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连发100多条冰雹暴雨预警,极端天气有什么危害?

2.大雾橙色预警信号的历史预警

3.中国多地气温“爆表”的中国多地遭受高温侵袭

4.闹洪水前有前兆吗?

武汉天气预警信号查询最新_武汉天气预警信号查询

近日:湖北未来十天持续高烧局地或超40℃ 高速路面最高温可达70℃

入伏以来,随着晴热天气持续,高温节节攀升,截至2017年7月18日武汉中心气象台已连续三天拉响高温预警信号。武汉也已连续两天跨过35℃高温线。气象部门预计武汉未来十天将持续高烧,局地高温或超40℃。

气象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7月17下午4点,武汉的高温达到36.7℃。由于热岛效应和周边环境影响,有四个自动监测站气温超过40℃,其中湖北大学站已连续两天超过40℃。7月1日至2017年7月17日平均气温为29.3,温度稍高于历年平均水平。预计未来十天,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武汉市仍将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最高气温36~38℃,中心城区局部可达39~40℃。其中18日-19日,由于副热带高压有所东退,受其外围暖湿气流影响,局部有阵雨。

武汉酷暑难耐,我省其他地区也在“炙烤”。武汉中心气象台昨晨再次拉响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除西部山区外,全省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其中中东部37℃以上,局部40℃以上。本周除鄂西地区有阵雨光临外,大部分地区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最高气温节节攀升,大部地区最高气温34-39℃,局部最高将达40℃;而从本周末到下周,局部40℃的最高气温将持续4天以上。

伴随着气温持续走高,热感也日渐明显,就连晚上入睡也越来越困难。气象专家解释,“炙烤天”里真正让人感受到越来越热的,恰恰是每天的最低温。一般情况下,即使白天气温再高,夜里温度能降下来,人体就有温度上的缓冲,再经历接下来的高温就不会太难受。但近期不仅白天的温度持续偏高,每天的低温也居高不下,夜间保持在26-30℃之间,闷热天气24小时不打烊,人体没有缓冲阶段,所以才会感觉越来越热。

长时间的阳光直射使地表温度更高。我省东部的京珠、杭瑞、黄黄、武黄、武汉市绕城高速公路最高路面温度可达70℃左右,而当路面温度大于等于65℃就可能对交通运行产生严重影响。

开车出现的朋友,应注意预防车辆爆胎。

湖北连发100多条冰雹暴雨预警,极端天气有什么危害?

今年冬天首个寒潮预警来袭,会对各地造成很大的影响。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消息,从十二月十三日开始,相关部门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东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大部、黄淮大部、江淮大部、江汉、江南、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大部等地大部将先后降温6~8℃,其中,湖南西南部、贵州东南部、广西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温可达10℃。降温过后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贵州南部至浙江西北部一线。北方地区有4~6级、阵风7~8级的偏北风,南方地区有4~5级偏北风,江河湖面阵风可达6~7级,近海海区有6~8级、阵风9级的偏北风。

那么,面对寒潮的侵袭,我们应该如何防范?

对于个人,我们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

2.居民要注意添衣保暖,尤其是要做好老弱病人的防寒工作。

3.外出要采取保暖防滑措施,当心路滑跌倒。

4.司机要采取防滑措施,注意路况,听从指挥,慢速驾驶。

5.牧民应将野外牲畜赶进棚圈内喂养。

6.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

7.处在危旧房屋内的人员要迅速撤出,尤其是遇到暴风雪时。

8.提防煤气中毒,尤其是采用煤炉取暖的居民。

9.如被暴风雪围困,尽快拨打求救电话。

对于农业方面,相关从业人员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由于冷空气来时风力较大,棚架设施应注意加固,防棚架倒塌或大风掀开棚膜加重冻害,并做好温湿调控。

第二点,油菜、绿肥及低洼地段的柑橘园等应注意清沟排渍,防积水结冰加重冻害;叶菜类蔬菜可用稻草覆盖,减轻冰冻危害。

第三点,蔬菜或花卉大棚加盖草垫、双层薄膜等保温材料,提高棚内温度。

第四点,家禽家畜等养殖户做好禽畜棚舍的防寒保温工作,家禽养殖棚内还应该增加光照时间,以增加产蛋率;水产养殖池注水调温,并适当减少投饵量。

对于交通方面,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一定要加强监管和预警。各单位要加强应急值守,加强监管和预警,充分利用现有的监控手段,加强对寒潮大风影响水域船舶的监控,及时提醒有关涉水单位、施工企业做好防抗准备。

