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地球温度逐年升高,是不是东北越来越适合人类居住?

2.全球气候变暖论文要求有参考文献!回答好追50分!

3.从气候角度分析里约热内卢夏季奥运会为什么在8月

4.气候分析英文

5.写气候变化的调查及其原因分析报告

气候分析题_气候分析报告

气候基本变化要素中比较常见的有三种:气温、气压(风)、降水,而平时描述气候特征时,一般情况下必须要说明的是气温和降水,描述时注意定量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 例如:描述气候特征时,一般要首先注意既要说明气温变化,又要说明降水变化;其次要注意表明季节变化特征(全年型、四季型等等)。甚至风向需不需要描述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描述降水时,常用多雨、少雨、湿润、干旱等词语,具体数字上并没有绝对标准,主要看日常的习惯积累。描述气温时,常用高温、温和、寒冷等词语,一般月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以上,称为高温;0-15摄氏度之间称为温和;0摄氏度以下称为寒冷。 例如: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 干湿季分明,干季高温少雨,湿季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 雨季高温多雨,旱季高温少雨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少雨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中海气候: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温带海洋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温带大陆气候: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少雨

随着地球温度逐年升高,是不是东北越来越适合人类居住?

一、市场概况

墨迹天气是一款通过手机、平板或TV等终端向用户提供天气信息的应用,2010年创建以来,累计装机用户达到5.56亿。易观数据统计表明,截止2018年,墨迹天气在应用全网排名31位,一级领域实用工具排名第二,二级领域天气类应用排名第一位,占据市场份额5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气类独角兽。

2017年8/9/10三个月,墨迹天气月活跃用户量均破亿,其中九月份达到了11262.65万,接近淘宝用户的四分之一,远超其他同类应用。在品牌认知度和用户满意度方面,墨迹天气在行业中也处于领先地位,占据市场主要位置。

2018年初,据北京墨迹风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证监会递交的创业板招股书显示:2017年墨迹天气的净利润是4729.32万元。

墨迹天气的主要营收来自广告收入,占据90%以上,营收单一。近年来,移动设备附带天气应用和其他应用增加天气预报类模块的比例越来越高,且精度也越来越高,墨迹天气的流量正在被侵蚀。此外,90%以上的用户只安装一款天气类应用,说明了市场上天气预报类应用的准度接近,一款应用就可以实现用户需求。尽管墨迹天气因为入门早,形成用户路径依赖,占据着庞大的流量,但和其他同类应用之间的核心功能差异并不明显,可替代性高,没有形成明显的竞争壁垒。

二、用户分析

1、用户画像

墨迹天气用户以中年及以上人群为主,高达90%,其中30~50岁的约占75%,50岁以上的约占15%,男女比例3:2,以男性为主,中年人对天气有更多的需求。在地域分布上,超越五层的用户来自华东和华中,主要集中在人口多,流动大的省份和地区,其中山东、河南、江苏的最多。

30岁以后,大多数人生活趋于稳定,关注点慢慢集中到家庭和工作上,他们开始工作和生活,关注能够影响的任何,中年男性更加注重规避风险,对生活的规划性的要求也较高。墨迹天气的用户画像是:男性为主,年龄30至50岁,人口多流动大地区,追求规划生活和生活品质的人群。

2、用户使用路径

从用户角度出发,用户进入APP的场景有以下几种:早晚:确定天气,第二天着装,雨具,出行方式;外出:查看特定地点未来特定时间段的天气,随时关注;异常天气的关注:对自己的影响(担心亲朋好友,或者自己做好预防准备),或者好奇关注国家大事。

从中可以提炼出用户需求:

需要查询当地未来一天或几天的天气情况;需要查询异地天气,并有渠道获得当地的实时情况;需要能够了解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极端天气情况;需要一个能够记录,并分享好天气好心情的平台。

用户集中在30岁以上,这群人既要为事业,也要兼顾家庭,时间碎片化,没有整体的时间去关注外界。然而,这类人却更加渴望和外界的沟通,了解外界的信息。因此,有价值的信息也是用户的需求。

三、功能分析

墨迹天气最核心的四大板块:天气、时景、商城和我。用户进入墨迹天气最核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今天或者近几天的天气情况,在满足这一核心需求的基础上,可以衍生出时景社交和电商盈利的可能。

1、天气板块

作为一款天气类的工具型应用,相信所有用户最关心的就是天气预测功能。我们来对比一下,墨迹天气和其他同类应用的天气预报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月活较高的墨迹天气,还是月活较低的7日天气预报,7天内的天气预测情况大体一致,这说明:天气预测方面,墨迹天气并不占优,天气是刚需,墨迹天气并不是刚需,功能上没有有效壁垒。

此外,特定时间的天气,同一款应用不同日期预测的结果也有所不同,这说明:天气预报还需要继续改进;用户需要时时关注天气,使用应用的机会多;不同应用的天气预测差异性小。作为一款应用,用户体验最重要。我们来看一下,墨迹天气在天气功能页面的排版。

墨迹天气天气功能页面整体呈蓝色,背景是一片湖泊,湖泊里有一座古亭,更远处是朦胧的山脉,画面唯美,呈现东方古韵。页面,最下方是当天和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右下角是一个穿衣助手,还有一个实时语音播报,左上角是当天的天气情况,右上角是三个功能入口。整体来说,天气功能页面给人的感觉很舒适,一眼就能看到当天的天气情况。

三个功能入口:

第一个是类的广告;

第二个点进去是空气质量情况,下拉则出现一个高德的地图;

第三个是短时天气情况,下面配有一张高德地图的动态云图。

天气功能页面,用户能够获得的信息,总结如下:天气信息,空气情况,穿衣建议以及广告内容。天气功能页面的输出内容少,有价值的信息也非常少。广告插入和广告入口,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体验,间接拉低了应用的专业性和专一性。

