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河流气候图_亚马逊河流主要气候
1.亚马逊河在哪个国家
2.亚马逊河流经的主要气候
3.亚马逊河是世界第一大河吗?
4.试从地形、气候两方面分析亚马孙河流成为世界上水量最丰富的河流的原因
5.亚马逊河流域特殊的气候可以产生氧气,这其中的氧化反应是啥样的?
1.地貌:亚马孙河流域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上游源头为安第斯山脉及太平洋沿海冲积系统,海拔在3000m以上;干流两岸多为200m以下的安第斯山冲积层和内陆冲积层。往北为圭亚那高原(海拔300~400m),往南则为巴西高原(海拔300~1500m)。 2.气候、水文:亚马孙河流域均处在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潮湿,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25~27℃,年均降水量多在1500~2500mm。流域降水季节分布比较均匀,干流水量在不同时期均得到补偿,终年丰沛,季节变化较小。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达69300亿m3,为全世界河流注入海洋总水量的1/11。河口平均流量为17.5万m3/s,洪水期最大流量在22万m3/s以上,枯水期最小流量也大于2万m3/s。河道最低水位与最高水位之间的水位变幅超过20m。由于亚马孙河的干流和右岸支流均位于赤道以南,所以河水流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右岸支流,赤道以北的左岸支流只对于巍洪水期的形成起促进作用,对枯水期的水量起补偿作用。因赤道南北雨季不同,所以亚马孙河流域每年有两次大洪水,高洪期发生于3~6月,最高水位发生在6月,其洪峰流量占全年总流量的40%,次洪期出现于10~11月;而6~9月则为枯水期,枯水期流量占全年总流量的14%。 亚马孙河流域地势低平,河流比降较小(约为1cm/km),流速较慢,一到洪水季节,洪水宣泄不畅,水位可高出平均水位10~15m,大水淹没中下游洪泛区(面积大约5万km2)两岸80~250km宽的平地,时间长达数月之久,呈现一片汪洋。平水时,中游马瑙斯附近的河宽也在5km以上,下游宽20km,河口段宽80km。因此,亚马孙河又有“河海”之称。 亚马孙河河口地区,由于近期下沉作用的影响,河水带人海洋的泥沙被沿岸海浪冲走,所以未出现三角洲,河口呈喇叭型海湾,宽达320km,为海潮上溯提供了有利条件,每当大西洋海潮入侵时,海水逆流而上,堵截了顺流而下的河水,形成1.5~2.44m(有时高达4m)的潮头,潮水之大有时还能深入距河口965.6km的奥比多斯。大潮时,常形成5m高的水墙逆流而上,其声传至数公里之外,气势磅礴,景色壮观,当地人称之为“亚马奴”。 亚马孙河本身及其发源于安第斯山脉的大多数支流,由于河水挟带着大量的泥沙,且泥土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营养物,故河水呈白色略带淡黄。而发源于亚马孙河流域北部地质年代十分古老的内格罗河,其水色呈黑里透红(微红),并显强酸性(pH值为5.1)。当内格罗河在马瑙斯附近汇人亚马孙河后,一白、一黑的两支水流并排下流约80km,黑白分明,互不掺混。发源于巴西高原上远古岩层中的支流(如塔帕若斯河、欣古河),河水则是清澈的。 发源于安第斯山脉的河流,其悬移质浓度最高(一般大于0.2kg/m3),说明这些河流容易受冲刷的影响,被称为白水河。发源于高原地区和大陆冲积层的黑水河和清水河,其悬移质泥沙含量最低(小于0.02kg/m3,如内格罗河)。主要发源于安第斯冲积层的河流以及上游海拔较高、坡度较小的河流,其悬移质浓度为中等(0.05—0.1kg/m3,如普鲁斯河、雅普那河)。亚马孙河的悬移质分布季节性特别强,其原因在于亚马孙河各支流中泥沙的沉积与重新移动和周期不同。亚马孙河每年携带人海的泥沙量约3.62亿t,在远离河口300km的大西洋上,还可以看到黄浊的水流。 