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食的形成

2.请问恍惚是什么意思

3.读陨石一课,回答问题。

4.到五台山怎么游最好

5.农业与技术的期刊目录

6.鼓浪屿独自旅行一星期的.

7.谁知道月球的有关资料

8.明天(8月28日)有月食?

望都县天气预报30天查询_望都县天气预报

无妄无我即无灾无难,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习惯大乘我法二空者,或不解於菩萨行着重“无我”。而古传般若即以“无我”悟入实相。无妄无我菩萨境界。

贪嗔痴解释:

贪:

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觉。这些感觉能引起众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于此五欲执著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

嗔:

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或者诋毁、抹黑其他宗教等等行为。嗔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佛教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十分有害。

痴:

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佛教认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产生我执、法执,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之纷纷扰扰,均由此而起。因此痴为一切烦恼所依。

扩展资料:

贪嗔痴意义:

佛认为,人类的种种苦难(如烦恼、争斗等)主要来源于自身的贪欲心、怒心、愚痴心,即所谓“三毒”。是人类身、口、意等一切恶行的根源。

贪欲是对名声、财物等自己所爱好的东西没有满足的一种精神作用;怒是对不合自己意思的憎恨,从而使自己身心不得安宁的一种精神作用;愚痴是指愚昧无知、不明事理的一种精神作用。

这些精神作用的扩张,使得人类相互间争夺不已、仇恨不已,以至永远不知道解脱苦难的真正道路在哪里。佛陀教导我们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就是要人们通过戒定慧的自我修养,去除贪欲心、怒心、愚痴心,净化自己的心灵。

而在具体实践上,则要人们以布施转化贪欲心,以慈悲转化怒心,以智慧转化愚痴心。

百度百科-金刚经

百度百科-贪嗔痴

日食的形成

日食、月食是光在天体中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证。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不是每次都发生日食,发生日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日食总是发生在朔日(农历初一)。也不是所有朔日必定发生日食,因为月球运行的轨道(白道)和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黄道平面有5°9′的夹角。如果在朔日,太阳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黄道的交点附近,太阳离交点处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就能发生日食,这是要满足的第二个条件。

由于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都不是正圆,日、月同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所以太阳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伪本影(月球距地球较远时形成的)和半影。观测者处于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全食;在伪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环食;而在半影范围内只能看到日偏食。

日全食发生时,根据月球圆面同太阳圆面的位置关系,可分成五种食象:1.初亏。月球比太阳的视运动走得快。日食时月球追上太阳。月球东边缘刚刚同太阳西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初亏,是第一次“外切”,是日食的开始;2.食既。初亏后大约一小时,月球的东边缘和太阳的东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做食既,是日全食的开始,这时月球把整个太阳都遮住了;3.食甚。是太阳被食最深的时刻,月球中心移到同太阳中心最近;4.生光。月球西边缘和太阳西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生光,是日全食的结束;从食既到生光一般只有二三分钟,最长不超过七分半钟;5.复圆。生光后大约一小时,月球西边缘和太阳东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复圆,从这时起月球完全“脱离”太阳,日食结束。

月球表面有许多高山,月球边缘是不整齐的。在食既或者生光到来的瞬间月球边缘的山谷未能完全遮住太阳时,未遮住部分形成一个发光区,像一颗晶莹的“钻石”;周围淡红色的光圈构成钻戒的“指环”,整体看来,很像一枚镶嵌着璀璨宝石的钻戒。有时形成许多特别明亮的光线或光点,好像在太阳周围镶嵌一串珍珠,称作倍利珠(倍利是法国天文学家)。

无论是日偏食、日全食或日环食,时间都是很短的。在地球上能够看到日食的地区也很有限,这是因为月球比较小,它的本影也比较小而短,因而本影在地球上扫过的范围不广,时间不长,由于月球本影的平均长度(373293公里)小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 (384400公里),就整个地球而方,日环食发生的次数多于日全食。

说明

说明:太阳的一部份怎么会消失了? 这是那部分的太阳刚好那时躲藏在月亮后面。 这是2005年的第一个日偏食也是到2006年三月前可观测到的最后一次日全食图。日食其间,太阳、月亮与地球是在一直线上。这次的日全食首先在南太平洋登场,可观测偏食的地区则跨越南美洲与靠南方的北美地区。上面这张影像的景物是由手持数字相机在上周五所拍摄的。美国 北卡罗莱那州 Holly山区在整日霏雨后,部分被食掉的太阳暂时地从满天乌云中穿出。拍摄了一连串的影像后,这张最佳的日食照片是与另一张没那么好但有飞机的照片数字合成而来。

次数

以下是20世纪(1901-1999)发生全世界范围内日食的次数:

日偏食 78

日环食 73

日全食 71

混合食 6

总计 228

观看日食的知识

期间,太阳不会发出任何特殊的射线。日食的观测常常被曲解,太阳不会预知地球上日食的发生,不会发出其它的射线,因此日食时待在室外并无害处。但看日偏食时应该 凝视还是匆匆一瞥呢?日食时太阳光虽比平时弱很多,但如若直视,对眼睛还是有伤害,可 能损伤眼角膜。人们由于好奇心,会凝视或斜视太阳。当然,日偏食还是很刺眼的,如果你 看太阳久一点,没等你反应过来你的眼角膜已经受损。日食时眼睛受损不是因为太阳的异常, 而是人们由于好奇而没注意保护措施。无论日食发生与否,都不要用眼睛直视太阳; 不要用所谓的“墨镜”; 不要用“太阳镜”,甚至几个叠放也不行;不要看太阳在镜子或水面的像;

用14号焊接镜看太阳; 用有特殊涂层的迈拉镜观看,这可以从著名的天文馆或科学博物馆获得;构制一个孔式投射器。

日食的故事

对古代人而言,日食是十分可怕的。如果你能了解太阳对粮食耕种、日常生活的影响, 你就会关心天上的太阳为什么突然不见了。中国古代认为日食是因为吞掉了太阳,其 它的文明也认为这是不祥之兆,有许多“解决方法”:打鼓、朝天空射箭、拿物或人祭祀等。 据传,曾经有一次致命的日食报告错误。这是说公元前二世纪的两个中国天文家由于 一些原因没报告日食。那时的中国帝王认为自己是天子,十分重视天象,认为那是上天给的 暗示,因此他请了一批天文家定期观测天象。那时彗星和流星不能被预言,但日食是可以预 测的。两位天文家没有告诉帝王日食这一重大天象的发生,帝王盛怒,将两人斩首示众。那时的天文学家比现在危险得多。

附录

太阳的相关知识

日珥

日珥是突出在日面边缘外面的一种太阳活动现象。日珥出现时,大气层的色球酷似燃烧着的草原,玫瑰红色的舌状气体如烈火升腾,形状千资百态,有的如浮云,有的似拱桥,有的像喷泉,有的酷似团团草丛,有的美如节日礼花,而整体看来它们的形状恰似贴附在太阳边缘的耳环,由此得名为“日珥”。 日珥的上升高度约几万公里,大的日珥可高于日面几十万公里,一般长约20万公里,个别的可达150万公里。日珥的亮度要比太阳光球层暗弱得多,所以平时不能用肉眼观测到它,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直接看到。 日珥是非常奇特的太阳活动现象,其温度在5000~8000K之间,大多数日珥物质升到一定高度后,慢慢地降落到日面上,但也有一些日珥物质漂浮在温度高达200万K的日冕低层,即不附落,也不瓦解,就像炉火熊熊的炼钢炉内居然有一块不化的冰一样奇怪,而且,日珥物质的密度比日冕高出1000~10000倍,两者居然能共存几个月,实在令人费解。

日冕

太阳最外层的大气称为日冕。日冕延伸的范围达到太阳直径的几倍到几十倍。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日冕接近圆形;在太阳宁静年则呈椭圆形。

b]日冕中有大片不规则的暗黑区域,叫冕洞。冕洞是日冕中气体密度较低的区域。冕洞分为三种:极区冕洞,孤立冕洞,延伸冕洞。太阳能以太阳风----物质粒子流的形式失去物质。冕洞是高速太阳风的重要源泉。 日冕物质抛射是发生在日冕的非常宏观庞大的物质和磁场结构,它是大尺度致密等离子体的突然爆发现象。对地球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它。当太阳上有强烈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时,太阳风携带着的强大等离子流可能到达地球极区。这时,地球两极就出现极光。极光的形态千变万化。太阳系内某些具有磁场的行星上也有极光。发生在日冕的耀斑叫X射线耀斑,它的波长只有1~8埃或更短。它直接引起地球电离层骚扰,从而影响地球短波通讯。

日浪

太阳光球层物质的一种抛射现象。通常发生在太阳黑子上空,具有很强的重复出现的本领,当一次冲浪沿上升的路径下落后,又会触发新的冲浪腾空而起,如此重复不断,但其规模和高度则一次比一次小,直至消失。位于日面边缘的冲浪表现为一个小而明亮的小丘,顶部以尖钉形状向外急速增长。上升的高度各不相等,小冲浪只有区区几百公里,大冲浪则可达5000公里,最大的竟达1~2万公里。抛射的最大速度每秒可达100~200公里,要比最快的侦察机快100多倍。当它们到达最高点后,受太阳引力的影响,便开始下降,直至返回到太阳表面。人们从高分辩率的观测资料中发现,冲浪是由非常小的一束纤维组成,每条纤维间相距很小,作为整体一起发亮,一起运动。

太阳活动预报

日地空间环境状态的变化对现代生活、生产所依赖的现代尖端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前面已提到,X射线耀斑直接引起地球电离层骚扰,从而影响地球短波通讯。太阳质子会危及宇航员和宇宙飞行器上的传感器及控制设备,对在高纬地区飞行的旅客和乘务人员也构成辐射威胁。另外有人统计,剧烈的太阳活动与地震、火山爆发、旱涝灾害、心脏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及交通事故都有关系。 所以,太阳活动和日地物理预报是非常重要的。太阳活动预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预报和警报。日地空间环境作为系统的科学研究对象是在1957年人类进入太空开始的。50至70年代是探索阶段,人们逐步认识到太空环境的重要性。在大量探测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环境的静态模式,对一些重大的航天活动做了安全性的预报。80年代以后,在需求的推动下,日地空间环境的研究得到迅速的发展。自19年开始每隔四年一次的国际日地预报会议均如期举行,规模逐次扩大。为了联合和协调各主要国家的工作,成立了联合的预报中心。总部设在美国,有10个区域警报中心分布于全球。我们 北京区域警报中心是其中之一。进入90年代以后科学家们形象地称之为“空间天气”。