一款应用若想要提高用户使用时间并获利,最重要的是可信、可靠,即提供的咨询或服务是靠谱的,一款工具类应用的专业性、专一性、精细化是提高用户信任度的关键。

如果我是PM:

a、增加内容输出,丰富预测内容,让用户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例如:以图文形势推送天气元素:气压情况、云层运动,空气湿度等,估算可能对天气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时间长短;

b、建立‘天气+’的内容输出模式,让用户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建立天气类新闻版块,时时报导各地气候情况,加大对极端天气和气象奇景的信息输出。

c、增强核心功能,降低可替代性,形成明显的竞争壁垒和品牌效应,例如:统计各地区污染企业排放情况、车辆信息、建立模型、对未来空气情况作出预测(例如预测东北地区冬季的雾霾情况),做一个民间的天气监督和报导机构。

2、时景社交板块

时景功能是一个主打社交的版块,是墨迹天气搭建的一个时景社区,为用户提供气象信息的实时分享互动平台。也就是说时景社区是一个以天气为主题,以为载体的分享社交平台,核心功能是提供实时气象信息,然后基此衍生出交流互动。

墨迹天气时景版块分为:身边此刻、时景动态、时景专题、时景活动、明信片、热图推荐、排行榜单、观云识天、航拍专区、积分商城十个部分。此外在下面还分有:推荐、天空、风景、航拍、建筑、任务、植物、萌宠和其他九个版块。

下拉则是身边此刻、热门城市、城市排行榜、官方认证榜、官方推荐榜、摄影知识和世界此刻六个板块。

时景社区共有15个板块,显得有些乱,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怎么才能检索出有效信息,且内容多有重复。

交互方式:关注、点赞、收藏、转发和评论。

时景社区重在社交,从中随机选出30组用户进行统计,统计规则如下:建户时长6个月以上,发图量100张以上,‘身边此刻’10组,‘时景活动’20组。

统计得知:

a、用户男女比例接近3:2,和用户画像一致,女性集中在30到40岁,男性集中在50岁左右,且占总人数的30%;

b、发图数量,30左右女性和50岁上下男性用户发图量最大,平均超过500张,是时景社区的主要‘产粮’群体,并且在男性中,年龄越图量越大;

c、发图频率,以月为单位,交流互动较少;

d、女性发图地址多集中在一地或附近,男性多以旅拍为主;

e、高质量发图人数不足10%,数量不足5%;

f、高质量交互次数明显较高,活跃人群中经常出现50岁人群的身影。

从中可以得出,时景社区缺乏高质量,交流互动少,主要用户群体为50岁左右男性和30至40岁女性,男性用户年龄更加集中。

分析原因:30岁女性大多已经生儿育女成为宝妈,而且孩子已经2-5周岁,如果是全职太太,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生活,分享生活;而50岁左右的男性用户已经脱离了家庭生活的压力,这些人既有时间也有储蓄,开始关注生活质量,喜欢旅游。

个人对时景社区体验:交互功能单调,交流少,质量偏低,用户粘度低,交互频率低。

作为一款依附墨迹天气的社交版块,坐拥百万流量,为什么用户的粘度和交流频率如此低?

从时景社区的版块模型上可以看出,时景社区的关注点重在量,而不是质上,缺少深耕和分析主流用户群体的需求。

如果我是PM:

a、精准定位用户群日,提供针对性方案,以点破面,例如:50岁左右人群的旅行需求;

b、增加交互方式,使墨友之间更加方便交流,例如:增加私信、问询和同城墨友聚会,异地碰面功能;

c、精简社区模块,改为下拉式,增强搜索功能,例如,将天空,风景航拍等功能选项整合进搜索功能;

d、整理,形成优质素材库,增加用户使用粘度;

e、分析用户需求,增加优质来源,例如:与自由行爱好者、专业摄影合作,增加高质量作品;

f、开通一图一故事版块,单调的图是死的,故事才是活的,缺少故事的是失去灵魂的躯壳,人们更喜欢关注所带来的故事和联想;

g、增加输出内容,优质的有用的,等信息:可以参考微信中的腾讯新闻运营。

3、?商城版块

该版块已被删除。墨迹天气商城页面,也和时景版块存在一样的问题:分区太多,眼花缭乱。仔细看后,会发现这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淘宝和京东,卖的东西很杂,汽车配饰、钓具等,这些商品和天气的关联性不大,公信度和淘宝京东更是没法比。说好的“优选”呢?

据墨迹天气在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交的上市申请文件,墨迹天气的收入95%以上来自广告,商城的收入可以说微乎其微。也正是因此,墨迹天气才决定将其下架。

如果我是PM:

恢复商城,墨迹天气并非不能拥有商城,而是应该给商城一个更加精准的定位。

精细化运营,以点破面:初期,仅上架天气衍生商品,并提供性价比测试结果参考,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真正做到墨迹精选,例如:高质量的雨具、性价比高的空气净化器等。

4、我 板块

‘我’版块主要包括会员中心、墨迹资讯、皮肤小铺、个性助手、背景小铺、生活、、休闲和本地服务等。

小小的一个版块却包罗万象,资讯、皮肤、生活、、、明信片、二手车等等,几乎涉及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该版块犯了和时景社区以及商城同样的错误,表面上看似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其实并没有方便用户。不仅使应用显得臃肿,反而降低了用户体验,拉低墨迹天气应用的专业性。

一款优秀的应用绝对不会将问题复杂化,而是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试想一下,当你打开墨迹天气的各个版块时,第一感受是什么?绝对是‘内容’太多,眼花缭乱,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了解各个板块,然后从中筛选有用的信息。

‘选择’最难。因为能够满足用户同一需求的东西太多了,他们需要从中选出最好的,最合适的。学习,生活,工作,压力无处不在,选择无时不存,用户早已身心俱疲,怎么还会有耐心和时间去慢慢了解一款应用的各个方面。能够满足他们的东西太多太多了,第一感官不佳,立马就会转向更加用户化的产品。一款应用,用户不能第一时间找到有效的信息,就说明已经偏离了航道。

如果我是PM:

简化版块,只保留核心功能:设置、皮肤等必要功能;

优化天气预报闹铃功能,使其更加的实用化,功能多样化,融入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开发小程序:墨迹移动端PC端桌面,早晚时播报天气。

想做好所有的事,最后却一件也没有做到完美。社会生产分工精细化,提高了生产力,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必然。互联网精细专一化,是趋势,也是必然。精细专一不仅是对互联网的合理利用,更是对用户情感上的满足。

全球气候变暖论文要求有参考文献!回答好追50分!