第二点,各级海事部门尤其要对“四客一危”船舶、运砂船、无动力船舶、施工作业船舶和锚泊船进行重点排查,严把适航关,要提醒海上渔船、养殖渔排进港避风。

总而言之,今年冬天首个寒潮预警来袭,会对全国各地的人民造成一定的影响,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大雾橙色预警信号的历史预警

湖北连发100多条冰雹暴雨预警,极端天气的危害非常大,可能会造成洪涝灾害、山洪暴发、泥石流,各类疾病的滋生,影响人们出行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产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

近日,湖北多地遭遇强对流天气,气象部门连发100多条冰雹、暴雨、雷电、大风预警信号。武汉天色变黑,路上的可见度下降,部分路段出现积水,树木倒下,造成通行障碍。湖北这次冰雹暴雨来势汹汹,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多不便。实际上,这样恶劣的极端天气往往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首先,这种极端天气会造成洪涝灾害。有些地方下暴雨,由于地势原因造成了水流不畅,雨水全部堵塞在一个地方,甚至淹没了一些住宅区,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不便,也会给交通造成不便。更糟糕的是,如果引起山洪暴发,还会危害果林业和渔业,影响工农业,甚至造成人畜伤亡。

除了洪涝灾害,还可能会发生次生灾害,比如泥石流。在山地地区,极端天气很容易造成泥石流的发生,特别是这种特大暴雨。泥石流冲进城市和乡村,会摧毁房屋等建筑,危害到农业,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同时,也会造成交通堵塞,给交通带来不便。

同时,暴雨大风天气也会对人们的出行造成很大的影响,也大大增加了人们乘坐各类交通工具的风险。不仅如此,极端天气还会造成很多病菌的滋生,这些病菌会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不管是干旱,还是暴雨,极端天气都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生活中,一旦遇到这种天气,相关部门一定要提前做好应急方案,想好预防措施,尽量将负面影响降到最小,尽量保证人们日常出行和生产活动。否则,等到极端天气来临时再去应对,很可能已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中国多地气温“爆表”的中国多地遭受高温侵袭

1.海南省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海南省气象台2009年02月10日08时32分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海口地区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请交通、航运等部门注意做好防范措施。

2.江苏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江苏省气象台09年2月10日06时50分变更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沿淮、淮北的大部分地区及沿江、苏南的西部地区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局部小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3.湖北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武汉中心气象台2009年02月09日05时58分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目前十堰、襄樊、随州、恩施、荆门地区已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大雾,并将持续。

4.新疆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新疆气象台2009年02月08日11时55分发布大雾橙色预警:

首府已出现了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预计白天大雾天气还将持续。大雾天气会对城区的交通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空气污染会加重,请注意交通安全,外出适当防护。

5.江苏省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江苏省气象台2009年2月4日08时21分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徐州、南京市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400米,部分地区小于200米;扬州、镇江、淮安市已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并将持续。

6.四川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四川省气象台2009年2月4日6时30分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早晨到上午盆地大部地方有雾,其中乐山、眉山、资阳、内江、遂宁、南充、广安、达州、巴中九市的部分地方将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大雾。请公众注意大雾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7.宁夏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宁夏自治区气象台2009年02月03日08时00分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6小时内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四市大部地区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请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防范准备,驾驶人员应减速慢行,机场、高速公路采取措施,保障交通安全。 8.沈阳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沈阳中心气象台2009年2月2日4时25分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受弱气压场影响,目前营口地区已经出现能见度为150米的浓雾,预计还将持续6小时,请注意防范。

闹洪水前有前兆吗?

