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吗?

2.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以来最大降雨,气象部门发布橙色暴雨预警。这次强降雨的平均降水量达到170

3.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讲话

4.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

5.2010年嵩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2009年工作回顾

6.海南省农垦海口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历程

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_气象干部培训学院远程教育

办公室

负责全局性会议计划管理和组织安排工作;负责气象科普的管理、组织协调;负责政务信息、文秘、机要、保密、目标管理、宣传、综合档案、信访、安全生产、外事、办公自动化工作;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工作;组织草拟综合性文件、报告、总结、计划及有关管理制度,并负责监督、检查、催办。

负责联系海南省气象局后勤保障中心。 应急与减灾处(海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组织拟定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气象服务发展规划、农业气象及专业气象发展规划;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及应急管理工作;负责气象服务业务管理工作;组织突发公共事件气象保障工作;承担海南省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管理工作;负责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管理。

负责联系海南省气象台(预报服务部分)、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海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 观测与网络处

组织拟定和实施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和大型气象技术装备的布局规划;负责气象信息网络的规划布局和管理;负责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技术和业务能力建设的管理、指导;按照职责权限审核气象台站调整计划;负责气象装备技术保障业务管理;负责无线电频率管理;负责拟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划并监督实施;负责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相关管理工作。

负责联系海南省气象信息中心、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 。 科技与预报处(气候变化处)

组织拟定和实施气象预报、气候预测业务发展规划;负责气象预测、预报、预警业务,气候业务技术和业务能力建设的管理、指导;组织协调灾害性天气联防;负责气象科研工作的管理;组织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组织协调气候变化科学相关工作;负责气象资料开发应用的管理工作。

负责联系海南省气象台(预报业务及科研部分)、海南省气候中心、海南省气象学会秘书处 。 计划财务处

组织编制全省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协调以双重计划财务体制为基础的气象公共财政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落实省级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工作;负责全省气象部门国有资产、基本建设、财务、统计、政府采购等管理工作;负责全省气象部门资金账户管理,监督部门各类资金支出情况,检查、分析部门各类资金使用效益;负责并指导基层气象台站建设规划;负责指导全省气象部门财务核算工作。

负责联系海南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 人事处

组织拟定和实施气象人才发展规划;负责省气象局党组管理干部的任免及其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负责全省气象系统机构编制、劳动工资、保险福利、教育培训、职称评聘、人事档案、干部录用调配、考核、奖惩、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等各项人事改革和管理工作。

负责联系海南省气象局培训中心 。 政策法规处(海南省防雷减灾管理办公室)

负责气象法规拟定及监督实施、规范性文件法核、气象行业管理、气球施放管理、防雷减灾管理、气象标准化管理和综合调研等工作;负责气象法制事务工作,监督指导、协调和管理全省气象执法工作,承担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听证工作;负责防雷、施放气球人员资格认定的指导监督工作;负责气象科技服务管理工作;承担省防雷减灾管理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负责联系海南省防雷中心 。 监察审计处(与党组纪检组合署办公)

负责全省气象部门效能监察、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党风政纪教育和党内纪律检查工作;负责干部违纪案件的查处和申诉工作;加强行风建设指导;负责组织全省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以及接待和处理群众对监察对象违纪违法的检举等来信来访工作 。 行政审批办公室

负责归口管理全省气象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统一组织安排资质、人影组织资格及其他气象行政许可(审批)的现场勘察、检测、检验、鉴定、专家评审、听证、培训、考核、认定等工作;制定并严格执行气象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实施办法、审批流程和审批程序及各项制度;统一调配并监督检查本部门有关单位的业务管理和技术人员按照法定期限完成行政许可(审批)事务性工作;组织协调有关执法或管理部门对管理相对人遵守行政许可(审批)决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完成本部门与省政务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 。 机关党委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承担省局机关、直属单位党建工作;协助地方党委推进气象部门党的建设,指导市县气象局的党建工作;负责省局机关工会、妇女、共青团、青年、侨务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的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和侨务工作,归口管理省级机关、直属单位计划生育工作;指导全省气象部门青年工作。承办省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具体工作;负责指导全省气象部门党建、群团工作;指导全省气象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和气象文化建设;指导检查全省气象部门中心组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等工作 。 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负责全省气象部门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协调、检查全省气象部门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的落实;负责省气象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离退休干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负责全省气象部门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 海南省气象台

制作和发布全省范围内中期、短期、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海洋水文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向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所需的气象服务;为重点工程和重大社会活动提供气象保障;对市、县气象台站提供天气预报业务技术指导;开展天气预报科学研究及成果推广等工作 。 海南省气候中心

负责制作和发布气候、气候变化等预测服务产品和信息;承担气候应用、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大气环境评价、气候可行性论证等工作;组织开展相关业务技术研究和开发;对市、县气象台站提供相关业务技术指导 。 海南省气象信息中心(海南省气象档案馆)

负责气象信息网络建设和维护、气象信息传输与共享、气象信息网络实时运行和监控、气象资料质量控制与管理、系统开发等工作;承担省气象档案馆的日常工作 。 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

负责全省气象装备保障业务与技术指导工作,负责气象计量检定、技术监督和技术保障工作;负责全省气象综合观测系统的运行监控、技术保障与业务指导工作;负责大气探测技术、方法的试验、研究工作 。 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

负责发布全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负责全省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加工制作;负责省级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发布;负责行业和专项气象服务;负责公共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和公众满意度调查;负责气象影视节目制作、专业气象服务网站的管理和维护,负责市、县公共气象服务业务指导;承担省级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建设、运行和维护;承担公共气象服务技术和产品研发;承担气象频道本地化管理实施工作;参与全省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规划制定;负责中国气象报记者站日常工作 。 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海南省热带农业气象中心)

负责制作和发布热带农业气象、生态气象、卫星遥感等预测服务产品和信息;对市、县气象台站提供相关业务技术指导;负责气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转化工作 。 海南省防雷中心

负责雷电监测预警专业服务、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雷电事故调查和技术鉴定、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防雷工程质量监督及竣工检测、防雷装置检测、雷电防护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推广工作等工作;向社会提供雷电防护技术服务 。 海南省气象局后勤保障中心

负责省气象局大院和永庄大院土地、办公用房和住宅的产权、产籍管理工作,房产、公共设备、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新改造、修缮工作,饮食卫生、饮食安全和餐饮保障服务工作,水电、消防、安全保卫工作,环保、防疫、卫生、绿化等物业管理工作,节能管理工作;承担省气象局机关公务用车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协助户籍、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负责与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和海口市、区、街道有关部门的对口联系及相关工作的协调、组织实施工作 。 海南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

负责省局机关、直属单位和有关单位资金往来、会计和税务业务;负责监督、审核各单位财务活动;承办各单位国有资产的财务核算工作;承担会计档案工作;承担财务分析、财务报告工作;承担财务核算软硬件建设和管理维护工作 。 海南省气象学会秘书处

承担海南省气象学会日常工作;组织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承担气象科普工作;承担《海南气象》编辑、出版、发行工作;开展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民间气象科技交流与合作;负责防雷、施放气球人员资格培训、考试、考核及认定工作 。 海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承担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承担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人工影响天气装备的管理工作;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现代化建设和科学研究;收集、统计上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情况,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果评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科学研究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负责全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和作业人员资格培训、考试、考核工作,组织开展作业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和考核;对市、县气象台站提供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指导 。 海南省气象局培训中心

承担面授教育培训和远程教育培训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承担在职教育培训档案的管理工作;承担远程教育网的运行和监控管理 。 儋州市气象局 琼海市气象局 文昌市气象局 万宁市气象局 东方市气象局 五指山市气象局 澄迈县气象局 临高县气象局 定安县气象局 屯昌县气象局 琼中县气象局 昌江县气象局 白沙县气象局 乐东县气象局 保亭县气象局 陵水县气象局 海南橡胶气象台 海南农业气象大丰试验站 海南农业气象保亭试验站 海南农业气象南滨试验站 海南农业气象东和试验站 海南农业气象西庆试验站

请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吗?

