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天气30天气网_钟祥天气30天
1.钟祥客店镇娘娘寨水没坪村
1662年大洪水的灾情部分重要记载已在雨情、水情两节中引用。在这样异常的暴雨和洪水袭击下,黄河中游主要支流、黄河北干流、黄河下游干流、黄河下游南北两岸广大地区,以及淮河干流洪泽湖以南高宝湖至江苏里下河地区,都遭受严重水灾。由于特大暴雨笼罩地区尚不祗黄淮两个流域,所以汉江和漳卫河同时也有水灾记录。其中汉江灾情严重。黄河总督朱之锡在《河防疏略》卷十四中曾报告说:
今岁(康熙元年)阳侯(指水神)肆虐,自夏徂冬,北直、河南、山东、江南(今江苏、安徽)无时无地不以巨浸滔天,怀襄洚洞之势频呼叠告。臣数月以来,虽焦唇茧足,差檄四驰,而无如百川交涨,人力之经营已瘁,天河之泛滥无休。
首先,在黄河中游各主要暴雨中心地区,在长历时大雨和大暴雨的袭击下,出现了城垣、公署、佛寺(在黄土地区这都是最坚固的建筑物)和民窑“俱倾”即普遍倒塌的灾害。陕西、甘肃、山西多处都出现山崩地陷,井泉满溢,平地水涌,墙屋和桥梁倾记殆尽,漂没人家无算,人畜溺死者甚众的严重灾情。在这样情况下,人民或者僦居破庙,或者相率逃亡。由于禾稼尽伤,盐池被害(斗盐涨价至一两二钱),确实无法生活。
大暴雨下势必产生异常的径流和洪水。所以诸谷皆溢,渰(淹)山走陆,河水泛滥,沃壤化为巨浸。经河、渭河等近河民田被淹,村庄被冲崩塌,河两岸交通断绝。一些河道流路迁徙。径、渭、北洛诸河都发生决溢灾害。汾河、沁河、涑水河、伊洛河也都泛溢。民居田禾大量受淹。山西徐沟县(今清徐县汾河左侧,在太谷县北)三河同时涨发,平地水深丈余,县城四门壅塞。灾情严重是为一例。
黄河北干流在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河道向东摆动。自明隆庆四年(1570年)黄河北干流特大洪水,山西荣河县汾阴睢上建筑物受到破坏后曾有所恢复,历次河道变化虽遭冲蚀,但是重要建筑秋风楼及门殿一直仍在。及至康熙元年秋季特大洪水发生,这些遗存建筑物完全被冲没于黄河。荣河县旧址在今万荣县荣河镇,濒临黄河东岸,汾阴睢及建筑物今已不复存在
黄河干流决溢灾情极为严重,记载甚详。康熙元年夏季,下游已有多处决溢。至秋,曹县石香炉和中牟黄练集大决尚未堵复。八月特大洪水到来时,十七日又决曹县牛市屯,溃北堤东泛灌入鱼台县城,官署、民居尽多倾塌,沿途农田受淹。二十三日再决兰阳(今兰考)高家堂,水围县堤,四野泛滥。而曹县石香炉决口口门迅速扩大,大部分洪水由此泛溢。与此同时,沁河决溢,武陟、原武、阳武(今原阳)、东明等地平地行船,民居田禾淹没。汴水决溢,开封、陈留、扶沟等县城垣水浸,四野行舟,乡城楼房倾圯无数。黄河南北泛滥,淮河流域也同时出现大洪水,自河南西华、商水以下沿沙河向东,直至江苏淮、扬地区,黄淮交涨,一片汪洋。民间庐舍,漂没几尽,麦禾无收无种,灾情更为严重。
汉江也同时大水,灾情甚重。谷城八月大水至城门外。钟祥许家堤、草庙、真君庙、臼口四处八月溃决。潜江聂家滩溃。京山番林垸、聂家滩并溃。天门、汉川汉江溢,天门舟行城上(经实地调查考证及测量,1662年大洪水天门最高水位和1935年最高水位相近)。宜城、荆门、兴国、江陵、沔阳等江汉之间地区及对岸松滋都遭受水灾。黄河北面的漳卫河八月二十七日也大水平堤。
四、结论
根据大量历史资料,结合现代观测和实地考察综合分析雨情、水情、灾情、天气形势和气候变迁背景,并以邻近流域情况和现代的水文气象实测资料相验证,可以确知康熙元年(1662年)黄河发生了一次异常的特大洪水。
此次特大洪水,在夏秋季60天大雨的后期,为从八月初九开始、到二十五日为止共17天的大面积特大暴雨所形成。黄河的许多重要支流如渭河、泾河、北洛河、汾河、沁河、涑水河、伊洛河以及龙门以上的北干流都有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发生。潼关以下黄河出现特大洪水。
黄河下游自八月十七日开始,至二十七日止也有特大暴雨发生。现在北金堤滞洪区正笼罩在雨区之中,金堤河也有大洪水。黄河干流洪水,八月十四日到达河南开封,十五日到达山东曹县。高水位持续十五六昼夜。南北决溢泛滥,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广大地区严重受灾。
从降雨落区、雨区面积、降雨历时及降雨强度和洪水过程与决溢情况综合分析,这次洪水的总洪量和总输沙量,比以前做过较多研究的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特大洪水和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特大洪水可能更大。
主要文献摘录
[1]康熙元年五月秦州属县大雨,至十月乃止,禾尽伤。两当县迅雷七日,暴雨山崩(光绪《秦州直隶州新志》卷廿四)。
[2]康熙元年六月廿四日至八月廿八日*雨如注,连绵不绝,城垣、公署、佛寺、民窑俱倾。山崩地陷,水灾莫甚于此(康熙《永寿县志》卷六)。
[3]康熙元年大雨,平地水深数尺,八月霖雨四十余日,渭水泛涨,水从平地涌出,井泉皆满,民田近漆、渭多没于水(雍正《武功县后志》)。
[4]康熙元年自三月至九月雨连绵不止,官署、民舍、县城、乡堡皆圮,河水泛滥,沃壤化为巨浸,漂没军民堡二,人畜溺死者甚众(乾隆《周至县志》卷十四)。
[5]康熙元年五月大雨,平地水深数尺,八月又霖雨四十余日(乾隆《咸阳县志》卷廿一)。
[6]康熙元年八月大雨五旬,民居倾圮,泾河水涨,漂没人畜,绝渡者十日(乾隆《泾阳县志》卷一)。
[7]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清水河涨,诸谷皆溢(乾隆《三原县志》卷九)。
[8]康熙元年五月大雨,平地水深数尺,八月霖雨四十余日,诸水泛滥,渭水冲崩南岸数村,绝渡半月(康熙《临潼县志》卷六、雍正《高陵县志》卷四)。
[9]康熙元年*雨七十余日(康熙《咸宁县志》卷七)。
[10]壬寅八月*雨如注,旬有六日。会省、郡、邑及村堡、民舍尽圮,而是城没于隍若干丈(乾隆《富平县志》卷八)。