我是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很高兴能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根据 历史 记录的气象数据显示,在从19世纪末到现在的一百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的确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且升温幅度在逐渐加快,这一百多年全球平均温度就上升了1度左右。与此同时,地球两极冰川融化加剧,冰川线平均每年缩退1米,海平面每年平均上升3毫米,更加印证了全球变暖成为既定的事实。

如果排除经济和区位等因素,单纯从气候和自然环境来看,随着全球变暖的影响,东北地区的确会变得越来越宜居。

在温度方面,根据近50年的变化,东北地区大致增温在2度左右,其中北部比南部增温幅度要大,冬季比夏季增温幅度大。夏季东北气温非常凉爽舒适,其中以黑龙江、吉林中东部和辽宁东部、东北部地区最为明显,平均气温通常不超过26摄氏度,在中部、南方地区出现高温烧烤模式时,这里除了每年有10天左右的高温(达到30度)外,20到26度的温度很常见,这也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很多南方人夏季都到东北来避暑。

冬季除了北部区域温度依然很低外,其它地区也不如以前那么冷,达到暖化指数标准的天数,平均每10年增加1.5天,加上东北有很长的供暖期,在暖气包围的屋内或者坐在农村的火炕上,会有南方体会不出的温暖感受。

在降雨方面,由于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雨量较大,冬季较少。随着气温的变暖,原本受低温影响很大的生物圈变得活跃起来,生物量也随之增加,区域植被覆盖度也呈上升趋势,生态系统整体向着良性循环发展,因此对于水汽的补充和平衡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东北地区近年来冬季干旱少雨的情况在逐渐减少;夏季虽然雨量较大且集中,但还很少能够发生大面积的洪涝灾害,而且不易受台风的影响(即使台风来了,也是已经减退的热带气旋),降水适中而且稳定。

此外,东北地区的绝大部分区域,没有处在地球板块的交界地带上,地震、火山、海啸等灾难极少发生,这里的地质和自然环境,给居民的生活免去了很多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

要看一个地区宜居不宜居,衡量的标准可能因人而异,当然也会包括各方面的综合指标,以上是我仅从气候条件变化方面分析的一点看法,如感兴趣请关注评论,谢谢!

这问题不用问,是肯定会越来越宜居,2030年超过大部分南方地区和华北地区,实打实证据如下:

1.联合国气候报告,2030年俄罗斯西伯利亚可宜居地翻倍,俄罗斯是全球变暖受益第一国,加拿大次之,美国和中国部分地区受益,美国以阿拉斯加为主,中国以河北以北地区受益为主。俄罗斯美国以及北极利益攸关方,不执行巴黎气候合约就是证明,美国都直接退出条约了就是因为变暖对这几个国家有利。

这段核心:美国唯利是图,利己主义当头,美国退出巴黎条约,支持全球变暖!

2.瑞典气候报告,2030年十大不宜居城市基本都是沿海,比如第一居然是当今宜居城市新加坡,美国出手要购买丹麦的格陵兰岛的背景是:格陵兰岛日均融化110吨冰川,2030年最快化光,当今两极冰川融化已经势不可挡。

这段核心:冰川融化势不可挡,降雨向北移动,暴雨台风更加猛烈,北面下成湿润区,逐渐向南潮湿区热带雨林区。

3.升温年年破记录,中国各地升温破记录就不说了,就来看看欧洲澳洲的高温记录全被破,证据直接拿真金白银,西欧是世界几个空调安装率最低的地区,西欧自新世纪以来,夏天安装空调的速度增长率年均10%以上,欧洲人就不喜欢空调,结果不得不做违心的事,因为夏季高温都开始安空调。

这段核心:全球高温记录,欧洲人夏天狂安空调。

4.亚马孙森林大火,俄罗斯森林大火,美国森林大火,中国东北云南四川森林大火,非洲草原大火,全球变暖势不可挡!

5.根据中国气象厅和中国气象网的数据,中国东北等地,夏季超过30 的高温天气依然是中国最少的,这些气象监测不仅各地天气预报可查,中国气象网,各种天气APP全部可查,夏季凉爽依然是东北等几个地区。

6. 最关键的来了

日本厚生省(相当于中国卫生部)2019年夏季的权威数据,2019年7月29-8月5日,日本一周热死54人,其中30多人是60岁以上老人,而中国2026年进入老龄谁会,老人更怕热,2018年,日本全年冬季低温致死5人,热比冷可怕的多。美国CCRC公布的权威数据,夏季高温致死的老年人比冬季低温高三成。日本高温致死最多的地区在北纬35 以内。

法国2005年高温致死200多人,2005年全西欧冬季低温致死才50多人,中国同理。

全球变暖让热浪更可怕,热浪致死会更多,清凉的东北等几个省份宜居已成为既定事实。

东北是中国最好的地方,从 历史 上看东北没有遭受过任何大的自然灾害,无论是日本 天皇还是沙俄尼古都对东北垂涎三尺,东北对支援全中国的解放做出过突出的贡献,论自然环境,四季分明,最适合人体的生长,国内任何地方都无法和东北相比,只不过是东北人太实在,不会自我吹嘘,不会自我宣传!四季分明,室内冬暖夏凉,山清水秀,什么海南,云南都无法和东北相比啊!太美了我的东北!太幸福了我的东北!海南太热,太潮湿,没有冬天!东北冬天的室内温度都在22度左右,舒服极了!最重要的是东北的生活节奏比较慢不累心。中国最好的地方是东北!最舒服享福的地方还是东北啊!

东北气候本就不错用不着升高,冬有冰雪夏有花开四季分明自然灾害相比南方少,另外冬季冷些但室内集中供暖很舒服也有南方人体会不到的冰雪运动乐趣,更比南方春夏潮湿闷热好过

去了很多地方,牡丹江感觉最养人,空气,水,蔬菜,大米,俄罗斯面粉。。。唯一缺点工资低。

看到这个问题,不得不说,其实很多人对于东北的气候有很大的误解,总是会认为东北气候太恶劣了,温度那么地那么冷!