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全文)

(2004年12月31日)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2004年,在宏观调控中注重加强农业,实行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必须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关键;把握了这个环节,就把握了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做好了这项工作,就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础,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一、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一)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采取的重大措施,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意义重大。这些行之有效的政策不能改变,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少,支农的力度要不断加大。进一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2005年,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试点,在其他地区进一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在牧区开展取消牧业税试点。国有农垦企业执行与所在地同等的农业税减免政策。因减免农(牧)业税而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有条件的地方,可自主决定进行农业税免征试点。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中央财政继续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地方财政也要根据当地财力和农业发展实际安排一定的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继续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制度和机制。搞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市场管理,继续实行化肥出厂限价政策,通过税收等手段合理调节化肥进出口,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等各种坑农害农行为。

(二)切实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为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缓解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县乡的财政困难,中央财政要采取有效措施,根据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商品量等因素,对粮食主产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奖励和补助。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调整中央财政对粮食风险基金的补助比例,并通过其他经济手段筹集一定资金,支持粮食主产区加强生产能力建设,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三)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要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针对当前农田水利设施薄弱、亟待加强的状况,从2005年起,要在继续搞好大中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在整合有关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从预算内新增财政收入中安排一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户投工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予以支持。预算内经常性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债资金要增加安排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要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要尽快立法,把国家的重大支农政策制度化、规范化。

二、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四)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并落实到地块和农户。严禁占用基本农田挖塘养鱼、种树造林或进行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活动。修订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严格控制减免。搞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引导农户和农村集约用地。加强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宅基地管理,鼓励农村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推动新办乡村工业向镇区集中,提高农村各类用地的利用率。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改革。

(五)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随意收回农户承包地、强迫农户流转承包地等问题,各地要对土地二轮承包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违反法律和政策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并追究责任。要妥善处理土地承包纠纷,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农户拥有承包地和从事农业生产的权利,尊重和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主权。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在农户自愿、有偿的前提下依法进行,防止片面追求土地集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尽快制定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

(六)努力培肥地力。中央和省级财政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新增资金主要安排在粮食主产区集中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搞好“沃土工程”建设,增加投入,加大土壤肥力调查和监测工作力度,尽快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为农民科学种田提供指导和服务。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引导农民多施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三、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七)加快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要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作为重点,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搞好田间工程建设,更新改造老化机电设备,完善灌排体系。开展续建配套灌区的末级渠系建设试点。继续推进节水灌溉示范,在粮食主产区进行规模化建设试点。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步伐。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要结合重点水利枢纽建设,扩大灌溉面积。干旱缺水地区要积极发展节水旱作农业,继续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区。各地要加强灌溉用水计量,积极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从2005年起,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对农民购买节水设备实行补助的试点。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抓好地方中型水源、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设。

(八)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建设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加大粮食主产区中低产田盐碱和渍害治理力度。加快丘陵山区和其他干旱缺水地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在坚决按时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制度的同时,各地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要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发扬农民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国家对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所需材料给予适当补助,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办法。

(九)坚持不懈搞好生态重点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完善相关政策。退耕还林工作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稳步推进。要采取有效措施,在退耕还林地区建设好基本口粮田,培育后续产业,切实解决农民的长期生计问题,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抓好防护林体系和农田林网建设,为建设高标准农田营造良好的生态屏障。切实搞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防沙治沙工程。继续推进山区综合开发。进一步加强草原建设和保护,加快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搞好牧区水利建设,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继续搞好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淤地坝等多种措施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南方丘陵红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和西南石漠化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切实防治耕地和水污染。

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要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要不断提高国家科技投入用于农业科研的比重,有关重大科技项目和攻关计划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资的规模。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抓紧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国家基地的创新能力建设,搞好农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根据全国农业综合区划,在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依托具有明显优势的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建设区域性的农业科研中心,负责推进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开展重大应用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加强农业领域的国家实验室、改良中心、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改善农业科研机构设施条件和装备水平,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研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十一)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继续实施“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搞好大宗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从2005年起,国家设立超级稻推广项目。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优先扶持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组装集成与配套技术开发。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扶持科技示范户,提高他们的辐射带动能力。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

(十二)加快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力度。国家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主要承担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职能。对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各级财政要在经费上予以保证。同时,积极稳妥地将一般性技术推广和经营性服务分离出去,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积极培育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科技型企业。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和新办法,对农技推广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鼓励各类农技推广组织、人员及有关企业公平参与申报。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有关部门要抓紧提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十三)加大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继续增加农村“六小工程”的投资规模,扩大建设范围,提高工程质量。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解决好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血吸虫病等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规划。调整公路建设投资结构,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统筹考虑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质量管理和养护等问题,合理确定农村公路投资补助标准。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继续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型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规模和实施范围,搞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后续建设和经营管理。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治水改土修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十四)加快农产品流通和检验检测设施建设。在继续搞好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改造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经纪人代理、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方式,增强交易功能。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对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用地按工业用地对待。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和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的作用。鼓励邮政系统开展直接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连锁配送业务。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气象工作要加强对农业的服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加快开通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抓紧落实降低或免交车辆通行费的有关规定,并尽快实现省际互通。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要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进出境检验检疫装备和检测技术水平,增强防范和处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农产品认证认可,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

(十五)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搞好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七大体系”建设。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建设规划,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职责分工,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建设步伐。

六、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

(十六)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要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善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着力提高单产,努力保持粮食供求总量大体平衡。稳定和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改革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带建设。加强粮食生产技术、农机、信息和产销等服务,搞好良种培育和供应,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完善和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也要认真抓好粮食生产,保证必要的粮食储备,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

(十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各地要立足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品种作为开发重点,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各地和有关部门要专门制定规划,明确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筛选、繁育优良品种,把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力度,加快推行原产地等标识制度,维护原产地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十八)加快发展畜牧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培育发达的畜牧业。牧区要加快推行围栏放牧、轮牧休牧等生产方式,搞好饲草料地建设,改良牲畜品种,进一步减轻草场过牧的压力。农区要充分发挥作物秸秆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水平。通过小额信贷、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养殖小区。要增加投入,支持养殖小区建设畜禽粪便和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从2005年起,实施奶牛良种繁育项目补贴。加快建立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生产体系。搞好动物防疫是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安全,要下决心增加投入,加强建设,完善制度,健全体系。要抓紧制定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加快建设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察和残留监控、动物防疫技术支撑、动物防疫物质保障等系统。加快重点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尽快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队伍,动物检疫监督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十九)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扶持食品加工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粮食主产区要立足本地优势,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地区经济发展。采取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建设仓储设施。尽快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政策。按照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统一部署,加快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转型的步伐。

(二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加大对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农业银行和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快改进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服务,切实解决龙头企业收购资金紧张的问题。农业发展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以粮棉油生产、流通或加工转化为主业的龙头企业,可以提供贷款。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承贷承还、提供贷款担保等有效办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对专业合作组织及其所办加工、流通实体适当减免有关税费。集体经济组织要增强实力,搞好服务,同其他专业合作组织一起发挥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乡镇企业要加快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七、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健全农业投入机制

(二十一)完善农业投资管理体制。进一步放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采取贴息、补助、税收等措施,发挥国家农业资金投入的导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开发农业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逐步降低中西部地区对涉农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配套比例,不得采取加重农民负担的方式进行资金配套。继续加大国家农业资金投入的整合力度,鼓励以县为单位,通过规划引导、统筹安排、明确职责、项目带动等方式整合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国家投资和补助的乡村建设项目,要加快实行公示制度,通过招投标、资金跟踪监督和项目后评估等办法,确保管好用好资金,保证项目质量。

(二十二)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明晰产权,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建设和管好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农户自建或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产权归个人所有,由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产权证。对受益户较多的工程,可组建合作管理组织,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归合作组织所有。对经营性的工程,可组建法人实体,实行企业化运作,也可拍卖给个人经营。对业主开发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地方人民政府要给予扶持,并规范其收费标准和服务行为。加快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推进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工程原受益者的合法权益。

(二十三)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要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抓紧研究制定农村金融总体改革方案。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要在完善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支农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成效,进一步发挥其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抓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承担支持“三农”义务的政策措施,明确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采取有效办法,引导县及县以下吸收的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在完善运行机制基础上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拓宽业务范围。农业银行要继续发挥支持农业、服务农村的作用。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村新办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和监管办法,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尽快启动试点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加快落实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实行多种抵押担保形式的有关规定。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八、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

(二十四)全面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农村中学也要加强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教育。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需要,进一步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各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采取补助、培训券、报账制等方式,努力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二十五)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要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用于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到2007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到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加快实施步伐。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实施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点疾病的防治工作,推动改水改厕等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搞好农村计划生育,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抓好“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农村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实施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巩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切实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做好送书下乡、**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

九、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二十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重大方针。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三农”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当前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好形势下,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对农业和农村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要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和政策趋向的变化,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切实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主动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力度。

(二十七)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建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开展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扩大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试点,增强他们为民服务、廉洁自律的意识,转变作风,提高执行政策、依法办事、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能力,树立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要关心农村基层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推进农村法制建设,加强农村普法教育,搞好农业综合执法。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群众工作,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关心农村困难群众生产生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信心,奋力开拓,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农业和农村工作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以来最大降雨,气象部门发布橙色暴雨预警。这次强降雨的平均降水量达到170

国民教育系列是指纳入国家教育计划里的教育系列,其主管部门是国家教育部,其中高等教育系列是指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电大、夜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自考)等,国家承认其学历,同时也是获得国外承认学历的保障。

我国目前国民教育系列的高等教育学历分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四个层次;从学历系列上讲,主要包括专科、本科、第二学士学位班、研究生班(目前已停办)、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六个方面。此外,还包括1970年至1976年普通高校举办的大学普通班。高等教育学历文凭主要有三种,即: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结业)证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结业)证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结业)证书。

