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百年气象站对我国气象事业有何意义?

2.扎根沃土 扎根霞客文化沃土,构建生命成长家园

3.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4.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5.三个文明建设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6.十八大报告是如何论述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

气象文化建设牌子_气象文化建设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意义

筑牢人民群众的“文化根基”。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实现伟大事业的支持者和拥护者,将党的先进理论路线和政策方针广泛、及时地传播到每一个角落,才能凝聚起强大的智慧和力量。基层党员干部应当努力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扎根基层。

走到一线,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魅力,既要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又要确保通俗易懂、趣味性和互动性强。唯有如此,方能表达人民群众的心声,让人民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增强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高扬激浊扬清的“思想旗帜”。如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也同样会面对一些困难和挑战。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基层党员干部更应该积极探索实践,创作出更多有价值的特色作品。

争做正面宣传的“先行军”,不断提升舆论引导力。同时,更要让“明月清风”涤荡心灵,提升自己的判断力和领悟力,正确分辨网络上形形的信息,抵制不良言论,维护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唱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旋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百年气象站对我国气象事业有何意义?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一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到2020年,推进计划的主要任务是:

 1.设立科学家工作室。为积极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其潜心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

 2.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引领相关行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组织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领军人才。

 3.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向科技型企业,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创新创业的优秀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4.建设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通过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地完成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任务,保持和提升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5.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为依托,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

  二、实施原则

 1.坚持与科技、教育规划相衔接。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加强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工作的紧密结合。

 2.坚持与重大任务相结合。加强高端引领,突出科技前沿、重点领域和战略需求,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培养、造就和集聚人才。

 3.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在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评价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着力激发科技人才敬业奉献、求真务实的内在动力,建立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专心创业的良好环境。

 4.坚持统筹协作。加强项目、基地、人才的紧密结合,统筹推进现有科技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加强部门协作和区域统筹,做好与部门、地方现有人才计划的有效衔接,形成部门协调有效、地方落实有力、组织实施有序、资源配置合理的工作格局。

 5.坚持分类推进。按照“整体部署、分类推进、试点先行、逐步完善”的工作原则,针对不同任务特点,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工作步骤。对于探索性强、实施难度大的任务先行开展试点,逐步完善,积累经验后全面展开。

  三、遴选条件及方式

 根据推进计划各项任务的不同特点,结合现有的工作基础,支持对象分别按照以下条件和方式进行遴选。

 1.科学家工作室。

 科学家工作室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首席科学家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研究方向处于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世界科技前沿领域;

 取得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具有发展成为世界级科技大师的潜力;

 能够坚持全职潜心研究;

 坚持科学精神、品德高尚。

 首席科学家由有关部门、地方或国内外权威专家推荐产生。科学家工作室要有具体的科研规划、建设方案和部门(地方)支持措施,加强与国家相关人才计划的衔接。科技部组织专家对首席科学家人选和工作室建设方案进行论证,会同有关部门或地方批准建设。

  2.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在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具有主持承担国家或地方重要科技项目的经验;

 表现出较强的领军才能、团队组织能力;

 拥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年龄在45周岁以下。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由有关部门、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重点科研基地等限额推荐或知名专家特别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3.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科技型企业的主要创办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

 企业创办不足5年;

 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企业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成长性。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由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4.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所从事科研工作符合国家、行业重点发展方向和长远需求;

 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经历;

 团队创新业绩突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团队组织结构合理、核心人员相对稳定;

 团队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科研规划。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由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牵头组织单位择优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5.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牵头单位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

 牵头单位应有丰富的科技资源、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人才培养基础;

 牵头单位建立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开展国际化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

 牵头单位建立了科教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机制;

 在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方面先行先试,能够发挥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由部门和地方择优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对基地建设方案进行论证,经推进计划部际协调小组批准后建设。

  四、支持措施

 1.落实和制定配套政策。加大现有人才政策落实力度,结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根据推进计划各项任务的具体情况,在科研管理、人事制度、经费使用、考核评价、人员激励等方面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并先行先试、逐步完善。

 2.加强人才与项目、基地的有机结合。在国家科技计划实施和重点创新基地建设中,进一步突出对人才和团队的培养。改革科技计划管理办法,简化立项程序,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中已承担科研项目的,完成项目任务后优先给予滚动持续支持;未承担科研项目的,可自主提出研究项目,符合国家科技计划要求的.,按程序给予优先立项。具备条件的依托单位优先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基地。

 3.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统筹国家科技计划等相关经费的安排,调整投入结构,创新支持方式,加大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的支持力度。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设立中央财政专项经费,对科学家工作室等重点任务给予支持。加强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4.探索建立适应不同任务特点的具体支持措施。对科学家工作室采取“一事一议、按需支持”的方式,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不参与竞争申请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实行聘期制,赋予其充分的科研管理自主权,建立国际同行评议制度。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加大培养和支持力度,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落实期权、股权和企业年金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5.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进计划入选对象所在单位、园区、地方和部门要集成各方资源,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在推进计划实施过程中创造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强对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宣传报道,为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进度安排

 推进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

 1.2011年,为部署启动阶段。发布推进计划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开展科学家工作室建设试点,启动各项任务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2.2012年至2015年,为全面实施阶段。到“十二五”中期,完成相关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的制定完善工作。到“十二五”末期,推进计划各项任务完成过半,开展中期考核评估。

 3.2016年至2020年,为深化完善阶段。到2020年,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等方面完成推进计划总体目标,带动和引领各类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发展。

  六、组织实施

 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推进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1.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由科技部牵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参加的推进计划实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研究协商重大问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部。

 2.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择优遴选一批国内外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水平专家作为推进计划咨询专家,完善咨询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推进计划组织实施中的决策咨询作用。

 3.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根据推进计划的实施进度和目标要求,实施定期的报告制度和评估制度,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建立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加强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的跟踪管理和评估考核,不断完善实施工作,提高推进计划实施效果。