每年亚马孙河流域降水总量149000亿m3(或降雨深度2150mm),其中111500亿m3为来自流域外部(主要来自大西洋一侧)的水汽;来自流域内的水蒸汽(即局部水循环)占23%(34000亿m3)。降水量中大约一半(73300亿m3,占49.2%)通过蒸发又回到大气之中;约69300亿m3(占46.5%)的径流流入大西洋,其余的6400亿m3(占4.3%)则包括渗漏损失(地下水补给)以及决定水量平衡诸要素的误差。 亚马逊河源于秘鲁南部南美洲安第斯山中段,秘鲁的科罗普纳山东侧的米斯米雪峰之颠。其正源——乌卡利亚河,不断地接纳雪峰上的淙淙冰水,一路向东,沿途接纳了1000多条支流,进入著名的亚马逊平原。亚马逊河流经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玻利维亚和巴西等国。最终在巴西的马腊若岛附近流入大西洋。 亚马逊河上游约长2500千米,分为上、下两段。上段长约1000千米,落差达5000米,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形成一条系列急流瀑布;下段为两条巨大支流注入亚马逊河的两个河口之间的河段,因为进入亚马逊平原,流速缓慢、曲流发达,至末端河宽约2000米。 亚马逊河中游流经秘鲁、哥伦比亚、巴西、全长约为2200千米。在巴西北部, 亚马逊河水深45米,河宽3000米,流速缓慢;河中岛洲错列、河道呈网状分布,两岸河漫滩宽30~100千米,地势低下,湖沿密布,排水不畅;河流两侧支流众多,都发源于安第斯山东坡,呈羽状分布。至中游末端,河宽至11千米,河深99米。 下游长达1600千米,时而水深河宽,两岸阶地分明,地势地低平,河漫滩上水网如织,湖泊星罗棋布,时而水面紧束,水流加快。入海河口宽达330千米,大西洋海潮可溯河直上,最远可深入1600千米。亚马逊河水系跨赤道南北,终年高温多雨,物种丰富,淡水鱼类多达2000余种。还有海牛、淡水豚、鳄、巨型水蛇等水生动物。流域内大部分地区覆盖着稠密的热带雨林,植物种类繁多,矿产丰富。 3.航运发展概况:亚马孙河具有非常优越的航运条件。它不仅水量丰沛,河宽水深,而且比降较缓,主要河段上没有任何险滩瀑布,终年不结冰,干流和各大支流之间可以直接通航,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庞大而便利的水上航运网。载重3000t的海轮沿干流可上溯至3680km远的伊基托斯,10000t巨轮可达中游的马瑙斯。各支流的通航条件也相当优越,一些大支流的通航里程超过了1000km(如普鲁斯河通航里程达2853km,马代拉河通航里程为1090km)。整个水系可供通航的河道总长在2.5万km以上。 4.降水:亚马逊河流域地跨赤道,由于赤道附近多雨地区,亚马逊水量终年充沛,亚马逊河口年平均流量为每秒22万立方米,年降水量多在1500毫米以上,并有安第斯山冰雪融水补给,水源供应充足。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较小,加以南、北流域雨季错开,主流水量在不同时期得到补偿,变化幅度和缓,洪水期与枯水期平均流量比率为五比一,体现了赤道型水系的特点。主流洪水期大致始于10至11月,次年3至6月进入最高洪水期,6月以后逐渐减退,至9月最低。个别年份因雨季变动而使南北支流洪水同时发生,主流便出现特大洪峰,如奥比杜斯附近曾记录到每秒280000的流量。由于中、下游平原地势低,河流比降微缓,流速较慢,一到洪水季节河水宣泄不畅,水位平均上涨幅度9米多,洪泛宽度25至80公里,河口地区可达240公里,呈现一片汪洋,因此亚马逊河素有“河海”之称。 5.景观:亚马逊河有一个世界自然奇观--涌潮,它可以和我国的钱塘江大潮相媲美。在穿越了辽阔的南美洲大陆以后,亚马逊河在巴西马拉若岛附近注入大西洋。亚马逊河的入海口呈巨大的喇叭状,海潮进入这一喇叭口之后不断受到挤近而抬升成壁立潮头,可以上溯600-1000公里。一般潮头高1米-2米,大潮时可达5米。巴西人把亚马逊海潮称为“波波罗卡”,涌潮时游人争相前往。每逢涨潮,涛声震耳,声传数里,气势磅礴。
亚马逊河在哪个国家
亚马逊雨林的气候特点:气候温暖、潮湿和多雨。年平均气温为24℃(75℉)。
