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场所卫生知识要注意什么

2.社区健康卫生知识宣传

3.公共场所卫生主要内容不包括

4.环卫属于什么行业类别

5.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包括哪些内容?

6.有哪些关于预防传染病资料

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工作环境

微小气候一般包括_微小气候包括什么

1、卫生管理部门、人员设置情况及卫生管理制度;2、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水质、采光、照明、噪声的检测情况;3、顾客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更换及检测情况;4、卫生设施的使用、维护、检查情况;5、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情况;6、安排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和培训考核情况;7、公共卫生用品进货索证管理情况;8、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方案;9、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记录的其他情况。

公共场所卫生知识要注意什么

1.居室环境与高血压

住宅是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居住环境可提高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不仅可起到协同降压、减少降压用药的效果,而且对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有协同作用。反之,低劣的室内环境对人形成一种恶性刺激,使居民健康水平下降,促使高血压的形成或加重。

不良居住环境因素包括:

(1)异臭:异臭是指能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不愉快的臭气。异臭对人体的影响是渐进的。经常接触异臭会使人厌食、恶心、呕吐、消化功能减退。长期受到一种或几种低浓度异臭物质的刺激,会导致嗅觉疲劳或丧失。脑神经不断受异臭刺激,可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调节功能丧失。异臭物污染严重时,使人烦躁不安,无精打采,思想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判断力和记忆力减低,血压升高。最终可导致或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形成。

(2)噪声:所谓噪声是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凡干扰人们休息、睡眠、工作、学习、思考和交谈等不协调的声音均属噪声。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噪声对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都有影响,可引起神经衰弱、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血压升高,还可能导致血中胆固醇含量增高、动脉硬化。

(3)潮湿阴暗:当微小气候变化超出一定范围,机体体温调节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影响人体生理功能,降低抵抗力,增加患病率。长期居住在寒冷潮湿的房间里,易患感冒、冻疮、风湿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尤其对老年人,室温更为重要。在高温多湿环境里,人会感到闷热难耐,疲倦无力、工作效率下降,可出现血压升高,心跳过速,甚至意识障碍、颈项强直、中暑乃至死亡。

(4)空气污浊:人们大部分时间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身心健康危害严重,当空气中有大量微生物和烟尘的污染、二氧化碳的含量达0.07%~0.l%时,空气中的其他性状开始恶化,出现显著的不良气味,人们会较普遍地感到个愉悦、烦躁不安、心胸憋闷、血压升高,可致心血管疾病的机会增加。

2.选择适宜的居室环境

宽敞明亮、鸟语花天、空气清新、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能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精神得以放松,让人心静神怡,升高的血压得以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在家所测血压要比在医院所测为低的原因之一。居室环境的要求如下:

(1)居室结构:居民的住宅组成和平面配置要适当。一般说,每户住宅应有自己独立的成套房间,包括主室和辅民主室应与其他房间充分隔开,应有直接采光。卧室应配置在最好的朝向。

(2)对居室面积的要求是宽敞适中:《吕氏春秋·重已》说:“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即是说,居室不宜太高大,也不宜太低小,否则阴阳各有偏颇,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根据现代卫生学的要求,正常居室面积为15平方米左右;城市住房每人平均6~9平方米,农村8~10平方米为宜。居室准高为2.8米,炎热地区可稍高,寒冷省份可略低一些。居室进深,一侧有窗者不宜超过从地面到窗上缘的2~2.5倍;两侧开窗者可增加到这个高度的4~5倍,这有利于房间的采光和换气。

(3)居室内微小气候:室内微小气候主要由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周围物体表温度)四种气象因素组成。居室内微小气候的标准以冬夏两季为准。夏季室内适宜温度为21~28℃,最适范围为24~26℃;湿度(相对湿度)为30%~65%,气流速度为0.2~0.5米/秒,最大不宜超过3m/s。冬季室内温度的适宜范围是16~20℃;湿度为30~45%;气流速度为0.1~0.5米/秒。这样的居室内微小气候有利于人体的体温调节,保证机体的温热平衡,不使体温调节功能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让人有良好的温热感觉,正常地工作和休息。

(4)室内采光:居室采光要明暗适中,随时调节。如《遵生八笺》说:“吾所居座,前帘后屏,太明即下帘以和其内映,太暗即卷帘以通其外耀;内以安心,外以安目。心目皆安,则身安矣”。为保证室内有适宜光照,一般认为,北方较冷的地区冬季南向居室,每天至少应有3小时日照,其他朝向的居室还需多些。夏季则应尽量减少日照,防止室温过高。夜间或白天自然光线不足时,要利用人工光线照明。人工照明要保证照度足够、稳定、均匀,避免刺眼、光源组成接近日光以及防止过热和空气污染等。

(5)居室通风:居室的自然通风可保证房间内的空气清新,排除室内的湿热秽浊之气;加强蒸发散热,改善人们的工作休息环境。因此,厨房和厕所应有良好通风;夏季炎热地区应使主室内形成穿堂风。外廊式住宅(一侧为房间,另一侧为开放式走廊)的外廓,除能起到阳台和遮阳作用外,较容易形成穿堂风,适合于炎热地区。

(6)住宅选址:一般而言,要选择依山傍水的地势建筑住宅。依山建房,冬季山体及山上的树木作为天然屏障,可遮挡猛烈的风沙,减缓寒冷的气流;夏季山上茂密的树林,可减少阳光的强烈辐射,调节炎热的气候,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使人感到溶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旷神怡,更增添生活情趣。傍水而居,使日常生活用水方便,尤其清澈甘洌,终年不断的山泉,可潮润空气,且很少污染。城市住宅虽无自然山水可依托,但可通过植物绿化,建造街心花园、喷泉,保证楼群间适当空旷地带以及假山、影背,形成人工景观。

(7)住宅朝向:建房座向的选择是根据地理位置所确定的。就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建房的最佳座向是坐北朝南。这样做的优点有二:有利于室温调节;有利于室内采光。

社区健康卫生知识宣传

 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可靠的生活、学习、环境,进一步落实公共场所卫生及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公共场所卫生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场所卫生知识

 第一节 公共场所卫生法律制度概述

 公共场所是指在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的基础上,根据人们生活和社会活动的需要,由人工建成的具有多种服务功能和一定围护的公共建筑设施,是人们学习、工作、出行、旅游、度假、交往,、购物、美容等活动和临时性生活环境。

 公共场所卫生是人类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它所接纳和聚集和人员数量比较大,人员往来频繁,停留时间短,人群流动性大。公共场所环境和物品往往受到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较易造成疾病的传播流行。因此,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节 公共场所分类

 1、分类:我国公共场所种类很多,根据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把公共场所有7类28种:

 1)住宿与交际场所:有8种,分别为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馆、酒吧、茶座。

 2)洗浴与美容场所:有3种,分别为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

 3) 文化 场所:有5种,分别为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以及电脑游戏机房等)、舞厅、音乐厅。

 4)体育与游乐场所:有3种,分别为体育场(馆)、 游泳 场(馆)、公园。

 5)文化交流场所:有4种,分别为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6)购物场所:有2种,分别为商场(店)、书店。

 7)就诊场所与交通场所:有3种,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

 另外,根据卫生部有关批复,足浴场所也被列入公共场所实施卫生监督。

 根据《条例》的规定,公共场所的下列内容是卫生管理和卫生监督的重点:

 1)不断改善和提高环境的卫生质量

 2)把可能存在和发生的的问题消灭在设计和施工阶段

 3)应设有专用消毒间,对公共用品进行清洗、消毒和保洁

 4)应对做作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

 5)应防止发生危害健康的事故和中毒事故

 6)建立卫生管理机构,制定卫生管理制度

 第三节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

 1、概念: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指卫生监督机构根据《条例》的规定,对各类公共场所的空气、水质、卫生用品消毒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间断性或连续性的采样检测。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包括发证监测和经常性卫生监测。发证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其卫生状况,确定是否发放卫生许可证。经常性卫生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在取得卫生许可证之日后,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的卫生监测,促使巩固提高。监测主要分两个方面:一个是 空气质量监测;另一个公共用品监测。

 公共场所卫生基本要求:

 (1)选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功能分区要求,附近无污染源,通风日照良好。

 (2)内部布局合理,具有足够的符合场所性质的卫生设施和消毒设施。

 (3)供水系统符合卫生要求。

 (4)制定有卫生管理制度、清洗消毒制度等,并能落实。

 (5)具有通风换气设施,新风量应满足卫生标准的规定。

 (6)微小气候、空气、采光、照明、噪声等卫生指标监测符合卫生标准。

 相关法律法规

 一、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1987年4月1日国务院发布)

 第三条 公共场所的下列项目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一)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

 (二)水质;

 (三)采光、照明;

 (四)噪音;

 (五)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

 第五条 公共场所的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卫生管理人员。

 第六条 经营单位应当负责所经营的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建立卫生责任制度,对本单位的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第七条 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持有"健康合格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第八条 经营单位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办理营业执照。

 第九条 公共场所因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造成危害健康事故的,经营单位应妥善处理,并及时 报告 卫生防疫机构。

 第四章 罚则

 第十四条 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卫生防疫机构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一)卫生质量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而继续营业的;

 (二)未获得"健康合格证",而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

 (三)拒绝卫生监督的;

 (四)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

 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条例》和本细则有关规定的单位或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20元至2万元、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的处罚。上述处罚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

 (八)违反本细则第八条,造成危害健康事故者处以1500元至2万元罚款:

 1、受害人数(不包括死亡)在1至10人者罚款1500元至3000元;

 2、受害人数(不包括死亡)在11人至50人者罚款3000元至8000元;

 3、受害人数(不包括死亡)在51人以上者罚款8000元至1万元;

 4、造成死亡者罚款1万元至2万元。

 三、艾滋病防治条例

 第三十条 公共场所的服务人员应当依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定期进行相关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经营者应当查验其健康合格证明,不得允许未取得健康合格证明的人员从事服务工作。 第六十一条 公共场所的经营者未查验服务人员的健康合格证明或者允许未取得健康合格证明的人员从事服务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公共场所的经营者未在公共场所内放置安全套或者设置安全套发售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依法吊销其执业许可证件。

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宣传

 一、公共场所的概念

 什么是公共场所?它是一类由人工建成的供公众使用的活动空间。这里所指的?公众?,是不分年龄、性别,不分职业、民族、不分国籍、不分人际的从属关系的流动人群。这里所指的?活动空间?,是根据人们社会活动的需要,按不同的服务功能,由具有一定维护结构的建筑物组成。这种建筑物可以是封闭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或露天的。这种活动空间的共同特点是:在一定的时限内,可同时容纳不同数量的人从事社会交际活动、文化活动和旅游活动。所以,做好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公共用具的种类

 公共用具是指在公共场所中,各种供客人反复使用的物品、用品、用具的总称。是客人和从业人员经常重复接触的用具,是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按公共场所的服务功能可分以下几类:

 1、住宿与交际场所的公共用具

 (1)卧具:包括被罩、被单、床单、枕套、枕巾、毛毯。

 (2)洗漱用具:口杯、梳子、浴盆、浴巾、毛巾、脚巾、淋浴喷头、拖鞋、脸盆、脚盆。

 (3)恭桶座垫及水箱开关。

 (4)茶杯、酒杯、饮料杯。

 (5)附属设施的用具(如床头柜的各种开关、电话、暖水瓶等)。

 2、净身与美容场所的公共用具

 (1)理发美容业:大小围巾、毛巾、刀、剪、推子、梳子、胡刷、背刀布、烫发用具、美容用具。

 (2)公共浴池、桑那浴业:床单、浴巾、面巾、桑那衣裤、茶具、存衣柜、坐凳、盆塘、池塘、搓脚石、拖鞋、修脚工具。

 3、文体场所的公共用具:包括保龄球、 台球 、球杆、 乒乓球 拍、各类棋子、 麻将 牌、扑克牌、健身器具、立体眼镜、喷泉式饮水龙头、氧吧内的面罩或吸管、麦克风。

 4、公共交通工具的公共用具:飞机客舱的毛巾,轮船及火车客舱的卧具等。

 (二)公共用具的污染来源

 1、宾客及从业人员的污染:公共场所的每一件公共用具,可被众多的人反复接触,在接触过程中,能把身上、手上、衣物上的微生物(其中包括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公共用具上。

 2、病人和健康带菌者的污染:这些人在公共场所说话,咳嗽、打喷嚏所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有的可直接污染公共用具,有的在空气中漂浮,随灰尘降落到公共用具上造成污染。

 三、公共用具的卫生要求

 (一)严格执行卫生标准

 卫生标准中对公共场所各类公共用具的卫生要求有明确规定。对旅店业的茶具、毛巾和床上卧具、脸(脚)盆、浴盆、恭桶座垫、拖鞋等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提出了判定标准;对理发美容业的工具提出必须消毒后使用,并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金**葡萄球菌。对其他类型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具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公共场所经营单位或个人要严格执行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

 (二)严格消毒

 消毒是消除公共用具污染的重要 措施 ,必须严格执行。

 1、消毒设施和设备要齐全、有效。包括要有单独的消毒间,要有去污、清洗、消毒三个专用水池,要有足够容积的消毒柜,消毒药品有效,配制器具齐全 。

 2、各类公共场所要根据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对公共用具进行消毒,消毒后的公共用具的消毒效果要达到有关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3、消毒后的公共用具要分类 贮存在专用贮存柜内,并应有防护措施,防止二次污染。

 (三)湿式清扫避免尘土飞扬

 这是减少病原微生物借扬尘和悬浮颗粒物污染公共用具的好方式。清洁桌面、台面等的抹布要清、污分开使用,并应遵守先污后清的工作程序。

 (四)控制传染源

 发现传染病患者应及时送医疗单位诊治、隔离。对其所使用和接触的物品应单独进行消毒处理。

 (五)从业人员要按时体检

 每年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公共场所卫生主要内容不包括

1. 社区卫生知识小问答

社区卫生知识小问答 1.关于卫生的生活小常识

个体卫生行为10条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每天早晚刷牙; 3、定期洗澡、理发、剪指甲; 4、服装整洁; 5、勤晒被褥; 6、讲卫生,讲公德,不乱扔乱倒,不随地吐痰; 7、每天进行一次锻炼; 8、不吸烟,不酗酒; 9、按时让孩子参加计划免疫; 10、主动学习卫生知识。

群体卫生行为10条 1、室内整洁,无蚊、蝇、老鼠、蟑螂; 2、室内无异味,空气新鲜; 3、公共场所有禁烟标志; 4、厨房灶具干净,碗筷干净,生熟食品分开; 5、厨房通风良好; 6、厕所无臭、无蝇,便池无尿碱; 7、厕所地面、门窗、墙壁、灯具、洗手盆池整洁; 8、阳台封闭规范; 9、遵守交通规则,避免意外事故; 10、开展有益身心的文娱体育活动。 希望满意,O(∩_∩)O~。