出现这种误解也能理解,毕竟不少人认为“冷就是气候恶劣”,但冷并不意味着气候恶劣。其实东北的气候本来就比较适合人类居住,四季分明,更有利于提升人们的免疫力,感受不同季节的变化,相对来说东北也很少发生致命的自然灾害!

东北的气候一点也不恶劣!

当然,东北的冬天确实很冷,但东北的冬天或许是“最舒服的”,不用多说,因为有暖气。从这点上来讲,南方的冬天气候才是最恶劣的(当然这里的南方不是指海南,不要抬杠)。南方的冬天才是真的冷,而且屋里与外面一样冷。

每到冬天,南方的冬天在屋里也得穿上大棉袄,而东北在屋里穿半袖吃雪糕!

因为东北的冬天的冷是物理攻击,而南方冬天的冷是魔法攻击。虽然东北温度很低,但感受到的冷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随着地球温度逐渐上升,东北的气候会变得越来越恶劣。如果单纯地只是温度的提升,东北的气候或许会更好,但不要对地球的逐渐变暖产生误解,认为只是温度的提升!

其实地球温度升高带来更多的是各种极端季候的频发,而不仅仅是温度上升。比如最近十几年经常出现的极度干旱,内涝,暴风雪(雨),台风等极端天气,这是地球温度上升带来的直接表现!

我是黑龙江人,几十年的经历,明显感觉到冬季越来越暖和。

记得小时候这里冬季寒冷而漫长,上学冬天手脚都生冻疮,那时刮烟炮是常有的事。特别是寒冬腊月,出门冻得鼻子、脸生疼,雪一般都没到膝盖。可是感觉近些年冬季越来越暖和,寒冬腊月有时路上冰雪融化。30多度严寒天气没有多长时间就过去,寒季变短,春秋时节变长,比较南方省份的酷热和潮湿,这里更适合人类居住。

历史 上明朝弘治小冰河时期,那时气候是相当寒冷的,即使北京附近地区都属于高寒地区,东北就更加寒冷。冬季漫长,农作物生长都受到限制。到清朝东北都是高寒地区,出关的人很少,黑龙江只有少数民族居住,而且大都是以畜牧业为主,猎户居多。汉人只有流放才出关,基本没人愿意到关外,特别是黑龙江生活。

随着地球温度逐年升高,南方省份夏季温度越来越酷热难耐,空气潮湿,相对来说东北夏季凉爽宜人,冬天寒季变短,确实越来越适合人类居住。

全球变暖是一个事实,当然很多科学家说我们地球可能进入到小冰河时期,但是事实告诉了我们,地球如今不仅没有降温,反而还在升温之中。

所以要想地球降温基本上在如今是不现实的问题,因为人类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没有丝毫的放松,就算是快速地停止排放,可能还是无法逆转全球变暖的前行“脚步”,更何况如今并没有这么做。

而在全变暖的影响之下,世界各地的气候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少的东北朋友都在想一个问题,是不是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之下,东北越来越适合人类居住了,我们就先来看看气候的变化吧,再来说东北的气候问题。

全球变暖的发展

全球变暖的背后因素我们已经说了,是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最为严重,所以导致了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从工业化时代以来,我们地球在温室气体不断排放之下,全球升温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在20世纪的时候,全世界平均温度就攀升了约0.6摄氏度。

同时也导致了季节性的变化,其中北半球春天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约10天,所以全球变暖的发展已经很明显了,而自19世纪中期以后。

科学记录到的史上最热的10年,其中基本上都发生在2000年以后。而在2019年的时候,新记录又再次被刷新了,2019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1 ,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第二暖的年份。

同时在过去的五年之中,也就是2015~2019年,是新创下的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五个年份。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个连续十年都比前一个十年更暖。这里还有一个消息告诉大家的是,2020年又将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说不定已经超过了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2016年,达到了史前顶峰,所以热是最为明显的趋势了,这就是全球变暖的发展。

升温,是不是东北越来越适合人类居住?

大家一说到东北,那非常容易想到一个字,那就是“冷”,确实冷在东北算是比较常见,但是在全球变暖的角度之下,东北地区变得“温暖”了,这也是一个事实,至少从整体的气温情况来看,东北也是变暖了。

而对于是不是越来越适合人类居住了,其实这是一个利弊的问题,并不是一个肯定性的问题。因为地球升温会导致气候混乱,所以并不是说东北的气候一定很好。

一般情况而言,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之下,可能东北在夏季的时候,更加容易出现缺少的情况,而在冬季的时候,更加容易出现极强的降雪,所以这是属于“两极分化”的天气转变,当然针对世界其他地区也是一样的。

所以综合情况来说,没有办法评判东北越来越适合人类居住的问题,并且在自然的面前,人类居住在我国的任何一个地方,可能适应的情况不大,因为气候影响是全球化的,同时在气候的转变之下,也在改变当地的土地性质,可能也会影响适合或不适合的居住情况。

所以这也再次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极端气候带来了更加不稳定的气候现象,所以要说东北越来越适合居住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说其他地区也是同样如此,我们面临的气候问题一样。例如降雨,高温等气候现象,那么遇到的问题也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

人类应该想办法解除全球变暖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之下,我们看到了越来越极端化的气候现象,并且对人类的影响也越来越强,所以我们应该加紧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动植物的破坏等等才是最好的。

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地球的生态系统出现平衡状态,不然人类未来可能在什么地方都不适合居住,因为地球在逐步往一颗“火球”的方向发展,如今的高温天气或者极寒天气已经在影响生命的生存了,那么未来肯定也会更强。

虽然我们在说移居火星的,但是如今的火星暂时也没有办法适合人类居住,火星的表面是荒废的,要想居住必须改造之后才可能。

根据科学家表示,人类改造火星需要2-300年的时间才可能,不然要想建立人类居住地是不太可能的。而火星移居的先驱者马斯克预计在2024年实施首次火星移民的,不知道会不会成功。

当然上去的首要任务也是建立火星殖民地,也就是建立火星城市,这样一步一步地改变环境才可能将火星变成真正的“第二地球”,如果改变不了,上去也就是当“火星灰尘”,有去无回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可能发生,所以想起来还是地球要好很多,所以如果人类不进行保护,那么事实会告诉我们,人类移居火星可能才行,并且是唯一的办法。

我是黑龙江人,我不认为东北会更加宜居。

首先变暖只是相对的,东北的冬天不如之前动辄零下三四十度了,但是零下二十多度它依然是很冷的,谈不上变好。

其次东北地区冬天太长,夏天太短。更讨厌的是换季时大风不断,温度忽冷忽热。比如前两天我们这里正午时已经可以到20多度了,今天下雨室外温度直接到3度。体质一般的人这么折腾很容易得病。

第三,接上个问题,冬天也是一样的道理。室内温度二十四五,出门就零下二十四五,五十多度的温差。就算你可以穿衣服调整体温,你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可没那么强的适应力。他们绝对不会喜欢的。看看东北人的地方病吧,那些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难道只是吃肉吃出来的?