亚马逊河流域均处在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潮湿,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25~27℃,亚马逊河年均降水量多在1500~2500毫米。且流域降水季节分布比较均匀, 干流水量在不同时期均得到补偿,终年丰沛,季节变化较小。
所以在亚马逊河流域就形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亚马逊河流经的主要气候
亚马逊河流不在某个国家,但是经过了多个国家。
亚马逊河流域经过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委内瑞拉、圭亚那和苏里南这八个国家。亚马逊河又名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北部,其中87%在巴西境内,被誉为“河流之王”,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中段、秘鲁的科罗普纳山东侧的米斯米雪峰之颠。
亚马逊河位于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由于河流长度测量方法并无定论,亚马逊河河长便有着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之一即为常见的6400公里。该河流共有1.5万条支流,分在南美洲大片土地上,流域面积几乎大如整个澳大利亚。
亚马逊河流的气候与环境
流域内大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上游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年雨量2000毫米以上。亚马孙河沉积下的肥沃淤泥滋养了65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著名的亚马孙河热带雨林就生长在亚马孙河流域。这里同时还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面积达560万平方公里)。
平原地势低平坦荡,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因而这里河流蜿蜒曲流,湖沼众多。多雨、潮湿及持续高温是其显著的气候特点。
由于赤道附近多雨地区,亚马孙河水量终年充沛,亚马孙河口年平均流量为每秒22万立方米,使它成为世界上流域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巴西人自豪地称之为“河海”。据估计,所有在地球表面流动的水约有20-25%在亚马孙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亚马孙河
亚马逊河是世界第一大河吗?
3.2 气候、水文
在奥比杜斯(Obidos)峡谷,河水受到限制,亚马逊河宽仅1.6公里(1哩)多。
在中等水位以下河道的平均深度为61公尺(200呎)馀,在巴西境内大部分河段深度超过46公尺(150呎)。
从贝伦溯流而上有几处水深的记录达到91公尺(300呎)以上。
但在秘鲁的边界距大西洋约3,219公里(2,000哩)处的海拔高度不足91公尺(300呎)。
在欣古(Xingu)河口的上游,无河心岛屿的永久河床的最大宽度为13.6公里(8.5哩);在洪峰期间,当蓄洪区蓄满洪水时的河面宽度扩大到56公里(35哩)或更多。
亚马逊河每小时的平均流速约2.4公里(1.5哩),在河水氾滥时流速大为增加。
由於在整个流域内全年雨季的时间不一致,亚马逊河的上游每年有两次汛期,并交替受到发源於秘鲁安地斯山脉的支流和发源於厄瓜多尔安地斯山脉的支流的影响,前者的雨季为10?1月,后者的雨季为3?7月。
这种交替影响到下游很远的河段方才消失,两次汛期逐渐融合为单一的汛期。
因此,从11?7月下游的河水缓慢上涨,达到高峰,然后回落,直到10月末为止。
有的地方汛期的水位比枯水季节的水位高12?15公尺(40?50呎)。
以4个大致等距离的地点为例,在伊基托斯高6公尺(20呎),特费(Tefe)高14公尺(45呎),奥比杜斯高11公尺(35呎),贝伦高4公尺(12呎)。