2.有关卫生健康的知识问答题

1、什么是健康?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什么是人人健康?人人健康是指人人都有享受健康的权利,人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义务。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全球战略目标是什么?“人人享有卫生保健”4、卫生保健包括哪些方面?卫生保健包括四个方面:(1)增进健康;(2)预防;(3)治疗;(4)康复5、初级卫生保健是指什么?初级卫生保健即最基本的卫生保健,它要求每个个人与家庭都能得到以下九项卫生服务:(1)健康教育,懂得维护健康的基本知识;(2)获得合理的营养;(3)享用安全清洁的饮用水;(4)获得妇幼卫生保健及实施计划生育;(5)预防接种;(6)预防与控制地方病;(7)获得常见病及伤害治疗;(8)获得基本的药品;(9)预防非传染性疾病,促进精神卫生。

6、健康教育的含义是什么?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

7、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健康教育的目标——“知、信、行”。“知”就是普及健康知识;“信”就是相信与接受健康知识;“行”就是把健康知识变为实际行动。

8、健康促进的含义是什么?健康促进是指以教育、组织、法律、政策和经济手段,干预那些对健康有害的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以促进健康。9、健康正面临着哪些挑战?(1)医学模式的转变;(2)生活方式的变化;(3)人口老龄化;(4)环境污染。

10、共创健康世界的途径是什么?(1)增强自我保健能力;(2)全社会参与卫生保健;(3)人人学习卫生知识。11、创建卫生城市的意义是什么?(1)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实现初级卫生保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2)培育社会文明卫生新风,提高市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

12、卫生城市的检查考核有哪些内容?(1)爱国卫生组织管理;(2)健康教育;(3)市容环境卫生;(4)环境保护;(5)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6)食品卫生;(7)传染病防治;(8)城区除“四害”;(9)窗口单位卫生;(10)单位和居民区卫生;(11)民意测验。13、卫生城市命名有哪几类?现在主要分为省级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两类。

14、全国爱国卫生月是几月份?每年的4月。15、世界卫生日是几月几日?4月7日。

16、全国儿童计划免疫日是几日?4月25日。17、世界无烟日是几月几日?5月31日。

18、全国爱牙日是几月几日?9月20日。19、国际艾滋病日是几月几日?12月1日。

20、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衡量人体健康的十条标准是什么?(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且不感到紧张疲劳。(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

(3)善于休息,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无眼疾。(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光泽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21、怎样做到心理健康?要想做到心理健康,必须是:(1)正确评价自己,有明确的生活目标;(2)对他人要宽容、忍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性格开朗,精神愉快、态度乐观;(4)积极上进不怕挫折,逆境中敢于接受挑战。22、心脏保健的要点是什么?保护心脏,增进心脏健康要做到:(1)预防和控制高血压;(2)不吸烟和避免被动吸烟;(3)低盐和控制体重;(4)坚持体育锻炼。

23、健康的生活方式四项原则是什么?世界卫生向全世界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四项原则是:(1)不吸烟;(2)少饮酒;(3)平衡膳食;(4)注意锻炼。24、什么是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和65岁以下的老看作占总人口的70%。

25、老年朋友的健康要诀是什么?为了健康请老年朋友请记住如下要诀:(1)体力活动不可少,多看多想勤用脑;(2)重视防治老年病,定期体检很重要;(3)讲究营养多吃素,饮食清淡七分饱;(4)不要吸烟少饮酒,生活规律调理好;(5)老幼和睦全家欢,性情开朗精神爽;(6)社会活动多参与多做贡献乐陶陶。26、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独生子女,不要把爱变成害。

家长对孩子一要严格要求,正确引导;二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要事事包办代替;三要让孩子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不让其以“小皇帝”自居;四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身心健康的新一代。27、家庭卫生应达到哪些要求?家庭卫生应达到的要求:(1)室内整洁通风好;(2)卧具干净勤洗晒;(3)灶具、食具干净、生熟食具分开;(4)无“四害”;(5)家庭成员有良好的卫生习惯;(6)注意饮食卫生。

28、个人卫生是指什么?个人卫生是指我们每天生活行为卫生。29、健康行为要做到哪“四勤”?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洗晒衣被。

30、健康行为要做到哪。

3.2020年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试题及答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夜宿山寺

2020年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______种健康教育音像材料(其中____种有中医药内容),应留存___________。

2.组织管理文件类文件标题用____号____字体,正文用__________字体,页边距设置上下左右为____号。

3.绩效考核类文件基层医疗机构需提供1、_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_5、__________。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定专/ *** 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职责的有关文件、工作记录或资料包括:1、__________ 2、_________(包括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

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要求组织开展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日常督导提供工作记录包括:1、_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6. 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至少举办____次,每年至少____次(减盐防控高血压内容不少于___次,中医内容不少于___次);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两个月至少举办____次,每年至少___次(减盐防控高血压内容不少于___次,中医内容不少于___次)

7.低盐膳食健康指导家庭覆盖率_______合格。

二、单项选择题:

1.长期在农村居住没有参加新农合的人是否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A、辖区总人口*15%

4.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

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类: 1.一般性健康教育——帮助了解增强个人和人群健康的基本知识 2.特殊健康教育内容——针对社区特殊人群常见的健康问题进行教育 3.卫生管理法规的教育——了解法规,提高责任心和自觉性 另外,在城市和农村进行健康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一)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规划 跨入21世纪,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目前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农民还较多地存在着落后、愚昧和不健康的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卫生意识不强,保健知识贫乏,合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的能力不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

2000年全国6省农村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显示:在农村15岁以上人群中,对饮水卫生、环境卫生、疾病预防等八项基本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仅为36%.农民的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 *** 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1997]3号)、国务院体改办等五部门《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1]39号)和《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纲要(2001~2010)》,深入开展“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以下简称“行动”),进一步推动卫生下乡工作,在广大农村居民中,为大力普及基本卫生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行动”自1994年启动以来,针对农村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结合初级卫生保健各项任务,以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的策略,大力普及基本卫生知识,取得了初步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成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重点项目。“行动”对于改变陈规陋习和不良生活习惯,增强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1997年,《 *** 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行动”是农村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其成功经验可在发展中国家推广。

(二)城市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行为状况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平与文明程度;根据城市社区居民不断发展的健康需求,参照《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标准》及其《实施细则》,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健康观念、健康知识、健康行为。 1.健康观念部分 (1)健康意识教育 健康意识主要是指个人和群体对健康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念。

健康意识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现代健康的概念;健康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 、社区、家庭和个人对维护健康承担的责任; *** 、社区、家庭和个人有能力维护个体和社会的健康等。 (2)卫生公德、卫生法律、法规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各级 *** 也颁布了大量地方性卫生法规。

大力普及卫生法律、法规,宣扬卫生公德,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卫生法制意识和卫生道德观念,有助于社区卫生管理、环境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 2.健康知识部分 (1)身体保健知识 重要器官如心、肺、肝、胃、肾的位置、生理功能与保健;口腔与眼睛的保健。

(2)疾病防治知识教育 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症状和体征、治疗、护理、康复等知识。其中预防知识是教育的重点。

主要内容是提倡不吸烟、不饮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定期健康检查、积极参健康咨询、疾病普查普治、遵从医嘱、坚持早期治疗等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各种急性传染病的症状、预防、隔离、消毒、疫情报告等知识。

其中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播疾病及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传染性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应加强对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的宣传教育。 感冒等各种常见病的预防、早期治疗知识。

家庭急救与护理。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病急性发作,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的急救,心脏 *** 和人工呼吸操作方法,烧伤、烫伤、跌打损伤等意外事故的简单处理。

(3)生活卫生知识教育 饮食与营养卫生。包括膳食的合理搭配,食物的科学烹调,饮食定时定量,碘盐的保管与食用,餐具的消毒,食物的贮存,酗酒、偏食、暴饮暴食对健康的影响,食物中毒的预防知识等。

