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主要包括_简述气象灾害的种类
1.读世界某区域图(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说明A地区夏秋季节多发的气象灾害,并简
2.简述我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
3.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
4.简述浙江冬季 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
6.自然灾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防灾、减灾已成为人们研究的主要课题。读下图回
7.简述北方冬春季多寒潮原因
8.简述我国常见的突发的分类
A. (1)相同点:北部多,南部少(1分)。原因:北部纬度比南部低,水温较高。(2分) 不同点:大陆东岸多,西岸少(1分)。原因:大陆东岸有暖流流经,水温高,盐度高,大陆西岸有寒流流经。(3分)? (2)①建立健全有关珊瑚礁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②建立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国际合作机制;③加强珊瑚礁生态功能与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任答2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④禁止挖珊瑚礁及其他破坏珊瑚礁的活动;⑤禁止在珊瑚礁自然保护区设置排污口;⑥对珊瑚礁开发过程中注重保护;⑦修复珊瑚礁的生存环境,在合适海区营造新的珊瑚生长区。(任答2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B. (1)风沙(沙尘暴或沙尘)(2分)。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植被稀疏,地表土质疏松(2分);风力强劲(2分);人类对当地植被的毁灭性破坏(1分)。?(2)①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②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体系;(每点2分,共4分)? ③因地制宜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④设置沙障;⑤改善干旱的生态环境。(任答2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C. (1)湖泊面积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1分),但明水面积呈现减小趋势(1分)。原因:农田灌溉退水(1分)和周边城市工业废水(1分)富含营养物质,注入湖泊后使得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生植被快速生长,明水面积减小(1分);黄河携带的泥沙沉积(1分),水生植被的腐烂堆积,湖泊变浅,水面上升,湖泊面积扩大(1分)。 (2)①建立健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②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③建立湖泊的监测、预报体系;④控制湖泊上游农业的化肥、农药使用量;⑤对污染严重的工业实施关停;⑥建设污水处理厂,实行达标排放;⑦实施生态补水,加强水体置换;⑧湖泊清淤;⑨加强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以上任答4点即可) (4分) |
本题较为清晰的三幅图如下:
A.[选修2——海洋地理] (1)根据图示:北部纬度比南部低,水温较高。所以大陆东、西两岸珊瑚礁分布都是北部多,南部少。 (2)本题考查珊瑚礁的保护措施。保护珊瑚礁应①建立健全有关珊瑚礁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②建立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国际合作机制;③加强珊瑚礁生态功能与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④禁止挖珊瑚礁及其他破坏珊瑚礁的活动;⑤禁止在珊瑚礁自然保护区设置排污口;⑥对珊瑚礁开发过程中注重保护;⑦修复珊瑚礁的生存环境,在合适海区营造新的珊瑚生长区。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1)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种类。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洪涝、寒潮、台风等。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植被稀疏,地表土质疏松;风力强劲;人类对当地植被的毁灭性破坏。所以主要的气象灾害为风沙。 (2)风沙的防治措施有:①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②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体系;③因地制宜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④设置沙障;⑤改善干旱的生态环境。 C.[选修6——环境保护] (1)本题考查水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因为农田灌溉退水和周边城市工业废水富含营养物质,注入湖泊后使得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生植被快速生长,明水面积减小;黄河携带的泥沙沉积,水生植被的腐烂堆积,湖泊变浅,水面上升,湖泊面积扩大。所以湖泊面积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明水面积呈现减小趋势。 (2)遏止明水面积减小的主要措施有:①建立健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②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③建立湖泊的监测、预报体系;④控制湖泊上游农业的化肥、农药使用量;⑤对污染严重的工业实施关停;⑥建设污水处理厂,实行达标排放;⑦实施生态补水,加强水体置换;⑧湖泊清淤;⑨加强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
读世界某区域图(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说明A地区夏秋季节多发的气象灾害,并简
(1)⑥(1分) 夏、秋季节受高气压(副高)控制(1分),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1分) (2)②(1分) 判断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C)均最高。(2分) (3)④?台风 (4)森林火灾(1分);遥感技术(1分)。 |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注记判断,全年旱地区是⑥。③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2)读图,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C)均最高。所以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②区。 (3)根据图中数值判断,图中“旱灾粮食损失量占本区气象灾害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A)”最低的地区是④地区。影响该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台风。 (4)①区位于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林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森林火灾。监测手段主要是遥感技术。 |
简述我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
(1)热带气旋(飓风),狂风、暴雨、风暴潮。(答对两点即可) (2)地震,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 |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
(1)种类多,几乎囊括了世界上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在各类灾害中,尤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损失严重.我国素有“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之说.据史料统计,自公元前206~1949年的2155年中,共发生水灾1029次,较大的旱灾1056次,几乎水旱灾害年年有之,残废万人以上的灾害10~20年出现一次.近40多年来,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洪涝灾害5.8次,台风6.9次,冷冻灾害2.5次,都远远超过世界的平均频度.在过去的40年中,一般年份农作物受灾面积为4000万~4700万公顷,受灾害影响人口约2亿,因各种自然灾害死亡人数从千至万人,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亿元.1989~1992年的4年,年均损失约为全球20世纪90年代初年均损失500亿美元的1/4.