[11]康熙元年大雨日夜不绝四十日,屋无新旧皆漏,灶底生蛙,驱之不绝(咸丰《澄城县志》卷五)。
[12]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平地水涌,漂没人家无算(雍正《渭南县志》卷十五)。
2006-12-01 15:10回复
松辽平原
5位粉丝 7楼
[13]康熙元年六月大雨,渭水溢(乾隆《华阴县志》卷四、光绪《三续华州志》卷四)。
[14]康熙元年六月大雨,洛渭溢(道光《大荔县志》卷三)。
[15]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嘉庆《中部县志》卷二)。
[16]康熙元年六月大雨水(嘉庆《洛川县志》卷一)。
[17]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洛、渭皆溢(康熙《朝邑县后志》卷八)。
[18](康熙元年)题免延安府属之延长县逃亡并洪水推漂人丁六千零(雍正《陕西通志》卷八十三)。
[19]康熙元年六月延安*雨弥月(赵尔巽《清史稿》)。
[20]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嘉庆《略阳县志》卷五、光绪《宁羌州志》卷五、光绪《凤县县志》卷九、康熙《城固县志》卷二、光绪《定远厅志》卷廿四)。
[21]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诸谷皆溢(道光《宁陕厅志》卷一)。
[22]康熙元年大水(嘉庆《安康县志》卷一、乾隆《兴安府志》卷廿四、嘉庆《白河县志》卷十四)。
[23]康熙元年*雨(民国《镇安县志》卷十四)。
[24]康熙元年八月大雨弥月,二月中旬雨至九月中,无数日霁者,禾稼无成(乾隆《直隶商州志》卷十四)。
[25]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康熙《汉南郡志》灾祥)。
[26]康熙元年二月中旬雨至九月中,无数日霁者(乾隆《雒南县志》卷十)。
[27]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合省皆然,泾、渭、洛涨,诸谷皆溢,渰山走陆,平地水涌,漂没人家无算,行旅皆绝,泾、渭绝渡者十日(康熙《陕西通志》卷三十)。
[28]康熙元年秋七月,大雨滂沱,连绵数月,民房城垛多有塌毁(康熙《吉州志》下卷)。
[29]康熙元年秋*雨四旬不止,庐舍倾圮十去八九(乾隆《稷山县志》卷七)。
[30]康熙元年七月雨至九月初方止,城中片溢,平地泉涌,城垣庐舍塌毁甚多(光绪《荣河县志》卷十四)。
[31]清顺治十二年,黄河肆啮,寝楼正殿,尽没洪涛,基址广袤,鲜有存者,只遗秋风一楼及门殿一座,诸文籍碑记悉沉溺残废不可考。至康熙元年秋,水灾滋甚,盖尽所为者而没之(民国《荣河县志》卷廿二)。
[32]康熙元年八月大雨霖,自初九至二十五大雨如注,昼夜不绝,墙屋倾圮殆尽(雍正《猗氏县志》卷六)。
[33]康熙元年八月大雨如注,连绵弥月(民国《闻喜县志》卷廿四)。
[34]康熙元年秋八月,大雨如注者半月,连绵四旬。城垣、庐舍十倾六七,盐池被害,斗盐一两二钱(康熙《解州志》卷十二)。
[35]康熙元年八月大雨如注者半月,墙屋倾圮强半,人多僦居庙宇(乾隆《安邑县志》卷十一)。
[36]康熙元年八月、九月大雨如注,连绵弥月,城垣半倾,桥梁尽圮,山有崩处,庐舍十坏六七,民有溺死者(光绪《永济县志》卷廿三)。
[37]康熙元年壬寅*雨四旬,山崩润徙,坏民舍(乾隆《平陆县志》卷十一)。
[38]康熙元年八月*雨两旬(乾隆《芮城县志》卷十一)。
[39]康熙元年八月*雨弥月(康熙《临晋县志)卷六)。
[40]康熙元年秋八月大雨如注,连绵弥月,城垣半倾,桥梁尽记,山有崩(雍正《临汾县志》卷五)。
[41]康熙元年秋八月*雨二十日,坏城垣庐舍无数(康熙《沃史》卷二)。
[42]康熙元年八月曲沃,太平大雨(乾隆《平阳府志》卷三十四)。
[43]康熙元年三河涨发,平地水深丈余,四门壅塞(光绪《徐沟县志》卷一)。
[44]康熙元年八月大雨弥月,汾水泛涨(道光《阳曲县志》卷十六)。
[45]康熙元年八月大雨伤稼,开封、归德、怀庆所属(同治《河南通志》卷五)。
[46]康熙元年秋*雨三十日(乾隆《灵宝县志》卷六)。
[47]康熙元年秋七月*雨四十日,沁河决,平地行舟,淹没民居田禾(乾隆《原武县志》卷十)。
[48]康熙元年八月沁河决,大堤南一带尽淹(乾隆《阳武县志》卷十二)。
[49]康熙元年秋八月雨六昼夜始止。沁水溢,河渠突涨,月余始涸(康熙《东明县志》卷七)。
[50]康熙元年秋八月大霖雨,河水泛溢(康熙《开封府志》卷六)。
[51]康熙元年八月初旬汴水溢,霖雨连绵,城垣水浸数尺,四野行船,乡城楼房倾圮无数(康熙《陈留县志》卷三十八)。
2006-12-01 15:10回复
松辽平原
5位粉丝 8楼
[52]康熙元年黄河水溢,遍野行舟,秋霖雨累月,禾大伤,至二年正月始种麦(道光《扶沟县志》卷十二)。
[53]康熙元年壬寅大雨水(民国《夏邑县志》卷九)。
[54]康熙元年八月*雨七昼夜(乾隆《洑州志》卷一)。
[55]康熙元年秋八月*雨,倾民房屋,八昼夜始晴霁(同治《清丰县志》卷二)。
[56]康熙元年八月十九日至廿五日*雨七昼夜(康熙《朝城县志》卷十)。
[57]康熙元年八月十四日后雨大河发,水与杞县堤平。本院力督官民,躬冒风雨,防守帮筑者十五六昼夜(指开封附近,(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六)。
[58]康熙元年八月十五日河水骤长,又兼十七、十八至二十七日*雨如注(指曹县附近)。大河白浪滔天,风狂漾涌,其汪洋澎湃之势较五月再涨之水更数倍矣(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五)。
[59]康熙元年八月内*雨连旬,民居衙舍半为倾倒(乾隆《长治县志》卷廿一)。
[60]康熙元年五月*雨至于秋九月,沙河决西华葫芦湾,商水杨家湾、平地水深丈余,民间庐舍,漂没几尽,无麦禾(宣统《项城县志》卷三十一)。