家庭用药和医学常识。常用药的保管和服用方法;体温计、血压计的使用方法等。

四害防止。苍蝇、老鼠、蚊子、臭虫、蟑螂等害虫的生活习性、对健康的危害、药物和其他防止方法。

日常生活卫生常识。按时作息,有规律地工作、学习、、劳动、运动知识;室内采光、通风、温度、湿度对健康的影响;厨房、厕所卫生等。

(4)心理卫生知识教育 包括心理状态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如何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如何防止和消除紧张 *** ;如何正确处理夫妻之间、婆媳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如何保持家庭和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教育独生子女。 (5)安全教育 交通事故、煤气中毒、溺水、自杀、劳动损伤等意外。

5.社区知识有什么

社区知识主要有:

1.新手上路版面规定

2.新手入门-初级篇

3.社区常识——社区登陆、用户ID、用户昵称

4.字体的颜色和大小的设计

5.超链接功略

6、图解贴图和上传相片

7、搜狐论坛发帖助手new

8、贴图命令详解

9、个人文集的购买和管理

10、个人文集使用帮助

11、关于在线时间的统计问题

12、论坛个人积分计算方法

13、版友精华贴被推荐到社区首页的位置

14、[引导]如何在自己文章里面加上歌曲连接[新版]

15、彩色字体109种

16、社区礼物售价、魅力值及市场参考价

17、如何给朋友赠送礼物!

18、图解,如何把硬盘相片上传到电子相册

19、新手必读:更改格式的方法(图解)

20、签名档的设置(贴图教程)

21、密码保护措施

22、制作SOHU专题时如何添加特效

23、社区精编是什么?

24.捕捉电脑屏幕的方法

25.社区投稿器的使用细则

26.[引导]搜狐社区各分区站务列表——斑竹申请引导

27.彩色字代码生成器--可以自动生成彩色字的代码

28.[引导]图解如何修改密码

29.[引导]图解个人中心的使用

30.[引导]图解搜狐网摘的使用

31.论坛表情自动添加器

32.社区升级 FAQ

33.新版进站页面介绍new

34.论坛增加在线人数显示功能

35.社区连载步步解析

36.社区新增投票功能详解

37.有关社区规定的公告链接

38.新版升级礼物男女大全

39.[引导]积分的用途

40.[引导]搜狐宽频相册的使用和免费电子相册总汇

41.[引导]怎样用搜狐的公园上传

42.推荐上页功能使用说明

43.社区精华、推荐自动上页系统使用解析

44.一步一步教你做专刊(入门篇)

45.论坛FLASH、MP3魔法书

46.屏幕分辨率与尺寸new

47.[专刊制作教程]专刊制作专题

48.[引导]关于个人资料的在线状态显示问题的解疑

49.[引导]教您如何轻松换装new

50.[引导]如何去掉上“察看原图 发送到手机”字样new

51.[引导]搜狐网络婚礼全攻略new

52.[引导]如何把硬盘的图发到论坛new

53.[引导]如何鉴别礼物交易中的可疑ID new

6.到社区打扫卫生

[到社区打扫卫生]到社区打扫卫生正文:

昨天,双休日,我们小队搞活动,到社区去打扫卫生,到社区打扫卫生。

我们一到社区就扫起地来。有的捡果皮纸屑,有的扫地,还有的出黑板报。

我到社区时,许多同学已经来到社区扫地了。我就问一个同学:“你们的扫帚是那里来的?”他们告诉我:“到社区里面的一间小屋子里面去拿的。”我就依照他们说的到那个地方去拿了一把扫帚和大家一起扫了起来。这时,人多了,队长就说了:“我们一共有十个人,挤在一起会影响工作的,还是分成两组,五个人一组分开扫,小学五年级作文《到社区打扫卫生》。这样既可以扫得快一点,又避免了重复干扰,提高了劳动效率,你们说好吗?”我们异口同声说:“好!听从组长吩咐。”我和其他四个人扫社区的后半部分,队长她们扫社区的前半部分。

我们扫了一半,发现有几个同学在一边踢足球一边吃东西。我们就去劝告,叫他们快扫地。他们只好听我们的话,也来扫地了。他们扫了一会儿又想溜走了,但是没门,他们哪里跑得过我。只好乖乖地跟我回来一起扫地。

扫完地,我一看手表快二点半了,我和表弟就急匆匆地赶回家去了。

7.社区卫生包括六大要素有哪些

社区卫生服务六大要素:

1.公益性: 社区卫生服务除了基本医疗服务以外,其他康复等服务都属于公共卫生的服务范围。

2.主动性: 大医院的医生是等病人上门,而社区卫生服务则是主动 *** ,上门服务,为公众提供家庭病床服务。

3. 全面性: 社区卫生服务为社区全体居民提供服务。除了病人以外,亚健康人群也是它的服务对象。

4.综合性: 社区卫生服务则是多位一体的服务,除了基本医疗外,还包括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

5.连续性: 居民从出生到临终,社区卫生服务全程都提供服务。

6.可及性: 社区卫生服务开在居民家门口,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居民看病比较方便。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药品是基本药品,技术是适宜技术,价格比大医院要低,这种服务是居民能够承担得起的。

8.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存在哪些问题

一、基本情况 在摸底调查中,我们重点就我区卫生资源、人口结构、参保情况、慢病人数、医患比例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初步摸清了与我区卫生服务服务工作有关的一些基本情况。

1、卫生服务资源基本情况。截至今年一季度,辖区共有医院18家,按所有制划分,公有制医院13家,占总编制床位数的94.3%;非公有制医院5家,占总编制床位数的5.7%。

按隶属情况划分,省属1家,市属3家,区属1家,部队所属2家,企事业单位所属6家,个体所属5家。除医院外,辖区有妇幼保健所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公有制4家,社会联办7家。此外,辖区另有门诊部、诊所139家,全部为非公有制医疗机构。

配置相对密集的医疗机构使我区的千人口床位数和医生数保持了较高水平。现我区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和执业医师数分别为12.9和5.97,两项指标都高于市内其他城区和全市4.46、2.48的整体水平,也大大超过了《辽宁省贯彻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所提出的“原则上城市应控制在每千人口病床6.5张、医师3.0名”的标准。

2、居民群众享受医保情况。参保情况是衡量居民群众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指标。

西岗区现有户籍人口33.67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7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0.8%。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1.36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63.4%;参加商业医疗保险4.9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4.6%;自费医疗7.4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2%。

低保人员0.84万人,其中参加医保0.63万人,占低保总数的75%;未参加医保0.18万人,占低保总数的21.5%。外来常住人口1.9万人,其中参加医保0.18万人,占外来常住人口总数的9.5%;未参加医保1.72万人,占外来常住人口总数的90.5%。

患九种常见慢的2.8万人,其中参加医保2.29万人,占81.4%;未参加医保0.52万人,占18.6%。 3、社区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是增加医疗服务供给、改进医疗服务质量、缓解和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这方面,区委、区 *** 不断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有关部门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努力构建“服务网络”体系。根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方便居民”的原则,对我区的医疗机构进行撤并改造和布局调整,规划建设了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各街道设立了卫生防治站,为社区卫生服务服务提供了资源保障。

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各自服务半径内基本实现了“十分钟内方便就医”的目标。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建立家庭病床135张,家庭健康档案7.8万份。

去年家庭病床使用为861人次,门诊及巡诊服务量33.6万人次,占辖区医疗门诊总量的14%。现各社区平均日就诊量已达83.6人次。

二是不断加大“规范化”管理力度。加强内涵建设,健全管理机制,实行了一体化和标准化管理。

严格依法监督,实施量化管理,促使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法行医、规范执业。强化质量管理,提高服务效能,通过多种手段和形式促进社区卫生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同时,着力抓好“引进、培训、管理”三个环节,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现社区卫生服务的从业人员343人,平均每万人拥有3.6个医生、4个护士。

