092,写出相应的两个除法算式。

 3.举例说明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乘法的意义各是什么?

 以上复习题可以指名回答。

 (二)新课

 1.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5个半块月饼的教具,提问:

 (1)每人吃半块月饼,5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怎样列式?得多少?

 (2)两块半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

 教师出示两块半月饼,将它们平均分成5个半块月饼。要求学生按照教具的演示过程列式、计算。

 (3)两块半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多少人?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前进行教具演示,再列式计算。

 教师让学生观察、比较上面3道题中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再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个算式已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已知两个因数:和5,求出它们的积为;用乘法计算。)

 (2)第二个算式呢?(已知积是和一个因数是5,求出另一个因数是,用除法计算。)

 (3)第三个算式跟上面哪一个算式是类似的?(跟第二个算式是类似的,也是已知积是和一个因数是 ,求出另一个因数是5,用除法计算)

 教师: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它跟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不一样?(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做教科书第30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让学生自己读题、做题,做完后要问学生是怎样应用乘法算式和分数除法的意义来填写除法算式的得数的?

 3.教学分数除以整数。

 教师出示例1:把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教师:根据题意需要用什么运算来求出得数?并列出算式。(应该用分数除法来做,算式是2。)

 教师:这个算式的含义是什么?米是几个米?应该怎样计算?试试看。(表示把米平均分成2段。米是6个米,实际上是把6个米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米?可以列出如下的算式(教师板书)。)

 教师: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

 教师:把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计算?能不能把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算法来算?(把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米?可以看作是求米的是多少米?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把米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计算。(让学生自己计算,指名两个学生板演。)

 做完后,让学生讨论,就这道题来说,哪种方法可行?哪种方法不可行?为什么?

 (第二种方法是可行的。第一种方法不可行,因为被除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

 教师: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但不是总能得到整数的商,所以通常把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教师:在分数除法中,是不是所有整数都可以作除数?边想边阅读教科书第31页

 上关于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

 教师:为什么结语中除以整数要把0除外?这个法则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和小数的除法法则有什么关系?(在除法运算中0不能作除数,这一点相同;在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运算中要转化成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4.做教科书第31页中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产生错误的情况。集体订正

 时,让学生把错误的做法说一说。一般有:

 让学生说一说产生错误的原因。

 (1)把除号改为乘号后,没有把除数相应地改成它的倒数。

 (2)把除数改成它的倒数后,没有把除号改成乘号。

 教师再补充下列练习:

 在○内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醒要按照法则来做题,能够口算的,要用口算。巡视时,要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八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要让学生说一说第1行每小题跟第2行相应的题目

 有什么联系?使学生明确每栏的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是上面乘法算式的积,而除数是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得数是乘法算式中的另一个因数。

 3.做练习八第3题的第1栏两道小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再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八的第5题。

 让学生认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后再做题。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数量关系和算法。使学生明确8个鸡蛋重千克,平均每个鸡蛋重多少千克,就是把千克平均分成8份,所以要用除法计算。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这些内容是这一单元的基础。复习时,要结合例题把教科书第30~31页的内容边想边读,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负数》教案(一)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2过程与方法 :

 经历负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归纳总结的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思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2 教学难点

 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我正你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意思相反的话。

 1、向上看(向下看)

 2、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

 3、电梯上升15层(电梯下降15层)

 4、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很好,接下来,老师换一个游戏规则。老师给大家看一幅(课件出示第2页例1的几幅图)。

 二、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以前有没有见过类似于第2页例1的几幅图的情景呢?

 生:有,看天气预报的时候。

 师:我国面积非常大,在同一个时间,不同的地区气温相差非常大。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这六个城市,你能读出这六个城市的天气怎样的吗?

 出示例1情境图.

 学生读一读。

 三、认识负数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师:(课件出示温度计)同学们,认识它吗?

 生:温度计。

 师: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课件出示℃、℉)

 生:℃表示摄氏温度,读作?摄氏度?。

 生:℉表示?

 师:℉表示华氏温度,读作?华氏度?。 那我国用什么来计量温度呢?

 生:我国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

 师:一大格表示多少摄氏度?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对温度计做进一步的认识,让学生知道一大格表示10摄氏度,一小格表示2摄氏度。

 师:0摄氏度怎样规定的?你知道吗?

 生: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

 师:是的,科学家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读作:0摄氏度。比0℃ 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

 师: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 ,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

 师:那零上10摄氏度记作?:+10℃ 零下10摄氏度记作?:-10℃

 生:零上10摄氏度记作:+10℃;零下10摄氏度记作:-10℃ 。

 2、读出水银柱所表示的温度。(课件出示)

 教师课件出示水银柱所表示的温度,引导学生读一读。

 3、从上面的天气预报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例如:北京最高温度是5℃,最低温度是零下5 ℃。

 师:北京-5℃和5℃一样吗?都表示什么意义呢?