以上学历证书由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备案的独立设立的普通高等学校(含设在成人高等学校、军事院校中的普通班,提供现代远程教育的机构)、成人高等学校(即广播电视大学、职工高等学校、农民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独立设置的函授学院)、民办学历高校发给其所举办的高等学历教育的毕业生,以及由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发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

取得国民教育系列学历证书的方式如下:

1、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入学考试,经省一级招生部门统一组织,由学生所报考的普通高校录取后正式取得学籍,进行全日制脱产学习。

2、参加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统一入学考试,经省一级招生部门统一组织,由学员所报考的成人高校或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院录取后正式取得学籍。主要学习方式:一是进入高校全日制脱产学习;二是进入高校以业余面授方式学习;三是进入普通高校设立的函授站以函授形式业余学习。

3、参加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统一入学考试,经省招生部门统一组织,由对口招生学校录取后正式取得学籍,进行全日制脱产学习。

4、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力量助学单位组织的辅导,定期参加自学考试管理部门统一组织的课程考试。

5、被实施学历文凭考试学校录取,取得正式学籍,进行全日制脱产学习(2005年停止招生,限2007年7月毕业)。

6、参加普通高等学校以现代远程教育形式举办的高等学历教育班,入学时只参加由招生学校组织的测试,经学校录取后,学员在学校设立的教学中心学习。

你自己看下吧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讲话

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后的反思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以来最大降雨,气象部门发布橙色暴雨预警。这次强降雨的平均降水量达到170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215毫米,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一次降雨过程。暴雨洪涝灾害造成房山、通州、石景山等11区(县)12.4万人受灾,4.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其中房山区80万人。

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已造成79人死亡,163处不可移动文物不同程度受损,经济损失共约116.4亿元。

21世纪以来,地球进入了灾难频繁期,活跃的地壳运动、不断恶化的温室效益以及日益复杂的国际坏境,使全球面临的灾害和巨灾考验愈加沉重。2011年的重大灾难创伤尚未抚平,各种灾害频发的2012年走进了人类的生活。2012年,全球每个月份都发生了大小不同程度的灾害,以自然灾害为主,集中于北美洲、欧洲和亚洲。

发达国家应对极端气候的应对之策

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应对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有着完备的立法。如美国1950年就制定了《灾害救助法》,规范紧急状态下的重大灾难救助,1970年做了重大修改;1967年,美国会通过“911法案”,规定全国只用一个应急特别服务号码911;1977年通过了《地震灾害减轻法》,以规范大地震紧急状态下紧急救援的对策和方法。日本于1947年制定了《灾害救助法》,规定各级政府制订突发性灾害的救助计划,建立救助组织以及作好危机应对的劳务、物资、设备、资金的准备工作;1961年又制定了《灾害对策基本法》,规范紧急状态中防灾组织、防灾计划、应对灾害危机的管理方法、技术、方案、基本对策等,此后又颁布了《灾害对策基本法实施细则》。1978年,日本颁布《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及《实施细则》、《大城市震灾对策推进纲要》,针对救助特种自然灾害的立法规定有紧急状态制度。

? 完整的预警自救体系

在一些发达国家,小学就开设专门课程,教育孩子如何应对大雪、暴雨等各种灾害天气。使民众在应对恶劣天气时知道如何进行自救和相互救助,而不会处于单纯等待救援的被动状态。以2005年美国东北部暴雪为例,尽管雪灾造成15万户停电,但由于人们早就做好准备,家中储藏了防寒物资,因此并未对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同时,由于暴雪灾害预报发布时间早,许多城市的公共交通、环卫部门提早紧急行动。如新泽西州交通局准备了600辆扫雪车,并准备随时再雇1100辆车,还准备了15万吨除雪剂。

健全的应急处理系统

灾害的应急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涉及到管理学、公共安全、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统计、项目管理等基础学科与应用领域。例如:美国1979年成立处理诸如地震、洪水和飓风等巨大灾害事件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该机构是依据1977年通过的《联邦地震灾害减轻法》成立的。日本成立了“防灾省”,中央政府设有防灾担当大臣,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防灾信息系统及应急反应系统。首相是危机管理的最高指挥官。内阁官房负责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联络,并通过安全保障会议、内阁会议、中央防灾会议等决策机构制定危机对策,由警察厅、防卫厅、海上保安厅和消防厅等部门具体配合实施。内阁法第15条规定,内阁官房内必须设有一名“危机管理监”,负责在国民的生命、身体以及财产受到重大伤害,或者面临危害时,处理有关紧急事务。此外,内阁还要将有关自身的防灾情报在网上公布,供国民查询。

严密紧凑的纵向横向合作机制

英国应急防灾机制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建立。英国政府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制定了不同的预警防灾体系。一旦发生灾害,英国政府会调动所有应急机制,从陆地、河道和空中提供急救和支援。英国气象局将“全国恶劣天气预警服务”作为向市民和政府机构服务的一个重点。一旦出现大风、暴雨、暴雪、浓雾和大面积冰霜等灾害天气,英国气象局就会启动预警机制。在警告发出后,该系统会在短时间内,通过因特网、电台和电视台向英国13个区域提供极端天气信息。在风灾频发地区,铁路、高速公路和地铁管理部门都设法减少在道路两旁植树,以防恶劣天气到来时树木被刮倒,阻碍交通。2007年冬季,威尔士地区发生洪水,完整的防灾体系帮助政府在短期内控制了灾情,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突发灾害联动防范机制

德国的灾害预防机制由多个担负不同任务的机构有机组成。在发生疫情以及水灾、火灾、雪崩等自然灾害时,他们各司其职、协力合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和对社会的冲击。

德国还重视环境管理与生态保护工作。虽然没有单独的“防洪法”,但就防洪工程规划建设和管理、洪水预警、抗洪抢险和灾后救济等不同方面设立具体法规,并指定有关执行部门。抢险救灾工作由德国各州的内政部负责。整个救灾工作由该州内政部长统一指挥。如果洪灾涉及到多个州,则由这几个州的内政部长相互协调。救灾所需经费,主要由保险公司、红十字会、教会和慈善机构承担,联邦政府承担的部分相当有限。 ?

高度重视抗灾减损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瑞士是世界著名滑雪胜地,也是雪崩频发的地方,预测和防范雪崩是每年入冬的要务之一。为预防雪崩,瑞士境内不少滑雪场都设立防护网,进行雪道监控,开通警报系统。为降低雪崩带来的危害,在阿尔卑斯山地区还设立多个远程自动观测站,站内配备测量风速、积雪厚度和温度的仪器。观测站收集到的数字传送到达沃斯之后,研究机构即刻分析,每天两次向公众发布雪崩预警报告。

瑞士一家体育公司向滑雪爱好者推出名为“生命包”的气囊滑雪服,据说能帮助他们在遇上雪崩时保住性命。“生命包”的使用方法类似救生衣。遇到紧急情况时,使用者拉下自动充气装置拉绳,气囊开始充气,为使用者提供头部保护,保证使用者在随崩塌的积雪下落时不发生翻滚,头部始终向上。这样可以避免使用者头部受猛烈撞击而昏迷。据统计,雪崩遇难者中约20%死于昏迷。这套气囊滑雪服重3公斤,充气状态形似飞机上供乘客使用的气枕,但体积更大。一旦被埋在雪下,气囊中储存的约150升空气可作氧气补给,延长使用者存活时间。

对我国应对极端气候的启示

逐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针对极端灾害性气候,我国应制定和完善一套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加强生产、生活安全,严禁出现抬高物价谋取暴利等行为,防止出现混乱局面。同时提高抗击极端灾害性气候的科学技术手段。

建立健全预警系统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容易频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类似雪灾、旱灾、汛灾这样的灾害性天气,将来也许还会降临到我们头上。如果没有完善的应急预案、应急机制和物资准备,就不可能对灾害性天气下单位和个人的生产、生活进行有效的调节,提供相应的救助与服务,势必会带来种种新的社会问题。对于一座城市、一个地区而言,所有突发事件都不应当成为意外,面对各种事件,我们要能成竹在胸地应对。这种从容,不仅源于各类应急预案的健全,更在于把应急预案体现在行动中。只有建立完备的应急管理机制,城市才能处变不惊。应急预案的成熟程度是政府应急机制成熟程度最基本标志。面对突发性灾害,需要提高政府对紧急事件快速反应和抗御风险的能力,为大众提供快捷的紧急救助服务,形成有效的社会救助机制。

加强技术创新

针对极端天气事件多发的情况,要加强应对极端灾害性气候的技术创新,通过各种媒体、网络,加大科技救灾的宣传力度,普及科技抗灾技术,努力减少灾害损失,保障生产;组织专家进一步提炼科技攻关项目,加大中低纬度地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测、地质灾害防治、保障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等重大生命线抗灾工程、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力度,将先进成熟技术集成配套。国家科技计划应重点支持,地方各级科技主管部门也要结合地方需求,在安排地方科技项目时对防灾减灾给予重点支持,为提高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高度重视次生灾害防范