  规划项目实施方案二

 为推动我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设,推进我市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赣府发〔2014〕1号),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气象局《关于加快推进江西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赣发改农经〔2014〕39号)等文件精神,按照井冈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气象事业发展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成较为完善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人才体系,气象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气象保障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气象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气象整体实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二、工作任务

 (一)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建设。

 1.监测系统。全市建设5套乡镇6要素自动气象站、10套单雨量站;对厦坪国家级台站进行新型自动站建设;配置一套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建设2套综合气象观测数据处理平台等。

 2.网络通信系统。对茨坪和厦坪站地面气象广域网络、局域网络系统、应急通信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历史气象资料安全管理和数字化平台、信息业务软件进行升级和改造。

 3.预报和风险评估系统。建设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和气象灾害风险调查系统;对MICAPS预报系统和市本级数值预报释用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4.预警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平台和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建设市乡村信息接收终端和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市公共气象服务发布系统等。

 5.气象装备保障系统。建设气象仪器设备运行监控、维修、检定、试验等装备保障系统。建设1套运行监控系统、计量检定标校系统;建设1套运行维修平台。

 6.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防治业务运行配套基础设施系统。对茨坪、厦坪2个气象台站的业务值班室、供电、环境等,按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防治要求进行配套升级改造等。

 7.综合业务平台。建设2个综合业务平台。

 (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

 1.空中云水资源跟踪监测系统。补充现有空中云水资源监测系统的不足,配备激光测云仪1台。

 2.作业决策指挥系统。完善作业指挥系统,配置信息传输和作业指挥平台设备;统一开发集资料分析处理、作业潜力识别和条件预报、地面作业指挥、作业效果检验效益评估、信息管理于一体的业务软件系统。

 3.地面作业系统。补充现有作业装备的不足,新增移动火箭作业系统1套、固定火箭作业系统1套;建设1个标准化火箭作业点。

 (三)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雷电灾害监测。建设1套雷电灾害监测大气电场仪。

 配备1套气象灾害调查装备。配置雷电灾害调查、现场取证设备,包括摄像机、执法记录仪、大型地网接地阻抗测试仪、雷电灾害调查专用设备、现场调查交通设备等。

 (四)科技与人才保障能力建设。

 建设1个科普展厅;建立1个社区校园气象站。建立健全培养、引进人才配套优惠政策,培育、扶持创新团队,鼓励、支持职工提升学历层次,建立远程培训教育示范点。加强人才队伍培训,建立完善干部交流制度。

 (五)气象灾害应急能力建设。

 1.加强气象灾害应急值守能力建设,建设1个标准化应急值班室,配备必要的应急值班、信息传送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电话传真机、扫描仪、通信设备、舆情监控报警设备等)。

 2.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设1个气象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应急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平台、舆情监控、无纸化办公系统;加强宣传能力建设,购置单反数码相机、笔记本等采编设备。

 (六)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1.生态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建设市、乡农用天气、作物产量、病虫害气象条件等服务系统,购置1套生态农业气象服务专用数据库及数据库软件。

 2.生态农业气象情报系统。建设市、乡农业气象情报服务系统,配置1套农业气象情报专用数据库软件、服务器等。

 3.农业重大灾害立体监测系统。完善市、乡农业灾害地面监测系统,在粮食主产区建设作物生态观测点、土壤水分观测点,新增1套重大农业灾害调查设备等。

 4.农业重大灾害预警服务系统:完善农业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农业重大气象灾害防御适用技术。

 5.农业重大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完善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建设1套高分辨率地理背景数据库、1个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平台等,开展灾前风险分析、灾中跟踪监测诊断、灾后评估分析。

 6.现代农业决策支撑系统:配置1套ARCGIS决策服务系统,开发农业气候区划、气候可行性论证和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服务的现代农业气象决策支持系统。

 (七)台站业务运行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完成井冈山气象局业务用房建设;对观测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和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改善;加强台站气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三、建设资金安排

 (一)总体安排。

 气象“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井冈山市总投资1479.57万元,投资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配套投资,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147.30万元,省级配套投资123.09万元,市级配套投资209.18万元。本文由第一公文网提供。本文由第一公文网提供。具体项目资金安排在现有项目内容和设备配置基础上,由市财政核实,并根据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分年度逐步逐项予以安排。

 1.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115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892.09万元,省级配套投资115.21万元,市级配套投资144.70万元。

 2.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47.26万元。其中市级配套投资47.26万元。

 3.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32.3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3.8万元,省级配套投资8.5万元。

 4.科技与人才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9.93万元。其中市级配套投资9.93万元。

 5.气象灾害应急等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万元。

 6.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8.8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1.61万元,市级配套投资7.19万元。

 7.台站业务运行基础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07.23万元,全部由中央预算内投资。

 (二)分项目安排。

 1.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建设1152万元。投资用向主要包括:监测系统409.05万元,预报与风险评估系统80万元,预警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230.78万元,信息网络支撑系统85.83万元,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19.34万元,装备保障系统19万元,综合业务平台8万元。

 2.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47.26万元。投资用向主要包括:空中云水资源监测系统9万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系统11.27万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26.99万元。

 3.雷电灾害防御、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等能力建设。总投63.10万元。主要投资用向:现场取证设备61.10万元,雷电气象灾害调查取证装备2万元。

 4.科技与人才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9.93万元。主要投资用向:科普展厅3.93万元,校园气象站6万元。

 5.气象灾害应急等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万元。主要投资用向:应急值班室标准化建设1万元,应急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平台、舆情监控系统、无纸化办公系统建设1万元。

 6.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8.8万元。主要投资用向:生态农业气象服务系统7.6万元,生态农业气象情报系统4.5万元,农业重大灾害立体监测系统7.7万元,农业重大灾害预警服务系统1.2万元,农业重大灾害风险评估系统6.3万元,农业重大灾害防御技术1.5万元。

 7.台站业务运行基础保障能力建设207.23万元。主要投资用向:台站观测场地标准化改造12.23万元,台站业务用房建设、维护160万元,台站水电路等设施改造30万元,台站文化基础设实建设5万元。

