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措施有哪些_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措施中
1.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农业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增汇与减排措施
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将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重要理念,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将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新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和各种适应性技术;将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作出努力;将继续推动并参与国际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相关活动,推进清洁发展机制、技术转让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参与并支持“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伙伴计划”等其他合作机制发挥有益的补充作用。(《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P44)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农业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增汇与减排措施
碳中和和碳达峰都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措施。
碳达峰指的是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这一目标旨在通过节能减排和植树造林等手段,减少环境中的二氧化碳。
碳中和则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这一目标旨在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采取措施抵消剩余的排放,实现零碳排放。
碳中和与碳达峰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碳达峰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经之路,只有实现了碳达峰,才能逐步实现碳中和。同时,碳中和也是碳达峰的目标和最终目的,只有实现了碳中和,才能真正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团体和个人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创新,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支持。
要实现碳中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能源转型、碳捕获和储存、碳汇等。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碳中和:
能源转型:推广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碳捕获和储存:通过技术手段将二氧化碳捕获并储存起来,以减少排放。
碳汇:通过植树造林、草原修复、海洋保护等措施,提高自然界的碳汇能力。循环经济: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绿色生活: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减少个人碳排放。
1.低碳消费是人性的彰显马克思、恩格斯很早就提到:“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他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他强调在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要“合理”、避免盲目性,同时认为这种物质变换的前提条件是要适合于人类的本性.因为人是社会人,更是自然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以自然为依托,以生态良好环境优雅为保证,任何人都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独立存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应该向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自然,在索取的同时更要注意保护.低碳消费需要的满足充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性的复归”,反映了人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是人类本性的彰显. 2.低碳消费是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现实要求有统计显示,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上升速度之快令人担忧.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全球气候变暖将直接导致海平面上升、水域面积增大、沿海城市消失、农业减产、生态系统破坏等不良后果,同时还将间接造成一些目前科学家无法预测到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固然有太阳活动变化等非人为因素的推动,但温室气体的增多却是罪魁祸首.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人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 为了应对危机,各国都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实施节能减排.2009年12月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是各国通力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见证.中国政府也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刺激低碳消费需求,倡导低碳消费方式对各国实施节能减排以应对气候变化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3.低碳消费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动力需要的满足要通过消费得以实现,而消费则是生产的最终目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原理告诉我们,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只有被消费者购买才能够获得利润.另外,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低碳消费需要是人们在消费过程逐渐形成的新的消费需要,它必然要求生产者不断调整经营方向,生产出新的低碳产品来适应消费者新的需求,才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在与同类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低碳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需要生产者采用新的低碳技术和低碳工艺,建立低碳经营管理机制,发展低碳产业集群,形成具有规模的低碳产业体系,而这些对于改变我国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现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发展低碳产业必将对资金、技术以及劳动力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