[61]康熙元年八月,黄河水溢,泛滥于南,与沙河堤平,西华河决葫芦湾,商水河决杨家湾,二水横流,漂民庐舍不可胜数,城不浸者三版,河水之决无大于此者(乾隆《商水县志》卷十)。
[62]康熙元年夏秋大水,八月颍水溢(民国《淮阳县志》卷八)。
[63](康熙元年)总漕林起龙疏称,秋雨连绵,黄淮交涨,洪水狂发,堤岸冲决。……至秋洪水陡发,淮扬竟成泽国,一望汪洋。无可收拾(康熙宋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六)。
[64]康熙元年六月河决黄练集,淹没田庐无算,城西南北三面皆水,兼*雨月余,城乡崩缺(民国《中牟县志》卷一)。
[65]康熙元年七月大雨,渭水没民田舍,汧水涨,绝渡十日(乾隆《宝鸡县志》卷十六)。
[66](康熙元年)五月初一日,巳时起至申时止,黄水陡长五尺五寸,又酉时起至初二日辰时止,又长三尺,共长八尺五寸,将旧时坍断,水入月堤之内……于新堤东头漫开水口一十八丈(指曹县石香炉)〔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四,又据《淮系年表》表十一(漫入微山湖)〕。
[67]康熙元年五月黄沁水溢,漂没东南田庐畜产无算(道光《武陟县志》卷十二)。
[68]康熙元年六月河决开封黄练口,淹祥符、中牟、阳武、杞县、通许、尉氐、扶沟七县(民国武同举《淮系年表》表十一)。
[69]康熙元年六月河决清河县王家营颜河口(民国武同举《淮系年表》表十一)。
[70]康熙元年六月河决祥符步李寨及中牟、阳武各处(光绪《开封县志》卷六)。
[71]康熙元年河决原武、祥符、兰阳县境,东溢曹县,复决石香炉村,之锡檄济宁道方兆及董曹县役,而赴河南督塞西阎寨、单家寨、时和驿、蔡家楼、策家楼诸决口(《清史稿》宋之锡传)。
[72]康熙元年七月沁水溢,灌入御河,浸没民田甚众(《豫河续志》)。
[73]康熙元年秋浮雨,河决杏树口,庐舍漂没(《通许县志》)。
[74]康熙元年决武陟之大村(《淮安府志》)。
[75]康熙元年单县决瞧龙寺,复决黑龙潭、黄冈等处(《行水金鉴》)。
[76]康熙元年河决睢宁孟家湾口入湖(民国武同举《淮系年表》表十一)。
[77]康熙元年河溢宿迁下古城、茅茨湖淤塞(民国武同举《淮系年表》表十一)。
[78]康熙元年八月河水泛溢,兼以大雨浃旬,大堤以北淹没秋禾数百顷(康熙《考城县志》卷四)。
[79]康熙元年八月十七日河决牛市屯口,水大至,溃北堤入城、官署、民居多圮(牛市屯在曹县)(乾隆《鱼台县志》卷三)。
[80]康熙元年壬寅河水围城堤,八月二十三日河水决高家堂,水围县堤(康熙《兰阳县志》卷三)。
[81]康熙元年河决归仁堤,入洪泽湖,南河分司吴炜擅开周桥,淮大泄,黄水逆入清口,旋冲决翟家坝,流成大涧九条,其水东注高宝湖,高邮堤决。阅十七载而后治(民国武同举《淮系年表》表十一)。
[82]按原武南岸小潭溪,康熙元年河患非常,河堤内外相平,小潭溪溃决距大河四里之遥,而河势正行,并无旁射,不过滚滩水为患耳(崔维雅《河防刍议》卷二)。
[83]武陟沁河之下封村,中牟黄河之黄练集二处,虽塞工易施,必须夫料辐辏,昼夜兼工方可尅期底绩(八月大水时,下封、黄练集两处决口均未堵复)(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四)。
[84]秋分以后,涨水非常,全河入决口者以十之八(八月大水时,石香炉决口仍未堵复,而且大量跑水)(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五)。
[85]南北两岸倾经秋水创残之后,河身改徙,新险倍增。……近又江南一带桃、宿、淮、扬所在漫溢(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四)。
[86]淮黄交涨,高过堤岸,不时西风大作,根脚酥软,以至漫卸。……水势异涨,南北湖、河内外交攻,不特土堤埽箇悉被冲蛰,即砖石崖岸亦也一处不漫激欹卸。……虽东堤一带泄水闸洞尽皆开通,无如水头日长,西风大作,沿堤而过,除先经搪御外,水落之后仍有缺口六处(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六)。
[87]秋雨连绵,黄淮交涨,洪水狂发,堤岸冲决。……季家堤等处冲决(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六)。
[88]今岁(康熙元年)阳侯肆虐,自夏徂冬,北直、河南、山东、江南(今江苏、安徽)无时无地不以巨浸滔天,怀襄洚洞之势频呼叠告,臣数月以来,虽焦唇茧足,差檄四驰,而无如百川交涨,人力之经营已瘁,天河之泛滥无休(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四)。
[89]康熙元年七月淇县沁水溢,浸入民田甚众(同治《河南通志》卷五)。
钟祥客店镇娘娘寨水没坪村
1.关于莫愁女的传说
莫愁女是以歌谣、舞蹈著名而传世的。
《容斋随笔》说:"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画工传其貌好事者多写寄四远。"莫愁女见于正史,出自于古《乐府》和《石城乐》和《莫愁乐》。
《唐书.乐志》载:"《石城》,宋臧质所作。石城在竟陵,质尝为竟陵郡,于城上眺瞩,见群少年歌谣通畅,固作此曲。
"《莫愁乐》,出于《石城乐》。石英钟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乐.和》中复有'莫悉'声,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天监十一年(512)冬,梁武帝改"西曲",将石城《莫愁女》,亦云《蛮乐》,旧舞十六人,梁八人。莫愁女的许多传说故事,也从西楚传播到东吴。
在钟祥,则留下了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等名胜古迹。宋人王之望《舆地纪胜》说:"莫愁村,在汉江之西,地多桃花,春末花落,流水皆香。