 四、实施进度和时间表

 (一)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从2014年开始,分两年实施。

 2014年1-3月市气象局会同发改委和财政局完成所有项目的分项实施方案,并报政府审核。

 2014年4月-2015年12月,按照分项实施方案要求及各单位职责认真组织实施,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二)项目建设资金安排。

 1.2014年度安排1003.05万元(约占总投资的70%)。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777.79万元,省级配套安排72万元,市级配套16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各类监测系统、预报预测系统、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网络信息气象业务系统建设,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等建设。

 2.2015年度安排476.51万元(约占总投资的30%)。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369.51万元,省级配套安排51.09万元,市级配套45.18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各类评估系统、人影各类业务系统及作业效果检验系统,以及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气象科普和人才保障能力、现代农业气象科技创新外场效果检验示范点等建设。

 3.以上两年建设项目及资金安排,详见《吉安市气象“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分解表》。

 五、建设任务分工

 “十二五”规划项目落实工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单位分工协作,共同推进落实。市政府牵头负责项目的落实工作;发改部门负责规划项目审核工作;财政部门负责项目建设内容把关,并将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从2014年开始分两年足额落实到位;气象部门要根据省市气象局要求,加快有关工程建设进度,区分轻重缓急安排和启动工程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全市成立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气象局,由张伏秋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二)强化经费保障。

 市财政要加强统筹集约,多渠道落实重点工程建设资金,强化监督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确保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三)强化项目管理。

 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建立并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等制度,科学组织施工,严格质量管理,确保项目规范推进。要健全工程建设管理责任制,强化工程验收、检查、审计和资金使用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工程投资和项目进度符合要求。本文由第一公文网提供。在确保项目建设按期完成的同时,气象局要充分利用建设项目在气象灾害防御中的作用,边建设边发挥建设项目的效益,全面提升全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扎根沃土 扎根霞客文化沃土,构建生命成长家园

中国气象局6月4日公布中国百年气象站认定结果,大连国家基本气象站等433个气象站被认定为中国百年气象站。

长期的气象观测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和科学遗产,其观测资料对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气象科研意义重大。2012年,因连续140年收集长序列气候资料对世界气象组织做出的突出贡献,徐家汇国家气象观测站被世界气象组织认证为百年气象站。五年后,包括呼和浩特国家基本气象站、长春国家基准气候站、营口国家基本气象站和香港天文台在内的全球首批60个百年气象站,被世界气象组织认定为世界百年气象站。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副司长裴翀说,这些至今仍坚持业务运行的气象站,见证了百年来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民族的兴衰巨变,为人类保留了一份长期、高质量的气候遗产。来源:新华网

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在推进学校发展的道路上,一所学校从弱到强,以至于成为优质品牌学校,靠的是什么?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一所优质校的稳定性在于形成优秀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学校特色的体现。学校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是充满活力的、极具发展潜质的生命个体。我们的教育就是一个栽培生命的过程,而校园就应该是一个适于生命成长的生态园。在这个生态园中,滋养生命成长的沃土就是文化,文化积淀得越丰厚,越有利于生命的茁壮成长。1997年10月我校更名为徐霞客小学,2002年10月创建为江苏省实验小学。自更名以来,学校一直在探索:如何关注师生的生命成长历程,如何使校园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如何真正落实“五严”规定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多年来,我们形成了一个基本办学思路,即坚持“以人为本,成德达材”的办学理念,以传承霞客文化与生命体验活动结合为载体,以霞客文化润泽学生的心灵,着力构建学生生命成长的生态校园,提高师生的生命质量。

一、创设“霞客文化”活力环境,滋养生命成长的沃土

有文化、有灵魂的教育,是可以用五官触摸和心灵体悟的。良好的文化环境,在构建生命成长之家园中起着“背景”与“阳光”的作用。多年来,我们注重在校园物质环境建设中注入学校霞客文化特质,使学校各种物质的东西都能充分呈现学校的个性和精神。通过再现霞客风采的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使孩子们自觉走近霞客、知晓霞客,自觉对话霞客文化,营造生命成长的“阳光场”。

校园里的每一处建筑、景观题名隽永,饱蕴霞韵:仰圣馆,颂霞廊,梅花楼,香草亭,无一不与徐霞客有关。与陈列室相连通的正在修建中的霞苑书韵,向学生展示的是悠悠中华书籍文化,其中主景三本石雕造型书“水经注”,寄托着学校希望孩子们像霞客一样读好书,立大志,成栋梁,更寓意学生要读书、教师要读书、校长要读书,人人爱读书,乐读书,读好书。颂霞廊三层连廊分别布置霞客游记诗抄,名人颂霞客诗,学生写霞客诗,身在其中就像在霞客文化的长河中漫游,与一位位诗人深情对话,体会霞客文化的渊深,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紫藤架下一块块版面图文并茂,记载着徐霞客一生最重要的24次出游经历。徐霞客地理园中霞客雕塑手执书本,脚踩游船,形象而艺术地再现了徐霞客年轻时乘船离家出游的瞬间:手执书本欲踏船,回头望乡思亲母。虽知探查路艰险,执着求知志高远。“霞客少年,活力之星”成长墙由学生自己张贴最具活力的照片,让学生亲历构建环境文化的过程。让环境传递一种意境,既能充分表达校园环境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又能凸显带有学校特色的育人功能。

学校标志、文化设施、人文景观等所有的校园环境建设都在传递着我们对教育的追求,述说着我们对孩子的殷殷情怀和期盼。

霞客文化资源,源远流长,内容丰厚,博大精深,是滋养学生生命成长的沃土。我们将环境建设的内涵延伸到校外。我们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霞客故居,祭扫霞客陵墓,把故居、晴山堂、仰圣园等作为永久的学校德育基地。我们还建立了家校联系卡制度,结合家长会、家长学校、社区联谊活动,强化霞客文化熏陶的效应。

二、创新“学徐实践”特色活动 体验生命成长的精彩

叶澜教授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持续提高而进行的社会化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领孩子体验生命精彩,提升生命质量。”铸学生现代人格之魂,丰富学生的精神家园,不能靠清规戒律,也不能是空洞说教,唯有将教育寓于各项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之中,才能使孩子们获得丰富多彩的生命体验,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多年来,我校围绕霞客文化主题,创新并开展了多种生动的实践体验活动。