三是深入开展“卫生进社区”活动。在积极改善就诊服务的同时,加大宣传引导和走出家门、深入社区,为群众送健康、送服务的力度,开展了以健康干预、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医疗康复、红十字服务进社区和送医送药、医疗回访、危病护理、临终关怀、家庭病床、健康普查、康复指导、免疫接种、产后访视、温暖救助进家庭为主要内容的“五进社区,十进家庭”活动,使居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社区卫生服务带来的便利。

四是不断完善“优惠服务”措施。以降低群众就医成本为目标,推出“四项减免”措施。

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目标,推出“十项承诺”措施。以减免低保人员医疗支出为目标,推出“十项优惠”措施。

同时,推行“一状一证一卡”,对低保户、伤残户、边缘户、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实行“医疗救助”服务,使居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五是不断强化“健康管理”措施。

坚持“教育在先,防病在前”的原则,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用,积极加强对辖区居民的健康教育与管理。建立辖区居民健康档案,为开展健康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宣讲,在社区、公共场所开展健康知识和疾病防治知识讲座,提高了辖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二、存在问题 我区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方面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仍存在一些影响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影响居民群众看病、治病的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存在。辖区医疗资源配置虽然相对饱和,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相对比较便利,但一些大医院专家诊、住院就诊等方面还存在号位子、排长队的现象,一些疑难病的诊治难以在本地完成,看病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仍困扰着辖区群众。

9.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考试题

1,名词解释

公共场所:一类在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基础上建成的供公众使用的生活空间。

微小气候:公共场所内部由于周围结构(墙,门,窗)的作用,形成与屋外不同的室内气候。

公共用具:公共场所中各种供客人反复使用的物品,用品,用具的总称。

消毒:消除或杀死外环境中的病源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

2填空

公共场所的空气污染来源室外来源的污染物、室内外共存的污染、主要存在于室内的污染物。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微小气候,饮用水源,采光,照明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应每两年复验一次。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公共用具的污染来源更容易从业人员的污染,病人和讲课带菌者的污染。

理发工具和烫发、染发用的毛巾、围巾要做到消毒后使用,并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金草色葡萄球菌。

公共用具消毒一般程序为去污、清洗、消毒。

单位和住户应当采取清毒鼠迹、堵塞毒洞、添设防范设施等措施,毒杀、诱捕、等方法消灭老鼠。

对厕所、下水道出库、垃圾桶(箱)、污物容器、雨水污水蓄积地等一切易于蚊蝇孳生和聚集的场所,必须分别采取冲洗、消毒、打扫、凭证等卫生措施防止蚊蝇孳生、聚集,及时消灭蚊蝇和蚊蝇幼虫。

3判断

错 对错 对 错 对 对 对 对

4选择

F E E F D C D B A F

5问答题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第八条规定:经营单位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办理营业执照。

公共场所的卫生特征有哪些:1,环境和物品容易被污染;2,影响健康致病因素传播快;3,从业人员卫生水平低;4,卫生制度不健全;5,建筑和布局不合理

环卫属于什么行业类别

法律分析: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主要内容不包括公共场所健康因素检测。公共场所卫生主要内容不包括公共场所分类。

法律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三条 公共场所的下列项目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一)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二)水质;(三)采光、照明;(四)噪音;(五)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和要求,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第十二条 卫生防疫机构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职责:(一)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测和卫生技术指导;(二)监督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指导有关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的教育和培训。第十三条 卫生监督员有权对公共场所进行现场检查,索取有关资料,经营单位不得拒绝或隐瞒。卫生监督员对所提供的技术资料有保密的责任。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在执行任务时,应佩戴证章、出示证件。

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包括哪些内容?

环卫属于环卫行业,主要包括城市街巷、道路、公共场所、水域等区域的环境整洁,城市垃圾、粪便等生活废弃物收集、清除、运输、中转、处理、处置、综合利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建设等。

环境卫生工作涉及地方病防治、环境保护、城乡建设、住宅建筑规划、市政工程、城市清扫和废弃物处理、市容管理、交通噪声管理、园林绿化、城乡给水和水利工程、工业废弃物排放管理、公共场所和服务行业卫生管理、个人在公共场所的卫生行为等很多方面。

扩展资料:

环境卫生研究内容:

环境卫生研究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空气卫生。②饮用水卫生。③土壤卫生。④住宅卫生与居民区规划(见住宅建筑设计卫生)。⑤公共场所卫生。

公共场所卫生对于预防疾病、保护人体健康十分重要。公共场所一般指:旅店、影剧院、公共浴室、理发馆、舞厅、音乐茶座、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馆)、商场、候车(机、船)室、游泳池等。

公共场所的卫生条件主要指:室内空气、水质、微小气候(温度、湿度、风速)、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等卫生状态。

百度百科-环境卫生

有哪些关于预防传染病资料

1、室内空气清洁。

2、微小气候适宜。

3、采光照明良好。

4、环境整洁安静。

5、卫生制度健全。

6、卫生设施完好。

7、从业人员无传染病。

8、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好。

相关说明

公共场所是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所的总称。

公众是指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民族或国籍、不同健康状况、不同人际从属关系的个体组成的流动人群。公共场所是提供公众进行工作、学习、经济、文化、社交、、体育、参观、医疗、卫生、休息、旅游和满足部分生活需求所使用的一切公用建筑物、场所及其设施的总称。典型的公共场所如图书馆,医院,**院等,一般来说,公共场所禁止喧哗,禁止吸烟。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工作环境

1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2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3 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无论学习或其他活动使身体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现在,在全世界肆虐的甲型流感漫步开来 首先我们要做到 预防 流感的 措施 以下方案:

1.勤洗手 ,把手朝下方搓洗

2.强身健体

3.感冒 发烧 不适者 尽快就诊 ,并告诉 医生游历

4.尽快接种疫苗

5.禁止去流感区域

6.打喷嚏 咳嗽 禁止对人

做以上几点 防止 甲型H1N1流感!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该病潜伏期短,一般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临床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显著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查体可见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充血。肺部可闻及干罗音。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后才逐渐消失,体力恢复亦较慢。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若人群对变异株缺乏免疫力,易引起暴发流行,迄今世界已发生过五次大的流行和若干次小流行,造成数十亿人发病,数千万人死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建设。

如何预防流感呢?

1、常洗手。病毒可以在患者手摸过的地方存活3个小时,所以你应经常洗手。

2、小心封闭的空间。空气不好的办公室、教室等是很容易传染上感冒的地方。因此我们应该做到每天让办公室教室等人多的空间多通风。也可以用淡盐水使你的鼻子经常保持湿润。

3、大量喝水。大量的水可以将病毒从你身上冲走,并防止脱水症的发生,而脱水症则是感冒的并发症之一。

4、不要总揉你的鼻子。揉鼻子容易把手上的病毒直接揉在你身上这个最易被传染上的地方。

5、别老坐着不活动。每天进行30—45分钟的有氧锻炼。如散步、骑车、跳舞,都可以极大地增强你抵御感冒的能力,避免患上呼吸道传染病。

6、多吃维生素E和C。维生素E在人的免疫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它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和植物油当中,所以那些不爱吃肉、吃油的人摄入得少。他们需要补充一些维生素E类的食品。维生素C有减轻感冒症状及程度的作用,所以可以口服一些,但别过量。

7、流感流行期间暂停集会,暂不探亲访友,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出门戴口罩。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可用紫外线灯消毒,物理药片消毒或用熬醋熏蒸的办法预防流感,也可用中药预防,如口服板兰根等,据认为有一定效果,也有的吃点大蒜、喝点姜汤,也可能有预防作用。