太阳活动周期

这一周期平均为22年,它包含两个11年的太阳黑子周期,在每个周期中,太阳黑子的磁极极性相反,而其他各种日面现象的变化也象黑子一样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这些日面现象包括日珥、耀斑和磁效应等的频数起伏,磁效应则包括极光和对地球上无线电干扰的增强。太阳黑子的11年基本周期(有时也称为太阳活动周)是施瓦贝于1843年宣布发现的。有人企图把太阳活动周期同其他各种现象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如太阳直径的微小变化、树木年轮的变化,甚至连股票市场行情的涨落都同太阳活动周期有关。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像,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份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现看到月球缺了一块。

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在线,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

以地球而言,当月食发生的时候,太阳和月球的方向会相差 180 度,所以月食必定发生在‘望’(即农历15日前后)。要注意的是,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空的轨道 (称为黄道和白道) 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有约 5 度的交角,所以只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才有机会连成一条直线,产生月食。

月食的分类

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而当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之时,就会出现月全食。至于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是掠过地球的半影区,造成月面亮度极轻微的减弱,很难用肉眼看出差别,因此不为人们所注意。

地球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的4倍,在月球轨道处,地球的本影的直径仍相当于月球的2.5倍。所以当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而如果月球始终只有部分为地球本影遮住时,即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发生月偏食。

太阳的直径比地球的直径大得多,地球的影子可以分为本影和半影。如果月球进入半影区域,太阳的光也可以被遮掩掉一些,这种现象在天文上称为半影月食。由于在半影区阳光仍十分强烈,月面的光度只是极轻微减弱,多数情况下半影月食不容易用肉眼分辨。一般情况下,由于较不易为人发现,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另外由于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这也意味著在发生月全食时,月球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内,所以不会出现月环蚀这种现象。

每年发生月食数一般为2次,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所以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

据观测资料统计,每世纪中半影月食,月偏食、月全食所发生的百分比约为36.60%,34.46%和28.94%。

月食的过程

月全蚀后半影食始:月球刚刚和半影区接触,这时肉眼觉察不到。

正式的月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初亏:标志月食开始。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月球与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食既: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的西边缘内切,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内。

食甚:月球的中心与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月球东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内切,这时全食阶段结束。

复圆: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外切,这时月食全过程结束。

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于食甚时月轮边缘深入地球本影最远距离与月球视经之比。

半影食终:月球离开半影,整个月食过程正式完结。

月食与科学研究

月食现象一直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

最早的月食记录是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的记录。中国在汉朝时,张衡就已经发现了月食的原理。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看到地球影子的圆形而推断出地球是圆的。前3世纪古希腊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Aristarchus)、前2世纪的喜帕恰斯(Hipparchus)都提出过通过月食来测定太阳、地球、月亮的大小。伊巴谷还提出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同时观测月食,来测量地理经度。2世纪,托勒密利用古代月食记录来研究月球运动,这种方法一直延用到今天。在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出现之前,科学家一直通过观测月食来探索地球的大气结构。

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时,应该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减弱得很少,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月食都发生在望(满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

请问恍惚是什么意思

日食是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地球上月影里的人们开始看到阳光逐渐减弱,太阳面被圆的黑影遮住,天色转暗,全部遮住时,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恒星和行星,几分钟后,从月球黑影边缘逐渐露出阳光,开始生光、复圆。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食。月球把太阳全部挡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时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央部分发生日环食。发生日全食的延续时间不超过7分31秒。日环食的最长时间是12分24秒。我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记录,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确切的日食记录。

科学解释

日食、月食是光在天体中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证。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不是每次都发生日食,发生日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日食总是发生在朔日(农历初一)。也不是所有朔日必定发生日食,因为月球运行的轨道(白道)和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黄道平面有5°9′的夹角。如果在朔日,太阳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黄道的交点附近,太阳离交点处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就能发生日食,这是要满足的第二个条件。

由于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都不是正圆,日、月同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所以太阳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伪本影(月球距地球较远时形成的)和半影。观测者处于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全食;在伪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环食;而在半影范围内只能看到日偏食。

日全食发生时,根据月球圆面同太阳圆面的位置关系,可分成五种食象:1.初亏。月球比太阳的视运动走得快。日食时月球追上太阳。月球东边缘刚刚同太阳西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初亏,是第一次“外切”,是日食的开始;2.食既。初亏后大约一小时,月球的东边缘和太阳的东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做食既,是日全食的开始,这时月球把整个太阳都遮住了;3.食甚。是太阳被食最深的时刻,月球中心移到同太阳中心最近;4.生光。月球西边缘和太阳西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生光,是日全食的结束;从食既到生光一般只有二三分钟,最长不超过七分半钟;5.复圆。生光后大约一小时,月球西边缘和太阳东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复圆,从这时起月球完全“脱离”太阳,日食结束。

月球表面有许多高山,月球边缘是不整齐的。在食既或者生光到来的瞬间月球边缘的山谷未能完全遮住太阳时,未遮住部分形成一个发光区,像一颗晶莹的“钻石”;周围淡红色的光圈构成钻戒的“指环”,整体看来,很像一枚镶嵌着璀璨宝石的钻戒。有时形成许多特别明亮的光线或光点,好像在太阳周围镶嵌一串珍珠,称作倍利珠(倍利是法国天文学家)。

无论是日偏食、日全食或日环食,时间都是很短的。在地球上能够看到日食的地区也很有限,这是因为月球比较小,它的本影也比较小而短,因而本影在地球上扫过的范围不广,时间不长,由于月球本影的平均长度(373293公里)小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 (384400公里),就整个地球而方,日环食发生的次数多于日全食。

发生的次数

以下是20世纪(1901-1999)发生全世界范围内日食的次数:

日偏食 78

日环食 73

日全食 71

混合食 6

总计 228

月食的过程

月全蚀后半影食始:月球刚刚和半影区接触,这时肉眼觉察不到。

正式的月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初亏:

标志月食开始。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月球与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食既:

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的西边缘内切,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内。

食甚:

月球的中心与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

月球东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内切,这时全食阶段结束。

复圆:

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外切,这时月食全过程结束。

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于食甚时月轮边缘深入地球本影最远距离与月球视经之比。

半影食终:月球离开半影,整个月食过程正式完结。

观看日食的知识

巴德膜 目前最流行,

0.012mm厚

目视:5.0 减光10000倍

摄影:3.8

期间,太阳不会发出任何特殊的射线。日食的观测常常被曲解,太阳不会预知地球上日食的发生,不会发出其它的射线,因此日食时待在室外并无害处。但看日偏食时应该 凝视还是匆匆一瞥呢?日食时太阳光虽比平时弱很多,但如若直视,对眼睛还是有伤害,可 能损伤眼角膜。人们由于好奇心,会凝视或斜视太阳。当然,日偏食还是很刺眼的,如果你 看太阳久一点,没等你反应过来你的眼角膜已经受损。日食时眼睛受损不是因为太阳的异常, 而是人们由于好奇而没注意保护措施。无论日食发生与否,都不要用眼睛直视太阳; 不要用所谓的“墨镜”; 不要用“太阳镜”,甚至几个叠放也不行;不要看太阳在镜子或水面的像;

用14号焊接镜看太阳; 用有特殊涂层的迈拉镜观看,这可以从著名的天文馆或科学博物馆获得;构制一个孔式投射器。

日食的故事

对古代人而言,日食是十分可怕的。如果你能了解太阳对粮食耕种、日常生活的影响, 你就会关心天上的太阳为什么突然不见了。中国古代认为日食是因为吞掉了太阳,其 它的文明也认为这是不祥之兆,有许多“解决方法”:打鼓、朝天空射箭、拿物或人祭祀等。 据传,曾经有一次致命的日食报告错误。这是说公元前二世纪的两个中国天文家由于 一些原因没报告日食。那时的中国帝王认为自己是天子,十分重视天象,认为那是上天给的 暗示,因此他请了一批天文家定期观测天象。那时彗星和流星不能被预言,但日食是可以预 测的。两位天文家没有告诉帝王日食这一重大天象的发生,帝王盛怒,将两人斩首示众。那时的天文学家比现在危险得多。

附录

太阳的相关知识

日珥

日珥是突出在日面边缘外面的一种太阳活动现象。日珥出现时,大气层的色球酷似燃烧着的草原,玫瑰红色的舌状气体如烈火升腾,形状千资百态,有的如浮云,有的似拱桥,有的像喷泉,有的酷似团团草丛,有的美如节日礼花,而整体看来它们的形状恰似贴附在太阳边缘的耳环,由此得名为“日珥”。 日珥的上升高度约几万公里,大的日珥可高于日面几十万公里,一般长约20万公里,个别的可达150万公里。日珥的亮度要比太阳光球层暗弱得多,所以平时不能用肉眼观测到它,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直接看到。 日珥是非常奇特的太阳活动现象,其温度在5000~8000K之间,大多数日珥物质升到一定高度后,慢慢地降落到日面上,但也有一些日珥物质漂浮在温度高达200万K的日冕低层,即不附落,也不瓦解,就像炉火熊熊的炼钢炉内居然有一块不化的冰一样奇怪,而且,日珥物质的密度比日冕高出1000~10000倍,两者居然能共存几个月,实在令人费解。

日冕

太阳最外层的大气称为日冕。日冕延伸的范围达到太阳直径的几倍到几十倍。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日冕接近圆形;在太阳宁静年则呈椭圆形。

b]日冕中有大片不规则的暗黑区域,叫冕洞。冕洞是日冕中气体密度较低的区域。冕洞分为三种:极区冕洞,孤立冕洞,延伸冕洞。太阳能以太阳风----物质粒子流的形式失去物质。冕洞是高速太阳风的重要源泉。 日冕物质抛射是发生在日冕的非常宏观庞大的物质和磁场结构,它是大尺度致密等离子体的突然爆发现象。对地球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它。当太阳上有强烈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时,太阳风携带着的强大等离子流可能到达地球极区。这时,地球两极就出现极光。极光的形态千变万化。太阳系内某些具有磁场的行星上也有极光。发生在日冕的耀斑叫X射线耀斑,它的波长只有1~8埃或更短。它直接引起地球电离层骚扰,从而影响地球短波通讯。