第四,现在东北的冬天空气质量并不好,雾霾大有好转,但还是会有个几次, 持续个几天。

第五,上面提到了,东北人的饮食结构。偏油偏咸,肉类和主食占比太高,蔬菜尤其是绿叶菜的品种还是太少,人们非常热爱烧烤和酒精饮料,还有香肠酸菜等腌制食品,这都不是什么好习惯。

我是东北人,但是我真的认为这里的气候条件不适合长期居住。

不知是有人出于无知,还是有意,把我们东北说成一个苦寒之地,春夏秋只有短短的三个月,八九月份就已经进入风雪飘摇的寒冬,果真如此,那我国将会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面临断炊风险,要知道庄稼的生长周期就要长达六个月之久。

由于环境的破坏,气候的升高,我们东北比过去要暧和多了,像我们这气温基本都在零下十三四度左右,偶尔达到零下十七八度,也是短短的几天,冬天是很少下雪的,既便下,也会在几天之内消融得一干二净,黑龙江靠北一带要冷一些,但也绝不像有些人描述的那样阴森可怕,毕竟还有个俄罗斯在做我们的坚强后盾,如果这样就令我们叫哭连天,你又让俄罗斯人民情何以堪?

气候变暖对东北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但对南方却是一场灾难,暴雨连天,洪水频发,多年的心血,可能在转瞬间付之东流,纵观全国,惟有东北才是国家和人民的中流砥柱,有人想唱衰东北,无疑在自绝后路。

从气候角度分析里约热内卢夏季奥运会为什么在8月

全球变暖的后果:

1. 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2.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水温升高可能会给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

4.许多小岛将无影无踪;将感染疟疾等传染病……

5.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6.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为控制温度升高,人们设想了一些方法:

1. 撑起“太阳伞”

研究表明,在空间支起一把“太阳伞”,把太阳光遮挡掉即可。伞需要依靠太阳光压和星球引力维持在空间规定的位置上,这个空间位置也不是任意选择的。据研究,这个位置位于从地球至太阳距离的1%处的某点上。在这个点上,任何物体相对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距离始终是保持不变的。

2. 竖起“反射镜”

在空间安置一面反射镜,把部分太阳光集中反射到某个局部区域,就能改变这个局部区域的气候状况。例如,由于高空云层能阻挡地球向空间散发热量,会使地球表面越来越热。人们利用空间反射镜,就把太阳光集中反射到高空云层上,让云层逐渐受热而散开,加快地表热量的散失,降低地球温度。

制造和安装空间反射镜,在技术上已不再是天方夜谭。1993年2月4日,俄罗斯科学家在“进步”号宇宙飞船上,成功地进行了代号为“旗帜”的人造月亮试验,首次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背阳的一面。这为空间反射镜的利用提供了很大启发。

3.制造“尘埃云”

4.编织“激光网”

科学家提出建议,在人造卫星上配置激光发射装置和巨大的反射镜,形成“激光网”。据此设想,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实施办法:发射4颗人造地球卫星,4颗卫星发射的激光互相碰撞。这样,当太空中对海面温度有影响的红外线通过时,就会被与其能量相当的激光网阻挡,红外线就被反射并照射到海面上。海面温度便人为升高,产生气流,形成云雨,以此调节地球上的温度。

1.更多森林大火

全球变暖除了让冰川融化,飓风肆虐外,还加剧了森林大火。过去几十年中,在美国的西部各州,有更多森林大火发生,影响的区域更广。科学家发现,气温升高、冰雪提早融化都跟野火肆虐有关系。由于冰雪提早融化,森林地带变得更乾燥,而且乾燥时间变长,增加了起火的可能性。

2.古迹彻底毁掉

全球变暖很可能会令文明古迹彻底毁掉。海平面上升以及更恶劣的天气都有可能破坏这些无可替代的历史古迹。目前,全球变暖导致的洪涝灾害已经破坏了有600年历史的素可泰古城,这里曾经是泰国古代王朝的首都。

3.「回弹」的群山

普通登山者可能留意不到,由于山顶的冰雪融化,阿尔卑斯山和其他山脉的高度在过去一个世纪中都经历了缓慢的回弹过程。几千年来,这些冰山长期压著地表,导致地表受到压制。随著冰川融化,压在地面上的重量得以减轻,地表慢慢回弹。由于近年来全球变暖加速了冰川的融化,这些山脉回弹的速度加快。

4.运行更快的卫星

二氧化碳的增加改变著大气电离层的密度,这对在该层运行的卫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不断上升,低空的二氧化碳分子相撞时释放热量,导致空气变暖,而在高空二氧化碳分子稀薄,相互撞击的机会不够频繁,所以热量就向四周辐射,让周围的空气变得凉爽(电离层气体的温度比低空要高)。随著更多二氧化碳到达高空,更多冷却过程发生,空气流动性变差,所以大气变得更加稀薄,对卫星的拉力更小,导致卫星运行速度加快。

5.改变动物基因图谱

由于植物今年提早开花,那些按照以前的时间迁徙的动物或许会错过所有的食物。而那些能够调整自己的内部生物钟早早适应变化的动物更有机会生育有更强生存能力的子女,从而传递它们的基因信息,因此最终改变整个种类的基因图谱。