 生:-5℃和5℃不一样, -5℃表示比零度还要低5摄氏度, 5℃表示比零度高5摄氏度。

 生:-5℃和5℃不一样, -5℃比零摄度冷, 5℃表示比零摄氏度热。

 教师小结:5℃和- 5℃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正确读出例1中的各个城市的天气温度。

 师生一起小结:当气温高于0℃的时候,我们在数字前面加一个?+?号或者直接用数字来表示,读作零上摄氏度。当气温低于0℃的时候,我们在数字前面加一个?-?号来表示,读作零下摄氏度。因此,+5℃表示零上5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5℃表示零下5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板书:+5℃ 正三摄氏度;-5℃ 负三摄氏度)

 学生自主完成例1的信息表,然后和同桌说说各数表示的意思。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5、教学教材第3页例2。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第3页例2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生:?2000?表示存入2000元。

 生:?-500? 表示支出了500元。

 生:?-132? 表示支出了132元。

 生:?500?表示存入500元。

 师:你能找到意思相反的词语或者数学符号吗?(提示2000.00与+2000.00代表相同的意思。)

 师:那在这里500.00和-500.00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500.00表示存入500元, -500.00表示支出500元

 学生说出各个数字的含义。

 教师小结:500和-500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师:很好,同学们再试着说说图中其他数各表示什么。

 学生交流。

 6、思考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例1和例2,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例1和例2,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提示:在例1和例2中,都有两种数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支出与收入。

 7、0是什么数?

 师:我们把海平面的高度看做多少呢?

 生:看作0。

 师:(课件展示)比海平面高的用(+几或几)表示,例如+5000米比海平面低的用(-几)表示,例如-2000米

 把海平面0当成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

 师:(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怎么表示?

 生:记作+ 8844.43米。

 师: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如何表示?

 生:记作-155米。

 课件展示小知识:海平面,顾名思意,就是大海的水面。它用在测量地面高度上,又称海拔。我国所有的大地测量和标志,都是以黄海海面的基点开始的,任何海拔标高,都是相对于黄海海面的基准点。

 (通过对海平面的认识,温度计上的0,得出0像一条分界线,把正负数分开,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小结: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16,-500。像-16,-500,-3,-0.4?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读作负八分之三。

 而以前所学的16,2000, ,6.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正数前面也可以加上?+?号,例如+16,+ ,+6.3等(也可以省去?+?号)。+6.3读作正六点三。

 师:0像一条分界线,把正负数分开。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8、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

 (1)、用正负数表示。

 ①、零上12.5摄氏度表示为:________,(+12.5 ℃)

 零下3.5摄氏度表示为:________。(-3.5 ℃)

 ②、广西某地有一天坑,

 坑口高于海平面125m,表示为:________, (+125)

 坑底低于海平面 m,表示为:________.(?100)

 (2)、先读一读,再议一议:观察这些数,可以怎样分类?

 学生同桌讨论,教师指名汇报。

 9、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可以分成正数、0、负数。正数包括正整数、正分数、正小数 ,负数包括负整数、负分数、负小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正数前面可以写?+?,但通常不写,而负数前面的?-?必须写。正数前面可以读?正?,但通常不读(如果有?+?号必须读),而负数前面的?负?必须读。

 四、走进生活

 师: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件出示题目进行检测:

 1.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__________。月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__________。(100℃,0℃, -88.3 ℃, -183℃)

 2、做一做

 胜5场记作 _______, 读作_________;(+5场,正五场)

 输3场记作 _______ , 读作 _________。(-3场,负三场)

 收入100元记作_______,读作___________;(+100元,正一百元)

 支出200元记作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200元,负二百元 )

 学生交流,指名说一说。

 3、叔叔上五楼开会,阿姨到地下二楼取车,应按哪两个键?

 学生交流,指名说一说。

 4、六年级三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答得0分。根据三个班的得分,说一说他们的答题情况。

 学生交流,指名说一说。

 5、你会用正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吗?

 (1)、华山比海平面高2000m,记作(+ 2000m )

 (2)、死海比海平面低392m,记作(- 392m )

 学生交流,指名说一说。

 6、我能判断对错

 (1)任何一个负数都比正数小。(?)

 (2)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3)因为?4?前面没有?+?号,所以?4?不是正数。(?)

 (4)上车5人记作?+5人?,则下车4人记作?-4人?。( ?)

 (5)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0小。(?)

 (6)5゜C和+5゜C所表示的气温一样高。(?)

 7、小结交流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吗?

 生:家庭收支账本上。

 生:冰箱的冷冻室温度。

 生:地图上显示的海拔高度。

 五、巩固练习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读出-3℃和-18℃这两个温度,并根据题干思考北京和哈尔滨的温度哪个低些。

 教师指名回答。

 2、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小组依次回答,教师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后小结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板书

 认识负数

 +5℃ 正三摄氏度 -5℃ 负三摄氏度

 5 三 -5 负三

 八分之三 -

 负八分之三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教案(二)

 教学目标

 学会负数的基本性质,利用负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利用负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负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以《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主题歌曲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理解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并引入实例。

 师:大头儿子是个非常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科学课上他学了温度计的使用后,回到家立刻就和爸爸动手实践。

 出示室内、室外温度主题图。

 指出:室内温度是零上16℃,室外温度是零下16℃,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板书:零上16℃ 零下16℃)

 师指出零上16℃和零下16℃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并请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小组内交流。

 汇报时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并进一步指出这些都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创造符号并统一符号。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是用文字来表示两种相反的意义,如果去掉文字,仅用我们学过的数还能表示出这种相反的意思吗?