1.霞客文化校本课题研究活动――追本溯源觅真知

我们把霞客文化引入课程,贯彻“适合、多元、创新、快乐”的理念,进行了有计划、有系统、有实效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写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走近霞客、走向实践》。其基本框架为:“一个中心、三大系列、三十五个活动方案”,本书共四册,设立三大主题:“走近奇人”、“走近奇游”、“走近奇书”。

每个活动设计又分为几个小板块,如走近奇人(奇游、奇书),观察在线,点击问号,资源共享,巧手作坊,友情链接等,操作性很强。活动设计考虑四个维度:一是把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如学习了《胜水桥上的楹联》这一内容,把霞客文化的资源问题转化成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去研究桥联的地域特点,桥联的表现形式,桥联丰富的文字内涵以及桥联的历史与发展等;二是把知识与体验结合起来,体验是为了让学生找到生活的根基;三是把活动与任务结合起来;四是把内容与手段结合起来,选择适合学生的霞客文化作为研究内容,更关注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去实践,如上网、走访、实验、调查、录音、摄影等。

校本课程的建构,使霞客文化从零散走向系统;校本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像研究员一样开展霞客文化专项小课题的研究,经历选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结题这个研究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研究内容以及研究伙伴,在教师的引导下,走近霞客,领略霞客奇人的风采;享受霞客奇游的妙趣;触摸霞客奇书的精深,在研究的过程中去遭受失败,遭遇挫折,去经历新鲜,品尝成功。

2.霞客文化社团专题体验活动――绝知此事要躬行

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是构建舞台、躬行体验,用真切的活动体验来滋润学生的心灵,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我们以霞客精神为主轴,以激发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培养自主探索能力为目标,开展了“重走霞客路”的红领巾小事业社团专题活动。学校于2000年成立了“霞客少年旅行团”,(被评为无锡市第一批红领巾小事业)此团下设了“霞客事迹访问团”、“霞客故事宣讲团”、“学习霞客环保团”、“霞客故居导游团”、“霞客旅游考察团”等五个社团,并开展相应的文化专题活动。

如“霞客事迹访问团”,学校组织社团成员在学习霞客事迹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霞客幸福寻访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参观访问徐霞客故居、徐霞客碑刻文化园、幸福桃园、鹿鼎园等教育基地,通过查寻资料,访问专家,撰写心得,进一步感受霞客精神的精髓,激发感受幸福江阴、幸福霞客的成就感。

“霞客故事宣讲团”的队员们通过饱读徐霞客相关方面的书籍,熟晓霞客其人其事(如《少年徐霞客》、《徐霞客的故事》、《徐霞客游记》以及学校的校本教材《千古奇人徐霞客》等),并通过他们每周三的校园巡回演讲,传播霞客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学习霞客环保团”则组织环保团的队员们走进大自然,开展水质、土质、空气质量和绿化植被等情况的实践调查,宣传环保理念,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孩子们践行霞客精神的行为自觉。

“霞客故里导游团”和“霞客之光考察团” 则通过接待来访贵宾,介绍霞客的生平事迹和实地考察等活动,提升孩子们对霞客文化的感知和对霞客精神的体验,增强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成立十多年的导游团不仅一次次在校接待各界来宾朋友,还在节假日去校外做义务导游。并不华丽的校园,因为有了这一群群小导游而越发显得年轻而充满活力,来宾多次说活跃在校园里的小导游是霞小一道亮丽的风景!讲解是一段经历,讲解是一种锻炼,讲解更是一次成长。

近几年,考察团队员们高举旗帜,走出校园,投身自然,纵情领略了祖国山川的壮美,在丰富的专题活动中缅怀霞客舍身探险的事迹,接受霞客精神的熏陶,收获多彩的情感体验。学校编印的《小霞客游记选集》是孩子们仿照霞客日行夜书,对自己活动中心路历程的记录。

3.霞客文化节日主题实践活动――姹紫嫣红春满园

学生是人,需要尊重;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需要引导;学生是终究要独立生活的人,需要放手和磨练。我们把学生的内心体验,生命成长看做是教育活动的最高形式,坚持让学生的内心体验在学校这个精神家园中找到存在感和归属感。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文化给学生带来什么,文化是否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是否给学生带来真正的精神上的幸福。几年来,学校年年开展“我参与,我快乐”为主题的小霞客艺术节系列活动,积极倡导“人人都有健康的身心”“人人都有施展的舞台”“人人都是独特的自己”“人人都有独特的本领”,让“我能行”的意识深入童心。

(1)我参与、我挑战――阳光体育一路行

每年的艺术节上,我们本着“人人参与,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发展”的目的,以“让每个孩子健康发展”为宗旨,以“我自信,我参与、我挑战”为 口号 ,开展规模盛大的校园吉尼斯体育专场比赛。这项活动的组织,我们鼓励每一个孩子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投身于体育锻炼,人人有一个特长项目,跳绳、踢毽、拍球、呼啦圈……班班有合作项目:三人四足跑、跳长绳、拔河、篮球队……并且不断挑战自己、挑战别人,争创校园吉尼斯纪录。孩子们参与整个活动,或训练、或挑战,收获的是健康与自信,更多是快乐与幸福。

(2)我动手、我创造――快乐生活趣无穷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为此,我们把学生展示生活能力和本领的系列活动贯穿艺术节全程。我们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模拟参与旅游品牌建设,尝试开发旅游物品,如引导学生动手制作风味旅游食品“米粽茶叶蛋”、“拉面小馄饨”、“团子素菜包”、“果品大荟萃”、“神韵功夫茶”,并将这些食品取名为“霞仙牌”,其乐无穷。孩子们还动手制作旅游纪念品:珠链、绣品、油画、竹艺,取名“霞韵牌”,创意无限。节假日,我们的队员走出校园,走进鹿鼎园、幸福桃园,帮着包果实、摘果品,把劳动成果与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共同分享,这样的收获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目的。