8、流感病毒侵入机体以后是否引起发病,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营养不良和过度劳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容易遭受各种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的侵袭,因此平时要保持营养均衡和避免过度劳累,要有充足的睡眠,这是预防流感的基础措施。

评论 | 28 15

2013-05-01 10:29klchnm | 四级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 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那么,怎样预防传染病呢?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如下图),等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和个人的卫生,消灭苍蝇、坟子、老鼠、臭虫等传播疾病或病的动物,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 三、人类的传染病 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1.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下图)。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以及戴口罩等,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2.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消化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脊髓灰质炎、蛔虫病和蛲虫病等。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主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下图)。因此,不喝生水,不生吃未经洗净的蔬菜、瓜、果,大力消灭苍蝇,饭前便后洗手等,可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 3.血液传染病 血液传染病是指以节肢动物(如蚊、虱、蚤、蜱等)为媒介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虫媒传染病,包括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主要是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的(下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虱等吸血的节肢动物,可以预防血液传染病的发生。 4.体表传染病 体表传染病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与患病的人、动物接触,或者与含有病原体的土壤、水接触,病原体经过皮肤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接触传染病,包括狂犬病、炭疽、破伤风、血吸虫病、沙眼、疥疮和癣等。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皮肤和体表粘膜,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的(下图)。隔离病人,搞好个人卫生,不与带有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等接触,可以预防体表传染病的发生。 四、预防措施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7. 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评论 | 18 19

2013-05-05 18:311134335966a | 二级

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各级政府应当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环境卫生建设,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有计划地建设和该造公共卫生设施,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置;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隔离管理等。具体的措施是:

(1)管理和控制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寄生繁殖,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消灭传染源或使传染源无害化的工作称为管理传染源。

对传染病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许多传染病,如痢疾、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在发病的早期传染性最强,早期发现传染病病人,就能及时防止传染病的蔓延。早报告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手段,发现可疑传染病病人或确诊传染病病人后,应迅速向当地卫生院或防疫站报告。早隔离能够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做到病人不出门,他人不串门。早期合理的治疗,有利于早期治愈,降低病死率。

对带菌者和与传染病病人接触者也应加强管理,应在防疫人员指导下对他们进行观察和定期检查。

许多动物传染病也能传染给人。因此,对有经济价值的有病动物,如患布鲁氏菌病的家畜可给予隔离治疗。对无经济价值或危害性大的有病动物,如患狂犬病的狗,患炭疽的动物,应杀灭、焚毁。人与家禽、家畜分居,也是预防人兽共患病的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传染病从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再传染给健康人,中间需要特定的传播途径。常见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肠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有些传染病如乙型肝炎还可通过输血、、分娩等途径传播,也可以由母亲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就是注射或服用有预防疾病作用的疫苗、菌苗,使人获得对相应疾病的抵抗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如人体注射麻疹疫苗后,就能产生对麻疹的免疫力,避免麻疹的发生。

药物预防:有些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来预防,但有些药物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如疟疾,可口服乙胺嘧啶预防。对接触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的人,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或磺胺嘧啶可以预防。

开窗通风是为了置换室外新鲜空气,辟如公共场所(影剧院、OK厅、多人居住宿舍)人多密闭,空气混浊,二氧化碳高,空气含菌量多,因此需要将外界空气换入。而有些菌,如流行性脑膜炎菌则在含10%的二氧化碳中存活时间长。

如果是如你说,可以视情况来定,通风时间放在清晨等外环境污染少时,开门通风也一样起作用。如果外环境卫生尚不如室内,就不要实时通风,以免适得其反。

6.1.1 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害)或低毒(害)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参照GBZ/T194的规定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使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GBZ2.1要求;如预期劳动者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参照GBZ/T 195、GB/T19664的要求同时设计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6.1.1.1 原材料选择应遵循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的原则。

6.1.1.2 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为防止物料跑、冒、滴、漏,其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密闭形式应根据工艺流程、设备特点、生产工艺、安全要求及便于操作、维修等因素确定,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对移动的扬尘和逸散毒物的作业,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移动式轻便防尘和排毒设备。

6.1.1.3 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对尘源进行控制;生产工艺和粉尘性质可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湿法抑尘。当湿式作业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其他通风、除尘方式。

6.1.2 产生或可能存在毒物或酸碱等强腐蚀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冲洗设施;高毒物质工作场所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和表面应采用耐腐蚀、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加设保护层;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冲洗清扫;可能产生积液的地面应做防渗透处理,并采用坡向排水系统,其废水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6.1.3 贮存酸、碱及高危液体物质贮罐区周围应设置泄险沟(堰)。

6.1.4 工作场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或进风口的下风侧;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设施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使用或产生高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与其他工作场所隔离。

6.1.5 防尘和防毒设施应依据车间自然通风风向、扬尘和逸散毒物的性质、作业点的位置和数量及作业方式等进行设计。经常有人来往的通道(地道、通廊),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并不宜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

6.1.5.1 通风、除尘、排毒设计应遵循相应的防尘、防毒技术规范和规程的要求。

a)当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醇类或醋酸酯类)蒸气或数种刺激性气体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规定的接触限值所需要的空气量的总和计算全面通风换气量。除上述有害气体及蒸气外,其他有害物质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通风量仅按需要空气量最大的有害物质计算。

b)通风系统的组成及其布置应合理,能满足防尘、防毒的要求。容易凝结蒸气和聚积粉尘的通风 管道、几种物质混合能引起爆炸、燃烧或形成危害更大的物质的通风管道,应设单独通风系统,不得相互连通。

c)采用热风采暖、空气调节和机械通风装置的车间,其进风口应设置在室外空气清洁区并低于排风口,对有防火防爆要求的通风系统,其进风口应设在不可能有火花溅落的安全地点,排风口应设在室外安全处。相邻工作场所的进气和排气装置,应合理布置,避免气流短路。

d)进风口的风量,应按防止粉尘或有害气体逸散至室内的原则通过计算确定。有条件时,应在投入运行前以实测数据或经验数值进行实际调整。

e)供给工作场所的空气一般直接送至工作地点。放散气体的排出应根据工作场所的具体条件及气 体密度合理设置排出区域及排风量。

f)确定密闭罩进风口的位置、结构和风速时,应使罩内负压均匀,防止粉尘外逸并不致把物料带走。

g)下列三种情况不宜采用循环空气:

—— 空气中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粉尘、纤维,含尘浓度大于或等于其爆炸下限的25%时;

—— 对于局部通风除尘、排毒系统,在排风经净化后,循环空气中粉尘、有害气体浓度大于或 等于其职业接触限值的30%时;

—— 空气中含有病原体、恶臭物质及有害物质浓度可能突然增高的工作场所。

h)局部机械排风系统各类型排气罩应参照 GB/T 16758 的要求,遵循形式适宜、位置正确、风量适 中、强度足够、检修方便的设计原则,罩口风速或控制点风速应足以将发生源产生的尘、毒吸入罩内,确保达到高捕集效率。局部排风罩不能采用密闭形式时,应根据不同的工艺操作要求 和技术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伞形排风装置。

i)输送含尘气体的风管宜垂直或倾斜敷设,倾斜敷设时,与水平面的夹角应>45°。如必须设置水平管道时,管道不应过长,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清扫孔,方便清除积尘,防止管道堵塞。

j)按照粉尘类别不同,通风管道内应保证达到最低经济流速。为便于除尘系统的测试,设计时应在除尘器的进出口处设可开闭式的测试孔,测试孔的位置应选在气流稳定的直管段,测试孔在不测试时应可以关闭。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净化系统中,宜设置连续自动检测装置。

k)为减少对厂区及周边地区人员的危害及环境污染,散发有毒有害气体的设备所排出的尾气以及由局部排气装置排出的浓度较高的有害气体应通过净化处理设备后排出;直接排入大气的,应根据排放气体的落地浓度确定引出高度,使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的落点浓度符合 GBZ 2.1的要求,还应符合GB16297和GB3095等相应环保标准的规定。

l)含有剧毒、高毒物质或难闻气味物质的局部排风系统,或含有较高浓度的爆炸危险性物质的局部排风系统所排出的气体,应排至建筑物外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正压区之外。