日浪

太阳光球层物质的一种抛射现象。通常发生在太阳黑子上空,具有很强的重复出现的本领,当一次冲浪沿上升的路径下落后,又会触发新的冲浪腾空而起,如此重复不断,但其规模和高度则一次比一次小,直至消失。位于日面边缘的冲浪表现为一个小而明亮的小丘,顶部以尖钉形状向外急速增长。上升的高度各不相等,小冲浪只有区区几百公里,大冲浪则可达5000公里,最大的竟达1~2万公里。抛射的最大速度每秒可达100~200公里,要比最快的侦察机快100多倍。当它们到达最高点后,受太阳引力的影响,便开始下降,直至返回到太阳表面。人们从高分辩率的观测资料中发现,冲浪是由非常小的一束纤维组成,每条纤维间相距很小,作为整体一起发亮,一起运动。

太阳活动预报

日地空间环境状态的变化对现代生活、生产所依赖的现代尖端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前面已提到,X射线耀斑直接引起地球电离层骚扰,从而影响地球短波通讯。太阳质子会危及宇航员和宇宙飞行器上的传感器及控制设备,对在高纬地区飞行的旅客和乘务人员也构成辐射威胁。另外有人统计,剧烈的太阳活动与地震、火山爆发、旱涝灾害、心脏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及交通事故都有关系。 所以,太阳活动和日地物理预报是非常重要的。太阳活动预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预报和警报。日地空间环境作为系统的科学研究对象是在1957年人类进入太空开始的。50至70年代是探索阶段,人们逐步认识到太空环境的重要性。在大量探测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环境的静态模式,对一些重大的航天活动做了安全性的预报。80年代以后,在需求的推动下,日地空间环境的研究得到迅速的发展。自19年开始每隔四年一次的国际日地预报会议均如期举行,规模逐次扩大。为了联合和协调各主要国家的工作,成立了联合的预报中心。总部设在美国,有10个区域警报中心分布于全球。我们 北京区域警报中心是其中之一。进入90年代以后科学家们形象地称之为“空间天气”。

太阳活动周期

这一周期平均为22年,它包含两个11年的太阳黑子周期,在每个周期中,太阳黑子的磁极极性相反,而其他各种日面现象的变化也象黑子一样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这些日面现象包括日珥、耀斑和磁效应等的频数起伏,磁效应则包括极光和对地球上无线电干扰的增强。太阳黑子的11年基本周期(有时也称为太阳活动周)是施瓦贝于1843年宣布发现的。有人企图把太阳活动周期同其他各种现象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如太阳直径的微小变化。甚至树木年轮的变化都同太阳活动周期有关。

最早的日食记录

公元前1217年5月26日,居住在我国河南省安阳的人们,正在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正常活动,可是一件惊人的事情发生了。人们仰望天空,之间光芒四射的太阳,突然产生了缺口,光色也暗淡下来。但是,在缺了很大一部分后,却又开始复原了。这就是人类历史上关于日食的最早记录。它刻在一片甲骨文上。

我国古代对日食的观察,保持了纪录的连续性。例如在《春秋》这本编年史终究记载了有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244年中的37次日食。从公元3世纪开始对于日食的记录,更是一直延续到近代,长达一千六七百年之久。

持续时间最长的日食

日食(月亮界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持续的最长时间为7分31秒。1955年发生在费城西部持续时间为7分8秒的日蚀是近年最长的一次。据预测,2186年大西洋中部地区将发生一次持续时间7分29秒的日蚀。1995年,泰国曼谷的一次日蚀中,一位母亲和孩子被摄影照片,这次日蚀在该国某些地区为日全蚀。月蚀(月亮运行进入地球的阻影)持续的最长时间为1小时47分。2000年7月16日,在北美的西海岸人们看到这种景象。

由于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都不是正圆,日、月同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所以太阳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伪本影(月球距地球较远时形成的)和半影。观测者处于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全食;在伪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环食;而在半影范围内只能看到日偏食。

十年日食时间表

年 月 日 类型 最佳观测点

2008 2 7 环 南极洲、太平洋

2008 8 1 全 加拿大、北冰洋、苏联、中国

2009 1 26 环 大西洋、印度洋、印度尼西亚

2009 7 22 全 印度、中国、太平洋

2010 1 15 环 非洲、印度洋、缅甸、中国

2010 7 12 全 太平洋、南美洲南部

2012 5 21 环 中国、日本、太平洋、美国

2012 11 14 全 澳大利亚、太平洋

2013 5 10 环 澳大利亚、伊里安岛、太平洋

2013 11 3 全环 大西洋、非洲

2014 4 29 环 南极洲

2015 3 20 全 大西洋、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北冰洋

2016 3 9 全 印度尼西亚、太平洋

2016 9 1 环 大西洋、非洲、印度洋

2017 2 26 环 太平洋、南美洲南部、大西洋、非洲南部

2017 8 22 全 太平洋、美国、大西洋

2019 7 3 全 太平洋、南美洲

2019 12 26 环 阿拉伯半岛、印度、印度尼西亚、太平洋

2020 6 21 环 非洲、阿拉伯半岛、巴基斯坦、中国、太平洋

2020 12 15 全 太平洋、南美洲南部、大西洋

2021 6 10 环 北美洲东北部、北冰洋、苏联

2021 12 4 全 大西洋、南极洲、太平洋

2023 4 20 全环 印度洋、伊里安岛、太平洋

2023 10 15 环 太平洋、北美洲南部、南美洲北部、大西洋

2024 4 9 全 太平洋、北美洲南部、大西洋

2024 10 3 环 太平洋、南美洲极南部、大西洋

2026 2 17 环 南极洲、印度洋

2026 8 13 全 北冰洋、格陵兰岛、大西洋、欧洲极西部

2027 2 6 环 太平洋、南美洲极南部、大西洋

2027 8 2 全 大西洋、非洲极北部、亚洲极西南部、印度洋

2028 1 26 环 太平洋、南美洲北部、大西洋、欧洲西部

2028 7 22 全 印度洋、澳大利亚、太平洋

读陨石一课,回答问题。

意思如下:

拼音:huǎng hu、huǎng hū

注音:

ㄏㄨㄤˇ ㄏㄨ

词性:形容词

意思:隐约模糊,不可辨认。《韩非子.忠孝》:「恍惚之言,恬淡之学,天下之惑术也。」也作「恍忽」。神志模糊不清。《儒林外史.第五回》:「新年不出门拜节,在家哽哽咽咽,不时哭泣,精神颠倒,恍惚不宁。」也作「恍忽」。

造句赏析:

十有八九,他当时已神志恍惚。

为了经历这种恍惚的感觉,拜访一位临床催眠师,或至少购买一张磁盘,都是值得的。

她恍惚希望他的斡旋可以拯救查尔斯,但是那希望是很微弱的。

突然间,他从这种奇怪的神思恍惚中惊醒过来。

到五台山怎么游最好

5.在天文学方面,其中有一条关于常州陨石的记载,内容是这样的:“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常州日落的时候,忽然从天空中传来一阵雷鸣之声,一颗几乎和天空中月亮大小相似的星星,在天空的东南出现了。很快,人们听见“轰”的一声,这颗星坠落了,地点是宜兴县一个姓许人家的花园中,远近的人都看见这里亮光照天,并着了火,把许家园子的篱笆都烧坏了。等到火焰熄灭后,发现地面有个杯子大小的洞,入地很深,往下望时,发现星就在里面,火光荧荧,许久才逐渐暗淡,但还热得不可挨近。又过了很长时间,等星不热了才把地洞掘开,在深三尺多的地方,发现一块圆石,大小和拳头差不多,一头略微尖锐,颜色黝黑似铁,重量也如铁一般。”

一条不长的记录,把陨石坠落时间、地点、过程和陨石的形状、比重作了完整而科学的描述,这在世界天文史上也是罕见的优秀纪录。

考古发掘和古文献资料表明,我国是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从原始社会开始,我们的祖先为了集、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通过观天象、定方向、定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天文知识,萌生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的天文学。

早在六七千年前,属于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中,房屋的门、墓穴和人骨架的头部都朝着南方,江苏邳县大墩子墓地积有五层墓葬,晚期的叠在早期之上,但方向仍大体一致。①这种一致性表明他们已能辨认方向。对于原始时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古人来说,能够赖以定方向的依据只有天象变化,特别是太阳。

太阳给大地以光明,给人们以温暖,它在新石器时代的出土陶器上,就有以太阳作为纹饰的器物。河南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出土的彩陶上,中间为红色圆心,四周有彩色光芒,显系太阳的图象;山东大汶口龙山文化出土的灰陶尊上,画有日出于山岗之上和日出于山岗云气之上的图案,恐系“旦”字的象形字。稍晚的文献《诗经》中则有“既景乃岗,相其阴阳”的诗句②,表明在山岗上观日影定方向,另一篇《邶风·定之方中》说:“揆之以日,作于楚室”,这些观太阳定方向的描述,正是古俗的遗留。

日出和日没不仅指示了方向,而且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循环,昼夜交替使人们产生了日的概念,昼夜与太阳都用“日”字表示,日显然是同太阳联系在一起的。为了计算日子的流逝,原始时代就出现了许多方法。我国解放前后尚处于原始社会的一些少数民族,有的在绳子上打结,有的在竹上刻划,有的在竹筒里放石子,这些记日方法显然是很原始的。在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已有完整的干支记日法,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夏代末期帝王的名字就已用了十干中某些字,如孔甲、履癸,说明它们可能产生得更早些,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用十干与十二支相配,得到甲子、乙丑、丙寅……癸亥等六十个干支名称,用来记日便是六十天一循环,这种记日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有一块武乙时期(约公元前十三世纪)的牛胛骨上完整地刻着六十干支,这可能是当时的日历。在甲骨文中还有旬字,殷人称十天为一旬,这一名称也一直流传到今天。