(3)我探索、我超越――魅力科技显身手

“敢于超越、勇创新路”已是时代定义的徐霞客精神。为传播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让孩子们在科学的海洋中找到主动发展和自主学习的金钥匙。魅力科技主题活动也是每年艺术节的一个亮点。活动中,我们用科普知识的普及激发创新热情,趣味活动的开展燃起科学焰火,模型比赛的展示放飞科技梦想,让科技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萌发。孩子们从身边出发,大胆实践,探测气象,勘测水质,不断开展小课题研究,提出了“栽种水上植物净化水质”的创举;有的不断探求,动手创造,探究机器小车、飞机模型的奥秘。

(4)我阅读、我积累――经典诵读启智慧

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校园”工程从启动至今已经四个年头了,我校坚持开展“大手牵小手,读书促成长”师生读书活动。最有效的举措是“快乐阅读,经典相伴”读书考级。读书考级分为6个级别,每个级别的考级内容为“必背古诗、必读书目、选读书目以及读书笔记”。每年的艺术节上,读书活动是参与面最广的一项活动,“读书考级”活动也在此时拉开帷幕,我们不光举行以孩子为主体的故事、演讲、诵读比赛,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老师、家长也是我们读书交流活动的主角,我们一边展示着自己的读书收获,一边分享着孩子的读书收获与乐趣,知识丰富了、心智开阔了、幸福指数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小铜卡,大作用!读书考级,折得一枝“香”在手,让书香校园分外“香”。

三、创建“霞客少年”评价机制 焕发生命成长的活力

长期以来的“三好生”评比制度,已经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它的许多弊端。为进一步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欲望,规范学生的常规管理,我校将“四个好少年”要求进行校本化。经过深入思考和广泛征求教师和家长的意见,探索出了促进“现代小霞客”人格养成教育的评价改革模式,形成了“十好”的评选标准(上好课、读好书、看好片、写好字、健好体、唱好歌、扫好地、行好路、讲好话、护好校)和“三卡”评选等级(金卡奖、银卡奖和铜卡奖)。并通过“争当十好霞客少年,金银铜卡伴我成长”主题争先活动,激发孩子们努力向上的热情和动力,让他们在全面发展中实现个性价值,健康成长。在建构新的十好少年评选方案时,我们重点做了三件事:

1.优化标准显个性

我们将“霞客少年”评比标准下发至低、中、高三个年段的老师,要求他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争夺铜卡的要求,在分别听取各年段学生代表的意见,不断完善、修改后,形成一套有年段学生特点、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霞客少年”评比细则。同时,我们还要求班主任根据各班学生的特点不断加以完善,体现各中队创新评价机制的个性。

2.循序渐进重过程

“金银铜卡”的评比中,我们注重过程性。铜卡为周卡,每周一评。每周组织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夺卡周目标,班主任、任课老师组织学生在每周末考评,周目标达成获取相应的铜卡。银卡为月卡,每月在年级组范围内组织总结考评,达到每一个“好”中的所有铜卡则换取相应的银卡一张,获取银卡的同学张榜表扬。金卡为学期卡,即在获取十张银卡后,可向学校申请换取“霞客少年”金卡。

3.榜样引领树典型

为了优化评选机制功能,发挥榜样引领辐射作用,我们在每学期期末还举行颇有规模的“金卡”颁奖仪式,精心布置“霞客少年”的先进事迹展,创设了浓厚的校园育人氛围,形成了“勇夺金银铜卡、争当霞客少年”的热潮。

在“金银铜卡伴我成长”主题争先活动中,一批批“霞客少年”脱颖而出,“霞客中队”也应运而生。江阴市共青团授予四(3)中队“英雄中队”的旗帜,还荣获无锡市英雄中队称号。2007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纪念徐霞客诞生420周年中华世纪坛徐霞客雕塑揭幕仪式”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政协副主席张怀西亲自授予我们徐霞客小学五(2)中队“徐霞客中队”的旗帜。

撷山水之灵,育栋梁之才。如今学校正努力营造一个物质环境与心理精神和谐统一的绿色校园,一个充满书香和教育智慧的人文校园,一个师生共同进取、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一个舒展生命、激扬生命的可持续发展型校园。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江阴市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园林式学校、少先队文化建设研究实践基地、全国生命教育实验学校等多项荣誉。学校的红领巾“学徐”社团――霞客少年旅行团被评为江苏省少先队文化特色品牌项目,荣获全国“魅力杯”奖。学校培养出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教师和学有特长的学生,使霞小生命的田园绽放出更加鲜艳的文化奇葩。

有人说学校文化是做出来的,他要有贴挂“物质载体”的时尚,更要有精神归宿的老到:当文化从内向外溢出时,才会有学校办学溢出的绵绵“体香”。这就是我们扎根霞客文化之沃土,构建生命成长之家园所追求的境界。

(张苏姝,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224400)

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原因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

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他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

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深刻阐释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表明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生态文明建设

三个文明建设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

 一、指导思想

 具有班级特色、书香氛围浓厚、环境优美整洁、富有激励性,关注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长远发展。

 1、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风、班训等,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2、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参与班级布置并定期更换,让每一堵墙都“说话”,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3、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公约、奖惩制度、值日生制度等等,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

 4、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

 5、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6、建立班级图书角,努力扩大班级藏书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读书积极性,鼓励学生制作读书卡片,写好读后感,让全体学生“感激书籍,享受阅读”。

 二、具体内容:

 班级名字:追赶太阳077

 班魂:优、雅、勤

 班级形象: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急,

 颜色宜静、宜庄、宜和。

 班级公约:

 学风严谨奋勇拼搏

 优雅大方文明守信

 心胸宽广表里如一

 尊师爱友团结互助

 自立自强知恩图报

 静净敬竞永不言弃

 班级口号:扬帆摆舵奋勇拼搏看我七班气势磅礴

 三、形式内容:

 公告栏:课程表、班级考核分数、报刊杂志名单,临时通知等。

 生日栏:张贴每月的小寿星照片。

 追赶太阳077班:班级整体面貌,班级口号、班级形象,班级公约。

 雏鹰争章:孩子们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劳动、听讲、作业、发言、纪律、单元测试等等)取得的一些成绩和进步。

 荣誉榜:孩子在课外取得的一些成绩,展示出来给大家,营造一个竞争的氛围。

 心语心愿:孩子的心愿卡。

 读书驿站:孩子们读过文章,书,**等之后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者给大家推荐好书等等。

 书画天地:孩子自己满意的字、画、作业展示。

 (一些板块的内容会不定期的更换,让更多的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四、具体内容安排:

 1、每月主题:4月,自信月,组织活动开展,提高学生自信心

 5月,目标月,根据考试成绩,制定人生、长短期目标

 6月,练字月,开展各种活动,促使学生把字迹写好,洗好自己的脸,为假期练字做准备

 7月,冲刺月,结合期末考试,让学生品尝冲刺后的喜悦,为假期的继续学习做准备

 2、主要抓手:①抓阅读教学,用阅读指导和阅读启迪把学生从不良课外书籍和网络中引出来;

 ②抓班级考核,利用班干部的力量,做好班级考核,定期和家长结合,促进学生上课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促使课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③充分利用好家长学校这个招牌,使家长、学校拧成一根绳,合力对学会上进行教育,促使学生良性成长;

 ④和各任课老师紧密结合,多表扬,扬良好行为习惯,多关注,发现并和学生中不良行为斗争。

 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文化特征的班级形象和思想行为方式。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同学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地自觉地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班级作为学校的基层单位,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成才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班级文化建设具体要求。

 第一,在班级中树立牢固的班级文化意识,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灌输,使学生们树立健康的思想导向和牢固的班级文化意识。

 第二、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班级环境对于班级文化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要采取各种形式营造一个温馨的文化氛围。

 第三、班级是由每个同学组成的。每个同学作为班级的成员,其言行举止都会对周围产生一定影响,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应具有良好的环境,还应该体现在大多数学生的行动之中。

 第四、由于每个同学的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不同,会表现出一些差异,对少数落后的同学,应加强管理教育,使他们溶入班级的主流文化。

 第五、班级文化体现在班级和学生的各个方面,表现为班级的良好的氛围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些学生的表现由于基础不同,表现出一些差异,需要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逐步的锻炼和养成。

 第六、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较高的内涵,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实践中逐步的加强和提高。

 三、班级文化的内容

 班级文化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团队精神)、纪律意识、勤奋学习、珍惜时间、整洁有序、团结互助等。

 四、班级文化的具体措施

 1、为班级布置良好的文化环境,使班级在精神面貌具有和谐的气氛。我与学生一同在教室的前后墙上布置展示了如“静下来,铸我实力;拼上去,亮我风采”“初三(3)班,梦想飞扬的地方”等等句子来激励同学不断求知、进取;布置英语角,光荣榜等专栏。;学生成绩取得进步之时,在名字下方贴一只小狗,或者发一个小小的象征性的奖状。还利用黑板报这一宣传阵地等外部环境布置来发挥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布置激励学生的比赛机制。教师后面墙上张贴“心灵之声”,全班57人每人一心,心上标明姓名,学习目标等。让学生在竞赛中养成竞争意识。

 3、注重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教育学生具有民主与法制的观念、有责任感、文明礼貌、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他人可以从关心自己的父母开始,关心身边的人,相互尊重、关心集体,关心学校,关心班级,关心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关心人类的前途命运,进而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能源危机等问题。教育学生以班级为家,积极主动地布置并维护清新整洁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每人为教室里的布置捐花草,请班长做好详细的记录,明确分工,设置图书角,制定班级借书制度。每个学生能主动为班级准备缺少的东西,如美化环境的绿色植物,垃圾袋等,让学生更有家的感觉,增强主人翁意识。

 4、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时注重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形成诚信者人人夸,使学生们学习一些关于诚信的知识,引起学生对诚信问题的关注。

 5、建立班级公约,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

 为了使学生具有秩序观念,能够自觉维护各类公共秩序,遵纪守法,制定切合实际的班级公约:

 1)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常规制度,不迟到早退。

 2)尊敬师长,同学间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3)爱护班级公共财产,主动为班级添砖加瓦。

 4)上课时,做到会认真倾听,会积极发言。自主学习,具有探究创新精神。

 5)独立完成各项作业,不抄袭,不迟交,考试讲诚信,不作弊。

 6)离开教室,随手关灯、门、窗,节约用水、用电。

 7)集体活动听从安排,积极参加,维护班级荣誉,为班级争光。

 班级文化建设将在环境中陶冶,在学生行动中体现,在教育中灌输,在管理中强化,在日常中养成,在实践中提高。

  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二)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班主任教师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现就我校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构建班级合理的文化制度,良好的文化环境,和谐的文化关系,努力营造互助友爱、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形成有特色的充满活力的班级文化。

 二、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美化学生的心灵,铸造学生的人格精神,使班级充满童年活力,充满天真烂漫,充满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

 三、主要内容

 1、班级文化制度建设。根据本班实际制定的班级行为规范,体现着班主任的教育价值观和班集体的行为价值观。班规要从行为细节提出要求,做到具体形象,注意针对性,要与小学生心理特点相适应。在班级文化制度制定过程中,可侧重某些方面,以突出特色,以期促进学生在集体意志和规范中成长。

 2、班级物质文化环境建设。按上级和学校要求布置教室之后,可在合适位置张贴“班训”,安排图书角,各种评比栏,学习园地,班报,手抄报、墙饰、绿色植物等。文化环境建设以班主任为指导,以全班学生共同参与为原则,办出特色。

 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表现为一个班集体的班风、班训,以及可以通过班歌、班旗、班花、班级象征颜色、班级卡通形象、班鸟、班名等加以体现。可以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发动全班同学参与制定,以增强集体荣誉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良好的班风是班级文化中灵魂,其形成有四个阶段性:班风生成期、班风成长期、班风内化期、班风成熟期。班主任要针对不同阶段的特征,发挥自身的核心领导作用,带领全班同学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师生和谐、生生和谐、教师家长和谐)。大的班容可能会使较多的学生成为班级的边缘者,形成“弱势”群体。班主任要充分发挥教育智慧,用自己的教育艺术不使个别学生渐渐远离班级大家庭而成为边缘者,更不能让班级存在一个“弱势群体”。