6.1.5.2 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

a)事故通风宜由经常使用的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共同保证,但在发生事故时,必须保证能提供足够的通风量。事故通风的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但换气次数不宜<12次/h。

b)事故通风通风机的控制开关应分别设置在室内、室外便于操作的地点。

c)事故排风的进风口,应设在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的物质放散量可能最大或聚集最多的地点。对事故排风的死角处,应采取导流措施。

d)事故排风装置排风口的设置应尽可能避免对人员的影响:

—— 事故排风装置的排风口应设在安全处,远离门、窗及进风口和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 地点;

—— 排风口不得朝向室外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正压区;

6.1.5.3 在放散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粉尘或气溶胶等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置防爆通风系统或事故排风系统。

6.1.6 应结合生产工艺和毒物特性,在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工作场所,根据自动报警装置技术发展水平设计自动报警或检测装置。

6.1.6.1 检测报警点应根据 GBZ/T233的要求,设在存在、生产或使用有毒气体的工作地点,包括可能释放高毒、剧毒气体的作业场所,可能大量释放或容易聚集的其他有毒气体的工作地点也应设置检测报警点。

6.1.6.2 应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的工作地点,宜采用固定式,当不具备设置固定式的条件时,应配置便携式检测报警仪。

6.1.6.3 毒物报警值应根据有毒气体毒性和现场实际情况至少设警报值和高报值。预报值为MAC或PC-STEL的1/2,无PC-STEL的化学物质,警报值可设在相应超限倍数值的1/2;警报值为MAC或PC-STEL值,无PC-STEL的化学物质,警报值可设在相应的超限倍数值;高报值应综合考虑有毒气体毒性、作业人员情况、事故后果、工艺设备等各种因素后设定。

6.1.7 可能存在或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根据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和危害特点配备现场急救用品,设置冲洗喷淋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泄险区以及风向标。泄险区应低位设置且有防透水层,泄漏物质和冲洗水应集中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6.2.1 防暑

6.2.1.1 应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原材料,工艺流程的设计宜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同时根据其具体条件采取必要的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消除高温职业危害。

6.2.1.2 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原材料特性以及自然条件,通过采取工程控制措施和必要的组织措施,如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热和水蒸气释放,屏蔽热辐射源,加强通风,减少劳动时间,改善作业方式等,使室内和露天作业地点WBGT指数符合GBZ2.2的要求。对于劳动者室内和露天作业WBGT指数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6.2.1.3 应根据夏季主导风向设计高温作业厂房的朝向,使厂房能形成穿堂风或能增加自然通风的风压。高温作业厂房平面布置呈“L”型、“Π”型或“Ш”型的,其开口部分宜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

6.2.1.4 高温作业厂房宜设有避风的天窗,天窗和侧窗宜便于开关和清扫。

6.2.1.5 夏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的下端距地面不宜>1.2m,以便空气直接吹向工作地点;冬季需要自然通风时,应对通风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根据热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热风补偿系统容量,进气窗下端一般不宜<4m;若<4m时,宜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的有效措施。

6.2.1.6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高温作业厂房应有足够的进、排风面积。产生大量热、湿气、有害气体的单层厂房的附属建筑物占用该厂房外墙的长度不得超过外墙全长的30%,且不宜设在厂房的迎风面。

6.2.1.7 产生大量热或逸出有害物质的车间,在平面布置上应以其最长边作为外墙。若四周均为内墙时,应采取向室内送入清洁空气的措施。

6.2.1.8 热源应尽量布置在车间外面;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天窗的下方;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热源布置应便于采用各种有效的隔热及降温措施。

6.2.1.9 车间内发热设备设置应按车间气流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宜在操作岗位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车间天窗下方的部位。

6.2.1.10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应根据工艺、供水和室内微小气候等条件采用有效的隔热措施,如水幕、隔热水箱或隔热屏等。工作人员经常停留或靠近的高温地面或高温壁板,其表面平均温度不应>40℃,瞬间最高温度也不宜>60℃。

6.2.1.11当高温作业时间较长,工作地点的热环境参数达不到卫生要求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a)采用局部送风降温措施时,气流达到工作地点的风速控制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 带有水雾的气流风速为3m/s~5m/s,雾滴直径应<100μm;

—— 不带水雾的气流风速,劳动强度I级的应控制在2m/s~3m/s,II级的控制在3m/s~5m/s,III级的控制在4m/s~6m/s。

b)设置系统式局部送风时,工作地点的温度和平均风速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工作地点的温度和平均风速 热辐射强度

(W/m2) 冬季 夏季 温度(℃) 风速(m/s) 温度(℃) 风速(m/s) 350~700 20~25 1~2 26~31 1.5~3 701~1400 20~25 1~3 26~30 2~4 1401~2100 18~22 2~3 25~29 3~5 2101~2800 18~22 3~4 24~28 4~6 注1:轻度强度作业时,温度宜采用表中较高值,风速宜采用较低值;重强度作业时,温度宜采用较低值,风速宜采用较高值;中度强度作业时其数据可按插入法确定。

注2:对于夏热冬冷(或冬暖)地区,表中夏季工作地点的温度,可提高2℃。

注3:当局部送风系统的空气需要冷却或加热处理时,其室外计算参数,夏季应采用通风室 外计算温度及相对湿度;冬季应采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6.2.1.12工艺上以湿度为主要要求的空气调节车间,除工艺有特殊要求或已有规定者外,不同湿度条件下的空气温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空气调节厂房内不同湿度下的温度要求(上限值) 相对湿度(%) <55 <65 <75 <85 ≥85 温度(℃) 30 29 28 27 26 6.2.1.13高温作业车间应设有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应远离热源,采取通风、降温、隔热等措施,使温 度≤30℃;设有空气调节的休息室室内气温应保持在24℃~28℃。对于可以脱离高温作业点的,可设观察(休息)室。

6.2.1.14特殊高温作业,如高温车间桥式起重机驾驶室、车间内的监控室、操作室、炼焦车间拦焦车驾驶室等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热辐射强度应m2,室内气温不应>28℃。

6.2.1.15当作业地点日最高气温≥35℃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综合防暑措施,并应减少高温作业时间。

6.2.2 防寒

6.2.2.1 凡近十年每年最冷月平均气温≤8℃的月数≥3个月的地区应设集中采暖设施,<2个月的地区应设局部采暖设施。当工作地点不固定,需要持续低温作业时,应在工作场所附近设置取暖室。

6.2.2.2 冬季寒冷环境工作地点采暖温度应符合表3要求。

表3 冬季工作地点的采暖温度(干球温度)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采暖温度(℃) Ⅰ ≥18 Ⅱ ≥16 Ⅲ ≥14 Ⅳ ≥12 注1: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见GBZ2.2,其中I级代表轻劳动,Ⅱ级代表中等劳动,Ⅲ级代表重劳动,Ⅳ级代表极重劳动。