2013年中央气象台7月25日10时继续发布高温**预警。预计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东部、山东东部、黄淮西部和南部、江淮、江汉、江南、陕西南部、四川盆地东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江苏西南部、安徽大部、浙江、江西北部、湖南大部、湖北东南部和西部、四川盆地东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有37~39℃,浙江中部和四川盆地南部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41℃。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连日来,我国南方地区持续酷热高温天气,多地气温接连创下新高,甚至打破历史纪录。昨晚(24日),中央气象台将高温预警从蓝色升级为**,而今天,高温热浪仍继续“发威”,上海、浙江、安徽等地最高气温都超过39℃,许多城市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正午时分,烈日下的杭州西湖,阳光毒辣,游客对这样的天气很不适应。

游客:气温有点火辣辣的,要是在断桥上面,那个鸡蛋都能晒熟。

游客:天太热,都不想动,坐着就出汗。

25日,上海、杭州、重庆等地气象台都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最高温将达39-40℃,其中上海是2013年首发高温红色预警!据上海气象台统计,7月份上海的高温天数已达18天,今后一周左右估计还有高温天,可能打破上海140年以来7月份高温天数的极值。

安徽全省大部分地区气温也“热情高涨”地达到39℃。为了消暑,安徽各地的水上乐园和游泳场馆都人满为患。

市民:游泳馆的人很多,所以,有时候可能会划伤在一块游泳的朋友。

居高不下的气温带火了空调的销售,而安装空调的师傅们却陷入了“苦战”。

武汉空调安装工人陈师傅:这么热天,你站在外面就热,何况你还要做事,所以蛮多人都中暑了。墙壁、空调上面都很烫,都是五六十度了。像我这个夏天还挺过来了,像我同事,有几个人都生病了。

持续的高温还导致事故不断,武汉室外作业的民工断肢事故频发,仅昨天一天,武汉普爱医院就接诊12例断指再植患者,而每年夏天这个医院都要接诊断肢病例120例以上。

普爱医院手外科主治医师陈炎:7月份我们已经接诊30多例断指患者,他们大部分是工地上的工人。事故原因主要是因为气温高、注意力不集中、操作不当。

为了保证高温下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各地主动调整工作时间,为高温下的劳动者提供便利。除特殊行业外,上海要求停止户外露天作业。

洪水前兆的初步探讨(冯利华)

时间: 2002年5月16日 09:01 来源:《灾害学》2000-3

放大 缩小 打印

摘 要:根据历史洪水和现有研究,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各种洪水前兆,可以为洪水预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指出,为了提高预报精度,必须对洪水前兆进行综合分析,去伪存真,最终达到防洪减灾的目的。

主题词:洪水前兆;洪水预报;前兆异常

中图分类号:P33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1X(2000)01-00210-06

洪水预报,尤其是长期和超长期的洪水预报是一个长期令人困惑的难题。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洪水发生前的征候或迹象即洪水前兆难以认识和掌握。事实上,和地震发生前具有前兆一样,洪水发生前也会出现一些明显的前兆。这些前兆包括洪水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有关的现象。由于它们的出现预示着一个地区将来可能发生洪水,因而都是洪水的前兆信息,对洪水预报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1〕。为此,本文拟根据历史洪水和现有分析,对洪水前兆作一初步研究,以供商榷。

1 洪水前兆

1.1 太阳黑子活动

太阳黑子活动具有11a的周期变化,而某些流域的洪水与太阳黑子活动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为了分析这种关系,把长江汉口站113a的年最高洪水位按太阳黑子活动11a周期位相进行排列,得到该站年最高洪水位超过警戒水位(26.30m)的各位相的次数(表1)。从表1中可以看到,该站超过警戒水位的年份主要集中在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年(M年)和谷年(m年)及其前后。为了进一步分析这种关系,把汉口站按11a周期位相排列的平均年最高洪水位绘成图1(其中=(H-1+2H0+H+1)/4,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与太阳黑子活动关系密切。太阳黑子活动还有22a的磁周期变化,这种变化与11a周期的谷年是一一对应的。1998年符合这种对应关系,因此这一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的洪水〔2〕。由此可知,太阳黑子活动的峰谷年变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洪水前兆。

1.2 太阳质子耀斑

太阳质子耀斑是一种能辐射高能质子的耀斑,它通过扰动地磁,使极涡南移和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移,最终导致某些流域的汛期洪水〔3〕。统计表明,约有81.3%的质子耀斑(峰值质子流量≥100pfu)事件发生后的第一个月内,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明显增加,容易出现洪水。1991年春夏之交,日面上连续两次出现了太阳质子耀斑。第一次出现在5月13~18日,共3个;第二次出现在5月29日~6月15日,共7个,其中6个质子耀斑的射电爆发峰值流量都大于14000sfu,为非爆发时的30倍以上。在这两次质子耀斑事件后的27天和30天,太湖、淮河流域出现了两次特大暴雨过程,第一次在6月9~17日,第二次在6月28日~7月13日,以致该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0亿元。