月有圆缺,这是夜晚可能看到的最明显的天象变化,从月圆(望)到月圆,或从月初见(朏)到下一次见到,或从月不见(晦)到下一次不见都差不多是三十天,月的圆缺变化产生了“月”的概念。阿细人的跳月,藏历的定望都是原始时期的遗留。望、朏、晦比朔更早被人们所认识,最早的“朔”字见于《诗经》。

季和年虽然比日和月的周期要长,但它的产生并不晚。因为,它比起日月来也许更重要,寒来暑往,草木枯荣,农业的收成,动物的繁衍都同它密切相关。农牧业生产的发展要求准确掌握时令季节,而天象的周期变化与物候之间有必然的相关性,通过观察天象就能确定季和年的变迁。观象授时既是生产之必需,也是最早的天文活动。文献上记有古代传说:“少皞氏之衰也,九黎乱德。……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其后三苗服九黎之德,故二官咸废所职,而闰余乖次,孟陬殄灭,摄提无纪,历数失序。尧复遂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而立羲和之官。明时正度,则阴阳调,风雨节,茂气至,民无夭疫。”①这段记述说颛顼时代已有了“火正”的专门官职,负责观察大火(即心宿二)这红色亮星来判断季节。后来由于氏族战争,观测停止了,结果弄得季节掌握不住,造成很大混乱,到帝尧时代又恢复“火正”之官,让他明时正度,造成了风调雨顺、生活安宁的局面。《左传》襄公九年的记载印证了这一传说:“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祀时焉!”陶唐氏即是帝尧。

尧不仅恢复了火正,还立羲和之官,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赴四方,观察日月星辰,以告农时。《尚书·尧典》曰:“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分命和仲,宅西土,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申命和叔,宅朔方,……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尧典》虽非尧时所作(学者们多认为作于战国初或稍早),但可能记有较早时代的事情。这段文献所指出的四仲中星,即不同的季节黄昏时有不同的星到达南方天空。按现代天文学来推算,鸟、火、虚、昴四星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黄昏时到达南方天空的时代大约是公元前二千年左右,与传说中的尧时相当。所以,《尧典》的记述可能正是古代观象授时的情形。

至于“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记述,更说明了历法的萌芽。年、月、日概念的建立是历法得以产生的基础,一年有366天的识别,又设置闰月来协调季节和月分的关系,这是天文学的重大进步。殷商甲骨文已有十二个月的名称,还有大量十三月的记载,这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证明。从甲骨文的片断记载可以推论殷代历法已有相当水平,它大体上是以干支记日,以月亮圆缺的周期记月,以冷暖循环来记年,一年有12个月,月有大小之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有13个月。这一阴阳合历的传统流传至今,成为我国古历的重要特点。

殷周至春秋战国,各诸侯国行用不同的历法,计有夏、殷、周、鲁、黄

它们的不同在于岁首,黄帝、周、鲁三历以十一月(子月)为岁首,称建子,殷历以十二月(丑月)为岁首,称建丑,夏历以正月(寅月)为岁首,称建寅,这就是“三正”之说。此外还有颛顼历以小月(亥月)为岁首,称建亥,目前由于资料缺乏,对这些历的详情还不太清楚。

天文和历法的发展基于天象观测,我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夏小正》一书中按月分记录了天象和物候的关联,如“正月,……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四月昴则见,初昏南门正”,“五月,……初昏大火中”等等,该书虽然成书较晚,但这些天象记录如实地反映了三四千年前的天象。《鹖冠子》也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是三四千年前的天象。

殷墟甲骨文中包含着更多的天象记录,公元前十二至十四世纪的日月食记事,现在能大体定出时间的有四次日食,五次月食,无疑是世界上最早的。甲骨文中记录大火附近出现新星,它比古希腊伊巴谷Hipparchas(前二世纪)记录的第一个新星(公元前134年)要早一千多年。比甲骨文稍晚的金文中有大量的西周月相记录,如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等等,虽然对它们的含义是指一个月中的某一天或者某一部分还有争论,但其同月相变化有关是没有疑问的。西周和春秋时代的天象记录在《诗经》中也有不少反映,著名的《豳风·七月》诗记载了天象与物候的关系,以及当时的历法知识;《小雅·十月之交》的日食和月食记录,引起了研究者的很大兴趣,据中外学者考证,十月辛卯朔的日食和紧靠着的一次月食可能发生于公元前776年9月6日和8月21日,但另一些人认为是公元前735年11月30日和12月15日,因为前次日食通过北极圈之内,中国黄河流域不可能见到。《诗经》中关于恒星的记述已有28夜中十宿的名称,还有牛郎、织女、以及金星的不同名称——启明和长庚。

春秋时代的编年史中有37次日食记录,绝大多数是可靠的,可用现代的计算来验证,并给地球自转研究提供参考。鲁文公十四(前613年)年,“有星孛入于北斗”的记录是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鲁庄公七年(前687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这是天琴流星雨的最早记录。战国时代著名的天文学家甘德和石申(一作石申夫)辨认并观测了大量恒星,测定了120多个星的位置,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1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公元前444年)遗物上发现了完整的28宿名称,并和北斗图象相联。这些天象观测记录和所达到的天文学成就受到了全世界的重视。

和天文学从原始社会萌生的同时,人们也产主了对天空和自然的原始宗教意识。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宗教思想和自然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自然神的崇拜为奴隶主阶级利用,出现了人格化的、主宰一切的天神,人世间的君主也是授命于天的。人们对天空现象的迷惘,尤其是异常天象的出现,使星占术得以产生。这就是古代许多天象记录同星占迷信纠缠在一起的原因。

① 南京博物院:《江苏邳县四户镇大墩子遗址探掘报告》,《考古学报》1964年2期。

② 《诗经·大雅·公刘》。

① 《史记·历书》。

第三节 气象学

气象和天文学在我国古代统称天文,其实两者是有差别的,气象现象是发生在地球大气层内的,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则在大气层之外。气象同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有密切关系。为了生存,人们经历了对自然气候的适应过程,从穴居野处发展到营室居住,他们把屋门开向南方,又用兽皮树叶缝制衣服,抵御风寒。人们虽不断积累气象知识,而对其成因却一无所知,从而产生对自然神的崇拜。《山海经·大荒北经》提到,南方多雨是因为南方为雨师应龙所居,北方干旱是因为旱神女魃居于赤水之北(今河西走廊以北的大沙漠)。古人认为风云雷雹都各有神,各司其职,而传说中的“后羿射日”则反映了人们战胜干旱燥热的美好愿望。

殷商甲骨文保留了大量天气现象的记录,出现了晴、云、阴、霾、雾、虹、霓、霜、雪、雷、电、雨、风、雹等名称。公元前十三世纪文丁时期的卜辞中有连续十天的气象记录①,这是世界最早的气象记录之一,也是后来传统气象记录的先声。甲骨文中对风雨有不同的称谓,雨有大雨、小雨、幺(丝)雨(毛毛雨),风有小风、大风,?风(骤风)、大飓(狂风),可说是风力、雨量分级概念的开始。

殷商时期有关天气和物候现象的记录大量出现,揭示了我国大陆上古今气候的变化情况。二千多年前的物候现象比现今要早一周以上,黄河流域当时生长着很多竹子、桑树,种植水稻,还有大象,表明那时期黄河流域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古代气象史料可以用来为现代许多研究项目做参考,因而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观象授时阶段,为了利用物候现象来判断季节时令,经常注意观察气象变化,促进了对气象规律的认识。《夏小正》中按月列出的物候现象,也附有气象情况,如“正月……鱼陡负冰,……时有后风,寒日涤冻涂”,“三月,……越有小旱”,“四月,越有大旱”,“七月,时有霖雨”等等,在《诗经》、《月令》等著作中也有类似的物候描述。随着观察的深入,感性知识增多,形成了一些天气预报的谚语。《诗经·鄘风·蝃■》曰:“朝?于西,崇朝其雨”,意思是早晨日出时看见西方有虹,不久就要下雨了,这个谚语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小雅·渐渐之石》还记有:“月离于毕,渒滂沱矣!”说是看见满月进入毕宿,就到了孟秋多雨的季节,秋雨绵绵,这是一种长期预报。《古微书》中记录的“月离于箕风扬沙’,也是类似的意思,指满月进入箕宿就进入多风的春季,尘土飞扬。《小雅·信南山》的“上天同(彤)云,雨雪雾雾”,表示彤云密布,大雪就要来临。

对气象规律的认识使人们对神的主宰产生怀疑,并进而思考风云雷雨的成因和本质。《庄子·天运》对风由神的呼吸而产生之说发出疑问,“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彷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指出风回旋不定,东西任吹,有谁闲着没事去披拂它呢?宋玉《风赋》说:“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关尹子·二柱》篇说:“气之所自生者,如摇帘得风,彼非摇时,非风之气”,提出风即气,气流生风,不流无风,仍是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这里借阴阳和相互转化的概念辩证地叙述了雨和云的关系。从现象来看,雨从天降,云从地升,而雨又是云形成的,故实质上雨还是出自地。地下有轻阳之气上升,天上有浊阴之气下降,互相转化而成云雨。《庄子》认为“阴阳交争为雷”,《春秋·元命苞》说:“阴阳激为电”,都认为雷电是一种阴阳冲突所生成的现象。《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有一段总括性的话:“阴阳之气,各从其所,则静矣。偏则风,俱则雷,交则电,乱则雾,和则雨。阳气胜,则散为雨露,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之专气为雹,阴之专气为霰,雹霰者,一气之化也。”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中,这些记述力图从自然界本身去说明天气现象,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4.