6.冻土解冻令地表不平

全球变暖使得永久冻土层解冻,导致地表收缩,变得凹凸不平,从而产生一些地坑,对铁路、高速公路和房屋等建筑造成损害。而对于高山来说,冻土层的融化甚至可能导致泥石流。

7.湖泊消失

过去几十年中,北极周边地区有125个湖泊消失。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些湖泊之所以消失可能是由于湖底永久冻结带解冻。由于这些永久冻结带解冻,湖水已经渗透到了土壤里。

8.极地植物现生机

北极冰层的融化为北极的生物带来了光明前景。研究发现,现在的北极土壤中叶绿素的浓度比古代土壤要高,显示了近几十年来北极地区的生物繁荣。

9.动物向更高地势迁徙

从19世纪初开始,花栗鼠、老鼠等动物就开始向高处迁徙。研究发现,这些动物之所以向更高的地方迁徙,可能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它们的栖息地环境发生变化。栖息地环境的改变还威胁著北极熊等极地动物,因为它们栖息的冰层在慢慢融化。

10.过敏症加剧

研究显示,空气中更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量以及更高的气温也是导致过敏的因素之一。全球变暖令植物比以前早开花,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让植物制造出更多的花粉,令空气中的花粉浓度增加。过敏源早来,过敏季节又迟迟不走。过敏症就只能越来越严重了。

全球变暖所导致的后果可能都可以背出来:气温升高、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不过,地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另外一些后果如加剧过敏症、令森林大火肆虐以及让北极湖泊消失等可能人们很少了解到。

1.对气候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上升,预计有些地区的水灾、旱灾、火灾及热浪冲击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IPCC1995年报告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并进一步发展,有些国家的整个国土最终将变得不适于人类居住。

——兰姆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2004年才能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机理,这样就能发现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2006年才能准确的预知因地球升温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摄氏度,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黄荣辉院士说:“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摄氏度,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摄氏度”。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摄氏度,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因此,全球气候变化预测不仅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而且已成为我国在制定政策与进行经济建设决策的依据。特别是1992年6月联合国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许多国家已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5年3月已开缔约国第一次大会,这标场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我国为促进本国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所发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的科学和有关环境政策问题。

早在1987年的气候分析就说明,发生在埃塞俄比亚、苏丹和索马里等非洲国家的日益严重的饥荒和降雨模式的巨变是一致的。据4月27日法新社记者报道,位于埃塞俄比亚南部的欧加登地区是一个生活着约300万游牧民的半荒凉地区,3年来一直没有下雨,牛、羊,甚至骆驼都已渴死。年——1985年的干旱夺走近100万人的生命。现在,800万人等待着食品紧急援助。在将一个半世纪以来的气候测量资料与近几十年降水模式的巨大变动对比后,结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降水量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到了50年代,经过相对雨水较多的一段时期之后,北非和中东降雨量极大地减少。”近40年来,干旱持续,并且出现得更加频繁,同一时期“欧洲的降水量显著增加”。这40年的气温变化趋势是造成反复、持久饥荒的因素之一。研究人员担心,这一趋势只是全球变暖的早期结果。

西班牙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00年初是自1947年以来西班牙最干旱的冬天。大量种植区已不可能恢复在今后几个月中形势将更加恶化。水库的蓄水量仅达到50%,水消费量的80%已用于农业。事实上,目前每7名欧洲人中就有1人不能饮用自来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水的缺乏将成为今后25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必须立即改变目前导致生态系统恶化的习惯。”

气候专家兰姆针对上述萨赫勒地区最近4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及随之而来的饥荒和逃亡状况说,“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并进一步发展,有些国家的整个国土最终将变得不适于人类居住”。尽管气候学家们还是不愿意把全球变暖和这些灾难明确地联系起来,但这并不影响以下的必然结论:不管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现代化的、富裕的全球文明之中,仍有一些脆弱的社会正多多少少由于气候型态的变化而承受巨大的苦难。目前,对于受难的人们,世界上其他地区除了修修补补之外,提不出真正的解决办法。而且,虽然几乎全世界的科学界都在大声疾呼,人类文明的现行模式正在使星球气候条件发生巨变,其后果很可能数倍于近10000年来人类所经历过的后果,我们对于正在形成的灾难的主要成因却仍然毫无作为。

事实上这一结果现在已经明显感觉到了,正如IPCC1995年报告中说:“随着温度的上升,预计有些地区的水灾、旱灾、火灾及热浪冲击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2.冰川融化

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塞义德·哈斯内恩

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孟加拉国将近20%的地区在15年内可能被水淹没。

——赛义达·乔杜里

1998年是美国东部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年份,这一年南极2850平方千米的冰盖从威尔金斯和拉尔森冰架上分裂出去。南极巨大冰盖的其他部分也在全线后撤之中。

印度尼西亚的卡斯坦兹山是热亚洲唯一山顶常年积雪的山峰。但在最近几个世纪以来,卡斯坦兹山的冰川已明显地缩小,结果使雪线上升了大约100米。

除两极地区的冰冠以外,喜玛拉雅冰川是世界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共约有1.5万条冰川。这些冰川的融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河流——印度河与恒河的水源。如果这两条大河的水源枯竭或者逐渐减少为涓涓细流,农业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在经过了19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孟加拉国环境与森林部长赛义达·乔杜里指出:“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孟加拉国将近20%的地区在15年内可能被水淹没。”

华盛顿州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员、气候专家鲁比·伦发现,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山区从11月下旬到来年3月下旬的降雪将变为降雨,从而使如今900多米的平均雪线上升到1250米。这将不仅仅使卡斯卡德山脉中部的滑雪胜地变为泥浆,重要的是将给干燥的山脉东侧的农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因为这些农民依靠山上春季的融冰雪水流下来灌溉他们的苹果树和小麦。

3.疾病肆虐

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保罗.受泼斯坦

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1985年之后在卢旺达.赞比亚.埃塞俄比亚.斯威土兰和马达加斯加的高海拨地区都出现过传染性疟疾。1988年马达加斯加高地的一次爆发杀死了10万多人。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气象影响专家欧文.杰元逊认为,升温和降雨的增加,再加上不断增加的抗药性,这几种因素的协同一致,促成了这些疾病的流行。