图1 汉口站年最高洪水位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关系

1.3 日食

太阳辐射能在地球上呈现不均匀的纬向分布,使两极成为低温热源,赤道成为高温热源,从而导致大气环流的运行。日食与洪水具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当日食发生时,地球上接受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使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变化,以致出现洪水〔4〕。1900年以来,发生过两次罕见的日全食。第一次在1955年6月20日,当时恶劣的天气使原先准备进行的科学考察工作全部停止;第二次在1973年6月30日,世界上许多地区都出现了异常天气。利用日食对我国各大江河1981~1987年的洪水进行检验性预报,其预报成功率可达84.7%。

1.4 近日点交食年

在近日点,地球受太阳的吸引力最大,公转速度最快,日月食在年头、年尾出现,此种年份称为近日点交食年〔5〕。一方面在近日点交食年,日月引潮力引起近日点交食年潮汐,并引起厄尔尼诺现象,另一方面在近日点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比在远日点多7%,赤道暖流把吸收的热量通过黑潮送至我国沿海,且暖流蒸发也较多,增强了太平洋副高的活动能量,进而影响我国水文气象的异常变化,导致特大洪水发生。自1860年以来,长江特大洪水发生在近日点交食年的年份有1860、1870、1935、1945、1954和1991年,其中1954年和1870年的洪水为1860年以来的最大值和次大值。

1.5 超新星

超新星是比亮新星更为猛烈的天体爆发现象。当超新星辐射中光子能量较高部分的辐射穿越大气层时,导致电离增强区域的高度较低,将在中国引起洪水,其时间将滞后数十年〔6〕。自公元1500年以来,有历史记载和推测的超新星共出现过7次,根据中国近500a旱涝史料的研究表明,在这7次超新星爆发之后,我国都出现了严重的洪涝期,其ZZK指数均小于2.55,滞后的时间为25~40a不等。

1.6 天文周期

把黄道面四颗一等恒星先后与太阳、地球运行成三点一直线的四个天文奇点的太阳投影瞬时位相,看成一种天文周期〔7〕。天文奇点出现时,地球受到的天体引潮力达到最大值,同时大气环流也发生异常变化,从而导致洪水灾害。研究证实,已知的天文周期与长江流域的旱涝有着较好的统计相关,相关率可达94%。

1.7 九星会聚

九星会聚指地球单独处于太阳的一侧,其它行星都在太阳的另一侧,且最外两颗行星的地心张角为最小的现象〔8〕。九星于冬半年会聚时,地球单独位于太阳的一侧,太阳系质心处在与地球相反的方向,地球的公转半径必然加大。此种年份的夏半年,地球也运行到太阳的另一侧,而几个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走得很慢,太阳系质心仍偏在太阳这一侧,使地球夏半年公转半径缩短。因此,在九星会聚中,地球的冬半年延长,夏半年缩短,以致北半球接受的太阳总辐射量减少。这就是九星会聚的力矩效应。这种效应累积若干年,最终导致北半球气候变冷的趋势。相反,如果九星会聚发生在夏半年,那么就会导致北半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产生各种气象灾害。近1000a以来,长江流域1153、1368、1870和1981年的特大洪水都处在九星会聚的前后阶段;近500a以来,黄河流域发生过4次特大洪水,其年份是1482、1662、1761和1843年,其中除1761年以外,其它3次也都处在九星会聚的附近时期。

1.8 星际引力

在太阳、月球和各大行星对地球的引潮力中,月球的引潮力最大,太阳次之,木星再次〔9〕。虽然它们的引潮力数值很小,但当它们的方位出现冲合时,引潮力将增大,从而引起气潮变化,激发异常天气过程的形成和发展。统计表明,自1153年以来,长江中上游出现过8次特大洪水(1153、1560、1788、1796、1860、1870、1896、1954年),除1560年以外,其余7次特大洪水均发生在木星处于冲合或其邻近方位之时。尤其是1954年夏至前后,正值水星内伏,火星正退,土星退毕,三个星都靠近地球,叠加在一条直线上,以致长江流域这一年出现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