(3)时空分布广,灾害的地域组合明显.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及其地域组合,与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区域差异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就宏观分布而言,多发生在春、秋两季的干旱主要分开布在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多发生在夏季的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广阔的东部季风区,集中在7大江河流域;森林火灾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林区,多发生在冬春干旱季节;地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上;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在青藏高寒流地区尤为突出;台风、风暴潮多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西南伴随地震、暴雨引起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山洪的集生.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还呈现一定的共轭性.比如,季风的强弱变化导致了南涝北旱或南旱北涝,以及一个地区先涝后旱或先旱后涝现象.根据国家气象局资料统计,各种气象灾害平均发生频次呈增长趋势,20世纪的50年代是19.56次,60年代为26.20次,80年代达28.18次.
简述浙江冬季 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1)该地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小,所以气温年变化小.该地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差,气温日变化大.
(2)从图中可以读出,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不均.
(3)降水集中导致旱涝灾害;夜间气温低,导致低温冻害.
(4)这种发展模式一方面发挥了水体对气温日较差的缓和作用,另一方面发挥了沟渠的防洪和灌溉的双重作用.对夜间冻害及洪涝灾害都有一定缓解.
故答案为:
(1)年变化较小,因为地处热带,昼长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较小;日变化较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烈,增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少,保温作用差,散热快.
(2)年降水量约600毫米;集中于12月至次年3月.
(3)低温,冻害--夜间;洪涝灾害--夏季? 旱灾-春、秋季.
(4)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因此,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交错分布,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
参考答案;
主要
浙江省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地形特点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以盆地平原为主;地形类型多样,有丘陵、山地、平原、盆地。
详细
春季,东亚季风处于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交替季节,南北气流交会频繁,低气压和锋面活动加剧。浙江春季气候特点为阴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时常出现大风,全省雨水增多,天气晴雨不定,正所谓“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浙江春季平均气温13~18℃,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及海岛地区递减;全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为由西南地区向东北沿海地区逐步递减;全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冰雹、大风、倒春寒等。
夏季,随着夏季风环流系统建立,浙江境内盛行东南风,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活动对浙江天气有重要影响,而北方南下冷空气对浙江天气仍有一定影响。初夏,浙江各地逐步进入汛期,俗称“梅雨”季节,暴雨、大暴雨出现概率增加,易造成洪涝灾害;盛夏,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浙江易出现晴热干燥天气,造成干旱现象;夏季是热带风暴影响浙江概率最大的时期。浙江夏季气候特点为气温高、降水多、光照强、空气湿润,气象灾害频繁。全省夏季平均气温24~28℃,气温分布特点为中部地区向周边地区递减;各地降水量290~750毫米,东部山区降水量较多,如括苍山、雁荡山、四明山等,海岛和中部地区降水相对较少;全省各地雨日为32~55天。夏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干旱、高温、雷暴、大风、龙卷风等。
秋季,夏季风逐步减弱,并向冬季风的过渡,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较多,气温冷暖变化较大。浙江秋季气候特点:初秋,浙江易出现淅淅沥沥的阴雨天气,俗称“秋拉撒”;仲秋,受高压天气系统控制,浙江易出现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的秋高气爽天气,即所谓“十月小阳春”天气;深秋,北方冷空气影响开始增多,冷与暖、晴与雨的天气转换过程频繁,气温起伏较大。全省秋季平均气温16~21℃,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气温度偏高,西北山区气温偏低;降水量210~430毫米,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山区降水量较多,东北部地区虽降水量略偏少,但其年际变化较大;全省各地雨日28~42天。秋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低温、阴雨寡照、大雾等。冬季,东亚冬季风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蒙古冷高压的活动情况,浙江天气受制于北方冷气团(即冬季风)的影响,天气过程种类相对较少。