在疟疾、黄热病和登革热这样的疾病向上、向外的扩散中,气候是个关键的因素,因为它既影响带病昆虫的安居之地,也影响疾病的传染性本身。传播疟疾的按蚊通常在冬天需要平均温度15.5摄氏度以上才能存活,疟原虫的活跃与感染,需要17.75摄氏度,如果平均温度增加2.5至3.7517.75摄氏度,就会使登革热的传播速度加倍。同时迁移的还有携带黄热病和登革热的伊蚊,它们此前局限于赤道两侧纬度大约35度的区域,全球升温将使它的活动范围扩展到纽约、芝加哥、北京、伊斯坦布尔和马德里。

这并非耸人听闻,1999年7月,西尼罗首次登陆西半球,袭击了纽约市,令市民和医疗卫生组织大为震惊,当局动用直升机和地面人员在市内大面积喷洒杀虫剂来消灾灭病。长期跟踪研究这种疾病的流行病学家和卫生专家把这种疾病的爆发流行照咎于全球气候大规模长期变化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专家们对一个日益谈暖的地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担以,并提醒人们应该人新的疾病的爆发和它因气候变化的关系中吸取教训。据2000年元月报道,一个目前在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出现流感以后,包括纽约、宾夕法尼亚、新泽西、弗吉尼亚、马里兰和首都华盛顿在内的19个州都有这种疾病流和。引发上次流感的是一种称作“悉尼A型流感”的,流感导致的死亡率在美国呈上升之势,据一周内122个美国城市的数据,因患流感或肺炎而死亡的人数占死亡总数的7.8%。这不啻是2000年给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国的一个警告。

西尼罗、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

4.新冰河期

现在的物种灭绝率已经 “达到地质史上一次巨大灭绝性一半的水平”。

——戴维·蒂尔曼

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西洋,从而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而墨西哥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摄氏度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这项研究是位于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在兰群岛海域到法罗群岛海域之间自1893年以来的1.7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的。在过去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这些新数据第一次充分证明了德国科学家在大约3年前设计的计算机模型。

对这一问题严重性的认识,用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受德华·O·威尔逊的话来说,现在的物种灭绝率已经 “达到地质史上一次巨大灭绝性一半的水平”。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升高,而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之前达到100亿。“我们的世界正在朝着由人造设施来代替现有免费自然的方向发展”,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蒂尔曼说。但是,我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中,96%的物种灭亡了。后来随着许多新物种的出现,地球上终于恢复了丰富的种群,但是这个过程足足经历了一亿年。威尔逊说:“一些人认为,自然界会复兴人类所毁灭的一切” 。谚语云:“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万物皆可应运而生。”或许自然界真的能够恢复一切,但这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现代人类无论如何是没有意义的。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天气最动人的特质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1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在为准确预报天气情况而努力,在控制气候方面却收效甚微;然而,对环境的破坏却是史无前例的。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主任迈克尔·麦克拉说,或许有一天人类将不得不认真考虑做一种完全不同的气候实验。全球变暖是由于燃烧化学物燃料,过量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太空中设置巨大镜子来使阳光辐射解度发生偏转。然而,正如新泽西州拉特洛斯大学环境预测中以主任罗尼.阿维萨说,“要控制气候的想法只存在于科幻中”。在对气候的控制走出科幻前,我们必须做力所能及的事。

气候分析英文

里约热内卢位于南纬22度27分,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只有东部沿海地区受巴西暖流影响,为热带雨林气候。8月份太阳直射在北半球,里约受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候暖热,降水概率较小,适宜举行室外的大型运动会。

2016年奥运会申办进程于2007年5月16日启动,所有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员国所管辖范围内城市均可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办意愿。

2007年9月13日,国际奥委会确认有七座城市向其提交了2016年奥运会的申办申请,分别是:巴库(阿塞拜疆)、芝加哥(美国)、多哈(卡塔尔)、马德里(西班牙)、布拉格(捷克)、里约热内卢(巴西)和东京(日本)。

2008年1月14日,国际奥委会向各申办委员会递交申办调查问卷,问卷结果将交由国际奥委会进行研究,以帮助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确认最终申办候选城市。2008年6月4日,国际奥委会正式宣布里约热内卢(巴西)、马德里(西班牙)、东京(日本)、芝加哥(美国)四座城市当选2016年奥运会申办候选城市。2009年2月12日前,各申办候选城市向国际奥委会陆续提交正式申办文件。

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于2009年4月4日至5月8日对四座申办候选城市实际情况进行了统一评估,并于同年9月2日发表评估报告结果

写气候变化的调查及其原因分析报告

气候分析英文是climate analysis。

双语例句

1.So this profile from the clothing style, the way they dress, climate analysis of clothing form of universal, climate and clothing come in the form of a general sense of an inevitable link. 所以本文从服装廓形款式、穿着方式等角度分析气候对服装形式的普遍影响,得出气候与服装形式在一般意义上的必然联系。

2.The analysis shows that plastics, particularly those that break down fast, are contributing to the climate change. 分析表明,塑料正在导致气候变化,尤其是那些快速分解的塑料。

3.For mor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aspect of the five-year plan, see blogs and reports by Barbara Fennimore of the National Resources Defence Council and Wu Changhua of the Climate Group. 关于五年环境方面的更加详细的分析,请看国家防卫署的芭芭拉·菲尼莫和气候组织吴昌华的博客和相关报道。

4.The us, which has the world's largest share of overall production, stood out in the analysis because it ears to he lost no production to climate change as yet. 美国占有着全球总产量的最大份额,并在这次的分析中脱颖而出,因为它并没有因为气候变化而减产。

5.That analysis will include the creeping realisation that climate negotiations are not really negotiations between nations at all. 这个分析报告会包含人们逐渐觉醒的意识——气候谈判实际上不是所有国家之间的谈判。

6.Subsequent genetic analysis back at the lab showed that they are new species in their own right but looked alike because they had adapted to similar climate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随后的在实验室进行的基因分析表明他们拥有各自的特性,属于新物种。但是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相似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所以它们看起来很像。