农业与技术的期刊目录

线路选择

火车北京站乘K701次火车到五台山(21:13——03:47)接团后乘班车,约1小时后到达五台山。返程:五台山乘班车到火车站后乘K702次返北京;京游客可乘火车到五台山站(属繁峙县瞎,原名砂河站)转汽车,呼和浩特、包头、大同游客可在原平、忻州各站下车,然后转乘汽车前往五台山。如果从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徐州、济南、石家庄、西安、郑州方向去五台山,可先搭快车到太原,太原市五一广场有长途车直达五台山。

自驾游的路线选择

四月下旬至十月中旬自驾车来五台山

A线:北京(上高速)——昌平——宣化——大同(游云岗石窟)——浑源——(游恒山、悬空寺)——应县(游应县木塔)——白马石——砂河——五台山 或北京(上高速)——大同(上高速)——怀仁(下高速)——应县——白马石——砂河——五台山

B线:北京(上高速)——房山——高碑店——保定——望都(下高速)——唐县——白合——野北——阜平——石咀——五台山 (共计365KM)

C线:北京(108国道)东马各庄——李各庄—南款——杜家台——涞源(108国道)李家庄——神堂堡——砂河——五台山 或北京——涞源——走马驿——阜平——东下关——石咀——五台山

十月下旬至来年四月中旬自驾车来五台山

建议线路:北京(上高速)——石家庄——太原——忻州(下高速)——定襄——东冶——五台——茹村——石盆口——松岩口——石咀——五台山

驾驶注意事项

(1)五台山景区内有国有加油站,最高标号有号汽油。

(2)自驾车游客不要让陌生人以任何理由搭车。

(3)自驾车来山时请注意慢行,个别路段较窄,注意鸣号行驶,决不能空档滑行。

  五台山海拔很高,虽然处于与北京大致相同的纬度,但气候特征却和中国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差不多。 春秋季节:4月上旬至10月上旬,平均气温在10℃——20℃之间,夜间最低气温为8℃——17℃之间。冬季: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在0℃——10℃之间。

夏季旅游

五台山地区夏季湿度大,常有雨水,上山需带雨具。春、秋两季来五台山旅游,需带毛衣、毛裤。你若想登东台观日出,得租棉大衣才行。从北边的繁峙、砂河一带翻越鸿门岩来五台山,需注意季节和气候变化。5月以前和9月以后,高入云端的公路被积雪封堵,难以通行,只有5至9月的中间4个多月可以通行。夏季是到五台山旅游的最佳季节。

冬季旅游

冬季的五台山,既冰冻雪寒,又宁静美丽,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充满另外一种风情,虽然时有风暴、大雪,但阻挡不了冬季五台山朝圣者坚强的脚步。 冬季游览五台山要注意旅店。冬季五台山95%的五台山宾馆酒店停止营业,只有少数几家酒店正常营业。 因此,酒店的选择余地小,尤其是周末空余的房间极少。要选择那些大型的酒店,入住率高,暖气供应充足。

冬季自驾游台山注意事项:

① 密切关注天气预报,若近期有大风大雪,必须咨询当地旅游部门,以便取必要的措施或改变行程。

② 冬季所有到五台山的自驾车要走忻州-定襄-五台山城-茹村-南部路线,避免从坡陡弯多的西线或北线进入五台山。

③ 自驾联盟是您安全到达五台山的得力助手,路况随时短信播报,保证您了解通往五台山的路况。

④ 出发前检查车况,尤其是防冻液。

⑤ 带好防滑链,以备急用。

门票价格 五台山淡季门票价格:140 元/人(11月1日到3月31日为淡季) 五台山旺季门票价格:168元/人(4月1日到10月31日为旺季) 五台山优惠政策 学生、残疾人以及60周岁以上老人凭证半价优惠; 儿童(身高1.2米以下)、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含70周岁)以及寺院僧尼(持戒牒证)凭证免票; 记者、国家一级以上作家、摄影家、旅行社经理、导游以及团队司机凭证免票。

五台山环保车收费:50元/人,16人以上团体优惠价格40元/ 人。

鼓浪屿独自旅行一星期的.

《农业与技术》2014年5期目录

解磷细菌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郎敬,杨洪一,李丽丽,来永才

玉米甘薯间作套种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王新华,郭书亚,尚赏,谢幸华,张艳,卢广远

土壤有机质类型及永胜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 黎玉国,伍正菊

粮油作物高效生产技术探讨 孙卫忠

代森锰锌对土壤中酶活性的影响 耿烨,王文娟

水中化学需氧量快速测定实验分析 李伯森,王兵,陈玉波

水稻基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试验 谢恒

绿肥不同播种期试验总结 何济桥

不同配方施肥对油菜产量影响研究 张金翅

不同施硼量对油菜黔油28号产量影响试验初探 成小会

甜瓜钾肥量控制的小区试验分析报告 约麦尔·艾麦提,阿布都热依木·肉孜,巴拉提·巴克

河北平泉县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分析 杨晓芙

玉米生产中进口农药与国产农药效果对比 吴丽敏

绿色水稻营养价值解析 刘鹏

新疆棉花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大威

植物激素分析方法的研究--高效毛细管电泳的特点及发展应用 周德宝

红寺堡区甘草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祁小军

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刘静,武海珍

现代农业粮食产业项目建设探讨与分析 张翠侠

即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尹侃侃,李视友

爱玉优防除玉米田杂草试验分析 李淑芬,刘艳英,王晶,温航

地福来有机复合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研究 于军华

有效提高活力处理技术的研究 张治国

中国的发展趋势分析 杨长海

引发及其效应的研究现状 米兴旺,陈超,张彦龙

试论基于新形势的农业技术推广的强化路径 裴玲美

稻米中镉含量的测定及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倪美仙,潘丹杰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维修管理工作 孟军

食品加工技术及配套机械设备应用可行性分析--以恩施州农产品深加工为例 王瑛,喻恩森,张捷,严一红

水工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吴秉锁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对策探讨 柴敬礼

农村人饮工程建后管理方法探讨 王海忠

某渠道工程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技术分析 马新江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杨自健

探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马秀萍

关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几点思考 艾木都力·吾守尔

灌区管理改革策略探究 邵奎军

加强农机安全监管促平安农机创建 刘莉

水稻种植机械化探析 杨文武

水质监测精细化控制措施研究 张静

滴灌是节水灌溉省时增产的有效方式 韩子鑫,宋丽娜

迁安市节水灌溉工程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 韩玉荣,赵红珊,魏秋艳

水稻覆膜机械装置的结构研究与设计 张玉良

变量施肥机外槽轮排肥器的试验研究 田耘,赵亚祥

浅谈农机管理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韦谋富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张艳芬

农机与农艺需更深度融合 吕秀红,王桂林

农作物秸秆粉碎设备改进和应用 曹杰

玉米收获机加装四轮驱动装置的特点 徐秀生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 顾红

翻板闸在民生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盛利

浅析水利施工技术创新及混凝土施工技术 董高平

对华能铁岭风能发电场工程建设造成水土流失的补救措施的研究 毕晓霞

眉县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示范效应 刘瑞,郭志敏,张保利

浅谈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 肖雪毅,刘永辉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杨丽

渭河流域浅山区优良造林树种刺槐 万廷辉

林业技术推广在基层林业站存在问题与对策 蒙剑

榆树病虫害预防和治疗措施的探究 赵理

果树栽培管理走环保之路 阮长海

白皮松大田式容器育苗技术 白金海,宋青珍

行道树树种应用与分析 季楠,刘洪昌

森林天然更新技术分析 王鹤霖,袁玉明,苗长安,迟俭生,程晓东

搞好退耕还林工程要点 邹建民

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研究 陈艺辉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营林管理措施探讨 黄仲敏

分析当前造林工作面临的形势抓住机遇并挑战 王高峰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邹兆伟

谈如何提高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 钟守钰

林下造林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华

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 刘桂彬,张兴武,齐华春

浅析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周红梅,齐华春

对突发林业有害生物应急机制的分析 姜俊嘉,原慧杰,齐华春

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展望 孟庆敏,孙军,尼同明

浅析落叶松高生长受松瘿小卷蛾的影响 范英利,李剑铎,王明利

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浅谈 徐华聪,吴明龙

基于3S技术的林业信息系统构建分析 潘雨

试论如何加强营林生产管理 陈英姿,陈凡义,韩艳平,孙金山,常桂平

浅论新时期林业保护的可行性策略 龙凤

乡林业产业发展探讨 杨景宗

油菜育苗移栽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吴惠茹

分析杂交水稻新组合种植比较试验 张玉洪,柏华林,陈忠碧

水稻压缩床土育苗技术试验研究 马旦林,金龙石

膜下滴灌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吐尔逊娜依·恰连,哈丽亚·沙米克,哈丽霞木·玉山

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杨志峰,李霞,叶志伟

秋季玉米与红薯田间管理技术研究 夏宏洋

浅水藕高产栽培技术 花会功

中籼稻新品种在豫南稻区生产试验分析 余蕾

邢台地区白灵菇棚栽高产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张佩

油茶园地力培肥途径探试 梅明聪,杜一新

柑桔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李群芳

榆林引种俄罗斯大果沙棘及栽培研究技术略谈 姜黎黎

果树标准化栽培技术探讨 樊冲

香蕉栽培技术 黎雨金

大豆品种北丰14号大垄窄行密度试验研究 朱连波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探讨 覃耀慕