重大灾害过后,人们往往容易放松警惕、麻痹大意。然而,恰恰相反,还要高度重视消除因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房屋坍塌、冻坏冻死动植物处理等次生灾害,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使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通过科学的灾后重建得以尽快恢复。

精确预报能力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天气变化无常,而天气预报的一个“预”字决定了它不可能做到100%准确,这是客观事实。就此次雪灾而言,据悉,从气象方面看,去年夏秋就预报了由于拉尼那现象会使2007年冬天成为冷冬。拉尼那现象近年发生越来越频繁,是由于全球变暖引起的,这一点已有一致的共识。但拉尼那现象引起的低温,是以何种形式出现,并如何引起天气变化,可能较难做出精确预报。因此,气象部门要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增强监测能力,特别是针对结冰状况的观测,除利用国内现有的数值预报模式结果外,还需要参考欧洲、日本、美国的数值预报结果,提高数值预报产品的分辨率,有了精确天气预报,党和政府就有了夺取防灾抗灾全面胜利决策依据。

提高民众综合素质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民众教育,尤其要突出防灾自救、全民抗灾等方面教育。面对极端灾害性气候,大家要团结一心,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保证防灾抗灾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应对这次雪灾,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使他们对未来的极端气候变化有新的认识,从而能够坚决执行国家在环境问题,节能减排问题等方面的各项政策法令。

推动灾害保险保障机制和制度建设

2012年全球已经有1.1万人因自然灾害而丧生,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1400亿美元。其中,650亿美元的损失将由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弥补,保险保障机制在预防和分散灾害风险、提供灾后损失补偿方面发挥的作用逐步放大。

如何使保险的风险分散和灾后的经济补偿功能在全球防灾减灾体系中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是全球保险人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而跟踪每年全球灾害事件的发生和灾害风险管理事态发展,总结各国防灾减灾的经验和教训,对推动灾害保险保障机制和制度建设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我们应从灾害中汲取教训、得到启示,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和影响评估技术研究,加强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科学技术研究、应用与科普宣传,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不断地完善和健全国家基础设施、道德规范、法律制度,提高应对能力。

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社会基础,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讲话篇1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是增强公民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科学素质是决定全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已经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公民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成为影响到社会稳定、国计民生、生活品质的直接因素。目前,全市科普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持续提升, 科学素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各县区均成立了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不断健全,工作网络不断完善,为科学素质工作扎实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各级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广泛开展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三是积极搭建科学素质平台,科学教育工程、科普资源开发共建工程、科学素质传播工程、科普设施基础工程、科普人才建设工程都取得显著进展。四是定期组织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科学素质主题活动,活动阵地不断拓展,工作领域不断拓宽,探索了一些好的做法,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虽然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认识上还有差距,个别地方、少数单位对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被动应付。二是队伍建设、经费保障不足, 大部分县区没有落实科普专项经费。三是基础建设相对滞后,市科技馆虽然土建工程基本完成,但还没有正式布展开放。除无棣县科技馆已建成开放外,其他县区还处于空白阶段。 对此,各级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按照上级要求,认真查找自身问题和不足,采取有力措施,理清思路,迎难而上,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任务目标,推动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坚决打好?十二五?科学素质工作收官战

 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十二五?末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达到6%。下半年,国家、省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将对我市进行评估和验收,期间将组织开展大型抽样调查。从我市现状来看,完成任务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认真查缺补漏,狠抓整改落实。

 一要注重结合抓落实,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普活动。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利用?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气象日?等活动载体,大力开展?三下乡?、进社区等群众性科普活动,策划好具体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要把开展科普活动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惠民生、促和谐结合起来,提高科普的针对性、实效性。要积极引导基层群众依据自身特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进一步扩大参与度,提升覆盖面,达到主题活动出特色、品牌活动出影响的效果。

 二要突出重点抓落实,扎实推进五大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一是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节、科技创新大赛等,培养未成年群体的创新思想、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二是实施失地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结合农民工培训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劳动技能培训等科普活动,开展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失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三是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加强企业职工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开展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开展各类就业、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再就业和创业能力,在企业中开展技能比武、技能大赛、?讲理想、比贡献?等活动,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四是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推进社区科普大学建设,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围绕安全健康、生态文明、防灾减灾等内容,开展科教进社区、科普讲座、科普咨询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贴近群众生活的社区科普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五是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通过举办报告会、讲座、培训和网络学习等方式,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三要延伸链条抓落实,构建科普社会化大格局。 各县区要认真落实市县共建协议,对照目标,分解任务,强化责任。在科学素质工作网络上向乡镇、街道延伸,形成市、县、乡三级科学素质网络体系。要对照国家、省考核方案,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摸清底数,查找不足,以考核为动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把科学素质工作任务落实好。 要加大科学素质工作宣传报道力度,在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开设节目、专栏,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科学传播功能,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领导,履职尽责,为全市科学素质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社会工程,关系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大局,各级 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强化职责,找准定位,对号入座,确保完成科学素质工作规定任务。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及时调整充实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领导责任, 加大领导力度, 全盘谋划、统筹考虑,把科学 素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成员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指定专门科室、人员负责科学素质工作。 要按照规定标准落实科普工作经费,加强人员配备,完善体制机制, 为科学素质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市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发挥好综合协调作用,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制度,及时通报信息情况,确保政令畅通。

 二是认真履行职责。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认真落实好省、市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任务,做到凡属于本部门、本县区必须落实的,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属于本部门、本县区职能范围的,要扎扎实实地把工作做到位,确保不出现任何纰漏。

 三是强化督导考核。 要进一步完善对各县区科学素质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准确评价各县区贯彻相关上级文件精神 的落实情况。市科协作为牵头部门要发挥好组织、协调、督导等作用,与各成员单位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能优势,发挥好的引领引导作用,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情况和有关资料。各县区要对照职能和任务,对照目标和要求,分解任务,强化措施,真抓实干, 从根本上推动科学素质工作的深入开展。

 同志们,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是一项软环境,也是一项基础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以强烈的担当意识、科学的工作手段、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开创全市科学素质工作跨越提升的新局面!谢谢大家。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讲话篇2

 同志们:

 省政府召开全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研究部署?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开成了一次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开拓创新的动员大会。对于我省全面推进?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工作跨越发展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袁宝成副省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十二五?时期我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在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中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客观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深刻地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我省?十三五?时期的公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他在讲话中明确了今后五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和任务要求,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推动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建成适应创新型广东建设需求的公民科学素质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等体系,显著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工作跨越发展,努力实现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以上的目标。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何真同志代表省科学素质纲要办作了一个全面客观的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省?十二五?时期全民科学素质的工作成绩、基本经验、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按照国家、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对?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作出具体安排。会议对我省获得首批2016-2020年度全国和全省科普示范县(市、区)、镇的单位进行授牌。省教育厅、省地震局、省农科院、广州市、深圳市龙岗区等单位分别介绍了工作经验,与会同志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意见。会议还印发了2015年全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报告和?十二五?全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成果等文件资料。大家普遍反映,会议规格高,开得务实、高效,为我省?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省科学素质纲要办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讲几点意见。

 一、抢抓机遇,认真落实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谋篇布局。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把科普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为全面推进?十三五?时期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供了战略指南。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将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国各地正在你追我赶地加快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会议的要求,认真做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贯彻落实好袁宝成副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大局意识,提高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要按照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粤府办﹝2016﹞64号文件)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及时组织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促进相关目标任务落实到?十三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部门事业发展计划,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各地纲要办要及时向本级政府请示汇报,对?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二、牢记责任,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短板。

 我省是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基数大,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要如期完成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0.5%以上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目前,科学普及还远远未能摆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尤其在解决农村群众科学素质偏低、缩小城乡居民科学素质差距、增加公共科普服务产品供给、加快科普信息化,以及在争取财政增加投入、创新纲要实施机制等方面,既是工作面临的难点和要点,也是下一步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推动工作的突破口。对于发达地区来说,要乘势而上,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实现本区域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快速跨越发展,争当排头兵,为提升全省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多做贡献,同时,创造条件支持欠发达地区开展工作。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推进工作的困难更多更大、任务更重。要克服畏难情绪,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抓示范、抓重点、抓突破,推进本区域公民科学素质工作跟上全省的步伐。各地科协要切实担负起纲要实施工作的牵头责任,充分发挥纲要实施平台的综合协调作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争取部门的支持合作,不懈努力地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希望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科协履行职责,发挥部门的职能优势,加大工作力度,将本部门承担的相关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三、创新机制,强化检查督促,形成公民科学建设的新合力。

 按照会议要求,省科学素质纲要办下一步将重点做好推动粤府办﹝2016﹞64号文件的落实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检查督促机制。一是充实省科学素质纲要办的成员单位。按照文件确定的责任部门,增加省科学素质纲要办的组成单位,加强与省直部门的联系沟通,形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新合力。二是进一步明确部门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工作任务。对照部门职责分工,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相关任务分解至省直各有关部门,做到各负其责、分工合作,真正实现大联合大协作。三是探索建立省与地方、部门之间协同推进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工作机制,采取分解任务、共建共享、调查监测、定期通报、适时开展检查评估等方式,促进相关问题的重视解决,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均衡发展。

 同志们,?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目标任务已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齐心协力,为全面完成我省?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而付出更大的努力!