 四、意见和建议

 (一)静态文化建设

 1、设置班务栏,活页形式,能够随时更换内容,主要内容为班内各项工作安排、通知、倡议等。

 2、设置班报栏。组织班报组(动态),以手抄报的形式定期出报。

 3、黑板报。三分之一为专题(校方布置的内容),其余为自主设计。

 4、学习园地。可设几个板块,并给几个板块起个象征意义的名称或宣传语。对学习园地的几个板块不能一成不变或总是那么几个主题;展示的学生作品要避免总是少数几个学生的。要常换内容,不断地推出“新人”。

 5、设置图书角。图书角的图书要适量,定期更换,不能以教辅为主。

 6、班牌、班训、班歌、班名等可依据需要选择。

 7、评比栏。

 (二)动态文化建设

 1、班队会活动课。“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生命线。活动可分三个板块,学校计划中已安排的主题,班级计划中已安排的主题,班务活动中生成的主题。以往的班会课无论是计划好的主题还是生成性主题都存在着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重视不够,计划不周,组织不到位、形式单一、学生参与不够、教师唱独角戏等。为克服存在的问题,提高班会的实际效果,要加强班会的计划性。制定好整个学期的计划,首先重点安排好学校德育处预设主题和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方面预设的主题,其次,预留一定课时作为机动班会课。预设和生成的班会课都要提前一周制定活动方案,提前培训主持人,确定好活动程序。

 2、读书课。“喜欢读书”是学生的良好习惯之一,也是学生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因此把“培养学生读书习惯”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以期改善班级文化生态,提升班级的整体精神文化素质。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节读书课,在地方课时中列出。读书课在形式上要更加灵活,根据情况,可进行读书方法指导、读书交流会、荐书、评书、专题阅读等如专题阅读有“环境保护”、“航空航天”、“南极科考”、“历史人物”、“国防建设”、“科普作品”、“生物技术”、“家乡保定”等专题。可根据班情和班主任教育观念取向,确定是否将“书香班级”作为本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如果确定建设“书香班级”,要在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中体现出来。

 3、才艺展示。各个班级的“文化”是存在差异的,有的班充满勃勃生机,有的班显得冷冷清清。为避免“冷清”,尽可能地将所有学生凝聚在班集体中,建议每隔一周进行一次个人才艺展示,进行一次集体主题活动。个人才艺展示和集体主题活动隔周交替进行,即为学生个体才艺展示提供的平台,又发挥了集体活动主题鲜明效果好的优势。

 4、班级日志。建议三年级以上设班级日志。每天坚持写、人人参与,教师也参与其中,使之成为班集体成长的历史档案,充分发挥其教育与激励作用。

 5、班级优秀作品集。建议四年级以上每个学期编辑一本本班优秀作品集,制作好封皮,征集好名称。

 6、结合“阳光体育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展好课外体育锻炼。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效果主要在于班主任的组织工作。要将阳光体育活动与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突出团队精神、协作意识、组织纪律,使全体学生乐于与班集体共同进行体育锻炼。

 7、重点提示:①精心设计每一次班组活动,用主题鲜明、形式活泼的教育引领学生成长。“精心设计”是工作难点。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亲自主持活动过程。③全体参与,不使一个学生掉队。④不可面面俱到,要突出一两方面的特色。

 五、工作措施

 1、学期初召开方案实施动员大会。

 2、班主任制定本班的方案,对优秀方案上传校园网站。

 3、期中、期末分别上报德育处一份总结,主要分析班级文化建设的得失,进一步设想。

 4、期中、期末征集优秀案例,形成经验材料,并向相关部门或刊物推荐。

 **年9月

  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三)

 为建设一支“四个一流”的高素质工商干部队伍,根据《成都市工商局关于加强工商文化建设的意见》,结合我局实际,现就推进工商文化建设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四个只有”,着眼“四高目标”,强化“五求”理念,抓好“五项建设”,把工商文化建设与工商业务工作相结合、与基层建设相结合、与提升工商效能相结合,创新文化活动载体,拓展文化活动内涵,推动工商文化从外在形象向内在理念的转变,为推动工商事业跃升发展提供坚强的文化支撑。

 二、工作目标

 以工商文化建设为载体,通过全体工商干部的不懈努力,逐步建立能与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相适应,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工商文化布局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培育出富有时代特色的新时期工商精神,倡导“责任、和谐、为民”理念,建立起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执法公正、监管有力、纪律严明、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优秀工商行政管理队伍。

 三、主要内容

 (一)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一是提高服务质量。继续在服务窗口开展规范的礼仪文化教育和建设,积极开展“满意服务在工商”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服务达标竞赛,开展行业文明示范窗口和“服务发展最佳科所室”创建活动,营造优良的服务环境。深入开展“工商服务建设年”活动,继续落实企业注册官、注册官质量评析制度,进一步优化“六项服务”,深化落实“三大员”制度,提升服务市场、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能力和质量;二是加大监管力度。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强化市场监管职能,切实做到全面履责、有效履责、依法履责,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准入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三是美化办公环境。以科学规范管理为重点,统一文明用语,统一服务模式,设置便民卡、联系卡、工作流程图、人性化标语、警语以及公示牌等,体现具有鲜明特点的工商文化。

 (二)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对全局干部职工的生活情趣加以科学引导,着力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利用本局文化活动和体育运动的场所,开展健身、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文体活动,活跃干部职工业余生活。积极与有关部门、企业、社区、挂点村等开展共建活动,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组建书画、摄影、文学等各类兴趣小组,开展征文、演讲、知识竞赛等各类寓教于乐的互动式教育活动,促进交流,陶冶情操,增强工商文化的吸引力和渗透力。