盐胁迫对绿豆发芽率的影响 刘文英,刘建霞,张永芳

甘蔗综合栽培技术群体中叶面积光照度和产量的研究 杨玲

玉米铁甲虫发生及防治 牙韩昂

红豆杉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秦涛

南方地区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设计及应用的探讨 朱永权

浅谈大豆病虫草害的防治 杨晓君

水稻高产创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周永华

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宁新妍

水稻双超双抛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周应林,舒桂南

西葫芦无公害栽培技术 罗凯

望都县小麦高产创建综合栽培技术 胡志敏,马志英,姜会,熊彦娣,刘胜海

农家庭院如何防治柿树介壳虫 王立国

无公害蔬菜土肥管控措施探讨 刘西良

有机肥对大棚蔬菜品质影响分析 刘春

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分析及存在问题 徐力强

黔东南州种植业污染现状及防治途径分析 徐燕,刘太昭,田爱民

落叶松造林技术探讨 周爱华

关于发展山野菜家植生产中几个重要环节的分析 王桂霞,李春艳

浅议梨树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苗东升

伊犁河谷气候条件对冬小麦各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分析 雷杰,张晓蕾

弥渡县美国薄壳山核桃引种栽培现状及发展 马殊

山杏嫁接及其管理技术研究 王杰

小麦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买向丽

花生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周艳丽

保护性耕作农田秸秆残茬管理技术要点 孙向军,黄猛

新疆南疆地区果树下小麦稳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屈进峰,宋华萍

浅谈沼肥在柑桔种植中的应用 何守生

南方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张贤银

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甘勇

珍贵菌根食用菌的半人工栽培研究进展 张健

梅花光合生理特性分析 丘莹莹

阳台菜园关键栽培技术解析 何晓亮

新型LED植物补光装置的开发及应用 唐建军,杨国强,任贵仪,王建林,张小龙

浅谈芒果落花落果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谢增秀

北方露地蔬菜多茬次栽培技术探研 马晓燕

温室大棚辣椒栽培技术研究 李秋艳

葡萄试管苗热处理脱毒技术研究 肖蕊

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的问题和措施 韦林燕

现代特色旅游农业体验型园区规划的探讨--以苏州阳澄湖长乐园规划为例 翟为

汀步在园林中运用探讨 盛国祥,钟江波

浅谈居住小区园林绿化设计 许正原

植物在城市公园入口设计中的运用 阳余燕

世界有机农业现状探究与我国有机园艺发展 夏秀华

锡林郭勒盟草原树木园几种灌木蒸腾量的测定分析 薛孝军

中小城市老公园的提质改造与探讨--以郴州市北湖公园提质改造为例 曹琳

宿根花卉在唐山园林中的应用 张孟羽

浅谈提高淡水养殖经济效益的途径 张凤云,耿世杰

稻田养蟹技术 郑威,李晓媛,薛晓玲

浅析合浦县生猪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 彭友雯

酸化剂在仔猪饲料中的应用 薛书民

不同批量诱导方法对家蝇幼虫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与分析 褚夫江,刘文彬,吴玉萍,朱家勇

黄金鲫山区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刘家楷

鲤鱼养殖现状及种质问题探讨 卢永进

动物疾病预防与对策 李富

我国猪价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蒋兆强

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及建议 梁萍

浅析猪口蹄疫的防控措施 彭达坚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 谢禄松

浅谈山羊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的诊治 和辉,余四娜

如何加强对动物规模养殖场的监督管理 胡俊邦

布鲁氏菌病及其综合防治 夏会民

网箱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张宝栋

区域自动气象站站点选取分析 贺敬,王国军

前郭县酸雨变化特征分析--以2007~2013年为例 陆晓平,田伟斌,郭丽红

雾滴运动影响因素分析 陈宝昌,李存斌,王立军,林君堂,刘晓娟,吕海杰

气象台站实景监控系统的防雷技术 张俊杰

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防雷常见问题与防护措施 戴琳贵,戴云山,张丽凡

一次低槽东移型寒潮过程分析与预报 姚林塔,郑东旗

Isos台站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黄艳飞,倪伟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在新疆伊犁地区农业中的运用 张绍云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分析 何仁碧

论湿地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叶立清

农业技术扩散障碍及发展路径探讨 孙乃华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李菲

县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韩碧清

浅析肇东市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马侠

松花江流域农村贫困原因与水关联性分析 陈军

农药市场监管现状及发展思路浅析 杨晓锋

浅谈当前果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肖慧玲

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黄花秀

浅谈如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区进中,李丽芳

泰顺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 吴碎谈

影响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因素及政策启示--以苏州、嘉兴为例 田浩辰

关于农村财务管理中的创新型模式分析--以山东省莱芜市为例 王玉霞

对乡村渔业科技入户的几点做法及思考 沙宏伟

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黄亚杰

浅析伊春市耕地利用现状与保护建议 张艳华

谈谈农业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 王健,袁世权,齐亚春

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探析 张利宝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现状与对策 韩凤

新形势下的农业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浅谈 韩进伟

广州市售农产品主要重金属含量评价分析 罗曼妮,王强,李洪燕,许丽珠,陈晓珍,吴钟玲

浅谈传统水库管理向现代水库管理的转变 张芙蓉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浅析 李梦楚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探究 吴培英

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薛春茂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困境理论研究综述 石梅静

长岭县水利用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分析 王奇,尹华

那曲地区冰湖灾害防治的探讨 郑雪芬,刘显波

丹东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特征 张海波

我国矿山开中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费立冬

试论我国环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李艳萍

浅析建设生态村环境规划的意义 费立冬

北方城市大气污染与防治 李哲

乌兰布和沙漠生态保护的措施研究 武秀梅,海青

如何提高水文资料在站整编质量 黄铁英,黄铁生

松桉胶合板工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黄水仙

以食品安全为基点分析监管的创新策略 杨桂强

榆阳国际机场主要鸟类简述 张增坤

科技创新对促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实施的思考 冯炜炜

浅析深圳叶菜类蔬菜生产成本估算 杨素心,陈里贵

木材阻燃涂料 常晓雅,吴静,张蕾,王明枝

钣金零件特征建模研究与应用 黄贵清

优质核心课程开发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张艳红

奇台县农民用水户协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高玉霞

水产品质量安全性因素危害分析 阮学余

资讯要闻

谁知道月球的有关资料

到鼓浪屿坐轮渡,几分钟就到了,去的时候不用付钱,回来的时候付8元。晚上10点以后是免费的。鼓浪屿岛上没有机动车,没有自

行车,只有旅游观光车或者步行。建议步行~~

住宿:推荐厦大附近。因为南普陀、植物园、中山路步行街、环岛路、轮渡码头都靠这边。而且交通很方便,到集美、SM广场都有直达公交车。很多公交车都到厦大是终点站。到机场没有直达公车,建议到火车站转车,一个小时足够了。背包族可选择青年旅舍。

鼓浪屿上家庭旅馆很多,推荐娜雅旅馆,青年旅舍,就在码头附近,比较方便。 h

鼓浪屿不适合走马观花,有时间有心情,住上三五天比较适合。“在鼓浪屿,步履匆匆的人是可耻的”~~~

小吃:厦门小吃太多了。叶氏麻糍(1元)、花生汤(1.5元)、肉粽(3元)、鱼丸汤(5元)、土笋冻(20元)、海粝煎(20元)、沙茶面(5元)、黄金香肉松(14元一包,50元4包)、面线汤(依你选的原料而定,10元左右)

我在那边基本没有吃过正餐。中山路上的黄则和花生汤店靠近轮渡码头,天天爆满,建议选择非餐点时间,比如下午3点之类的,否则根本挤不进去。花生汤确实很甜很糯很好吃。土笋冻的味道怪怪的,回来网上一查,居然原料是一种什么海里的小虫子。。海粝煎还不错,不过这两样东西份量都很大,在鼓浪屿是20元一盘,注意别浪费。。还有厦大食堂也是不错的选择,先在窗口选菜算好钱,再去买票,好吃又合算~~~还有鲜榨水果汁很多,也不贵。。

游:

1. 厦大,可能是先游了美丽的鼓浪屿的缘故,对这所传说中“中国最美丽的校园”没什么感觉了,不过拍回来的照片还是很漂亮的,建议大家先游厦门,再游鼓浪屿。呵呵~~

2. 南普陀,在厦大附近,门票很便宜,只要3元。里面的素食很有名,但是早上不供应。门前的莲花池和放生池比较有意思,佛学院不开放,其他也就尔尔了~~

3. 植物园,据说可以通过南普陀一直往山上爬,可以到达植物园而不用买票(门票30元)。但是山满高的,具有挑战性~~~

4. 集美,没有时间去,厦大有公车直达。要1个小时左右~~

5. SM城市广场就是一个商场,离厦大很远,也没什么打折的。个人认为没必要跑厦门去逛商场。

鼓浪屿的精髓在于那些老别墅和使馆以及宁静的大街小巷~~

购:推荐鼓浪屿的黄金香肉松

住宿功略(酒店公寓、家庭旅馆)

由于中学的时候在鼓浪屿读了三年高中,最近经常有人打电话来咨询鼓浪屿住宿的事,我整理了一下,让大家参考一下(以下内容为个人整理,仅供参考)

1. 娜雅.鼓浪屿自助家庭旅馆

地址:鹿礁路12号

TEL:2063588 2283179

MSN:NAYA2063588@hotmail

://.naya-hotel/

双人标间:RMB140

大床标间:RMB140

海洋房:RMB220 ……

多人间:RMB50/床

说明:娜雅是很有名的,如果你不知道的话,需要再做做功课。

2.喜林阁鼓浪屿家庭旅馆

://.xilinge-hotel.cn

地址:鼓浪屿鸡山路1号之一

TEL: 0592-2066388 8531388

MSN: Vincent202@hotmail ; Chen51555@hotmail

QQ: 364007322 178939082

说明:在日光岩西林门,环境不错。2007年9月份新开的旅馆,定位和定价和娜雅差不多。

3.鼓浪屿青年旅舍

鹿礁路18号

TEL:2066066

FAX:2066022

://.yhagly/

E-mail:yha@yhagly

双人间:会员价RMB120 非会员价RMB150

床位:会员价RMB50 非会员价RMB60

野营区:会员价RMB20/床 非会员价RMB30/床

公用的浴室和卫生间~

4. 湾景旅馆

龙头路17号

TEL:2060466

FAX:2060468

://.bayviewinn.cn

E-mail:bayviewinn@163

家庭标房:RMB258

阳光标房:RMB228

普通标房:RMB188

准标房:RMB158

床位:RMB40

5.鼓浪别墅酒店(别墅式涉外酒店)

鼓声路14号(鼓浪屿西南隅海滨,「鼓浪石」后侧)

TEL:2063280

标准房:门市价—RMB550 优惠价—RMB278

海景房/豪华房: 门市价—RMB590 优惠价—RMB298

6. 鼓浪屿丽之岛酒店

龙头路133号

TEL:2063309

FAX:2570631

://.lzd-hotel

E-mail:info@lzd.hotel

单人房:RMB208

标准双人房:RMB120

高级标准房(A):RMB168

高级标准房(B):RMB178

豪华标准房:RMB268

三人房(A):RMB210

三人房(B):RMB298

7. 琴岛酒店(二星级标准)