 谢谢大家。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讲话篇3

 同志们:

 正当全县各族人民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各项发展目标,为?建设活力双柏、构建和谐虎乡?克难奋进之际,我们利用今天上午的时间召集各位召开县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主要是总结上年度的工作,安排落实下年度工作任务。就此,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请各成员单位在新的一年里抓好相关工作。

 一、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提高对实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认识

 党的十七大描绘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县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掀起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新高潮。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的主题、精神实质、部署要求和重要任务,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七大确定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上来。要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大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赋予的新任务,准确把握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活力双柏、构建和谐虎乡?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做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认识,增强对做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按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四个坚定不移?的根本性要求,紧紧围绕加快?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进一步更新观念,理清工作思路,丰富工作内容,创新工作载体,努力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突出重点,扎实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

 《全民科学素质实施纲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纲领性文件。《纲要》中提出的新概念、新方针、新规划、新措施,是实施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国家战略意图的新亮点,将对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贯彻实施《纲要》,不是单纯的政府行为,也不是自发的群众行为,而是政府、社会和全体公民都来参加和推动的一场广泛的社会行为。作为政府及政府部门在实施中起领导和推动作用,负有主要责任,社会各方面应共同为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提供充足的机会和渠道。此项工作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我们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健,以求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突出全民科学素质主要工作任务。建设小康社会,先从观念入手。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意识,才能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大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普及,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重点宣传普及好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疾病预防、合理消费、文明和谐的生产生活理念,引导全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要突出全民科学素质实施工作重点人群。我们要从国家及社会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客观条件和能力尚不足等实际情况出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要侧重于未成年人和农民这两个重点。以实施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积极开展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要利用现代远程教学媒体,认真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等活动,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爱好、提高广大青少年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积极开展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要通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技入户工程、农函大?实际、实用、实效?技术培训,及时把农民需要的科技知识、现场科技培训送到田间地头,着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农村经济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服务,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科学文明健康方式的形成;积极开展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要通过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进社区?活动,及时把贴近生产、贴近生活的科普知识传播给全民,组织各种形式的再就业培训、外出农民工培训,提高广大城镇劳动人口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动能力;积极开展领导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要通过创建学习型机关,举办各种知识讲座,?菜单式选学?、报告会等形式,积极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三要突出科学素质工作资源整合工作。贯彻落实《科学素质纲要》必须打破行业、部门之间的壁垒,加强各类科普资源的开发、整合、集成和利用,实现科普资源的共享。抓好科学教育的整合,依托各级各类学校和有关部门,培养一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一套适应不同对象需要、满足科学教育与培训要求的教材教法,有计划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科学教育服务;抓好科普人力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科普示范基地等活动场所的作用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科普画廊、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室等设施,开展群众性科普教育活动。

 四要突出科学素质工作氛围。加大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大众媒体的作用,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开设科学素质工作专栏或转播科普专题节目,多形式地开展宣传工作,营造浓郁的氛围和声势,围绕主题和重点人群,积极动员全民参与素质提升工作。及时发现和总结典型经验,宣传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发挥典型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的示范作用。

 三、团结协作,共同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要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当作部门的重要职责和长期的工作任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团结协作,共同做好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抓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必须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领导是否重视,对这项工作的认识程度如何,在工作布局中把它放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投入了多少资源,形成了什么导向,对《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及成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县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要主动向县委、政府加强汇报请示,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发挥好统一规划、加强领导的职责,责无旁贷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县科协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实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要节点,既是?指挥部?又是?作战部?,要认真做好协调、督促、检查和服务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和措施;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各司其职,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落实专人,真正将有关任务纳入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工作的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团结作战,共同开展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

 二要强化保障,提高科普服务能力。蓝图画得最好,没有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科学素质建设目标就要落空。首先,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规定,将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财政增长逐步加大对科普经费的投入;其次,把必要的科普科技场地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争取省州对我县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争取在行政村或群众较多的村社,建设科普宣传站、科普宣传栏、配备科普宣传员;第三,制定和落实好有关科普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组织,科技工作者和其他社会力量,依法参加科普工作,稳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第四,动员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开展好科普作品创作,将质量好、影响大的科普作品及时传送给公众,形成全社会重视科普、支持科普、推荐科普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要抓好示范带动,进一步完善机制。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上级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安排,统筹策划组织实施规范较大、特色显明、内容丰富、形式鲜颖、有较大吸引力的科普大型活动,构建统一领导、分工合作、各负其责的科普工作局面,逐步建立完善全民科学素质状况监测指标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沟通情况,协调处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抓住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示范创建机遇,将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纳入示范工作范围,确保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有序稳步开展。

 同志们,实施《纲要》,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崇高事业。我们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共同做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

 

2010年嵩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2009年工作回顾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一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到2020年,推进计划的主要任务是:

 1.设立科学家工作室。为积极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其潜心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

 2.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引领相关行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组织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领军人才。

 3.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向科技型企业,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创新创业的优秀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4.建设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通过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地完成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任务,保持和提升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5.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为依托,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

  二、实施原则

 1.坚持与科技、教育规划相衔接。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加强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工作的紧密结合。

 2.坚持与重大任务相结合。加强高端引领,突出科技前沿、重点领域和战略需求,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培养、造就和集聚人才。

 3.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在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评价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着力激发科技人才敬业奉献、求真务实的内在动力,建立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专心创业的良好环境。

 4.坚持统筹协作。加强项目、基地、人才的紧密结合,统筹推进现有科技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加强部门协作和区域统筹,做好与部门、地方现有人才计划的有效衔接,形成部门协调有效、地方落实有力、组织实施有序、资源配置合理的工作格局。

 5.坚持分类推进。按照“整体部署、分类推进、试点先行、逐步完善”的工作原则,针对不同任务特点,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工作步骤。对于探索性强、实施难度大的任务先行开展试点,逐步完善,积累经验后全面展开。

  三、遴选条件及方式

 根据推进计划各项任务的不同特点,结合现有的工作基础,支持对象分别按照以下条件和方式进行遴选。

 1.科学家工作室。

 科学家工作室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首席科学家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研究方向处于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世界科技前沿领域;

 取得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具有发展成为世界级科技大师的潜力;

 能够坚持全职潜心研究;

 坚持科学精神、品德高尚。

 首席科学家由有关部门、地方或国内外权威专家推荐产生。科学家工作室要有具体的科研规划、建设方案和部门(地方)支持措施,加强与国家相关人才计划的衔接。科技部组织专家对首席科学家人选和工作室建设方案进行论证,会同有关部门或地方批准建设。

  2.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在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具有主持承担国家或地方重要科技项目的经验;

 表现出较强的领军才能、团队组织能力;

 拥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年龄在45周岁以下。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由有关部门、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重点科研基地等限额推荐或知名专家特别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3.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科技型企业的主要创办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

 企业创办不足5年;

 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企业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成长性。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由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4.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所从事科研工作符合国家、行业重点发展方向和长远需求;

 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经历;

 团队创新业绩突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团队组织结构合理、核心人员相对稳定;

 团队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科研规划。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由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牵头组织单位择优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5.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牵头单位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

 牵头单位应有丰富的科技资源、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人才培养基础;

 牵头单位建立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开展国际化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

 牵头单位建立了科教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机制;

 在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方面先行先试,能够发挥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由部门和地方择优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对基地建设方案进行论证,经推进计划部际协调小组批准后建设。

  四、支持措施

 1.落实和制定配套政策。加大现有人才政策落实力度,结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根据推进计划各项任务的具体情况,在科研管理、人事制度、经费使用、考核评价、人员激励等方面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并先行先试、逐步完善。

 2.加强人才与项目、基地的有机结合。在国家科技计划实施和重点创新基地建设中,进一步突出对人才和团队的培养。改革科技计划管理办法,简化立项程序,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中已承担科研项目的,完成项目任务后优先给予滚动持续支持;未承担科研项目的,可自主提出研究项目,符合国家科技计划要求的.,按程序给予优先立项。具备条件的依托单位优先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基地。

 3.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统筹国家科技计划等相关经费的安排,调整投入结构,创新支持方式,加大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的支持力度。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设立中央财政专项经费,对科学家工作室等重点任务给予支持。加强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4.探索建立适应不同任务特点的具体支持措施。对科学家工作室采取“一事一议、按需支持”的方式,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不参与竞争申请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实行聘期制,赋予其充分的科研管理自主权,建立国际同行评议制度。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加大培养和支持力度,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落实期权、股权和企业年金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5.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进计划入选对象所在单位、园区、地方和部门要集成各方资源,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在推进计划实施过程中创造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强对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宣传报道,为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进度安排