 以此激发学生创造符号的渴望,并统一为用?+ -?来表示两种相反的意义。

 2.自学课本,认识正、负数。

 (1)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课本。

 师:这种符号在这里不再是运算符号,因此也不能再读?加 、减?,那它们该怎样读,这样产生的数叫什么数呢?课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出示自学提示,请学生带着问题按照要求自学课本。

 (2)汇报交流。

 ①理解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②举例说明什么叫正、负数,能正确读出正、负数,并能举例说明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课后小结

 ③理解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感受负数的历史。

 师:中国人最早根据商业需要产生负数,我们举的这些例子就体现了这种需要,古人经历了很多种创造负数的方法,如第二幅图中的用颜色表示,第三幅图中的用斜杠表示,以及国外的用各种形式表示负数,刚才我们也经历了这种创造的过程,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形式?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师介绍后,学生说感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方向比速度重要,智慧比吃苦重要,学习比学历重要,机遇比关系重要,要什么比做什么重要!一份好的教案胜过好的物资。小学四年级期中试题。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 上册《小数的意义》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小数的读、写 方法 ,并正确能读写小数;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教法:

教学方法 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

1、从生活中了解小数,明确要用小数表示的必要性。

2、从已有的生活 经验 中,理解、抽象小数的意义。

3、 通过观察、测量,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

4、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广泛运用,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教学学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创设“5.1”期情景 ,使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念相吻合

1、在期里你买了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钱?

2、老师买了一本书,同学们猜一猜要多少元?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归纳出不能用整元数表示的这种数,要用小数表示。引入课题。

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明确目标 探索新知

同学们都知道小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那么同学们想了解小数的什么?

我预设学生的提问(预设)

1、小数是怎么来的。(怎么产生的)

2、什么叫小数?(小数的意义)

3、小数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师生分析问题

1、师生小结小数的意义

(1)象“0.1、0.3、0.9”这些小数叫1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1位小数。1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象“0.01、0.04、0.18”这些小数叫2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2位小数。2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象“0.001、0.015、0.219”这些小数叫3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3位小数。3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学习小数的写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考考你”;(练一练)第1题

2、用米做单位测量同桌的高度;

3、菜市场买菜统计表。

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小结

1、了解小数的历史。(小资料)

了解小数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学了小数这节课,能谈谈你知道了些什么吗?

五、作业布置

1、从生活中记录一些小数,明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完成《作业本》

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年级数学上册《栽蒜苗》教案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学生复习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栽了蒜苗,还记录了它在15天内生长情况的数据,昨天,大家把自己栽种蒜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制成条形统计图,举在手里,展示一下。

展示一学生的条形统计图

生汇报图中数据

2.提出问题,学生探究作图

师:如果我们还想了解它从第3天到第15天整个的生长变化的情况,该怎么画呢?老师这有几种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看哪一种更合适。(师出示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生任选其一。

能不能在你作的条形统计图上作一些修改或补充,把它变成这种统计图呢?

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图上试一试。

学生作图后展示,汇报作了哪些修改,表示什么意思?

3.生成新知,揭示课题

师抓住学生将条形上的点连线,对比评价,选择优秀的作品,用多媒体演示由条形统计图演变为折线统计图(描点,连线)的过程

提醒同学们:变成真正的折线统计图还要把原有的条形统计图擦掉

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读折线统计图,体会特点

1. 读点

师:图中的点表示什么呢?

生说点的意义,(课件显示并标数量)

2.读趋势,

师:同学们都读出了点所表示的数量(板书数量),由点连成的线呢?

生说表示蒜苗从矮长到高的生长趋势。

读局部趋势,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快,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慢(板书趋势)

3.估计

根据这一趋势请你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4.预测

预测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 说说 你的想法。

三、独立制图。

师:我们会读折线统计图了,那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怎么画呢?

出示笑笑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你能将它制成折线统计图么?

学生独立绘制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折线图

汇报评价

说说图中的信息

对比自己与笑笑的蒜苗生长趋势,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四、运用延伸

1.出示 北京地区2003年5月新增病人的统计图

(1)从上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

(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

2.出示小玲家室内气温的变化统计图

(1)小玲每隔( )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出示百货大楼一年销售冰箱的总数量统计图

根据趋势,作出决策

师:如果你是销售经理,根据今年销售趋势,明年你有什么打算?大约进多少?为什么?