"《钟祥县志.古迹》篇载:"莫愁村,在汉西二里,古汉水经城址,其西为村,为莫愁所居地,城北有湖,与村毗连,称莫愁湖。"这些名胜古迹,千百年来,俱为历代文人墨客倾慕寻访的佳妙去处。
莫愁女居住的村庄,原名不叫莫愁村,因为年年桃花盛开,红如簇云,所以人们习惯地称它桃花村。与莫愁村毗连的莫愁湖,远古史称沧浪湖。
桃花村与郢中石城西门渡口矶头绝壁上的白雪楼和楼东的阳春台隔江相望,城北的沧浪三湖跨江与村毗连。 莫愁女的父亲卢公,在汉江上靠摆渡为生,母亲在村中植桑种桃。
在楚襄王初年的一个风雨天,莫愁女降生在桃花村头江岸渡口的船舱中。她刚生下地时,不住地啼哭,卢公抱她哄着她:"莫哭,莫哭,莫悲,莫悲,莫愁,莫愁!"听到"莫愁"二字,她的哭声竟一下停止了。
卢公于是就把她取名为莫愁。"金雀玉搔头,生来唤莫愁。
"(明.张宁)莫愁女生在风波里,行走风浪中,喝着汉江河中水,吃着桃花村中粮,有时随村中姐妹在那碧波荡漾的沧浪湖中菱摘莲,有时随父母进城卖桃,有时在江中、湖里摇艇打桨,有时在阳春台、白雪楼习舞唱歌。她有一副津甜清脆的嗓子,郢中的诸般曲,她一学就会。
当她长到十五、六岁时,出脱的竟如沧浪湖中的出水芙蓉一般,纤纤腰肢,亭亭玉立,靥靥酒窝,笑缀缨唇;容颜似香荷新瓣,白里透红;行动如风送彩云,轻捷飘逸;金嗓一歌声嗽玉,霓裳一舞袖吐虹。莲荷包透佳气,江涛涌玉音,莫愁女得屈原、宋玉的指导、帮助,翻古传高曲,融楚辞乐声,继大琴师刘涓子之后,完成了寡和之典《阳春白雪》的合乐入歌传唱。
莫愁女的歌舞声誉传进了楚王宫苑,楚襄王把她征进了宫中作了歌舞姬女,把她的未婚夫东邻王襄哥放逐到了扬州。扬州地面距郢中数先千里之遥,襄哥此放实是生离死别。
古《莫愁乐》记述了莫愁女汉江泪别王襄哥的悲痛情景:"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雪浪滔滔的汉江水,流不尽莫愁女的衣愁,她目送载着襄哥的船儿远去,含忿在白雪楼举身奔赴投了汉江! 人们为了纪念她,便把桃花村改名为莫愁村,把沧浪湖改名为莫愁湖,她系艇登岩的白雪楼下的矶头渡,则称莫愁渡。 "悲莫悲兮分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九歌.少司令》)传说莫愁女其实并没有死,她被汉江渔夫救起,曾寻屈原的踪迹,也找寻过王襄哥,泛艇江湖,足无定踪,真正回到了民间。《莫愁乐》歌唱道:"家家迎莫愁,说莫愁,莫愁歌一字,恰恰印心头!"后世千百代,吟咏莫愁女、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阳春台、白雪楼的诗、词、歌、赋,历历记述了莫愁女的事迹。
如唐李商隐诗:"雪中花下与谁其,梅雪相兼一万枝。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自有愁。
"唐郑谷诗:"石城昔为莫愁乡,莫愁魂散石城荒,帆去帆来风浩渺,花开花谢春悲凉。"宋王之望诗:"沧浪渡口莫愁乡,万倾寒烟木落霜,珍重使君留客意,一樽荒酒醉斜阳。
"宋周密《杏花天.赋莫愁》词:"瑞云盘,翠侵芳额;眉柳嫩,不禁愁积。返魂谁染东风笔,写出郢中春色?人去后,垂阳自碧;歌舞梦,欲寻无迹。
愁随两桨江南北,暮石城风急。"明.王世贞诗:"倚鞭白鼻埚,绕渡碧桃花,客程无暇问,先访莫愁家。
"清刘泽宏诗:"石城西畔莫愁湖,谁道当年女性卢?遣愁愁向莫愁湖,愁向莫愁愁遣无。"清李苏《莫愁村看桃花》诗:"南国佳人字莫愁,至今生长有芳洲,冶魂不许春风歇,散作桃花片片差。”
诗文共传誉,人地两留芳,正象阳春台、白雪楼、高雅名曲《阳春白雪》与宋玉一样,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遂与莫愁女一起,千古驰誉,万世名扬。 当年的汉江,紧贴郢中石城而流;当年的莫愁湖,碧波千亩。
随着时代的变迁,汉江西移离城五里之遥;莫愁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天下郡国利病疏》载:"汉水故道逼进郡城而下,明嘉靖初徒,新洪绕沿山湾东,去城弥远。
"《钟祥县志.方舆》载:"自有显陵后,明世宗惑于风水之说,堵塞敖口,迫使汉江南移,敖水已由直河入汉,不复达莫愁湖。"原来跨汉江东西两岸的莫愁湖,和桃花盛开的莫愁村,今天都在汉江东岸了。
今处于汉江西岸的文集镇,仍保留了楚时旧俗,不仅沿江桃林片片,而且传承了楚国图腾舞蹈《凤凰舞》。莫。
2.关于莫愁湖的诗句1.《莫愁》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雪中梅下与谁期,梅雪相兼一万枝。
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自有愁时。
2.《清平乐·莲开欲遍》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莲开欲遍。一夜秋声转。残绿断红香片片。
长是西风堪怨。莫愁家住溪边。莲心事年年。
谁管水流花谢,月明昨夜兰船。
3.《马嵬》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4.《莫愁歌》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萧衍
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
十四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
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
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
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
平头奴子提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