 推进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

 1.2011年,为部署启动阶段。发布推进计划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开展科学家工作室建设试点,启动各项任务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2.2012年至2015年,为全面实施阶段。到“十二五”中期,完成相关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的制定完善工作。到“十二五”末期,推进计划各项任务完成过半,开展中期考核评估。

 3.2016年至2020年,为深化完善阶段。到2020年,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等方面完成推进计划总体目标,带动和引领各类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发展。

  六、组织实施

 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推进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1.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由科技部牵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参加的推进计划实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研究协商重大问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部。

 2.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择优遴选一批国内外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水平专家作为推进计划咨询专家,完善咨询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推进计划组织实施中的决策咨询作用。

 3.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根据推进计划的实施进度和目标要求,实施定期的报告制度和评估制度,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建立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加强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的跟踪管理和评估考核,不断完善实施工作,提高推进计划实施效果。

  规划项目实施方案二

 为推动我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设,推进我市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赣府发〔2014〕1号),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气象局《关于加快推进江西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赣发改农经〔2014〕39号)等文件精神,按照井冈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气象事业发展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成较为完善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人才体系,气象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气象保障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气象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气象整体实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二、工作任务

 (一)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建设。

 1.监测系统。全市建设5套乡镇6要素自动气象站、10套单雨量站;对厦坪国家级台站进行新型自动站建设;配置一套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建设2套综合气象观测数据处理平台等。

 2.网络通信系统。对茨坪和厦坪站地面气象广域网络、局域网络系统、应急通信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历史气象资料安全管理和数字化平台、信息业务软件进行升级和改造。

 3.预报和风险评估系统。建设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和气象灾害风险调查系统;对MICAPS预报系统和市本级数值预报释用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4.预警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平台和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建设市乡村信息接收终端和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市公共气象服务发布系统等。

 5.气象装备保障系统。建设气象仪器设备运行监控、维修、检定、试验等装备保障系统。建设1套运行监控系统、计量检定标校系统;建设1套运行维修平台。

 6.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防治业务运行配套基础设施系统。对茨坪、厦坪2个气象台站的业务值班室、供电、环境等,按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防治要求进行配套升级改造等。

 7.综合业务平台。建设2个综合业务平台。

 (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

 1.空中云水资源跟踪监测系统。补充现有空中云水资源监测系统的不足,配备激光测云仪1台。

 2.作业决策指挥系统。完善作业指挥系统,配置信息传输和作业指挥平台设备;统一开发集资料分析处理、作业潜力识别和条件预报、地面作业指挥、作业效果检验效益评估、信息管理于一体的业务软件系统。

 3.地面作业系统。补充现有作业装备的不足,新增移动火箭作业系统1套、固定火箭作业系统1套;建设1个标准化火箭作业点。

 (三)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雷电灾害监测。建设1套雷电灾害监测大气电场仪。

 配备1套气象灾害调查装备。配置雷电灾害调查、现场取证设备,包括摄像机、执法记录仪、大型地网接地阻抗测试仪、雷电灾害调查专用设备、现场调查交通设备等。

 (四)科技与人才保障能力建设。

 建设1个科普展厅;建立1个社区校园气象站。建立健全培养、引进人才配套优惠政策,培育、扶持创新团队,鼓励、支持职工提升学历层次,建立远程培训教育示范点。加强人才队伍培训,建立完善干部交流制度。

 (五)气象灾害应急能力建设。

 1.加强气象灾害应急值守能力建设,建设1个标准化应急值班室,配备必要的应急值班、信息传送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电话传真机、扫描仪、通信设备、舆情监控报警设备等)。

 2.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设1个气象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应急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平台、舆情监控、无纸化办公系统;加强宣传能力建设,购置单反数码相机、笔记本等采编设备。

 (六)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1.生态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建设市、乡农用天气、作物产量、病虫害气象条件等服务系统,购置1套生态农业气象服务专用数据库及数据库软件。

 2.生态农业气象情报系统。建设市、乡农业气象情报服务系统,配置1套农业气象情报专用数据库软件、服务器等。

 3.农业重大灾害立体监测系统。完善市、乡农业灾害地面监测系统,在粮食主产区建设作物生态观测点、土壤水分观测点,新增1套重大农业灾害调查设备等。

 4.农业重大灾害预警服务系统:完善农业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农业重大气象灾害防御适用技术。

 5.农业重大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完善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建设1套高分辨率地理背景数据库、1个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平台等,开展灾前风险分析、灾中跟踪监测诊断、灾后评估分析。

 6.现代农业决策支撑系统:配置1套ARCGIS决策服务系统,开发农业气候区划、气候可行性论证和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服务的现代农业气象决策支持系统。

 (七)台站业务运行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完成井冈山气象局业务用房建设;对观测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和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改善;加强台站气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三、建设资金安排

 (一)总体安排。

 气象“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井冈山市总投资1479.57万元,投资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配套投资,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147.30万元,省级配套投资123.09万元,市级配套投资209.18万元。本文由第一公文网提供。本文由第一公文网提供。具体项目资金安排在现有项目内容和设备配置基础上,由市财政核实,并根据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分年度逐步逐项予以安排。

 1.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115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892.09万元,省级配套投资115.21万元,市级配套投资144.70万元。

 2.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47.26万元。其中市级配套投资47.26万元。

 3.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32.3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3.8万元,省级配套投资8.5万元。

 4.科技与人才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9.93万元。其中市级配套投资9.93万元。

 5.气象灾害应急等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万元。

 6.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8.8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1.61万元,市级配套投资7.19万元。

 7.台站业务运行基础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07.23万元,全部由中央预算内投资。

 (二)分项目安排。

 1.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建设1152万元。投资用向主要包括:监测系统409.05万元,预报与风险评估系统80万元,预警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230.78万元,信息网络支撑系统85.83万元,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19.34万元,装备保障系统19万元,综合业务平台8万元。

 2.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47.26万元。投资用向主要包括:空中云水资源监测系统9万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系统11.27万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26.99万元。

 3.雷电灾害防御、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等能力建设。总投63.10万元。主要投资用向:现场取证设备61.10万元,雷电气象灾害调查取证装备2万元。

 4.科技与人才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9.93万元。主要投资用向:科普展厅3.93万元,校园气象站6万元。

 5.气象灾害应急等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万元。主要投资用向:应急值班室标准化建设1万元,应急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平台、舆情监控系统、无纸化办公系统建设1万元。

 6.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8.8万元。主要投资用向:生态农业气象服务系统7.6万元,生态农业气象情报系统4.5万元,农业重大灾害立体监测系统7.7万元,农业重大灾害预警服务系统1.2万元,农业重大灾害风险评估系统6.3万元,农业重大灾害防御技术1.5万元。

 7.台站业务运行基础保障能力建设207.23万元。主要投资用向:台站观测场地标准化改造12.23万元,台站业务用房建设、维护160万元,台站水电路等设施改造30万元,台站文化基础设实建设5万元。

 四、实施进度和时间表

 (一)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从2014年开始,分两年实施。

 2014年1-3月市气象局会同发改委和财政局完成所有项目的分项实施方案,并报政府审核。

 2014年4月-2015年12月,按照分项实施方案要求及各单位职责认真组织实施,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二)项目建设资金安排。

 1.2014年度安排1003.05万元(约占总投资的70%)。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777.79万元,省级配套安排72万元,市级配套16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各类监测系统、预报预测系统、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网络信息气象业务系统建设,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等建设。

 2.2015年度安排476.51万元(约占总投资的30%)。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369.51万元,省级配套安排51.09万元,市级配套45.18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各类评估系统、人影各类业务系统及作业效果检验系统,以及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气象科普和人才保障能力、现代农业气象科技创新外场效果检验示范点等建设。

 3.以上两年建设项目及资金安排,详见《吉安市气象“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分解表》。

 五、建设任务分工

 “十二五”规划项目落实工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单位分工协作,共同推进落实。市政府牵头负责项目的落实工作;发改部门负责规划项目审核工作;财政部门负责项目建设内容把关,并将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从2014年开始分两年足额落实到位;气象部门要根据省市气象局要求,加快有关工程建设进度,区分轻重缓急安排和启动工程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全市成立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气象局,由张伏秋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二)强化经费保障。

 市财政要加强统筹集约,多渠道落实重点工程建设资金,强化监督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确保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三)强化项目管理。

 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建立并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等制度,科学组织施工,严格质量管理,确保项目规范推进。要健全工程建设管理责任制,强化工程验收、检查、审计和资金使用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工程投资和项目进度符合要求。本文由第一公文网提供。在确保项目建设按期完成的同时,气象局要充分利用建设项目在气象灾害防御中的作用,边建设边发挥建设项目的效益,全面提升全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海南省农垦海口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历程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经受严峻考验、取得重大成效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县人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国家级卫生县城通过复验被再次命名,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一次创建成功,相继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旅游强县”、“全国水电暨电气化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全省职教强县”、“全省职教攻坚先进县”、“全省科普宣传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工作走在全市、全省前列。