五、课外拓展

下课后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下节课交流

四年级数学上册《正负数》教案

教材内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①收集生活素材来渗透负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②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正数、0、负数之间的大小有个直观的认识。

④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及实际应用能力。

学者分析:

本班有学生62人,大部分属于中上水平,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好奇心强,具有创新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策略:

(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景,帮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学本节课应注意为孩子们提供众多丰富的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既让学生引起探究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价值。

(2)借助直观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点与“0”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不容易理解负数、正数与0的关系。如何突破难点,直观教学手段是关键。这其中温度计的观察和海拔图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半直观再过渡到比较抽象地认识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开展有层次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建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印存折明细记录贴入,观察支出(—),存入(+),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表示( )

“_” 表示( )

他们表示的意思是()

{填相同还是相反}

2、上网收索今天的天气预报,记录哈尔滨,和福州的气温数据。

哈尔滨( )表示—--------------------------------------------

福州( )表示—--------------------------------------------

它们是以( )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16°表示--------------

—16°与—16°表示两个( )意义的量。

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

比较:+16°( )—16°{填>,<或=}

3、带有“+”的数有-------------叫----数

带有“-”的数有------------- 叫----数

+16读作--------------------—16读作

4、思考:0是正数还是负数?

5、收集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负数,并说说表示什么?

二、讲授新课

1、检查

(1)+500表示存入500,—500表示支出500,它们表示的意思是(相 反 ){填相同还是相反}

(2)打开天气预报图

哈尔滨( —9°~~~—19° )表示—----今天气温零下9度到零下19度之间,气侯寒冷,下雪,结冰。------

福州( 11°~~~~~6° )表示—----今天气温零上11度到零上6度之间,气侯较温暖 ,看不见下雪,结冰的现象。------

它们是以( 0 )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零上16度-----—16°表示----零下16度----

+16°与—16°表示两个(相反 )意义的量。

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

补充:认识数轴表示

—16 0 +16

(3)生汇报

带有“+”的数有------------- 叫正数 注:也可省略“+”号

带有“-”的数有------------- 叫负数 注:不可省略“—”号

+16读作-正十六-------—16读作—负十六--------

(4)0是正数还是负数?把你的思考与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小组汇报。

总结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5)、举生活中正负数的例子

例如:盈利与亏选,上车人数与下车人数,地上成数与地下层数,水位升高与下降,相反方向的距离等。

学完这节学生还有疑难问题吗?,提出,由同学,小组解决,最后困难由老师及时解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范文3篇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教案范文3篇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加减法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优质范文3篇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优质范文3篇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精选教案范文3篇

★ 小学四年级数学题库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 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温度的情境,通过冷热之间差异的比较,来帮助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温度计直观显现,就相当于一个竖直摆放的数轴,学生可比较容易的观察到零上与零下温度或正负数之间的差异。

 学情分析:

 学生经常从实际生活、电视中接触温度,对温度不陌生,容易掌握,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零上与零下的区别,在实际中怎样表示温度以及零下温度的比较有一些难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连一连、排一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掌握比较两个零下温度高低的方法。

 3、通过小播报员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冬季我国南北方气温存在着较大差异。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正确读写。

 教学难点:

 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利用:

 电子白板课件 温度计 温度计示意图 一杯冰水 一杯温水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首先,大家听老师描述两幅情景,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浮现这两种情景,听完后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情景一: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知了不停地在树上吵着,尽管街上的行人撑着太阳伞,尽管人们已经穿的短袖、短裤,尽管人们嘴里还吃着冰淇淋,可是额头上的汗依然不停地在冒着。

 情景二:寒风呼啸、雪花漫天飞舞,人们穿上了棉袄大衣,戴上了棉帽手套,还围上了厚实的围巾,但是街上的行人依然紧缩着脖子,瑟瑟发抖。

 2.指名说感受。

 3.引入课题:冷和热就是温度在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温度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 温度的表示方法

 1.听一段播报,明确要求:用彩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西安、新疆这两地的气温。

 2.播报:西安8℃至13 ℃;新疆-4℃至5℃。

 3.教师巡视梳理学生的表示方法。

 4.展示、交流、比较几种表示方法,优化得出“+、-”。

 ①这个“-”在这里表示什么?(表示零下的温度)

 师引导生观察比较得出,用一个正负号就把零上和零下这两种相反

 意思表达来,这就是数学所特有的简洁美!

 ②这里的“-”不是减号,叫负号,读作:零下1摄氏度或者负1摄氏度。那零上9摄氏度该怎么表示?(在5℃前写+号)这个+号在这里叫做正号,它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5℃ -4℃ 正号 负号

 ③通常的5℃前面写不写“+”?

 归纳出: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但负数前面的“-”不能省略。

 谈谈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温度?

 (1)冰箱门温度显示 ,认识温度单位:摄氏度 ℃

 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用符号“℃”表示。它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提出来的。后人为了纪念他,用他的名字第一个字母“C”来表示。

 (2)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发热,38℃以下是低热,39℃以上是高热。39℃以上就有危险了。

 认识温度计

 人们是利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的呢?(温度计)

 小小的温度计竟能知冷知热,简直太神奇了,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它?(想)

 (1)各种温度计,让生了解不同样式的温度计。(课件出示)

 (2)投影出示常用的测量室温的温度计,让学生仔细观察,在温度计上都发现了什么?