浙江冬季气候特点是晴冷少雨、空气干燥。全省冬季平均气温3~9℃,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南向北递减,由东向西递减;各地降水量140~250毫米,除东北部海岛偏少明显外,其余各地差异不大;全省各地雨日为28~41天。冬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寒潮、冻害、大风、大雪、大雾等。
望纳~~
自然灾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防灾、减灾已成为人们研究的主要课题。读下图回
(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日变化(日较差)较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 (2)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集中于夏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 (3)低温、冻害,夜间;洪涝灾害,夏季(雨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旱灾,其他季节(4~12月或4~11月,答春、秋季即可得分) (4)(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因此,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合理)交错分布,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有效减小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 |
(1)根据D湖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推断该地区的纬度位置、地形地势。 (2)根据降水资料分析。 (3)根据第(1)、(2)题的分析结论回答。第(4)题,抓住图示农耕系统的结果特点分析。 |
简述北方冬春季多寒潮原因
(1)太阳?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2)AB (3)台风造成的主要危害有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4)寒潮?春、秋 西藏、云贵高原因地势高、寒潮影响较小。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远离有冬季风的源地;此外,强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沿途受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层层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加上受南方温暖地面的影响,寒冷程度降低,所以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一带就很少受寒潮影响。 |
考查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成因。 从图中可以看出,乙为酸雨分布区,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人为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有关。 丁为台风影响的路径。台风造成的主要危害有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丙为寒潮影响的路径,主要发生在冬半年,其中秋末和春初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西藏、云贵高原因地势高、寒潮影响较小。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远离冬季风源地。所以这些地区很少受寒潮影响。 |
简述我国常见的突发的分类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地理因素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中国北方就是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再往北去,就是地球最北的地区——北极。那里比西伯利亚地区更冷,寒冷期更长。影响中国的寒潮就是从那些地方形成的。
来源地区
冷空气的源地:①新地岛以西洋面上。②新地岛以东洋面上。③冰岛以南洋面上。
寒潮关键区:据中央气象台统计资料,95%的冷空气都要经过西伯利亚中部 (70°~90°E,43°~65°N)地区并在那里积累加强,这个地区就称为寒潮关键区。
寒潮路径
入侵中国的寒潮主要有三条路径?:(1)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2)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3)东路: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4)东路加西路:东路冷空气从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气从青海东南下,两股冷空气常在黄土高原东侧,黄河、长江之间汇合,汇合时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接着两股冷空气合并南下,出现大风和明显降温。
(图文资料来自百度文库)
突发公共的分类有哪些
(1)按照成因:自然性突发、社会性突发。
(2)按照危害性:轻度、中度、重度危害。
(3)按照可预测性:可预测的、不可预测的。
(4)按照可防可控性:可防可控的、不可防不可控的。
(5)按照影响范围:地方性、区域性或国家性、世界性或国际性地方性突发。有限范围发生,影响范围小。一般只需当地应急处理机构应对,无需外来协助。但当地有责任义务及时向上级报告,以备扩大延伸和恶化时提供援助。
区域性或国家性。需中央出面调度救援处理,也需各省或当地积极协调配合。民间援助也必不可少。
世界性或国际性。
(6)2006年1月院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根据突发公共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公共卫生。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
社会安全。主要包括恐怖袭击,经济安全和涉外突发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应对法》第三条
本法所称突发,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的分级标准由院或者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