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气候_合肥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
1.合肥算北方还是算南方
2.安徽属于南方还是北方呢?
3.合肥市有几个区几个县
4.合肥是特大型城市吗
5.安徽省的省会叫什么名字
6.合肥属于哪个省
合肥市是安徽省的。
合肥市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合淝,是安徽省辖地级市。合肥市位于中国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西端,江淮之间,安徽省中部,西接六安市,北连淮南市,东北靠滁州市,东南靠马鞍山市、芜湖市,西南邻安庆市、铜陵市。总面积11445.1平方公里。
合肥市环抱巢湖,境内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低洼平原三种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全市海拔多在15-80米之间,平均海拔20-40米;主城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岗冲起伏;西南部属大别山余脉,层峦叠嶂;海拔最高点为市境西部海拔高度595米的牛王寨。
合肥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均气温15.7℃,年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年日照时间约2000小时,年均无霜期228天,平均相对湿度为77%。
合肥市的景点:
1、半汤郁金香高地景区:半汤郁金香高地景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东洼村北。景区面积为1000余亩,包括郁金香种植区、牡丹种植区、薰衣草庄园、茶园、百花园、情人谷等景点。
2、安徽博物院:安徽博物院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分为老馆和新馆,馆藏文物丰富,馆内比较有韵味的就是徽派古建筑展,参观精美绝伦的徽派建筑,品徽风皖韵,探秘安徽历史,值得逛一逛。
3、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是一个面积较大的生态公园,树木郁郁葱葱,林荫密布,满眼绿意,仿佛天然的大氧吧,景色优美,环境清幽,而且园内游客不多,很适合户外游玩,放松身心,呼吸新鲜空气。
4、银屏山:银屏山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南郊。景区集奇花、异洞、古寺、名亭、高山索滑道等特色旅游项目于一身,尤以悬崖绝壁上的一株有千年历史的野生白牡丹最为神奇,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合肥市
合肥算北方还是算南方
南方。中国传统的南北方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合肥位于该线以南,因此被划分为南方城市。
1、合肥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安徽省中部、长江三角洲西翼,环抱巢湖,境内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低洼平原三种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合肥市是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
2、2023年,合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73.8亿元,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594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9.6亿元。
安徽属于南方还是北方呢?
合肥属于南方。
1、中国的南北方分界是以秦岭淮河为界,秦岭淮河以南属于南方,秦岭淮河以北属于北方,合肥在秦岭淮河以南,因此属于南方。
2、合肥市,又称“庐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辖地级市、省会城市。合肥市是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3、合肥市环抱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江淮分水岭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境。地势西南高,中部和北部低,丘陵岗地是其最大的地貌单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4、合肥市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是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已形成装备制造、家用电器、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光伏及新能源及汽车及零部件六大主导产业。
5、合肥历史文化悠久,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自古以来,中原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和巢湖文化在合肥大地交融辉映,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
合肥市有几个区几个县
安徽合肥属于南方。中国南北分界线是秦岭淮河,属于南方,秦岭淮河以北属于北方,合肥属于南方,所以属于南方。安徽省合肥市位于中国东部,江淮和巢湖之间。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合肥的地表水系比较发达,以江淮分水岭为界,岭北有淮河水系,岭南有长江水系。水文情况合肥的地表水系比较发达,以江淮分水岭为界,零陵以北是淮河水系,岭南是长江水系。淮河水系主要有东淝河、何沛河、池河,长江水系主要有南淝河、排河、丰乐河、杭埠河、滁河、玉溪河、赵贺河、高哲河、白石天河、西河。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水域面积770平方公里。被称为“八百里巢湖”,湖底海拔5米。水量随水位高度而变化。当水位标高达到14米时,蓄水量为63.7亿立方米。
合肥是特大型城市吗
目前合肥市有9个区,分别是:蜀山区、包河区、庐阳区、瑶海区、政务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滨湖新区、新站区。
合肥市下面还有三县: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
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均气温15.7℃,年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年日照时间约2000小时,年均无霜期228天,平均相对湿度为77%。
位置境域:
合肥位于中国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西端,江淮之间,安徽省中部,西接六安市,北连淮南市,东北靠滁州市,东南靠马鞍山市、芜湖市,西南邻安庆市、铜陵市;全市总面积11445平方千米 ,介于北纬30°57′-32°32′、东经116°41′-117°58′之间。
地形地貌:
合肥市境内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低洼平原三种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江淮分水岭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市海拔多在15~80米之间,平均海拔20~40米。主城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岗冲起伏;西南部属大别山余脉,层峦叠嶂;海拔最高为境西的牛王寨595米。
安徽省的省会叫什么名字
合肥是特大型城市。
肥市,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合淝,是安徽省辖地级市、省会、特大城市、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22年,全市下辖4个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144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963.4万人,城镇人口815.4万人,城镇化率84.64%。
合肥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安徽省中部、江淮之间、长江三角洲西翼,介于北纬30°57′—32°32′,东经116°41′—117°58′之间,环抱巢湖,境内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低洼平原三种地貌,合肥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合肥市的气候特征和水文情况
合肥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均气温15.7℃,年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年日照时间约2000小时,年均无霜期228天,平均相对湿度为77%。
合肥地表水系较为发达,发育分别源于江淮分水岭两侧,或南流注长江,或北流入淮河,多年平均水总量为39.76亿立方米,以江淮分水岭为界,岭北为淮河水系,岭南为长江水系,淮河水系主要有东淝河、沛河、池河等,湖泊主要有瓦埠湖、高塘湖;长江水系主要有南淝河、派河、丰乐河、杭埠河、滁河、裕溪河、兆河、柘皋河、白石天河、西河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合肥市
合肥属于哪个省
安徽省的省会是合肥市。
合肥市,位于华东地区,地处安徽省中部、江淮之间、长江三角洲西翼,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靠山抱湖、临江近海,西接六安市,北连淮南市,东靠滁州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南邻安庆市、铜陵市,总面积11445平方千米,其中市辖区面积1339平方千米。合肥市环抱巢湖,境内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低洼平原三种地貌。
以丘陵岗地为主,全市海拔多在15—80米之间,平均海拔20—40米;主城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岗冲起伏;西南部属大别山余脉,层峦叠嶂;海拔最高点为市境西部海拔595米的牛王寨。
合肥市的气候特征介绍:
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7℃,降雨量900—11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
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合肥
合肥属于安徽省。
合肥市,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合淝,是安徽省辖地级市、省会、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截至2022年,全市下辖4个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144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963.4万人,城镇人口815.4万人,城镇化率84.64%。
合肥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安徽省中部、长江三角洲西翼,环抱巢湖,介于北维30°57′~32°32′,东经116°41′~117°58′之间,境内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低洼平原三种地貌。合肥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合肥市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
自然:
1、水
合肥市多年平均水总量为39.76亿立方米。地表水系较为发达,以江淮分水岭为界,岭南为长江水系,主要有南淝河、派河、丰乐河、杭埠河、滁河、裕溪河、兆河、柘皋河、白石天河、西河等。
岭北为淮河水系,主要有东淝河、沛河、池河等。巢湖设计防洪水位时,湖面面积780平方公里,容积52亿立方米。
2、矿产
已发现的矿产有11种,其中,肥东县磷矿储量居全省第二位;庐江县素有“地下聚宝盆”之称,铅、锌、硫铁矿、明矾石储量居全省首位,铜矿储量居全省第二位,硫铁矿储量占全省二分之一,铁矿储量占全省三分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合肥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