恨不嫁与东家王。
5.《莫愁曲》
年代: 唐 作者: 徐凝
玳瑁床头刺战袍,碧纱窗外叶骚骚。
若为教作辽西梦,月冷如丁风似刀。
6.《随园记》
清代:袁枚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登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7.《莫愁曲》
唐代:李贺
草生龙坡下,鸦噪城堞头。何人此城里,城角栽石榴。
青丝系五马,黄金络双牛。白鱼驾莲船,夜作十里游。
归来无人识,暗上沈香楼。罗床倚瑶瑟,残月倾帘钩。
今日槿花落,明朝桐树秋。莫负平生意,何名何莫愁。
8.《杏花天(赋莫愁)》
宋代:周密
瑞云盘翠侵妆额。眉柳嫩、不禁愁积。返魂谁染东风笔。写出郢中春色。
人去后、垂杨自碧。歌舞梦、欲寻无迹。愁随两桨江南北。日暮石城风急。
9.《长相思(舟中作)》
宋代:周邦彦
好风浮。晚雨收。林叶阴阴映鹢舟。斜阳明倚楼。
黯凝眸。忆旧游。艇子扁舟来莫愁。石城风浪秋。
10.《石城》
唐代:郑谷
石城昔为莫愁乡,莫愁魂散石城荒。江人依旧棹舴艋,
江岸还飞双鸳鸯。帆去帆来风浩渺,花开花落春悲凉。
烟浓草远望不尽,千古汉阳闲夕阳。
莫愁湖
1.位于南京秦淮河西,六朝时称横塘。全园面积54公顷,湖面约37公顷。在宋、元时即有盛名,明朝定都南京后更盛极一时。清乾隆年间,在园内建郁金堂,筑湖心亭,遂成“金陵第一名湖”。
2.莫愁湖在六朝时称横塘,在宋、元时即有盛名,明朝定都南京后更盛极一时。清乾隆年间,在园内建郁金堂,筑湖心亭,有"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胜"、"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等美誉。
3.景点
莫愁湖内湖面宽阔,盛产莲藕,莲花十顷更是六代名湖引人入胜之处。远在明清,莫愁湖就栽植了大量莲花,每逢炎夏,莲花盛开,翠盖红花,香风阵阵,恍若绝代的凌波仙子,出淤泥而不染。
3.莫愁诗全文莫愁诗
世事茫茫无了期,何须苦苦用心机。
寻些乐处酌杯酒,偷个闲时诵首诗。
放荡五湖思范蠡,纵横六国笑张仪。
百年光景须臾事,日日追欢也是迟。
诸般得失总虚花,展放眉头莫自嗟。
几朵鲜花除世虑,三杯美酒醉韶华。
徐行野径闲情爽,静坐茅斋逸趣嘉。
分外不须多着意,惟将快乐当生涯。
衣食无亏便好休,人生在世一蜉蝣。
陶朱不享千年富,韩信空成十大谋。
花落三春莺怨恨,菊开九月燕悲愁。
闲居安静多清福,何必荣封万户侯。
也学如来也学仙,携尊随处乐陶然。
人情只堪付一笑,世事须知无百年。
皓首难陪东阁宴,清风自足北窗眠。
休将烦恼盘心思,急须嬉笑舞疯癫。
人生安分且逍遥,莫向明时叹不遭。
赫赫有时还寂寂,闲闲到底胜劳劳。
一心似水惟平好,万事如棋不着高。
王谢功名有遗恨,怎如颜性乐陶啕。
花甲之外乐余年,秃发留须半是禅。
杖挂百钱村店里,手持一卷草堂前。
功名与我无干涉,事业随他别处牵。
恼怒不生愁闷灭,饥来吃饭因来眠。
歌几回时笑几回,人生全要自开怀。
百千万事应难了,五六十年容易来。
得一日闲闲一日,遇三杯饮饮三杯。
焦愁恼怒都销散,免致浮躯气早衰。
六尺眼前安乐身,四时怎忍负良辰。
温和天气春秋月,道义宾朋三五人。
量力杯盘随草具,开怀笑语任天真。
细看如此清闲事,虽老何须更厌频。
为士幸而居盛世,住家况复在中都。
虚名浮利非我有,绿水青山何处无。
胜游只宜寻美景,命俦须是选吾徒。
快乐原属闲人事,况与偷闲事更殊。
得失乘除总在天,机关用尽也徒然。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螂捕蝉。
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
家常安分随绦过,便是逍遥快乐仙。
穿几多来吃几多,何须苦苦受奔波。
财过北斗成何用,位列三台做甚么。
眼底浮云轻似纸,天边飞兔疾如梭。
而今痴梦才呼醒,急享茅底快乐窝。
举世不忘浑不了,寄身谁识等浮沤。
谋生尽作千年计,公道还当一死休。
西下夕阳难把手,东流逝水绝回头。
世人不解苍天意,空令身心夜半愁。
一寸光阴不暂抛,徒为百计苦虚劳。
观生如客岂能久,信死有期安可逃。
绿鬓易凋愁渐改,黄金虽富铸难牢。
从今莫着惺惺眼,沉醉何妨枕曲糟。
人生在世数蜉蝣,转眼乌头换白头。
百岁光阴能有几,一汤扯淡没来由。
当年楚汉今何在,昔日萧曹尽已休。
遇饮酒时须饮酒,青山偏会笑人愁。
4.关于南京月牙湖的诗句雨中荷花 宋·杜衍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
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题败荷 元 ·王翰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莲歌 清·王鸿绪莲江水滨,荷花照脸新。
莫愁西日晚,明月解留人。莲贡(其二) 皇甫松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芙蕖 晋·陆云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
俯仰随风倾,炜晔照清流。曲池荷 唐·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莲叶 唐·李群玉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在君塘上种,埋没任春蒲。芙蓉 唐·陆龟蒙闲吟赋,更起屈平愁。
莫引西风动,红衣不耐秋。白莲 宋·王禹偁昨夜三更后,嫦娥堕玉簪。
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莲塘 宋·梅尧臣不畏塘雨急,钿叶自相遮。
文禽忽惊去,冲落波上霞。和文与可菡萏轩 宋·苏辙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 朱槛月明时,清香为谁发?莲曲 明·常伦棹发千花动,风传一水香。