鹿礁路8号

TEL:2066668

单人房:门市价—RMB280 优惠价—RMB168 节日价—RMB250

标准房:门市价—RMB370 优惠价—RMB190 节日价—RMB330

三人房:门市价—RMB460 优惠价—RMB240 节日价—RMB360

豪华套房:门市价—RMB680 优惠价—RMB390 节日价—RMB580

以上预定价不含4%基金,平时有效,节日及重大会议期间以酒店调整价为准

8. 鼓浪别墅酒店(别墅式涉外酒店)

鼓声路14号(鼓浪屿西南隅海滨,「鼓浪石」后侧)

TEL:2063280

标准房:门市价—RMB550 优惠价—RMB278

海景房/豪华房: 门市价—RMB590 优惠价—RMB298

海上花园酒店(四星级)

9. 鼓浪屿田尾路27号

TEL:2062688

FAX:2062588

://.MarineGardenHotel

标准双人房:RMB880

观景双人房:RMB1080

标准套房:RMB1180

家庭套房:RMB1180

豪华套房:RMB2680

单人房:RMB880

加床:RMB150

以上价格另加收15%的服务费,代征4%价格调节基金,酒店将保留预订的房间至下午6点,除非客人预先通知晚班飞机的到达时间。

客人连续长住酒店21天,酒店一律提供特别优惠价格。有关详情,请与酒店销售部联系。

10.海华度屋

中华路29号

TEL:0592-2066935

这是一幢带小花园的三层小洋楼,抬头就能看见日光岩。有9间客房18个床位,都按酒店的规格布置,每间都带卫生间,这里的房价最贵的是200元/天,但是在冬天,一般的房间80元也就能住了。

11. 海上花园酒店(四星级)

鼓浪屿田尾路27号

TEL:2062688

FAX:2062588

://.MarineGardenHotel

标准双人房:RMB880

观景双人房:RMB1080

标准套房:RMB1180

家庭套房:RMB1180

豪华套房:RMB2680

单人房:RMB880

加床:RMB150

以上价格另加收15%的服务费,代征4%价格调节基金,酒店将保留预订的房间至下午6点,除非客人预先通知晚班飞机的到达时间。

客人连续长住酒店21天,酒店一律提供特别优惠价格。有关详情,请与酒店销售部联系。

12. 永顺宾馆(原美国领事馆)

三明路26号

TEL:2065622 2065621

普通标准房:门市价—RMB280 优惠价—RMB160 节日价—RMB248

豪华标准房:门市价—RMB460 优惠价—RMB248 节日价—RMB360

海景房:门市价—RMB660 优惠价—RMB388 节日价—RMB468

以上优惠价需增加4%的基金

13. 宾悦客栈

安海路44号(「三一堂」旁边)

TEL:0592-2063520

10-20元/床, 30-50元/间

由私家别墅改的家庭式旅馆,设施简陋,卫生间、浴室公用;是背包族在岛上能找到的最廉价的住处。有花园,四季花开,古树成荫,院子里桌椅俱全。

14. 自来水公司疗养院

漳州路24号

TEL:2062411

FAX:2062415

设施一般。房价:150左右(可优惠)

15. 鼓浪屿干部疗养院

田尾路18号

订房热线:0592-2064206 0592-2066558

传真:0592-2066291 2064206 2062557

://.glgl.cn

E-mail:sales@glgl.cn

标间价格RMB500左右

16. 南京军区疗养院

港后路32号,港仔后浴场旁。安静,海景推窗可见。

总机:2060201 2063036

接待科:2060183 2068250

海景标准房:标价RMB280 优惠后RMB120-200

17.美华老人疗养院

鸡山路18号

TEL:2066517

有单人和双人标间,RMB80/人~

位置比较偏僻,不太容易找~

在半山腰上,在房间的窗户向外望都可以看到海~

属于基督教会管理~

周围有基督教徒的坟墓~

可能有些人忌讳这样的环境~

18.华能宾馆(准二)

康泰路151号之一

TEL:2062143

标准房:门市价RMB320 优惠价RMB180

明天(8月28日)有月食?

1 月~

月球概况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千米,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量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它的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月球的表面是由平原、山峰和山谷组成的荒漠。还有许多由于太空物体高速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陨石坑。月球上没有供人类呼吸的空气,但是可能有供饮用的水。最近在月球阴面的一个很深的陨石坑低发现了冰。科学家们认为这些冰可能是某次与月球相撞的彗星带来的。彗星的冰没有融化,因为月球的背阴面温度非常低。

月球环形山

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它是月面的显著特性,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的环形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球表面积的7-10%。有个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分为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面目全非,有的还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同心圆状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型(环壁较低,可能是从哥白尼型演变而来)、碗型和酒窝型(小型环形山,有的直径不到一米)。

月海

肉眼所见的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名不副实名称保留到了现在。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此外还有些地形称为“月海”或“类月海”的。公认的22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个,4个在边缘地区。在正面的月海面积略大于50%,其中最大的“风暴洋”面积约五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大多数月海大致呈圆形、椭圆形,且四周多为一些山脉封闭住,但也有一些海是连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还有五个地形与之类似的“湖”:梦湖、死湖、夏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还大。比如梦湖面积7万平方千米,比气海等还大的多。月球伸向陆地的部分称为“湾”和“沼”,都分布在正面湾有五个:露湾、暑湾、中央湾、虹湾、眉月湾;沼有腐沼、疫沼、梦沼三个,其实沼和湾没什么区别。月海的地势一般较低,类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准面低1-2千米,个别最低的海,如雨海的东南部甚至比周围比6000米。月面的反照率(一种量度反射太阳光本领的物理量)也比较低,因而看起来显得较黑。

月谷(月隙)

地球上有着许多著名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这种构造看起来弯弯曲曲的黑色大裂缝,即是月谷,它们有的绵延几百到上几十千米不等。那些较宽的月谷大多出现在月陆上较平坦的地区,而那些较窄、较小的月谷(有时又称为月溪)则到处都有。最著名的月谷是在柏拉图环形山的东南连接雨海和冷海的阿尔卑斯大月谷,它把月面上的阿尔卑斯山拦腰截断,很是壮观。从太空拍的照片估计,它长达130千米,宽10-12千米。月球是太阳系中除了地球以外,唯一一个有人光顾的星球。

月赏

月食的原理: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会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时,应该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减弱的很少,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月食都发生在望(满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因此,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每年月食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

作者: ぁ仔の恋ぁ 2005-6-5 18:12 回复此发言

--------------------------------------------------------------------------------

2 月~

诗情画意说“月谜”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天幕上,谜语,从来就是一颗散射着独特魅力的亮星。千百年来,它同中国文化其他体式的艺术一样,也与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无数意趣隽永的涉月之作。

这些“月谜”就总体而论,可分为两大类:以月为谜面者和谜底为月者。或许因为月亮那素华皎洁的美好形象在人们的脑海间、心目中委实太熟悉太深刻了,故而以月为谜底的谜语,其制作固然非易,猜度却不难中。譬如:“明天日全食”,打一“月”字;“中秋菊盛开”,打成语“花好月圆”;“蟾蜍宫”,打曲牌名《月儿弯》;“冰轮乍涌”,打**名《海上升明月》等等。这类“月谜”,有好些的确机巧飞灵,颇堪击节,但终究由于制作上受到单一谜底的局限,产量远不及以月为谜面的作品之繁之富。而后者,创作空间明显开阔,制谜者的手脚较少束缚,谜语的内涵因之大大扩张,几乎包罗万象,作品也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事实上,这后一类谜作应该被视做“月谜”的主流。

以月为谜面的谜语,不少取了诗词的句式出现,且又以引用人们熟识的唐诗宋词居多。譬如,以李白的“长安一片月”,打《水浒》人物名“秦明”;以杜甫的“月是故乡明”,打一农业名词:“关照”;以贾岛之句“僧敲月下门”,打外国地名“关岛”;以苏轼所咏“月有阴晴圆缺”,打经济学名词“自负盈亏”等等,皆属此类。当然,亦不乏拈引现代诗家名句来创作的。1950年10月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词《浣溪纱·和柳亚子先生》。柳氏原作中有句:“歌声唱彻月儿圆”,便被引以射一句唐诗:“此曲只应天上有”,谜面扣底,工稳而贴切,端的可圈可点。

许多“月谜”的风格,平易,通俗,焕发出一种质朴的平民气息。比如:“二月平”,打一“朋”字;“月与星相依,日和月共存”,打一“腥”字;“一对明月毫不残,落在山下左右站”,打一“崩”字;“掬水在手心”,打成语“掌上明珠”,等等。这些“月谜”“憨”态可掬,令人有一种亲切感贴近感。也有些“月谜”,则明显透露着一股雍容雅致的书卷之气。像“莫使金樽空对月”,以“掉尾格” 打京剧剧目《夜光杯》; “石头城上月如钩”,打《聊斋志异》篇目《金陵乙》; “天涯月正圆”,打元帅的诗目《远望》; “明月照我还”,打晚明文学家“归有光”;还有清代留下的一则旧谜“辞家见月两回还”,打《四书》一句“望望然去之”;……猜射此类”月谜”了,倘设肚子里没有”墨水三分三”,恐怕便要像”吃月亮,无从下嘴”了。

有的”月谜”经年传猜,世人兴趣犹浓,不愧为青春长在的”老来俏”。而更多的产生于新时期的作品,又无疑让人在猜玩之余,感受了一番鲜亮的时代风。譬如, “二十五弦弹夜月”,打现代文艺形式“音乐晚会”;“云破月来花弄影”,打矿业专用语“露天开”; “我寄愁心与明月”,打科技名词“光通讯”,等等。如果说,从每一种文化艺术的图版上都可以追寻到历史前行的足印,那么,以上几则”月谜”不也是一个佐证么?

有意思的是,有些”月谜”同一个谜面,却可以分别隐射数个内涵完全相左的谜底,好比掀起一块同样的红盖头,能够见到几个新娘的不同笑脸。譬如, “举杯邀明月”,既打曲牌名《朝天曲》,又打外国地名二: “仰光”, “巴尔干”;复又打成语“唯我独尊”;再打集邮名词“上品”;还打拼音字母四: “YOWV”,合计谜底达五个之多,可谓”一谜数射”。而另外的一种现象,也同样有趣----有些”月谜”的谜面与谜底,居然可以彼此”角色互换”而依旧确当,实乃”谜中一奇”。譬如, “此曲只应天上有”,打**名《月牙儿》; “月子弯弯照”,打七言唐诗“此曲只应天上有”,即为一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的现代”月谜”中,有不少出自港、澳、台胞以及海外华侨的巧构。譬如,台湾的“天秋月又满”,打食品名“桂圆”; “清流映明月”,打生活日常用语“漂亮”;港澳的“残月斜照影成对”,打一“多”字;泰国华侨的“明月几时有”,打《诗经》一句“三五在东”;……。咀嚼玩味这一个个”月谜”,你能说那其中没寄托着海外赤子们热盼祖国统一、骨肉团圆的一片殷殷深情?