内格罗河水在2或3月雨季开始后上涨,6月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与亚马逊河一同回落。
上千年来亚马逊河不受限制地蜿蜒於辽阔的洪氾区,出现一系列河曲瘢痕、牛轭湖和近来废弃的故道。
当淤泥和沉积物一旦足以降低河道主流的流速时,在洪峰期河水将溢出现在的天然河堤,冲刷出一条新河道。
同样,新河道在几年或几十年内不断淤积,河流又会再次改道。
尽管如此,大部分河段内河水是沿著笔直的河道而流的。
但在每一次洪水季节仍不断有沉积物再次充填由河水冲刷出的宽阔河谷,并有大量的淤泥淤积於沉降盆地内。
与河水的流量相比,洪氾区的范围不算很大。
淤积区一般宽19?48公里(12?30哩),周围为陡峭的悬崖。
这些悬崖受到河水猛烈冲刷的地方,产生「陷落的土地」(terra caida)。
亚马逊河的所谓黑水诸支流——包括欣古河、塔帕若斯(Tapajos)河、内格罗河、特费河及特龙贝塔斯(Trombetas)河——很少或者没有淤泥,部分原因是发源地的土质为白沙土。
塔帕若斯河及欣古河的河水呈浅碧玉色,因为它们同内格罗河一样不能大量溶解腐殖物。
在这些支流注入主流处因河水受到阻塞形成淡水湖,其形状、宽度和深度类似海上溺湾(漏斗形河口湾)。
海潮涨落的影响通常抵达距入海口约966公里(600哩)的奥比杜斯峡谷。
一种称为波罗罗卡(pororoca)的激潮有时於春潮之前出现在河口湾,来势汹涌,水位不断上升,以每小时16?24公里(10?15哩)的速度向上游涌进,一面1.5?4.5公尺(5?15呎)高的势不可当的水墙展开在主流及支流的浅水面之上。
在这种情况下,亚马逊河不可能形成三角洲。
河流每天注入海洋的沉积物估计有1,500万吨,大部分被沿岸洋流向北冲走,沉淀在圭亚那地区的沿海。
一群时隐时现的岛屿和浅沙滩已在从北角(Cape Norte)稍北处向南并向内陆到沿亚马逊河口湾的北缘为止的长160公里(100哩)沿海地带出现。
亚马逊河流域均处在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潮湿,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25~27℃,年均降水量多在1500~2500mm。
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地区。
流域降水季节分布比较均匀,干流水量在不同时期均得到补偿,终年丰沛,季节变化较小。
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达69300亿m3,为全世界河流注入海洋总水量的1/11。
河口平均流量为17.5万m3/s,洪水期最大流量在22万m3/s以上,枯水期最小流量也大于2万m3/s。
河道最低水位与最高水位之间的水位变幅超过20m。
由于亚马孙河的干流和右岸支流均位于赤道以南,所以河水流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右岸支流,赤道以北的左岸支流只对于巍洪水期的形成起促进作用,对枯水期的水量起补偿作用。
因赤道南北雨季不同,所以亚马孙河流域每年有两次大洪水,高洪期发生于3~6月,最高水位发生在6月,其洪峰流量占全年总流量的40%,次洪期出现于10~11月;而6~9月则为枯水期,枯水期流量占全年总流量的14%。
亚马逊河流域地势低平,河流比降较小(约为1cm/km),流速较慢,一到洪水季节,洪水宣泄不畅,水位可高出平均水位10~15m,大水淹没中下游洪泛区(面积大约5万km2)两岸80~250km宽的平地,时间长达数月之久,呈现一片汪洋。
平水时,中游马瑙斯附近的河宽也在5km以上,下游宽20km,河口段宽80km。
因此,亚马孙河又有“河海”之称。
亚马逊河河口地区,由于近期下沉作用的影响,河水带人海洋的泥沙被沿岸海浪冲走,所以未出现三角洲,河口呈喇叭型海湾,宽达320km,为海潮上溯提供了有利条件,每当大西洋海潮入侵时,海水逆流而上,堵截了顺流而下的河水,形成1.5~2.44m(有时高达4m)的潮头,潮水之大有时还能深入距河口965.6km的奥比多斯。
大潮时,常形成5m高的水墙逆流而上,其声传至数公里之外,气势磅礴,景色壮观,当地人称之为“亚马奴”。