——一年来,我们全力打好战危机、保增长攻坚战,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完成90亿元,增长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1亿元,增长15.1%,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1.19亿元,增长3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亿元,增长26%,其中城镇投资完成82亿元,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亿元,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02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96元,增长8.5%。各项指标全部完成预定目标,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增速等指标在全市处于领先位次,有望再次成为全省经济发展先进县。

工业运行保持平稳。全力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同中科院、清华、北大、国家行政学院等全国知名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赢得智力坚强支撑。邀请国内知名经济学家、管理专家到企业把脉问诊开展咨询,针对存在问题分类施策,对症下药,提振企业战危机、保增长的能力和信心。财政注资将政府融资平台资本金增加到1.9亿元,金财担保公司资本金增加到5400万元,支持成立聚融、涌福投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获省批准。三次召开银企洽谈会,落实银行贷款4.3亿元。面对钼价持续低迷、钼矿企业效益下滑的不利局面,调整实施以金补钼战略。6家黄金企业抓入选品位,抓设备运转效率,在危机中逆势而上,扩规模、上项目、拉链条,全年黄金产量突破16万两,继续保持全省第二、全国第八,成为我县经济的一大亮点和保增长、战危机的重要支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亿元,同比增长18.8%,增幅位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利润10亿元,同比增长21%。

项目建设提速推进。实行周项目例会和领导分包责任制,存在问题现场办公,手续办理全程跟进,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金源公司日处理3000吨选厂扩建项目竣工投产,成为全国黄金企业单体选矿处理能力最大的矿山企业。天运公司日处理800吨黄金采选项目建成投产,投资1.5亿元的宗源公司日处理5000吨钼采选项目设备到位。开工项目强势推进。投资2.2亿元的中金公司日处理200吨黄金冶炼项目和投资1.5亿元的洛矿集团氟化工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投资1.1亿元的德亭110千伏变电站建成运行;投资2.3亿元的蛮峪220千伏变电站、投资1.2亿元的旧县童子庄110千伏变电站开工在建,今年6月建成运行,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县电网薄弱和用电困难问题。

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建筑规划设计院等全国高水平规划设计单位的专家到我县勘查设计,总体发展规划、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基本完成,确立了建设中原氟化工基地的发展方向。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投资1100万元完成园区道路,投资200万元完成35千伏输变电线路改造,投资200万元建设供水工程。首批入驻的两个亿元以上项目中金冶炼、氟化工进展顺利,今年4月即可建成投产。新谋划的5个投资5.3亿元的后续项目今年有望全部开工建设。两年内产业集聚区即可实现产值25亿元,利税6亿元,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极。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利用牡丹花会、豫港澳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四届中部博览会等平台,积极对外招商。同中国黄金总公司签订了总投资18个亿的框架协议,同洛矿集团签订了三年内投资35个亿的投资合同,从世界银行争取到3亿元长期低息贷款指标。全年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90亿元,到位资金19.7亿元。签约项目数量、质量、投资总额与往年相比都有了新的突破。

——一年来,我们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农业产业稳步发展。战胜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旱灾,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达到20万吨。林业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完成各类造林16.9万亩,占省分任务的127%,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三,顺利通过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验收。291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部完成,进度和质量一直居全市、全省前列,受到国家林业局表扬和肯定。农业产业不断壮大。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32个,开工建设库区、旧县500头规模奶牛养殖小区,落实贴息贷款120万元,发展土鸡散养119户,土鸡散养存栏达到50.5万只。全县畜禽总饲养量达到422万头只,畜牧业总产值达6.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1%。新增烟叶种植面积5000亩,达到4.15万亩,完成烟叶收购772万斤,实现税收970万元。完成农民工培训2.5万人,劳务输出16万人,其中境外劳务702人 。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投资960万元的青沟水库和张王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1433万元的班竹寺、马沟、台上3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939万元,建成一批烟水配套、烟田道路和大型密集化烤房,烟叶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投资900万元,完成5000亩中低产田改造,争取中央财政资金450万元用于灌渠整治,新建一批抗旱应急工程,扩大灌溉面积6800亩。

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争取资金1075万元,全面完成27个扶贫整村推进村建设。投入资金1511万元,建成14个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和8个异地搬迁工程,搬迁深山独居、散居群众838户、3500人。投资360万元,启动世行五期扶贫项目,完成6个先导工程项目村建设。清华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扶贫项目在我县实施。积极发挥老促会、扶贫基金会和系统帮建等扶贫力量,又有1万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投资838万元,建成移民工程116个。创新库区移民安置思路,开工建设县城回流移民安置小区和库区桥北回流移民新村,首批可安置移民220户。积极探索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确立产业扶贫思路,规划建设库区500头规模奶牛养殖小区。国家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在北京利用半天时间专题听取我县专业扶贫规划,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将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89个村庄规划编制,实现318个行政村规划全覆盖。建成20个市级示范村、36个重点整治村,20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6个乡级便民服务大厅。整合资金400万元购置水泥1.5万吨,硬化通组入户道路328.5公里,新农村建设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一年来,我们加快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加强宣传促销,旅游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投资5000万元的伏牛山白河旅游服务中心完成主体工程。投资6000万元的白云山铜河换乘中心实现换乘。投资5800万元的木札岭旅游度假中心13栋别墅主体完工。投资1200万元的伊河漂流水上乐园投入运营。

品牌创建再获丰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意将我县纳入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范围。省旅游局为我县“中国旅游强县”授牌。白云山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公园”、“中国旅游领袖景区”和“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正式启动。利用参加全国博士后联谊会演出之机高调宣传推介嵩县旅游,白云山被确定为全国博士后疗养基地、实验基地、联谊基地、婚育基地。白云山、天池山同时被授予“全国科普示范教育基地”和“省级文明风景区”,木札岭被中国旅游网确定为全国摄影基地。新浪网、旅游卫视联合评选我县为“2009全国绿色生态城市”。

宣传促销成效显著。实施千万元大酬宾活动,在省内外27个地市发行旅游代金券81万张。在央视一套和新闻频道、中国旅游报等主流媒体强势宣传。省政府在白云山举行森林生态价值新闻发布会,白云山以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超过郑州100倍、超过北京天安门1000倍,引起了巨大轰动和广泛关注。成功举办了“白云山杯”第五届伏牛山登山节、天池山全国摩托车表演赛、金秋旅游节、白河首届千年银杏节等节会活动。毛泽东养生文化研究会第九届年会在天池山召开,毛主席女儿李讷等到天池山实地考察,极大提升了我县伟人文化旅游影响力。国家发改委决定在上海世博会上为嵩县旅游做半年时间的免费宣传,并决定在世博会小城镇投资洽谈会上重点给予推介。“白云山篮球队”代表河南省参加了全国第一届“小城镇杯”篮球邀请赛,中央五套给予全程录播,白云山风光亮相全国赛场。全年接待游客、综合经济效益同比分别增长15.7%、16.2%。

——一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发展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县城建设全面加快。深入动员,和谐拆迁,强力推进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北店街城中村改造全部拆迁到位,方案设计和其他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投资1200万元,升级改造城市道路1300米,完成新城电站尾水渠、瑶沟河、于沟河治理工程,铺设供排水管网2300米。嵩州公园后续工程顺利完成,综合活动中心即将建成投用。强力推进伊东新区开发。投资5800万元、全长1800米的伊东大堤工程基本完工,成为新区开发的先导工程和靓丽风景。中金公司5栋18层高层公寓开工建设,路网工程启动实施。大章撤乡建镇,全县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县城创建成效明显。我们牢固树立“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都是创卫日;嵩县55万人,人人都是保洁员”的创卫理念,全县上下共同参与,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县城面貌日新月异,全国爱卫会对我县创卫成果巩固工作高度评价、高分通过,再次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交通建设快速推进。全年实施交通项目16个、总投资1.62亿元,建设公路200公里、桥梁537延米。全长34.6公里、总投资5300万元的天城路建成通车,形成天池山旅游新环线。311国道大修、洛栾快速通道中修、嵩汝路陆浑至饭坡段大修、北李路、庄科桥改建等一批交通工程建成通车,备受全县人民关注的洛嵩高速公路正式开工。

——一年来,我们严格兑现为民承诺,全力推进民生建设,继续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