 (三)营造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坚持把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干部的学习、工作、生活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开发干部职工的个人潜能。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制定思想政治及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和阶段性计划,明确具体的目标和任务。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工商”活动,做好监管执法业务知识竞赛的成果转化应用,引导全局干部增强“四会”能力,即会想、会做、会说、会写,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完善谈心走访制度和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基层制度,密切领导干部与党员干部、职工的联系,通过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增进理解和团结,努力形成全局心齐、气顺、劲足的和谐工作关系和氛围。不断完善绩效评估和评优评先制度。着力解决部分干部中不思进取、不愿干事、不能干事、干不成事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建立素质、业绩、态度并行的综合奖惩机制。

 (四)营造清正廉洁的廉政环境。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充分利用党团活动日、中心组学习会开展讨论。通过举行征文、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宣扬身边先进典型事迹。举办岗位廉政培训、讲座,组织党员干部到红色根据地参观学习,适时开展贴近党员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开展警示教育,定期召开本局各部门的廉政分析会,做到廉钟长鸣,防微杜渐。邀请先进典型和党校教师作辅导报告以及本局主要领上党课,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建立和完善廉政制度,突出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监督,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廉政行为。深入开展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探索建立廉政和监管风险预警网络监控平台,有效防范廉政和监管风险。继续开展工商所干部向监管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活动,认真倾听群众意见,促进基层工作作风转变和廉洁自律。

 (五)营造多样化的工商文化传播途径。通过国家、省、市各级媒体、报刊,工商局域网、内部简报刊物等资源,搭建工商文化建设宣传教育平台,为干部职工交流思想、经验、做法、体会提供互动空间。更新和丰富本局机关和各工商所办公场地的工商文化长廊、园地、专栏,广泛宣传政策法规、工作成果和先进典型事迹,在全局营造起良好的文化氛围。重视和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流动大、交互性强的特点,加快工商文化传播和交流速度。

 四、有关要求

 (一)明确目的意义。工商文化是文化在工商工作领域的反映和体现,其内涵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精神层面,包括工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文化的认知程度、干部的文化素质、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等;二是制度层面,包括廉洁从政、优质服务的规章制度、行为习惯等;三是物质层面,包括工商部门文化教育场所、工商文化景观等。工商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工商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工商干部素质,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和行政执法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全局各科所室和全体干部职工都要高度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正确对待并积极参与。

 (二)加强组织领导。为推进我局工商文化建设,确保各项工作内容落实并做出成效,本局成立“工商文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执法分局、工商所、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工作机构设在局人教科,由人教科、办公室、指定人员负责抓好日常工作。主要职责:一是制定活动方案。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贯彻落实工商文化建设活动方案,明确本局工商文化建设阶段性目标和具体活动内容,并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完善长效机制。把工商文化建设列入工作计划中,作为年度重要工作内容,与各部门日常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确保工商文化建设任务的落实;三是督促推动落实。加强对各部门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和指导,及时对工商文化建设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和推广,及时将各项活动开展情况上报成都市市工商局。

 (三)引导全员参与。各部门要组织引导本部门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工商文化建设,一是把工商文化建设与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与开展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与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结合起来,增强工商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广泛性;二是创新活动载体,各部门除本局安排的各项活动外,还可根据本部门实际,自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调动干部职工共同参与工商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领导带头,作好表率,影响和带动其他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提高全员参与率,使之成为广泛性的群众运动。

 (四)加强研讨实践。工商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在群众性开展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研讨,从而从理论的高度指导实践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要坚持理论指导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积极鼓励支持开展工商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不断丰富工商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通过观摩、交流等形式,探索实践多种多样的工商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活动载体。通过研讨和实践,打造一批优秀的工商文化作品,形成一批优秀的工商文化理论文章,塑造一批工商文化建设先进典型,促进我局工商文化建设出成果,见实效。

十八大报告是如何论述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

1.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超全]: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目标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这两个方面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三个方面。其中,理想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纪律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保证。  (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方面,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邓小平从实际出发,着眼于长远目标,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目标。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和意义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围绕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指导方针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是使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发展协调共进的方针。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意义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决定了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又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指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它也仍然是我们用以观察气象万千的社会现实,分析错综复杂的矛盾状况,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关系,推进社会主义各方面建设顺利前进的最强大思想武器。此外,它作为一种社会理想也是成为鼓舞我们的巨大精神力量。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2)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各级领导干部从事现代化建设的管理能力,可以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从改革之初,我们党就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后来又提出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就是因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愈来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发展社会科学,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价值观念和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践证明,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做到用高尚的精神和美好的情操去塑造人、鼓舞人,就能够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因此,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必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既搞好思想道德教育,又搞好科学文化建设,努力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2.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容: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的新的重大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我国的民主制度主要是:(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组织形式是***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人民团体以及各族各界人士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是我国实现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维护祖国统一的基本政治制度。(4)“一国两制”方针。它是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实现香港、澳门回归与和平统一台湾的基本方针。(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它是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民主形式在内的广泛的基层群众性的民主自治制度。这些民主制度都是我国的根本或基本政治制度,具有中国特色;它们涵盖了我国各民族、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阶层人士在内,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它们既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我国长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符合我国国情、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民主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民主与法制是密不可分的,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保障,二者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党***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经验的总结。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我国法制是符合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统一法制,任何地方和部门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法制的一项基本原则,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党***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也***民遵守宪法和法律。(5)依法行政。各级政府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必须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努力为人民服务。(6)司法公正。我国的司法机关要严格依法行使独立的审判权和检察权,维护司法公正,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7)违法必究。公民、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法律,对违法行为必须依法予以追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方向和性质具有决定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保证。离开了党的领导,就谈不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党的领导的内容主要是指:(1)坚持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党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2)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大事,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3)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支持人大、政府和政协履行职能;依照法律规定的民主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员。(4)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使他们增强宪法和法律意识,成为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表率。

1、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3、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推进水循环利用。

5、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6、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说到底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不能因为我们这一代中国人要过上好日子,就不顾及我们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能影响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全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我国对地球生态安全的贡献。

参考资料: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新闻网生态文明-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