 (3)指名汇报

 ①温度的单位℃ ②红色液柱,会升高下降

 ③中间有个0刻度,上面是零上温度,下面是零下温度

 ④1小格就是1℃

 ⑤老师简介℉: 华氏度是1714年由德国人华伦海特制定的。华氏度和摄氏度都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单位。

 (二) 练习读写温度

 1.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出示课件)15℃、0℃、-15℃

 2.同学们会看温度计了吗?(利用屏幕幕布功能依次出现三个温度计。)

 指名依次先说出并写出三个温度计上所示的温度。

 随机比较这三个温度,说说谁、谁最低。

 (三)感知温度

 1.出示温度计示意图

 (1)指名让生分别读出零上和零下的一些读数。

 (2)通过闭着眼睛试着说温度计上的读数这一活动,让生初步在头脑中建立温度计模型。

 (3)教师给出以下温度,以0℃为基准,让生用手比划是零上温度↑或零下温度↓。

 8℃   -5℃   15℃   -15℃   -20℃

 2.测温度

 (1)出示两个杯子:一杯温水,一杯冰水混合物。

 (2)先估计它们的温度,再用两个温度计同时测量两杯水的温度。

 3.认识0℃

 (1)问一名学生:你今天带了几支钢笔?(0支)

 0什么意思?(表示没有)

 那么0℃表示没有温度吗?

 (2)指名谈谈对0℃的认识。

 (3)小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任何物体都有温度。0摄氏度只是温度中的一个值,也是天气中零上和零下的分界点,在物理中表示冰的熔点。大于0度,冰开始融化为水,小于0度,水开始结冰。

 科学家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位0℃,读作: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4.用线把对应的温度连起来。(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

 零上12摄氏度 零下10摄氏度 零摄氏度 零下16摄氏度

 -10℃ +12℃ -16℃ 0℃

 (1)先让生读出第一行的温度。

 (2)指名汇报连线。

 5. 读温度,使学生知道同一时间段我国南北方温度存在着较大差异。

 大家刚才表现的都很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决定带大家到哈尔滨市的冰雪节看看。(课件出示)

 哇!大家都为冰雕世界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感到震撼!

 (1)那一天哈尔滨市的气温是多少呢?其他城市气温又如何呢?请看屏幕。

 这是老师收集到的那一天几个主要城市的温度,谁能当一下播报员,把这天的天气情况向全班同学播报出来?(国家地图)

 (2)让学生当小播报员播报。(利用白板的探照灯功能)

 (3)通过比较部分南方和北方城市的气温,知道同一时间段我国南北方温度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巩固练习

 1.估一估

 (1)出示我们当地几幅不同季节的,与合适的温度连线。使学生知道我们当地不同季节的气温情况。(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连线)

 夏天短袖 毛衣外套 棉袄棉鞋(冰雪)

 -8℃   36℃ 19℃

 2.比较-5℃与-20℃两个温度的高低。(出示教材88页练一练一的情境图)

 指名交流汇报。

 3.下表是天气预报给出的我国部分城市某日的气温。(课件出示)

 (1)北京与沈阳哪个城市温度高?

 (2)把这5个城市的气温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指名让学生排列)

 < < < <

 四、拓展延伸

 指着板书:新疆气温5℃,最低气温-4℃,它的`温差是多少?

 (1)借助温度计示意图,让同桌讨论。(2)交流汇报。(3)归纳方法。

 五、课堂小结

 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六、作业布置

 1.课后查资料搜集了解一些其他物体的温度。

 (如:月球表面的温度、太阳表面的温度、一些金属的熔化温度等)

 2.生活中除了有的温度带有“-”号,你还见过带“-”的数吗?

 搜集一些下节课交流。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中括号,会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反馈

 1.漫谈自学收获: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观看了有关中括号的,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

 (交流要点: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顺序。)

 2.预习单中的问题交流。

 订正错题。这道题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看来同学们学得很不错。

 二、疑难突破

 那,在自学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引导学生提问)

 师问:有了小括号,为什么还要引入中括号?也就是中括号到底用在哪儿?是否是只计算来用?

 当然不是了,很多时候,咱们学习的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服务的,那这节课,咱们就来体验一下,如何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中括号

 三、合作提升

 1.出示情境:面包8元/包,蛋黄派12元/包,巧克力的单价是面包与蛋黄派单价和的2倍。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巧克力的单价是多少?)怎样列算式?(出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

 小明带了80元,根据这个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可以买多少盒巧克力?)

 2.那个问题怎样解决?请你列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将学生的做法写在小板上,贴出来。分步正确的,综合错误的,综合正确的三种)

 3.交流

 谁来说说你每步求的是什么?