亚马逊河本身及其发源于安第斯山脉的大多数支流,由于河水挟带着大量的泥沙,且泥土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营养物,故河水呈白色略带淡黄。
而发源于亚马孙河流域北部地质年代十分古老的内格罗河,其水色呈黑里透红(微红),并显强酸性(pH值为5.1)。
当内格罗河在马瑙斯附近汇人亚马孙河后,一白、一黑的两支水流并排下流约80km,黑白分明,互不掺混。
发源于巴西高原上远古岩层中的支流(如塔帕若斯河、欣古河),河水则是清澈的。
发源于安第斯山脉的河流,其悬移质浓度最高(一般大于0.2kg/m3),说明这些河流容易受冲刷的影响,被称为白水河。
发源于高原地区和大陆冲积层的黑水河和清水河,其悬移质泥沙含量最低(小于0.02kg/m3,如内格罗河)。
主要发源于安第斯冲积层的河流以及上游海拔较高、坡度较小的河流,其悬移质浓度为中等(0.05—0.1kg/m3,如普鲁斯河、雅普那河)。
亚马孙河的悬移质分布季节性特别强,其原因在于亚马孙河各支流中泥沙的沉积与重新移动和周期不同。
亚马孙河每年携带人海的泥沙量约3.62亿t,在远离河口300km的大西洋上,还可以看到黄浊的水流。
每年亚马逊河流域降水总量149000亿m3(或降雨深度2150mm),其中111500亿m3为来自流域外部(主要来自大西洋一侧)的水汽;来自流域内的水蒸汽(即局部水循环)占23%(34000亿m3)。
降水量中大约一半(73300亿m3,占49.2%)通过蒸发又回到大气之中;约69300亿m3(占46.5%)的径流流入大西洋,其余的6400亿m3(占4.3%)则包括渗漏损失(地下水补给)以及决定水量平衡诸要素的误差。
亚马逊河流域的气候温暖、潮湿和多雨。
在赤道(位於亚马逊河的北面不远)附近昼长和夜长相等。
夜间常常睛空无云,有利於将昼间12小时内接受太阳的热量较快地辐射出去。
昼间与之间的温差比最温暖的月份与最凉爽的月份之间的温差大,因此夜间便是亚马逊河流域的冬天。
在马瑙斯日平均高温为32℃(89℉),平均低温为24℃(75℉)。
偶尔也出现较冷的时期,特别是在南半球的冬季,当特别强大的气团从极地向北横扫亚马逊河流域,使温度急剧下降时。
在每年的任何时候,几天大雨之后接著是晴朗的天气,夜间凉爽,湿度较低。
在下游地区,一年内大部分时间有凉爽的信风吹来。
对该地区气候来说,降水量比温度更为重要。
从大西洋吹来的充满水气的风横越南美洲,当到达安地斯山脉的东坡时被迫上升;这样,空气被冷却,并通过冷凝作用失去水分,其结果是大雨滂沱,汇集成大江大河从安地斯山脉向东流去,并形成如此广大的亚马逊河水系。
在低地的上空,大面积的对流暴风雨产生很大降水量。
根据降雨情况不同,亚马逊地区可分为3种气候类型∶第一种发生在亚马逊河口区和流域的西部,年平均降水量超过2,000公厘(80吋),全年雨量分布很均匀;有些年份降水量可超过正常降水量一倍,在另一些年份可久旱不雨。
第二种类型包括亚马逊大部分地区,有一个季度降水量特别少,但还没有严重到影响植物生长的程度。
第三种类型包括沿亚马逊流域南缘的地区,气候渐次变化为巴西中西部的气候,在南半球的冬季有一个更为明显的旱季。
旱季盛行风向为东北偏东到东南偏东之间的风,7、8月为和风,但在旱季的其馀时间内当阵风有时达到十分强劲时为疾风。
这个季节是游人溯流而上或泛舟顺流而下的最佳时间。
试从地形、气候两方面分析亚马孙河流成为世界上水量最丰富的河流的原因
亚马逊河是世界流量第一大河。
亚马逊河,位于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由于河流长度测量方法并无定论,亚马逊河河长便有着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之一即为常见的6400公里。
亚马逊河是世界第2长河,世界流量第一的河流,它的河流量达每秒21.9万立方米,比其他3条大河尼罗河(非洲)、长江(中国)、密西西比河(美国)的总和还要大几倍,大约相当于7条长江的流量,占世界河流流量的20%;流域面积达691.5万平方千米,占南美州总面积的40%;支流的数超过1.5万条。
气候与环境:
流域内大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上游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年雨量2000毫米以上。亚马逊河沉积下的肥沃淤泥滋养了65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著名的亚马逊河热带雨林就生长在亚马逊河流域。这里同时还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面积达560万平方公里)。
平原地势低平坦荡,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因而这里河流蜿蜒曲流,湖沼众多。多雨、潮湿及持续高温是其显著的气候特点。
亚马逊河流域特殊的气候可以产生氧气,这其中的氧化反应是啥样的?
其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西部有安第斯山脉,亚马孙河自西向东流,沿途接纳了源自安第斯山脉东坡、圭亚那高原南坡、巴西高原西部与北部的河流1000多条,形成庞大的亚马孙河水系网,所以成为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亚马孙河流域大部分为赤道多雨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2000毫米以上,
亚马逊河流正处于赤道附近,它终年呈高温状态,而且处于低气压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受多对流雨影响,全年降水较多。可以说亚马逊河流流域降水是非常丰富的。加之深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北面是东北信风带,在地形上这里大部分都是平原,以南分布着巴西高原,以北分布着圭亚那高原,西面有着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然后东面向大西洋敞开,使得暖流从这里经过,这样由海洋上吹来带有降水的潮湿空气汇聚到内陆,然后受山地抬升的影响,终年降水较为丰沛,形成了这里特殊的热带雨林气候。
正是由于亚马逊雨林降水丰富,植被非常茂盛,所以亚马逊雨林被人们称之为?地球之肺?。茂盛的亚马逊雨林里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的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向大气中补充氧气,这就是所谓的植物光合作用,正是由于这些绿色植物使得亚马逊雨林有?地球之肺?的美誉。根据科学统计,亚马逊雨林所产生的氧气,至少给地球的供应量达到总量的20%以上,可见亚马逊雨林对于全天下的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的氧化反应就是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些绿色植物享受着充足的太阳能,然后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有机物,释放出氧气,这被称之为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一方面给自己生长合成了物质,其次它释放了氧气供地球上其他生物呼吸。
光合作用也是分为两个阶段的,分别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植物在光照的作用下将体内的水分子氧化释放电子,然后借助于线粒体等一系列的植物器官作用将电子传递,从而形成氧化还原产物 NADPH,以供下阶段使用。在这个过程中,电子传递的另一结果是ADP 磷酸化生成 ATP。暗反应阶段是利用光反应生成的 NADPH 和 ATP 进行碳的同化作用,这个阶段不直接依赖于光,只是依赖于上一个阶段光反应的产物当反应物,故称为暗反应阶段。由此可见,这种氧化反应还是相当复杂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