1.9 大气环流异常

大气环流是制约一个地区水文变化的主要因素,大范围的洪涝总是与大范围的大气环流异常联系在一起的。如1991年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并比常年提早近一个月北跳,副高脊线位置在5月中旬就到达19°~20°N,并一直到7月中旬仍维持在20°~26°N之间;与此同时,亚洲西部的乌拉尔山维持着阻塞高压,使西伯利亚冷空气频繁南下,以致冷暖空气在江淮流域持续交绥,出现了长达56d的梅雨期。该区1954年的大气环流异常也与此类似,以致出现了一次长达4个月之久的由近20次暴雨过程组成的暴雨群降水。

1.10 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尤其是热带风暴级以上的热带气旋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强的暴雨天气系统。日雨量≥200mm的特大暴雨绝大多数是由热带气旋引起的,主要出现在7~9月。热带气旋内水汽充足,气流上升强烈,阵性降水强度大,常造成特大的洪涝灾害,因而是东南沿海地区最明显的洪水前兆。1994年17号强热带风暴袭击了浙江省,受灾人口达133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44亿元;1975年3号强热带风暴深入河南省中部,林庄站3d最大暴雨量高达1605mm,成为我国大陆上最大的暴雨记录。

1.11 西太平洋暖池

西太平洋暖池指菲律宾东南到印尼的海温≥28℃的区域。统计表明,西太平洋暖池海温的高低,尤其是暖池125m深区海温的高低与江淮流域的旱涝关系密切。当西太平洋暖池的海温较低时,从菲律宾经南海到中印半岛一带对流活动弱,而在日期变更线附近对流活动强,副热带高压强而偏南,并且成条状结构,江淮流域因此降水偏多,容易出现洪涝灾害。过去几十年江淮流域基本上保持这种关系。

1.12 前冬海温距平场

通过分析北太平洋前冬(头年12月~当年3月)海温距平场与长江流域水旱年份的关系,表明在前冬海温距平场上,水旱年份不同,异常前兆也不同,大涝大旱年份的异常前兆更为突出〔10〕。若以N表示海温正距平,L表示海温负距平,那么根据北大平洋海温自西向东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到四种海温异常型,即NLNL型(偏涝)LNLN型(偏旱)、NL型(大涝)和LNL型(大旱)。如1953~1954年冬季,黑潮海域强烈增温,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洋面起,沿着暖流方向,一直延伸到日本海均为暖水区,而东北太平洋的广阔海域几乎全为冷水区(NL型),对应的1954年汛期,长江流域出现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

1.13 ENSO现象

ENSO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和南方涛动的总称,它们对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和海洋状况异常都有重大的影响,最终导致陆地上的洪涝灾害。统计表明,从1949~1998年,已出现过12个厄尔尼诺年,而江淮流域在10个厄尔尼诺同年或次年发生过洪水(包括1998年);在这50a中,浙江金华站年径流量W>50亿m3的年份共有13a,其中9个年份也出现在厄尔尼诺同年或次年,并且1954年和1973年的年径流量为系列中的最大值和次大值。

1.14 地球自转速率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包括多种周期变化和不规则变化,它主要是通过形成厄尔尼诺现象来影响洪水的〔11〕。在地球自转速率大幅度减慢时期,由于“刹车效应”,海水和大气获得了一个向东的惯性力,从而使自东向西流动的赤道洋流和赤道信风减弱而发生海水增暖的厄尔尼诺现象。据研究,四川盆地西部的历史洪水大都发生在地球自转速率由慢变快和由快变慢的不规则运动的转折点附近〔12〕;江淮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的1991年,也正值地球自转速率接近减慢段的终点。

1.15 地极移动

地球自转轴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它包括长期变化、周期变化和其它变化,其中6~7a的周期变化是非常明显的〔13〕。在有利的条件下,地极移动可以使海平面高度上升8~10mm,因而它也能使大气环流发生变化。长江中下游的上海、南京、九江、芜湖和武汉五站5~8月降水距平有7a左右的周期变化;浙江省金华站的年最高洪水位也有6~7a的周期变化。研究认为,在地极移动高振幅年,大气环流出现异常,亚欧大部和太平洋中纬地区经向环流指数增高,于是西风指数降低,相应的副热带高压偏南偏弱,因而长江中下游的降水增多。

1.16 地磁异常

地球磁场在正常月份呈线性分布,其线性相关系数Rz=75~100。当地球磁场出现异常时,Rz值将减小〔14〕。从1990年11月开始,我国出现了以皖南为中心的包括安徽、江苏和浙江在内的大面积地磁异常区。到了1991年1月,异常中心的Rz值下降到-10。5个月后,在这些地区出现了特大的洪涝灾害。因此地磁异常也是一种明显的洪水前兆。