作者: ぁ仔の恋ぁ 2005-6-5 18:12 回复此发言

--------------------------------------------------------------------------------

3 月~

“月谜”的话题,诚如冰镜玉璧般的月亮,曼妙动人而叙说不尽。有道是:”一轮皓如昼,得意是中秋。”当着那个月朗风清之夜,亲友团坐把酒烹茗之际,且无妨来一个邀月话谜,以谜助兴。相信多姿多彩的”月谜”定然会使你眼中的月亮,比往常更增添了几分妩媚与可爱。

中秋对联趣谈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时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做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延和(1469-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延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和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延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 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对曰:

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

此联也属“鹤顶格”。

东林寺也有一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

意境甚为辽阔高远。

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全联对仗工整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辉,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

月亮美称

(著意登楼瞻,何人张慕遮银阙----辛弃疾)

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

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别称--《幼学琼林》)

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

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

玉蟾(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

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

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

作者: ぁ仔の恋ぁ 2005-6-5 18:12 回复此发言

--------------------------------------------------------------------------------

4 月~

顾菟(阳鸟未出谷,顾菟半藏身----李白)

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此外,月球还有许多别致的雅号,如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中秋美食

(八月十五话月饼)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的最初是用来祭奉月深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月饼发展到今天,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目前,全国的月饼可分为五类:京、津、广、苏、潮。

月球与气象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对地球具有引潮力的作用。科学家们已经研究证实,月球引潮不仅能诱发地震,对人体健康和生物活动产生影响,而且对地球的天气气候也有影响。

首先,月球引潮力能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保持稳定,从而使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如大家所知,月球和地球作为两个不同的天体,相互之间具有引力作用,现在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变化在5度以内。但是如果没有月球,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会以数百万年为一周期由0-50度变化,地球气候因而也会大幅度变化,最终将使地球成为生物无法生存的环境。

其次,月球引潮力还会掀动大气,形成所谓的“气潮”。气潮可以影响气压和天气,比如满月时的气压就往往较低,古希腊人认为新月两头发红连续三个夜晚,就要当心发生风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也发现,全美国最厉害的暴风雨发生在新月后1-3天或月圆后3-5天。因此,有人主张在预报天气时应考虑月相。

另外,月圆之夜地球还会稍许变暖。这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气候学专家罗伯特·巴林和兰德尔塞维尼通过分析气象卫星的观测结果后发现的。在过去的15年间,气象卫星精确测定了月光照射后产生的地球表面温度的细化,结果发现满月时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017摄氏度。实际上,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它是通过对太阳光的反射向地球传送热量的,满月之际亮度最高,此时照射到地面上的月光大约携带着每平方米0。0102瓦的热量。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

哪个国家的哪名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

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

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

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月海是海吗?

最大的月海叫什么?

月球和地球的年龄哪个大?

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怎么回事?

人月球上为什么会变轻了?

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

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

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源说;地球分裂说

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

用巨大的反光镜反射太阳光到地球背光面

38万公里

不是,是平原

风波洋

月球大

陨石坑

因为月球引力小

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运行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月球是行星吗?

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

天文台为什么建在山上?

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

战国时代著名的《甘石星经》的作者是谁?

宇航服的特点是什么?

祖冲之编定的历法叫什么?

唐朝是谁主持测定了子午线的长度?

月亮与潮汐有什么关系?

祖冲之在自己编著的历法中把一年定为多少天?

《甘石星经》发现了哪些行星的运行规律?

不是,它是地球的卫星

电望远镜,天文望远镜

地势高,视线好,便于观察

观察面广,有利于确定位置

甘德和石申

密封,保温

《大名历》

僧一行

潮汐是一种海水有规律的定期的涨落运动,它是由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引力形成的

365天

金木水火土

带月的词语

月黑风高,月色朦胧,月光皎洁,风花雪月,一弯新月,皓月当空,月如银盘,明月如镜,明月如镜,望月思乡,月下独酌,月下老人,新月如钩,月中带影,嫦娥奔月,日月如梭,月晕……

今年我国可以看到两次月食,可惜都不能看到全过程:一次是3月4日早晨的 “带食而落”,一次是8月28日黄昏后的“带食而出”。8月28日黄昏的这次月食初亏时刻在16:57,食既在17:52,食甚在18:37,生光在 19:23,复圆在20:24。虽然最佳观测地点在欧洲和非洲,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能看到月食的后半段。8月28日夜晚,正是农历的七月十六的圆月之夜。但是,这天的圆月却有所不同。18:48太阳落山,从东方升起的是一个通红通红的大月亮,此时正在发生着月全食,月亮正在地球的大黑影子中穿行。按说,地球遮挡了射到月亮上的太阳光,我们不应当看到月亮,可是,地球外面包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太阳光中的红色被折射到了月亮上,月面上铺上一片红色,于是我们看到了“红月亮”。19:00,大红月亮徘徊在地平线之上,角度较低,需要站在高处向东偏南的方向了望才可见。只见月亮底部暗红,中部铜红,上部橙红而且愈来愈亮。19:23以后的时刻,月亮的东边缘的风暴洋地区,首先走出了地球的阴影,泛出了**的光芒,称为“生光”阶段。随着钟表的滴答声,月亮渐渐升高,生光的部分越来越多,月亮的形状渐渐变圆。20:24月亮升高到距离地平线20度的时候,完全走出了地球的影子,恢复为一轮圆月,因此这个时刻为月食的 “复圆”阶段。

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时,应该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减弱得很少,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月食都发生在望(满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

月食

lunar eclips

月球被地影全部或部分遮掩的现象。月食一般都发生在望日,即夏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日,这时地球运动至太阳和月球之间,但并不是每个望日都可能发生月食,因为黄道和白道之间有交角存在,所以只有在望月夜,月球又走月食的连续照片,可见到地球影到黄道和白道交点附近时,地球上的观测者才能观看到月食。每年发生月食数一般为2次。太阳的直径比地球的直径大得多,地球的影子可以分为本影和半影。地球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的4倍,在月球轨道处,地球的本影的直径仍相当于月球的2.5倍。当月球始终只有部分为地球本影遮住时,就发生月偏食。而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时就可以看到月全食。如果月球进入半影区域,太阳的光也可以被遮掩掉一些,这种现象在天文上称为半影月食,但由于在半影区阳光仍十分强烈,多数情况下半影月食不容易用肉眼分辨,然而事实上半影月食是经常发生的,据观测资料统计,每世纪中半影月食,月偏食、月全食所发生的百分比约为36.60%,34.46%和28.94%。

■月食

月全蚀月蚀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像,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份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现看到月球缺了一块。

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在线,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

以地球而言,当月蚀发生的时候,太阳和月球的方向会相差 180 度,所以月食必定发生在‘望’(即农历15日前后)。要注意的是,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空的轨道 (称为黄道和白道) 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有约 5 度的交角,所以只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才有机会连成一条直线,产生月食。

■有哪几种月蚀?

月全蚀:当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内时

月偏蚀:当月球只有部份进入地球的本影时

半影月蚀:此时月球只是掠过地球的半影区,造成月面的光度极轻微减弱,所以较不易为人发现。

■月全蚀七步曲

月全蚀后半影食始:月球刚刚和半影区接触,这时肉眼觉察不到。

初亏: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月球与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食既:月球进入地球本影,并与本影第一次内切。

食甚:月圆面中心与地球本影中心最接近的瞬间。

生光:月球在地球本影内移动,并与地球本影第二次内切。

复圆:月球逐渐离开地球本影,与地球本影第二次外切。

半影食终:月球离开半影,整个月食过程正式完结。

■你知道吗?

由于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这也意味著在发生月全食时,月球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内,所以不会出现月环蚀这种现象。

月食每年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年也不发生一次。

■月食与科学研究

最早的月食记录是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的记录。中国在汉朝时,张衡就已经发现了月食的原理。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看到地球影子的圆形而推断出地球是圆的。前3世纪古希腊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Aristarchus)、前2世纪的喜帕恰斯(Hipparchus)都提出过通过月食来测定太阳、地球、月亮的大小。

月食的原理。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时,应该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减弱得很少,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月食都发生在望(满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因此,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每年月食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

月食形成图

月食的过程

月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初亏:月球刚接触地球本影,标志月食开始。

食既: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的西边缘内切,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内。

食甚:月球的中心与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月球东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内切,这时全食阶段结束。

复圆: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外切,这时月食全过程结束。

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于食甚时月轮边缘深入地球本影最远距离与月球视经之比。

古时候,人们不懂得月食发生的科学道理,像害怕日食一样,对月食也心怀恐惧。外国有人传说,16世纪初,哥伦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买加,与当地的土著人发生了冲突。哥伦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个墙角,断粮断水,情况十分危急。懂点天文知识的哥伦布知道这天晚上要发生月全食,就向土著人大喊,“再不拿食物来,就不给你们月光!”到了晚上,哥伦布的话应验了,果然没有了月光。土著人见状诚惶诚恐,赶快和哥伦布化干戈为玉帛。

公元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的月食记录是世界最早的月食记录,其次是中国公元前1136年的月食记录。月食现象一直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早在1881年前,中国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就弄清了月食原理。公元前4世纪,亚里土多德从月食时看到的地球影子是圆的,而推断地球是球形的。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天文学家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 和公元前2世纪的伊巴谷(Hipparchus)都提出通过月食测定太阳一地球一月球系统的相对大小。伊巴谷还提出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同时观测月食,来测量地理经度。2世纪,托勒密利用古代月食记录来研究月球运动,这种方法一直延用到今天。在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出现之前,科学家一直通过观测月食来探索地球的大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