十件实事圆满完成。在减收增支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挤出资金加大民生投入,努力使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享受更多成果。发放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和教育“两免一补”等补贴资金累计达到1.3亿元,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名列全市第一。建成经济适用房205套1.9万平方米,建成廉租房1万平方米,有效缓解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新增城镇就业5291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68人,动态消除家庭零就业状况。城镇居民医保参保3.9万人,参保率90%以上,高危行业农民工参保3050人。投资2096万元,完成三批饮水工程,解决了4.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户用沼气6336座,沼气服务网点91个。完成农村危土坯房改造160户、351间。实施农村低保分类管理,新增农村低保对象2200人,保障人口22544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5%;城市低保7330人,保障人口比例达到13.7%。全县五保集中供养1276人,集中供养率达到45%。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842例,为患者免除费用80万元,成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建成“万村千乡”连锁超市100个,被授予全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先进县。为全县8万余名中小学生免费进行体检。完成347个自然村通广播电视,总数居全省第二。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3240户。何村、车村2个文化站建成投用,城关、田湖等6个文化站正在建设。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投资2710万元的实验中学、实验小学扩建工程建成投用,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投资997万元的田湖镇一中、闫庄镇中餐厅、宿舍项目完工投用。投资4600万元完成职专搬迁扩建,职业教育得到发展,荣获全省职教攻坚先进县和河南省职教强县。财政拨付220万元,完成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鉴定和抗震鉴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招录特岗教师168名,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县医院新病房楼建成,中医院综合搬迁扩建工程竣工,妇幼保健院实现整体搬迁,县城“三院”建设基本完成。田湖、大坪、何村三个乡镇卫生院病房楼建成投用。建成标准化村卫生所219所。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更加完善,为全县人民提供了可靠的医疗健康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良性运行,提高市级报销比例5个百分点,累计补偿农民医疗费45.7万人次,报销4584.8万元。全民动员防控甲流感,成功处置闫庄、白河甲流感输入事件,全县未出现疫情蔓延,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惠政策,财政拨付312万元,在全省首批按照新标准发放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创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一举成功。积极开展争创民族团结先进县活动,累计向少数民族地区投入扶持资金550万元。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污染减排目标。车村、城关分别通过国家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验收,车村下庙、旧县马店等6个村通过省级生态文明村验收。加大科技投入。安排县级科技三项经费500万元,实施科技项目57项。申报专利36项,完成科技成果76项、优秀科技论文58篇。县级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开工建设。百合公司被授予省级叶类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纬宇纺织公司被授予市级科技型企业。我县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作为河南省唯一县级代表参加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和全国基层科技工作座谈会。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以开展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斗争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建成县公安二级监控接警中心,县城主要路段、重要部门全部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居民安全感明显提高。加强公安“三基”建设,投入700万元改建9个乡镇派出所。积极构建大调解机制,全年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522起,调成率97%。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免费为农民工发放法律知识手册3万余份,全年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14件。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在全省率先启动法治嵩县创建活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尾矿库等重点危险源实行县级领导分包,13座无主库、2座困难库和9座奖补库治理完成。创新安全管理模式,矿山安全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全年事故起数、伤亡人数同比明显下降,荣获“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县”。集中整治矿业秩序,关闭一批不合法、不安全的矿山企业,矿业秩序稳定好转。全力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继续开展领导干部轮流接访、机关干部下访督查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引导群众依法上访、逐级上访,依法打击违法上访、缠访闹访,维护正常信访秩序,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年来,我们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得到加强,社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重新修订了县政府工作规则,严格执行法定程序和法制把关。加强审计监督,切实保障政府资金安全。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干部科学发展意识、工作作风明显转变。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全年办理人大议案、建议76件,政协提案77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8%以上。加大纠风治乱工作力度,受理市长热线、县长热线713件,办结率100%。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文化下乡活动330场次,放映农村公益**3816场。筹资650万元建成40个农村文化大院,筹资90万元建成45个新农村书屋。投资148万元完成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150个行政村基层服务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文物普查进展顺利,旧县镇西店村成为全市文化产业示范村。广泛开展国学进校园、进广场活动,免费发放《弟子规》10万本。编印《新三字经》、《以案说法》读本,以学习“张泉河”先进事迹为契机,以孝敬百岁老人、关注母爱教育为载体,宣教儒行,尊倡礼仪,丰富百姓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养。文化体制改革迈出步伐,成立文化综合执法大队,**公司改制基本完成。第二轮嵩县志发行并获得省级优秀成果奖。统计、外事、侨务、气象、史志、档案等工作得到加强,新闻出版、妇女儿童等工作也取得长足进步。

与此同时,我们坚持远近结合、统筹兼顾,着眼谋划长远发展,着力引资、引智、引政策,努力使嵩县站在更高的起点、占据更加有利的战略通道,抢先发力,蓄势赶超。一是高层次谋划。我们邀请国家高层次专家学者,谋划建设黄金、钼、钾长石、中药材四大工业基地和饭坡氟化工园区、纸房纺织工业园、旅游文化产业园三大园区,谋划项目55个,总投资额达到830亿元;通过资本运作,存储土地,收回矿权,撬动大项目,以资源换项目等机制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为下一步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二是高标准规划。同国家发改委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全面对接,由其牵头为我县做战略发展规划和发展改革试点镇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为我县编制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清华大学、社科院牵头编制人文发展规划,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牵头编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县城总体规划、白云山创5A规划、整体旅游提升规划同时启动,将引领我县未来在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新模式上发展。三是高起点合作。通过多方奔波,积极争取,嵩县相继成为全国绩效预算试点县、全国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县、全国小城镇改革发展试点县、全国森林经营试点县、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示范县、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国家和省级试点,为下一步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资金扶持赢得了先机,为嵩县5年内进入全省20强,2020年成为全国百强县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高质量培训。针对嵩县对外开放度较低的现状,我们提出了强化职工培训,特别是高层次培训的干部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先后邀请著名专家、教授钟朋荣、许正中、李铁、李荣建等做专题讲座和培训,拓宽了发展视野,更新了发展理念,为嵩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取得的各项成绩,是县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衷共济、通力协作的结果,更是55万嵩县人民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结果。我们已经成功度过危机重重的冬天,就要迎来生机勃勃、万紫千红的春天。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嵩部队官兵、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我县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存在的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我县人多地少、底子薄的基本县情尚未根本改变,我县是矿产资源大县,但还不是经济强县,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少,土地、资源、环境等约束加剧;招商引资工作仍需加强,大招商、招大商,引资、引智、引政策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仍较薄弱,农业产业化规模不大、水平不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我县是旅游资源大县,但还不是旅游经济强县,旅游经济效益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亟待提高;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与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社会保障压力日益加大;一些政府部门还存在服务意识不强、行政效能低下,不作为、乱作为,损坏群众利益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工作作风浮漂。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办学大体经历三个阶段。1953年3月至1958年6月,为海南垦殖分局干部学校阶段。主要培训党政和技术,同时开展文化补习。开设的专业有会计、统计、热作栽培、植保、加工、机务、测量、气象、畜牧、护士等,培训干部1200多人,其中中专毕业生500余人。这些同志绝大多数成为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垦区农场的开场元老和骨干。

1958年6月至1974年9月,为广东热带作物学校阶段。主要开设财会、热作栽培、橡胶加工、畜牧兽医、测绘、植保、农机、农牧等专业,有中专毕业生1670余人,培训干部300多人。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垦区经济建设中骨干,学有所成,业有所就。有些在领导岗位运筹帷幄,甘当人民公仆,有些成名成家,硕果累累;有些走马经济大潮,奋力拼搏,有些默默耕耘,乐当人梯…。这一时期的前八年,是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教学质量迅速提高,学校声誉空前提高的时期,被誉为南国桃园一枝花,曾派代表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文革期间停办。1974年10月至今为复办干校、中专阶段。

1974年10月复办干校,1980年改为中专,名为广东农垦海南中等专业学校,1987年秋从加来迁回海品市海垦路。海南建省后,校名改为海南省农垦海口中等专业学校,这一时期先后开设了财务会计、企业管理、农业经济管理、计划统计、审计、财会电算化、计算机及应用、热作栽培、园艺、导游、政工、文秘与档案、工民建等专业,并常年举办各类专业培训班。以电大为依托,创办电大分校,联合高校办大专班,发挥中专学校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骨干作用和辐射作用,在12个农场设农广校分校(教学点),走多功能、多形式、多层次的办学路子。这一时期培养中专毕业生2960人,大专毕业生1081人,农广毕业生7200多人,培养各级各类人员33000多人次。 现学校占地42757平方米,实验基地100亩,建筑面积28453平方米。有教学楼、培训楼、实验楼、职工宿舍楼、学生宿舍楼、食堂等。办学设施齐全,有多媒体电教室,微机教学网络、电子电工实验室、空调制冷实验室、语言室、教学接收网、远程教学网络、经济模拟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等,图书馆和电子图书室藏书种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专业设置求实求新,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现设专业10个,23个教学班级,在校生1480人,几年来毕业生第一次就业率都在85%以上。学校办学信誉好,先后被国家、省或上级主管部门授予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农垦中专考点、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中央教科所国家重点科研德育子课题实验学校、国家珠算技术等级鉴定海南农垦站、教育部教育信息中心远程培训点、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海南省环境优美十佳大中专院校、海南省中专学校微机教学理事单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