 辨析

 80÷ (8+12)×2

 80÷[(8+12)×2 ]

 哪一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是呀,第一种算式只套了一个小括号,这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应该先算除法,再算乘法,而我们应该先算乘再算除,这里已经有了一个小括号了,再不能套小括号,那样就乱了,为了避免混乱,所以就用一个中括号。

 是呀,在已经有了小括号的式子里,当再次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这时就需要另外一种符号,中括号就出现了。

 对比:对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哪种算式书写更简洁?(综合算式)是呀,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发明中括号了,它既能改变运算顺序,同时可以使我们的书写更加简洁。

 4.引申

 你会用中括号吗?来试一试吧。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计算

 交流:为什么要在这里加上一个中括号?

 5.解决问题

 看来,同学们已经会运用中括号列出综合算式了,那接下来的几道问题应该都难不住大家。

 (1)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4人。美术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合唱组有72人。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2)小明包了18个包子,小刚包的个数是小明的2倍,小洁包的比小明与小刚的和还多6个,小美包了20个包子。小洁包的个数是小美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6.拓展

 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能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吗?和同桌说一说吧。

 这个对于大家都是小菜了,那咱们加大点儿难度。

 象老师这样说

 180÷4+2 ×3,我们可以说180与4的商加上2与3的积,和是多少?

 180÷(4+2)×3,这道算式可以怎么说呢?

 (180÷4+2)×3

 180÷[(4+2)×3]

 还是这四道算式,如果编成应用题,又可能是什么样的应用题呢?这个留作大家课后思考。

 四、梳理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括号是一种运算符号,它的作用在于表明运算的顺序.小括号“( )”是17世纪荷兰数学家吉拉特开始使用的之前法国数学家韦达使用过中括号“[ ]”。改变运算顺序的除了以前学习的小括号,今天学习的中括号,还可能有什么?大括号?同学们很善于联想。象这个就是大括号,你觉得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是的,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联想,会发现更多知识间的奥秘。

 课堂检测

 72÷[960÷(245-165)]

 (960÷40-10)÷2

 小军从家到少年宫走了14分钟。用同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多少分钟?

如何写《认识负数》教学效果分析

#教案# 导语你对正数和负数有哪些了解? 无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写负数。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认识负数和应用负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对负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掌握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教材、整理梳理、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1、认真看课本第87页到91页的内容,回忆整理有关负数的知识

 (1)举例说明如何读写正负数?在书写正数和负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2)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____0;负数都_____0。

 (3)正数负数表示什么样的两种量?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2、4分钟后,对子之间相互交流,如用疑问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结:我们把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二、基础练习。

 1、展示一

 (1)如果前进30m记作+30m,那么-20m表示( ),后退10m记作( )。

 (2)如果+60m表示上升60m,那么-60m表示( ),下降50m记作( )。

 (3)如果+120m表示向东行120m,那么-70m表示(),向西行50m记作( )。

 要求:1、独立做题,。

 2、写完的同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

 3、展示二

 (1)读一读,填一填。

 37,-78,+20,-5,0,+121, 98, -1000, -13, 34, -34。

 负数 正数

 最后剩下一个数没有填入上面的框中,这个数是( ) 。

 (2)六年级3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1题得10分,答错1题扣10分,不答题得0分。已知一班答对1题,二班答错1题,三班对、错各1题,请写出这3个班的得分情况。

一班( )分 二班( )分 三班( )分

 三、提高练习。

 (一)填一填

 1、如果向南行50m记作-50m,那么向北行45m记作( ),-45m表示( )。

 2、如果支出180元记作-180元,那么收入800元记作( ),-200元表示( )。

 3、如果逆时针旋转28°记作+28°,那么顺时针旋转16°记作( ),+16°表示( )。

 (二)做一做

 1、同学们利用休息日帮助果农摘苹果,从4棵苹果树上摘下的苹果分别放成4堆。果农王大伯估计每棵树可产苹果100kg,同学们以此估计数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

 (1)这4堆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2)这4堆苹果平均每堆重多少千克?与王大伯的估计数比较,结果用正、负数表示。

 2、一个小组8名同学的身高如下表

 (1)算出8人的平均身高。

 (2)如果把平均身高记为0,用正、负数表示每位同学的身高。

 (3)上表中与平均身高相差为0cm,表示( );与平均身高相差为正数,表示( );与平均身高相差为负数,表示( )。

 同桌讨论,集体讲评后,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家庭作业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

 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篇二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教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

 同学们,你们对情境中的内容一定相当熟悉吧?你能给大家讲讲“哈尔滨零下6至3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

 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

 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教科书第87页的左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们再来看x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教科书第87页的右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师小结: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最后教师将数字改动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8页试一试。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呢?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如有学生提出更好)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省略不写吗?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看书勾划,并思考两个“……”还代表那些数?(让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运用新知,课堂作业

 1.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读读,并举例说说是什么意思?全班订正后,同桌间自选5个互相说说。

 2.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先讨论,然后反馈。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负数。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2、3题。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

 正数:20、22、14、 +8844.4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2、-30、-10、-15、-155…

篇三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游戏:《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老师说一句话,请同学们说出一句和它意思相反的话。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哈尔滨零下6摄氏度至3摄氏度。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温度吗?