傍人持并蒂,含笑打鸳鸯。莲曲 明·熊卓莲复莲,盈盈水中路。
鸳鸯触叶飞,卸下团团露。秋荷 清·郑燮 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
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莲叶 唐·郑谷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荷叶 宋·欧阳修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
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莲。荷花 宋·王安石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娇娆岂自知? 一舸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
横湖 宋·苏轼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 卷却天机云锦缎,从教匹练写秋光。
荷花 宋·王氏白藕作花风已秋,不堪残睡更回头。 晚云带雨归飞急,去作西窗一夜愁。
再赋郡沼双莲 宋·范成大馆娃魂散碧云沉,化作双莲寄恨深。 千载不偿连理愿,一枝空有合欢心。
立秋后二日泛舟越来溪 宋·范成大西风初入小溪帆,旋织波纹绉浅蓝。 行到闹红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
新荷 宋·朱淑贞平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 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荷叶 宋·林景熙净根无不竞芳菲,万柄亭亭出碧漪。
乘露醉肌浑欲洗,无风清气自相吹。荷花 金·赵沨谁开玉鉴泻天光,占断人间六月凉。
日落沙禽犹未散,也知受用藕花香。藕花 明·许成名藕花塘上雨霏霏,无数莲房著水垂。
羞见鸳鸯交颈卧,却将荷叶盖头归。再过露筋祠 清·王士禛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于烟。
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芙蓉 清·郑燮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瓶中红白莲 宋·杨万里红白莲花共玉瓶,红莲韵绝白莲清。
空斋不是无秋暑,暑被香销断不生。白莲 清 ·徐灼凉凉簇簇水冷冷,一段幽香唤未醒。
忽忆花间人拜月,素妆娇倚水晶屏。莲塘 清·朱克生日暮莲塘里,浴水两鸳鸯。
低飞不远去,只在荷花傍。咏荷 现代·朱诚冲出污泥顶骄阳,风吹雨打亦何妨? 纵然夺得玉容去,留却莲子溢奇香。
西湖夏荷 现代 ·范承祚芙蓉出水立娉婷,湖面天波影随形。 红颜多赖绿叶衫,画意浓郁富诗情。
白莲 现代·范承祚悄悄水生花,面如敷粉洁无瑕。 出身污泥竟不染,里表清白均属她。
红莲 现代·范承祚好景分明水面铺,嵯峨山下月牙湖。 鱼触萍草轻飘荡,红莲数朵丛中浮。
荷塘春雾泱泱十里水平湖,新叶田田绿渐舒。 黄鹂一声春雾里,微风吹动泻明珠。
5.关于莫愁女的故事南京莫愁女,到宋代才有文字记载。较早的是周美成的乐府《西河》。洪迈就此事在《容斋随笔》中提出质疑,似乎是周美成将“石城”与“石头城”混淆了。
世人或以石城为今南京,是把“石头城”误为“石城”了。这个误会是周邦彦造成的,这位宋代诗人在《西河·金陵怀古》中写道:佳丽地,南朝盛世谁记……断崖树,莫愁艇子曾系。”词写得很美,但地点却搞错了。
对于周邦彦的疏忽,南宋洪迈早就在《容斋随笔》中指出:“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近世周美成乐府《西河》一阕专咏金陵, 所云‘莫愁艇子曾系’之语。岂非误指石头城为石城乎?”。
正是因为石城之名的误解,才有人把本为楚人的莫愁女误认为是吴人了。为证视听,《北征日记》有《石城曲》云:“莫愁家在石城西,岁岁花开莺乱啼。汉水当门无限绿,送郎两桨过檀溪”。
扩展资料:
后世纪念
人们为了纪念莫愁,便把桃花村改名为莫愁村,把沧浪湖改名为莫愁湖,她系艇登岩的白雪楼下的矶头渡,则称莫愁渡。 "悲莫悲兮分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传说莫愁女其实并没有死,她被汉江渔夫救起,曾寻屈原的踪迹,也找寻过王襄哥,泛艇江湖,足无定踪,真正回到了民间。
莫愁湖东北一公里即为中国明代十五陵--明显陵,陵中有九曲河与湖相通。年年阳春三月,湖岸桃花开放更盛;夏秋两季,姑娘们则成群结队,于湖中洗濯放歌,菱摘莲。湖南岸有柳堤一道,风光绮丽,暇日垂钓,其乐无穷。
搜狗百科——莫愁女
6.乐府诗中的莫愁莫愁是一个比较经典的形象。
莫愁女,古乐府中所传女子,善歌谣。现今流传于世的有三处之说。
一位是郢州石城(今湖北钟祥)人。石城至今还有个莫愁村。《唐书·乐志》中载:“莫愁乐者,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舞。”这位“石城莫愁”看来是唐代的一位能歌善舞的美貌女子。有一首古词是歌颂她的:“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容斋随笔》说:"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画工传其貌好事者多写寄四远。"莫愁女见于正史,出自于古《乐府》和《石城乐》和《莫愁乐》。《唐书.乐志》载:"《石城》,宋臧质所作。石城在竟陵,质尝为竟陵郡,于城上眺瞩,见群少年歌谣通畅,固作此曲。"《莫愁乐》,出于《石城乐》。石英钟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乐.和》中复有'莫悉'声,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天监十一年(512)冬,梁武帝改"西曲",将石城《莫愁女》,亦云《蛮乐》,旧舞十六人,梁八人。莫愁女的许多传说故事,也从西楚传播到东吴。在钟祥,则留下了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等名胜古迹。宋人王之望《舆地纪胜》说:"莫愁村,在汉江之西,地多桃花,春末花落,流水皆香。"《钟祥县志.古迹》篇载:"莫愁村,在汉西二里,古汉水经城址,其西为村,为莫愁所居地,城北有湖,与村毗连,称莫愁湖。"