注2:当作业地点劳动者人均占用较大面积(50m2~100m2)、劳动强度I级时,其冬季工作地点 采暖温度可低至10℃,II级时可低至7℃,III级时可低至5℃。

注3:当室内散热量m3时,风速不宜>0.3m/s;当室内散热量≥23W/m3时,风速不宜>0.5m/s。 6.2.2.3 采暖地区的生产辅助用室冬季室温宜符合表4中的规定。

表4 生产辅助用室的冬季温度 辅助用室名称 气温(℃) 办公室、休息室、就餐场所 ≥18 浴室、更衣室、妇女卫生室 ≥25 厕所、盥洗室 ≥14 注: 工业企业辅助建筑,风速不宜>0.3m/s。 6.2.2.4 工业建筑采暖的设置、采暖方式的选择应按照GB 50019,根据建筑物规模、所在地区气象条件、能源状况、能源及环保政策等要求,采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

6.2.2.5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20℃的地区,为防止车间大门长时间或频繁开放而受冷空气的侵袭,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门斗、外室或热空气幕。

6.2.2.6 设计热风采暖时,应防止强烈气流直接对人产生不良影响,送风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0℃,送风宜避免直接面向人,室内气流一般应为0.1m/s~0.3m/s。

6.2.2.7 产生较多或大量湿气的车间,应设计必要的除湿排水防潮设施。

6.2.2.8 车间围护结构应防止雨水渗透,冬季需要采暖的车间,围护结构内表面(不包括门窗)应防止凝结水气,特殊潮湿车间工艺上允许在墙上凝结水汽的除外。 6.3.1 防噪声

6.3.1.1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应按GBJ87设计,对生产工艺、操作维修、降噪效果进行综合分析,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对于生产过程和设备产生的噪声,应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使噪声作业劳动者接触噪声声级符合GBZ2.2的要求。采用工程控制技术措施仍达不到GBZ2.2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劳动作息时间,并采取适宜的个人防护措施。

6.3.1.2 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应分开布置。

6.3.1.3 工业企业设计中的设备选择,宜选用噪声较低的设备。

6.3.1.4 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

6.3.1.5 为减少噪声的传播,宜设置隔声室。隔声室的天棚、墙体、门窗均应符合隔声、吸声的要求。

6.3.1.6 产生噪声的车间,应在控制噪声发生源的基础上,对厂房的建筑设计采取减轻噪声影响的措施,注意增加隔声、吸声措施。

6.3.1.7 非噪声工作地点的噪声声级的设计要求应符合表5的规定设计要求:

表5 非噪声工作地点噪声声级设计要求 地点名称 噪声声级 dB(A) 工效限值 dB(A) 噪声车间观察(值班)室 ≤75 ≤55 非噪声车间办公室、会议室 ≤60 主控室、精密加工室 ≤70 6.3.2 防振动

6.3.2.1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避免振动对健康的影响,应首先控制振动源,使手传振动接振 强度符合GBZ2.2的要求,全身振动强度不超过表6规定的卫生限值。采用工程控制技术措施仍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劳动作息时间,并采取适宜的个人防护措施。

表6 全身振动强度卫生限值 工作日接触时间(t,h) 卫生限值(m/s2) 4<t≤8 0.62 2.5<t≤4 1.10 1.0<t≤2.5 1.40 0.5<t≤1.0 2.40 t≤0.5 3.60 6.3.2.2 工业企业设计中振动设备的选择,宜选用振动较小的设备。

6.3.2.3 产生振动的车间,应在控制振动发生源的基础上,对厂房的建筑设计采取减轻振动影响的措施。对产生强烈振动的车间应采取相应的减振措施,对振幅、功率大的设备应设计减振基础。

6.3.2.4 受振动(1Hz~80Hz)影响的辅助用室(如办公室、会议室、计算机房、电话室、精密仪器室等),其垂直或水平振动强度不应超过表7中规定的设计要求。

表7 辅助用室垂直或水平振动强度卫生限值 接触时间(t,h) 卫生限值(m/s2) 工效限值(m/s2) 4<t≤8 0.31 0.098 2.5<t≤4 0.53 0.17 1.0<t≤2.5 0.71 0.23 0.5<t≤1.0 1.12 0.37 t≤0.5 1.8 0.57 6.4.1 产生工频电磁场的设备安装地址(位置)的选择应与居住区、学校、医院、幼儿园等保持一定的距离,使上述区域电场强度最高容许接触水平控制在4kV/m。

6.4.2 对有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设计时,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6.4.3 在选择极低频电磁场发射源和电力设备时,应综合考虑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经济社会效益;新建电力设施时,应在不影响健康、社会效益以及技术经济可行的前提下,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以降低极低频电磁场辐射的接触水平。

6.4.4 对于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产生非电离辐射的设备,应制定非电离辐射防护规划,采取有效的屏蔽、接地、吸收等工程技术措施及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远距离操作,如预期不能屏蔽的应设计反射性隔离或吸收性隔离措施,使劳动者非电离辐射作业的接触水平符合GBZ2.2的要求。

6.4.5 设计劳动定员时应考虑电磁辐射环境对装有心脏起搏器病人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影响。

6.4.6 电离辐射防护应按GB 18871及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6.5.1 工作场所采光设计按GB/T 50033执行。

6.5.2 工作场所照明设计按GB 50034执行。

6.5.3 照明设计宜避免眩光,充分利用自然光,选择适合目视工作的背景,光源位置选择宜避免产生阴影。

6.5.3.1 照明设计宜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来自窗户眩光,如工作台方向设计宜使劳动者侧对或背对窗户,采用百叶窗、窗帘、遮盖布或树木,或半透明窗户等。

6.5.3.2 应减少裸光照射或使用深颜色灯罩,以完全遮蔽眩光或确保眩光在视野之外,避免来自灯泡眩光的影响。

6.5.3.3 应采取避免间接眩光(反射眩光)的措施,如合理设置光源位置,降低光源亮度,调整工作场所背景颜色。

6.5.3.4 在流水线从事关键技术工作岗位间的隔板不应影响光线或照明。

6.5.3.5 应使设备和照明配套,避免孤立的亮光光区,提高能见度及适宜光线方向。

6.5.4 应根据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选用适宜的符合现行节能标准的灯具。

6.5.4.1 在潮湿的工作场所,宜采用防水灯具或带防水灯头的开敞式灯具。

6.5.4.2 在有腐蚀性气体或蒸气的工作场所,宜采用防腐蚀密闭式灯具。若采用开敞式灯具,各部分应有防腐蚀或防水措施。

6.5.4.3 在高温工作场所,宜采用散热性能好、耐高温的灯具。

6.5.4.4 在粉尘工作场所,应按粉尘性质和生产特点选择防水、防高温、防尘、防爆炸的适宜灯具。

6.5.4.5 在装有锻锤、大型桥式吊车等振动、摆动较大的工作场所使用的灯具,应有防振和防脱落措施。

6.5.4.6 在需防止紫外线照射的工作场所,应采用隔紫灯具或无紫光源。

6.5.4.7 在含有可燃易爆气体及粉尘的工作场所,应采用防爆灯具和防爆开关。 6.6.1 工作场所的新风应来自室外,新风口应设置在空气清洁区,新风量应满足下列要求:非空调工作场所人均占用容积h;如所占容积>20m3时,应保证人均新风量≥20m3/h。采用空气调节的车间,应保证人均新风量≥30m3/h。洁净室的人均新风量应≥40m3/h。

6.6.2 封闭式车间人均新风量宜设计为30m3/h~50m3/h。微小气候的设计宜符合表8的要求。

表8 封闭式车间微小气候设计要求 参数 冬季 夏季 温度(℃) 20~24 25~28 风速(m/s) ≤0.2 ≤0.3 相对湿度(%) 30~60 40~60 注: 过渡季节微小气候计算参数取冬季、夏季插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