 学生思考后反馈,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和引导。

 教师小结: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123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课本第124页上图的左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课件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课本第124页上图的右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师小结: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2)巩固练习:课本第124页试一试。

 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交流、讨论。

 指出:因为+8844.43米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 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不写吗? 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课堂活动:1、2题。

 ①读一读,议一议。

 学生齐读,巩固负数的读法。

 ②根据题中的信息,说一说三个班的答题情况。

 学生讨论交流,并说出理由。

 2.练习二十五:1、3题。

 独立练习,反馈交流。

 四、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会用到负数。

数学日记四年级关于正负数 100左右 在线等 速度

《认识负数》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共安排了三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P1~3 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6题。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初步懂得一些负数的知识,而拓宽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依据,媒体为的教学思想,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数学学习活动中;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变静为动、图文声并茂等多种形式展现了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教学目标,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比0小。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并结合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感悟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 感悟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关键: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感悟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学生经常有机会在生活中看到或听说过负数,从生活中学数学,又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非常高。另外,学生经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个小信封、实物投影仪、作业纸、红色水彩笔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1)对接反义词

(2)做相反的动作

[设计意图:课前三分钟,一个简单的对接反义词和做相作的游戏,在师生愉悦的心情中拉开了序幕,既渗透了相反的量的数学原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接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在知识上、心理上处于良好的准备状态。]

一、游戏引入,初步感知负数

1.玩游戏做记录

(1)电脑出示“剪刀、石头、布”的及要求:同桌两人共玩五次,(出同一种不算)在心里记住自己输赢的次数。

(2)指名一生汇报。你赢了几次?输了几次?教师相机板书:3、2

(3)提问:像老师这样写,你们能一眼看清楚输了几次,赢了几次吗?

想一想你能不能用简洁的方法让别人一看就能看明白数据所表示的意思?看谁表达得最简洁。

(4)学生思考后汇报。可能有文字、图画、正负数表示,一一讲解。

(5)比较。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形成共识:用符号表示的方法最简洁、清楚。)

(6)电脑出示几组生活中用正负数记录的。

2.教学读写法

提问:你知道像(指负数)这样的数叫什么数?怎么读?(这里的“-”是负号。这个数是几就读负几,统称负数。板书:负数)

那(另一个数)这是什么数?怎么读?这里的“+”是正号。板:正数

指出:生活中经常用这种正、负数表达方式来表示一些意思相反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记录游戏中的胜负,以学生充分讨论研究的形式,使学生感知、经历负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亲身体验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感悟负数产生的价值。]

二、从生活实例中再次感受负数

1.教学例1

(1)课件播放天气预报片头。伴随着这熟悉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老师从节目中收集了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资料,并通过温度计表示出来。

(2)出示例1中的三幅图后逐图显示。

(3)教学看温度计。提问:你知道上海这一天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吗?看这温度计时,你有什么疑问吗?适当介绍温度计的看法:温度计上有两种计量温度的单位,左侧是摄氏度,右侧是华氏度,(电脑用红色突出显示)我国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每大格分成了5格,每小格代表了2摄氏度,看的时候要看最高液面。

(4)看南京的温度。出示南京及温度计,提问:这一天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这天南京的气温与上海比感觉怎样?

(5)看北京的温度。出示北京的和温度零下4摄氏度,提问:你觉得液面应该怎么变化呢?(动态演示液面从0摄氏度下降两格的过程),北京的气温与南京比感觉怎样?

6)比较。提问:上海和北京温度一样吗?不一样在哪?

电脑出示比较图面,用虚线标出0刻度线,让学生体会与0℃为分界线,一个在0摄氏度上面,一个在0摄氏度下面,正好相反。

(7)记录方法。提问:用我们刚才所学的记录方法,如何表示零上4℃,零下4℃?

出示记录方法,写正数时这个正号也可以省略不写,追问:负号能省略不写吗?为什么?

(8)看温度计选卡片

电脑依次出示哈尔滨、西宁、香港的和温度计,让学生根据温度计选卡片。根据卡片的颜色不同找出错例,说说注意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比较三个城市气温变化的静态、动态的变换过程中,进行了有控制性地较强的模拟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体现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

2.教学例2

(1)介绍吐鲁番盆地。

指出:在同一天内,不同的地区温度有着很在的差异,同一地区在同一天温差也会很大,)其中温差最大的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具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我们一起去听一下。电脑播放介绍。什么原因造成温差如此大呢?这其实也它的海拔高度有关。出示例2。

(2)介绍海拔高度。海拔高度是指某地与海平面比较,得到的相对高度。(同步出现与海平面的比较)

(3)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吗?