1.17 地震

自然灾害系统之间具有互相触发、因果相循等关系,从而造成灾害群发现象〔15〕。研究表明,如果在蒙新甘交接地区发生7级以上的大震,那么其后一年内黄河往往会出现特大洪水,这种地震与洪水的对应率可以达到88%以上。研究认为,当蒙新甘交接地区发生大震时,大范围的构造运动使地下携热水汽溢入低层大气,这一方面使大气水汽增加,同时使这里气压变低,诱使西风带上的水汽向这里输送;另一方面,大震后所造成的低压环境可吸引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和西太平洋的副高西伸北上,由此在黄河流域形成特大洪水。因此,蒙新甘交接地区的大震活动就成为黄河流域的洪水前兆。

1.18 火山爆发

强烈的火山爆发可形成全球性的尘幔。这些尘幔在高层大气中能停留数年之久。它们能强烈地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在大爆发后的几个月到1a之内,直达辐射可减少10%~20%,因此火山爆发产生一种使地球变冷的效应。历史上赤道地区四次强烈的火山爆发曾引起四川温度偏低,大量凝结核使降水偏多,相当一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根据历史洪水资料分析,在火山爆发后的第二年,四川盆地发生较大洪水的概率为85%,在第三年发生较大洪水的概率为79%〔12〕。

2 结语

洪水是地球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它所造成的损失占各类灾害总损失之首,但洪水预报至今仍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难题。本文根据大量资料,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各种洪水前兆,可以为洪水预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作者根据长期的研究工作,对长江流域的洪水前兆曾提出自己的看法,1995年9月浙江省教委批准了作者申请的课题:“1998年前后巨洪预警研究”。其后经过大量的综合分析工作,发表了多篇论文〔2,16〕,并得到了证实。因此,洪水前兆的研究对防洪减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洪水前兆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目前的认识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在利用洪水前兆进行洪水预报时,尤其要注意两点:1对洪水前兆必须进行综合分析,因为洪水是各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然洪水前兆越多,信号越强,那么洪水量级越大;2对洪水前兆必须进行去伪存真,因为在观测到的大量异常现象中,既包含了洪水前兆信息,也可能包含了一些与洪水无关的其它信息。随着资料的积累和认识的深入,洪水前兆无疑将成为提高洪水预报精度的突破口之一。

参考文献:

[1] 冯利华.浙江省洪水前兆研究[J].热带地理,1997,17(3):303~306.

[2] 冯利华.骆高远.长江、黄淮流域近期特大洪水预警和防洪形势[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7,6(1):82~85.

[3] 周树荣,徐 群.太阳质子耀斑与降雨指数R间的关系[J].自然灾害学报,1992,1(3):92~99.

[4] 赵得秀.赵文桐.日食形成旱涝的耗散结构理论探讨[J].灾害学,1991,6(3):89~93.

[5] 倪京苑.在近日点交食年我国江河水文气象的异常现象初探[J].人民长江,1987,(6):47~51.

[6] 虞振东.超新星和中国旱涝灾害[J].灾害学,1989,(4):94~98.

[7] 张人杰,李贞堂.天文周期与长江流域旱涝关系的探讨[J].灾害学,1988,(1):24~27.

[8] 申曙光.灾害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287~293.

[9] 湖北省石首气象站.怎样用行星方位来预报旱涝.气候变迁和超长期预报文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77~79.

[10] 黄忠恕,王钦梁,匡 齐,等.北太平洋和青藏高原下垫面热状况与长江流域汛期旱涝关系初步探讨.见;水文预报论文选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184~186.

[11] 任振球.全球变化-地球四大圈异常变化及其天文成因[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81~84.

[12] 雷刚旭.从天文因素与灾害群发的机制过程分析四川盆地西部洪水趋势[J].大自然探索,1991,10(4):69~72.

[13] 彭公炳,陆 巍.气候的第四类自然因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64~120.

[14] 曾小苹,林云芳,续春荣.地球磁场大面积短暂异常与灾害性天气相关性初探[J].自然灾害学报,1992,1(2):

59.

[15] 郭增建,秦保燕.黄河巨洪发生时间规律的讨论[J].自然灾害学报,1992,1(3):103.

[16] 冯利华,骆高远.太阳黑子活动与近期巨灾预警[J].预测,1996,15(7):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