修改地名即可

深圳的气候和绿化的调查

报告名称: 深圳的气候和绿化的调查

调查地点: 深圳市

调查方法: 街头访问

调查时间: 1999年11月

样本量: 334

被访者: 省内、省外及港澳台旅游者

调查机构: 兰邦市场调查公司

报告来源: 兰邦市场调查公司

报告内容: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及其在旅游地经济中作用的日益增强,如何以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来开拓客源市场、保证稳定的客源成为各旅游地关注的焦点。而由于旅游产品和其它服务产品一样,具有无形性和不可移动性的特点,它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是同时发生的,因此,旅游业更多地是在营销“经历”。大量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对服务产品而言,除消费者亲身经历外,他人的口头宣传比任何其它信息来源更加重要。若旅游地希望消费者为自己作良好的口头宣传,就必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旅游经历。如果具有无限,旅游地也应该象工业生产部门一样在质量上追求“零缺陷”,使旅游者在各方面都得到满足,但由于的限制,实际运行中应追的优化配置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来分配和安排工作。对旅游者满意度的现实衡量、寻找旅游地绩效的薄弱环节以明确工作急需改进的领域就成为当前旅游地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以深圳市作为旅游地的研究例证,深圳兰邦市场调查公司于1999年11月在深圳主要景点和火车站、罗湖商业城等处对来深圳的旅游者(包括省内、省外及港澳台旅游者,未包括外国旅游者)进行了调查。调查用问卷式的面访方式,问卷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甄别问题是将不在本次研究范围之内的当天往返游客、本地游客以及来深以长期工作为目的的对象排除在外。第二部分是主体,将影响旅游者满意度的29项评价指标分别表述为相应的句子,以Likert5级态度量表测量旅游者在深旅游的满意度和各项评价指标在其外出旅游时对他个人而言的重要程度。第三部分则是背景资料部分。调查共发放问卷340份,有效回收问卷334份,有效回收率为98.2%。

在对所获数据变量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以重要程度为横坐标,满意程度为纵坐标作图可得以下散点图:

图:report85-1 (图略)

由图可以看出:共有9项指标(占31%)落在了重要程度高而满意水平也较高的右上区域,属于深圳目前的优势领域。这些因素包括社会治安、有许多自然景色和风景点、游玩地多、交通、通讯、主题公园、绿化、清洁卫生、气候。在这些方面深圳市需要继续保持现有的绩效,并努力提升以成为与其它旅游城市相比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两项重要程度较高的因素——“绿化好”和“是个清洁、卫生的城市”上旅游者对深圳的满意度评价都颇高,可以形成为深圳旅游形象宣传的突出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有许多自然景色和风景点”几乎接近横坐标,即目前旅游者的满意程度处于“一般稍偏上“的水平。如果在这一方面不取措施进行改进,有可能未来几年随着周边旅游风景区的开发和旅游者崇尚自然回归趋势的加强,旅游者的评价就会降低,从目前的优势降低为劣势。日前深圳旅游发展规划中已将东部黄金海岸和西部田园风光的建设作为开发重点,当前的任务则是切实将自然风光的开发落实到实处,以未雨绸缪,顺应时势之需。

有5项指标(占17%)落在了右下区域,因这部分指标的重要性较高,但旅游者的满意水平较低,是急需大力改进的关键领域。它们主要集中于深圳的各项价格方面(物价、景点的门票价格、餐饮住宿价格和易找到适合自己要求的餐饮住宿处),其次是商场、餐饮的服务质量。从深圳作为一个旅游地的角度来看,这些方面是深圳的薄弱环节,目前需要着重分配和注意力以改变目前不利的局面。

左上区域包括6项指标(占21%),被访者认为深圳目前的绩效不错,但它们的重要性不高,如经济比较发达、城市的基础建设、商品丰富、人的效率等等,属于无关紧要领域,目前对旅游者的宣传和促销上可不必花费过多于这些方面。

有8项指标(占18%)属于不占优先地位的领域,即左下区域。被访者对这些因素的绩效评价不高,但因它们的重要性也相对较低,目前可以不必过分关注。如果当深圳市的旅游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向更高的目标发展时,就必须得关注这些方面现有绩效不佳的原因并寻求解决办法。

在这一区域中不可忽略的是,“宾馆的服务质量”几乎位于纵坐标上,说明它的重要性接近中等,但旅游者的评价不高,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对旅游者的满意状态进行评价和分析对旅游地的管理和营销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同时向旅游地指明了工作急需改进的方向。对深圳旅游业而言,目前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价格的问题。相关的方差分析表明,国内旅游者对深圳的各项价格评价较低,而港澳台旅游者则认为价格比较合理。因此,在深圳大力吸引国内游客来深旅游时,要注意对现有产品结构作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和配置,以结构合理的多样性来满足不同特征旅游者的需要,如开发更多的中低档产品来满足国内家庭旅游、学生旅游等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应进一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使旅游者感到物有所值。

来深旅游者认为绿化和清洁卫生这两项因素在外出旅游时重要程度较高,他们对深圳有相当满意的评价,是深圳市目前使游客满意的优势环节。要确定这些方面是否已形成为深圳对旅游者独具吸引力的竞争优势,还应在今后的调查研究中与有关竞争地进行比较分析。

正如忠诚的顾客是企业实现利润的稳固基础一样,忠诚的旅游者也是旅游地具有稳定客源,增强竞争力的宝贵财富。而造就忠诚旅游者的关键则在于使他们满意,旅游者的满意度越高,忠诚度也越高。但对于旅游地来说,无论它是多么吸引人,旅游者再购买行为即再访机会都不会太多,故旅游地的忠诚顾客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口碑效应,即将他们在旅游地的满意经历推荐给他人,以带来更多的旅游者。因此了解旅游地自身的绩效薄弱环节,以找准方向有效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从而培养忠诚旅游者,无论是对旅游地的优化配置还是对其竞争力的增强都具有长远而积极的作用。由于旅游者的需求呈现动态变化,有可能目前重要的因素在几年之后就成为次要的因素,从这一角度来说,兰邦的市场研究人员建议旅游地还需要对旅游者进行连续监测,一方面检测所取的改进措施是否富有成效,另一方面则可充分把握市场变化趋势和有效分配自身有限的。受时间和的限制,兰邦主持的本项调查并未包括来深的外国旅游者,因此只是对深圳国内旅游市场的试探性研究,对国际旅游者在深旅游经历的满意度状况分析是今后也应予调查的重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