一说为洛阳人,十五岁嫁为卢家妇。或将石城误为石头城(今江苏南京),今其地有莫愁湖。典出南朝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南朝梁武帝萧衍诗《莫愁歌》中人物,洛阳美女,心灵手巧,十五嫁入富室卢家,十六生儿阿侯,在卢家富贵终老。著名的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诗是写她的:“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诗人笔下的“莫愁”,真正是位“解语花”。
南京莫愁女,到宋代才有文字记载。较早的是周美成的乐府《西河》。洪迈就此事在《容斋随笔》中提出质疑,似乎是周美成将“石城”与“石头城”混淆了。
多年来,此三地以外之人皆知南京有莫愁,而不知余下二位莫愁,应该是与南京的发展和享有众多高校和智力分不开的。
7.描写乡村风光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出自:别董大二首
作者:高适
其他描写乡村风光的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游山西村》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杜牧《江南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孟浩然《过故人庄》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水没坪村是湖北钟祥的一个小村庄。具说几百年来人口的增长速度,总是徘徊在八十人左右。如果一旦超过此数,就会出现生一个、死一个,走一个、来一个的自然平衡状态。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庄呢?带着这样的好奇,我们几个朋友相约去水没坪村探探究竟。
九月六日是一个双休日。天气晴朗,我们一行七人,在王庆武局长的带领下,开始了探秘之旅。
王局是钟祥本地人。当我们的车带着满身尘土,来到了黄仙洞脚下时,已没路可走了。王局说“到水没坪村必须步行穿越黄仙洞,洞里行程大约一个多小时。”说完就带领我们向黄仙洞走去。
不一会我们已来到洞口,此时一股凉气扑面而来,顿感凉爽贯通全身。让我们吃惊的是,黄仙洞洞口宏大壮观,王局介绍说,“此洞高15米、宽24米。它是因外源水和地下水,长期冲蚀而形成的管道型洞穴。”
洞内景色奇异,但此行的目的是探访水没坪,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无暇顾盼周围的美景,只是埋头匆匆前行,由于行走的速度太快,不一会就感觉气喘虚虚了。
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了出洞口,但还得爬上近百层的天梯才能出洞。
又陡又高的天梯累得我们直喘粗气,当我们费了了九牛二虎之力就要爬出洞口时,眼前霍然一亮个个惊呆了,大家不约而同“哇噻!”地叫了起来,只见半圆形的洞口像一个相框一样,正好框住了眼前的蓝天白云,还有白云下的绿树、翠竹、草地。此物此景,不就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吗?它仿佛把我们带进了古代诗人陶渊明在《桃花园》词中,所描写的人间仙境之中。正在大家感叹之际,王局过来指着前面的空地告诉我,“这就是你要探访的水没坪村。”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水没坪村原来如此秀美,我在来的路上还以为,它一定是一个荒凉原始的村寨哩。
世界闻名的人口不变村水没坪,就以这样的惊喜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水没坪村正处在钟祥客店镇和娘娘寨之中,这里的村民80%都姓杨,他们自称是贵妃杨玉环的后裔,说当年为了躲避战乱,他们的家族躲进了这深山老林,这里的娘娘寨也因杨玉环而得名。
走过一座小桥,我们来到村中心位置。环顾四周,我观察到这个村面积不大,四面环山,脚下的这块地正好是山中间的平地,而山民居住的房屋,都建在高于平地的山脚下。
为什么此地叫水没坪呢?村民说:“这里一到雨季,四周山上的水顺山流下,这块不大的平地就被水淹没了,这就是村名的由来。”
其实水没坪这个地方原来是一处湖泊,经过亿年的演变,水不知流向何处,变成了一块干枯的平地。我想起了刚才在穿越黄仙洞时,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却不见水来,王局说这洞底下有一条暗河。我想,是否是山中的水,从暗河中流走了呢?它流向了何方?
我们围着水没坪到处观看,只见四周的山里有很多高大粗壮的银杏树,上面结满了厚厚的银杏果,村民说,这四周的山上大概有500多株银杏树,千年以上的就有四棵。这里山民的生活来源主要靠银杏、香菇、木耳、灵芝、茶叶、草药而得以生存。
我们边走边看,突然晴朗的天空不知从何处吹来一股凉风,地上的枯叶随之飘了起来,不知何故我突生一种莫名恐惧的感觉,身旁的小彭也这样说。这种感觉很奇怪,以往走过很多地方可从没有如此感觉。察看四周山高林密静悄悄的,这股风又从何来呢?