(4)小结。以海平面为标准,比海平面高8844米,可以记作:+8844℃;比海平面低155米,可以记作:-155℃。

(5)追问:这里的正负数与什么为分界线的呢?强调:海平面以上的可以用正数表示,以下的用负数表示。

3.完成练习一中的第1、2题

(1)出示几幅图让学生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海拔高度。

(2)指名一生在电脑上完成,其余独立练习,集体评讲。

[设计意图:在例1精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初步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迁移到例2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进一步认识负数,了解正、负数与0的关系

(1)分类。刚才我们用这些分别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电脑同时呈现:温度计和海拔高度图,其中0℃和海平面用红色线标出)

出示卡片+4、-4、-10、18、0、-155、+8844,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同桌讨论后指名一生上台摆一摆,探讨0的位置。根据学生的回答可展开辩论。

明确:0为中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比较大小。比较0与正数、负数的大小,得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写正、负数。你能写出几个正数、负数吗?比赛:在20秒内看谁写得最多,要求一对一对的写。

最多的学生读出所写的数,同桌互相读读。提问:如果我不限制时间,你还能往下写吗?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点出省略号,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教师将温度计、海拔高度同时出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是分界点。零度以上、海平面以上为正数,反之,则为负数。又通过数的大小比较和用集合圈表示的方式,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数、负数与0的意义和三者间的相对大小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数感很有益处。]

四、在练习中进一步感悟

1.出示练一练第1题(改编第一题数据,加一些分数、小数)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在习题中增加了小数和分数,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0除外)都是正数,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组建新的认知结构。]

2.画温度计。

出示海安一年中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让学生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同桌互相检查。

3.出示练习一的第4题,连线。

独立练习后校对,电脑连线。

4.出示练习一的第5题的相关数据,读了这些数,你有什么想说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数,再谈读数后的感受,通过读数、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5.举例生活中哪儿用到负数?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电梯、存折、股票、比赛场上的正、负数,并说说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电梯中的正、负数”、“存折中的正、负数”、“比赛中的正负数”等实际情景中的问题,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感悟正、负数的价值。]

五、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边小结边电脑影片出示今天所学的一系列:像零摄氏度以下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下和地面以下、存入与支出、比赛场上的得分与失分、股票的上涨和下跌都是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希望同学们能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走进生活,去发现更多更有趣的知识。

六、介绍负数的产生史

电脑动画出示负数的产生,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聪明才智。

[设计意图:一节好的数学课给予学生的决不是一种单纯的数学知识,适时适度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亲历数学文化的发展,欣赏数学文化的智慧,乃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有效途径。]

教学评价;整课时,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进步,时刻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对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感激。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学生,用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全体评价等多种方式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重视对学生的形成性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辩论时适时引入竞争机制,根据各方同学的表现进行评比,科学实现了与学习评价的有机联系,更加有效地发挥了学习评价的激励功能。

学习环境和支持;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建构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不受时空限制的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实现一种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

分析与评述;这是一个多媒体教学实践的案例。多媒体课件的价值定位,一直是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关心与关注的问题。过去,在开展计算机教学的年代里,我们一直说;多媒体课件的价值在于教学。现在,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中,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中,我们提出多媒体课件的价值应该定位于;支持教学实践。而多媒体课件的价值目标则要定在;支撑教学实践。

回顾和总结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结构和教学环节上看,多媒体课件的实践应用不外乎在;1、教学引入阶段,2、教学探索与建构阶段,3、教学训练阶段,4、教学总结阶段。在开展计算机教学的年代里,教师一般大都是在教学引入阶段,设计、开发和使用多媒体课件。因而,其价值定位于教学实践是基本正确的。而今,我们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开发和多媒体教学实践除了在教学引入阶段外,更多的在教学探索与建构阶段、教学训练阶段和教学总结阶段。那么,多媒体课件及应用的价值定位于支持教学实践,一方面是新的课程标准实施的需求,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服务教学实践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的实践水平的提高,完全能够做到支持教学实践。如果,我们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和教学实践更加符合教学原理,遵循教学规律,具有学科课程的科学性、方法性、更加满足教学实际需求等。那么,多媒体课件应用和多媒体教学实践的价值目标确定在支撑教学,就不难理解和接受了。

下面是一个关于《认识负数》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总结阶段的构思与设计;教学实践中我们已有4°C、0°C和-4°C的图示呈现,能否有效地利用其串联学科知识,展示课堂教学线索,深化训练效果?《认识负数》是从学生熟知的温度读教(数量),进入负数的教学,进而认识负数,比较负数的教学展开与深化的。我们设想,将已有4°C、0°C和-4°C的图示呈现合成为一个图,直接展示与比较数量的关系;借助这个图示,过渡进入正负的呈现与比较,最后,深化成数轴上的正负数呈现与比较(无须提出数轴的概念)。

今天天气变冷了,妈妈让我看一下天气预报。

我发现天气预报时地图上显示的气温是这样的:哈尔滨-12~3℃ 北京-2~5 ℃ 青岛0~6 ℃ 拉萨-20~-3℃ 昆明6~15℃ 海口12~23℃

今天我们要交早餐费,老师说要把钱存到我们的存折里,然后学校统一扣费,我不懂什么是存折,于是回家问妈妈,妈妈把存折拿给我看,我发现存折里竟然也有正负数。

支出(-) 存入(+) 结余

+300 500

-48 452

-48 404

-48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