正当我们困惑之时,从身后驶来一辆摩托车停在了我们身边。车上的人问:“你们是来探访水没坪的吧?”我们说,“是啊!”得到我们肯定的回答,他热情地说,“现在已近中午,你们就到我家农庄就餐吧?我可以把我们村的情况详细的给你们说说。”我们喜出望外,正愁找不到合适的人了解情况呢。
我们一行人,跟着主人进到他的农家,主妇热情地给我们倒上茶,然后说,“我先去烧饭,等会我们边吃边聊好吗?”我回答说,“行!”乘着主人烧饭的空闲,我们在他家转悠开来。这家山民的房屋还比较宽大,一进三间,中间是客厅,东西两边是卧室,依山而建。屋前有一个不大的院子围有院墙,院里有一颗粗大的银杏树,院外有猪圈,菜地,茶园。看得出家里还比较富足,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男主人说,“我们村家家都不愁吃穿,承蒙大山带给我们的恩惠哦!”
不一会儿,女主人就把香喷喷的饭菜摆上了桌。我们吃着纯纯的农家菜,喝着他家自酿的包谷酒,打开了话匣子。女主人说:“我们家也姓杨,这个村的怪现象你们也听说了,说实话我们都不愿意说这些,一说心里就烦,其实发现这个现象是一次偶然。1986年,客店镇书记,在查看人口统计表时,发现水没坪村的人口近十年一直没有变化,他感到奇怪,便亲自到到水没坪村调查,结果让他大吃一惊的是,从建国以来这个村就一直是81人19户。五十年不变的人口数,让他展开了调查,并得到如下的情况。(为怕打扰他人的生活,以下情况免去真名)
一个村民十岁的女儿去世了,就在当年他老婆生了一个儿子。1985年他老婆去世,当年他儿子娶进一个媳妇。
14年该村有两户添丁,村民都以为这一次可以突破人数了,谁知不久后,村里有两个男青年暴死,一个在耕田的时候,一个在骑摩托车时摔死。
15年春,水没坪积了很深的水,村民为了把水排到黄仙洞,在凿洞时,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被活埋。相隔十几天,一位午饭后在土屋里休息的男子,被突然塌下来的房子压死。就在当年,从山外迁来两个人。
1987年,一村民的老婆生了一个孩子,竞没有死人,村民们暗暗庆幸,没想到快过农历年时,他老婆因阑尾炎没得到及时治疗去世了。
1988年10月,一名外姓女子嫁到村里。奇怪的是,直到她怀孕村里人口也没减少。正当大家高兴时,这名女子却在分娩难产时,母子同时去世。人口还是保持在78人。
19年,另一村民去世了,这年村里没有生育指标,也不准备接纳山外的人。村民们估计可以打破这种怪现象了,谁知不到半年,嫁到山外的一个姑娘,因离婚回来了。
1998年5月,村里的一个五保户婆婆去世了,没想到下半年一村民却从山外娶进一个媳妇,人口数又相等了。
说到这里户主说:“在我们村没有发生这种现象的人家已经不多了,一想到这样的事就怕。如果你说这是巧合的话,哪有这么奇怪的巧合呢?五十年里邻村的人口都增长了几倍,就我们村没有增长,如果不是细心的书记,也许至今这个迷也不会被人发现。这件事被传出去后,好多专家学者来此地考察,但就是找不出个中原因。”我问主人说,“来时我听人说,现在村里的实际人口已有所超越?”户主说,“是的,那只是在户口登记簿上。其实增添的人口都不在村里居住,如我的两个孩子成家后都搬到山外去了,我们都怕厄运落到自家孩子的头上。因此现在村里现有人口还是79人。”
听此述说我们都沉默了。这样的现象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是自然的神秘力量,还是一种天然巧合?这里面究竟蕴藏着什么定数呢?说实话从外表观察,这个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村民个个高大强健生活富足。唯一不同的是,这里气温比山外低五摄氏度,植物成熟期较迟,这里怪风特多且风向捉摸不透,一年四季都有。这个村的人口不变之谜,究竟从何时就形成了呢?是从远古有人居住时就已经是这样?还是近几百年,几十年的现象?奇怪的是,像这样不解之谜的地方还有一处,就是钟祥显陵前的“内明塘”,已有490年历史,但池内的水从未因天旱而水落,也未因水涝而溢池。
湖北钟祥已有两千七百多年历史了,此地确是个人杰地灵的神秘之地,这里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明显陵和建筑群,还有出生此地的楚国歌舞艺术家莫愁女,还有与屈原同称为“辞赋之祖”的宋玉等。钟祥还是位居全国第二的长寿之乡。
当我们探访结束时,才发现太阳不知何时躲进了云里,雨已打湿了地面,我们找户主各买了一件一次性雨衣,在王局的带领下,冒着风雨踏上了回返的路程。
娘娘寨是我们回返的必经之路,穿越娘娘寨要登上一千多级台阶。天雨路滑,我们小心翼翼相互搀扶着前行,突然王局脚下一滑摔倒在地,顿时疼得他脸都变了色。幸好他的胳膊没有摔断,庆幸之余,我感觉十分内疚,因为他是为了我的探访而受此疼痛的。
这时风停雨住,太阳又露出了笑脸,一些不知名的花儿抖动着露珠,绽放出美丽的容颜。我们脱掉雨衣加快了步伐。这时我看到,娘娘寨到处都呈现出,层层叠叠的青砖和碎瓦,还有被尘土压着的碾米的大石盘。我想,几百年前这里一定是古人的居住地吧!面对群山,我仿佛看到了欢乐嬉戏奔跑在村里的孩童,耕作的山民,听到了鸡鸣牛羊的叫声。可是眼前的山寨早已空无一人,村民因何故迁出了山中?我的询问,在这静寂的山寨里,化作清风飘向远方。
下到山底。太阳已渐隐到山林中。回头看看那满山的叠翠,想想在山中路旁看到的,“三界”、“悟道”、“循世”这几个大字,让人似有感悟。人的“三界”在哪里?只有在屈曲的道路中找到答案。不是说“人在三界外,心在五行中”吗?只有悟出做人的真谛,才不会枉来世上走一遭。
探访神秘之村水没坪,虽然它的谜底没有结果,但我想,这个地球本身就是一个未解之谜。谜一样的地球,谜一样的世界,谜一样的人类。即便世界天天在变,但太阳依旧朝起夕落,时间不会倒退,而人的青春呢?也一去永不回返!我相信,这些世界之谜总有撩开面纱的那一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