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7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都有哪些?

陕西将迎来29年来最大的暴雨华盐堂取暖器_陕西将迎来29年来最大的暴雨

分别是:100~120毫米、20~50毫米。

2020年8月23日,中央气象台23日6时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预计23日8时至24日8时,陕西北部和南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辽宁西部以及四川盆地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北京西南部、四川盆地西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100~120毫米)。

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20~50毫米,局地可超过6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扩展资料

2020年7月14日,天白天,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的强降雨陆续发展起来,夜间开始明显加强。

实况监测显示,昨天四川盆地东部和南部、重庆西南部和北部、湖北西北部、河南南部、安徽中北部、江苏南部及浙江东部、福建东南部、海南岛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雨或暴雨,四川自贡、宜宾、泸州和重庆荣昌、大足等局地大暴雨(100~178毫米,最大小时降雨量40~85毫米)。

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预报,2020莫按摩7月15日08时至16日08时,江淮南部、江南东北部、江汉、西南地区东部、西藏东部、青海东部和西南部、台湾岛中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四川中部、安徽东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等地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100~120毫米)。

闽南网-9省市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全国天气降水量预报图

央视网-暴雨蓝色预警:7省市有大到暴雨 北京等地有大暴雨

2007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都有哪些?

桂林历史上的特大暴雨

宋崇宁四年(1105)六月(7月)洪涝,平地水深1丈。

次年六月二十九日(8月10日)大水,水位(151.50米)记于芙蓉石上。

元至正元年(1341) 漓江洪水泛滥,平地水深达2丈余。

至正八年(1348) 五月初四日(6月1日)暴雨,漓江边水深2丈余,漂没屋宇人畜。

清乾隆十一年(1746)四月二十七至二十八日(6月15~16日)连日暴雨,江水猛涨,淹没沿江兵营、民舍、田园。

乾隆二十九年(1764)四月十一日(5月11日)洪水,水位比宋崇宁五年(1106年)那次还高1尺多(花桥东头水位151.88米)。

乾隆五十九年(1794) 五月十八至二十七日(6月15~24日)连日大雨,江水猛涨,民房多塌。

光绪十一年(1885)五月初二日(6月14日) 江水猛涨2丈余(城东水位148.58米),倒灌城内,初四日(16日)水退。洪水从文昌、伏波、行春门灌入城内,塘水随河水猛涨,溢入民房,人们皆惊慌登房瓦据屋脊以待救,沿河房屋倒塌,人畜淹没,损失惨重,后有人在木龙石塔上刻石记下此次洪水水位。

1913年6月17日漓江大水,桂林大饥。三仓局总办蒲壁会同地方团体呈准开仓平祟,发陈谷数百万斤。

1915年8月漓江洪水,水位147.74米。

1927年是年桂林大水兼虫灾,受水灾户7311户。

历史上的济南水灾纪实

决口漫溢的时间,夏末秋初雨季最多,凌汛和桃汛期也常有漫溢决口。涝灾则因内河排水不畅而形成。小清河是历城、章丘县的主要排水河道,干支流泄洪能力严重不相适应,致使沿河耕地遇大雨即涝。长清、平阴县的内河注入黄河,然而雨季受黄水顶托,积水往往排不出去,形成内涝,同时黄河水又要在长清、平阴沿黄一带滞洪,时常造成大面积的耕地被淹。济南市每年平均暴雨(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0毫米)日数为1.7~2.4天。其中,平阴县2.4天,济南东郊2.3天,济南北郊2.2天,章丘县1.9天,长清县1.7天。暴雨多出现在6~9月份,7、8两月是暴雨集中期,平均为1.1~1.9天,占全年平均暴雨日数的65~78%。由于暴雨强度大,往往造成洪涝灾害,直接威胁农业的丰产丰收,严重时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暴雨山洪成灾纪实

1914年济南暴雨,河(小清河)溢。

1926年夏,长清*雨三昼夜不止,房屋倒塌。

1930年夏秋之交,长清大雨如注,平地水深数尺,秋禾淹没。

1931年六七月,平阴大雨,坏民庐舍,禾稼淹没大半。

1935年七月初一晨,山洪骤至,章丘县文祖镇南大寨等7个村庄猝不及防,受害最重,南大寨被冲毁房屋1000余间,淹死22人,黑峪口村20余户住房全部被洪水卷走。平阴县秋季大雨不断,洼地受涝。

1937年汛期黄河涨水,与支流玉符河高水相交,于段店镇宋家桥附近溃决500米,黄水倒灌,玉符河漫溢,济南北商埠及张庄飞机场一带均被水淹。历城、章丘各县村庄亦遭波及。平阴县黄河大水漫滩,沿黄受灾。

1942年7月15日,济南市降暴雨,日降雨量146.9毫米,造成市区水灾。

1946年8月17日,章丘县西巴漏河山洪暴发,北凤段最大洪峰流量1030立方米/秒,导致绣江河下游3处决口,淹没土地2700万公顷。

1949年7月3日,章丘县相公庄一带夜降大雨,平地水深半尺,冲塌房屋360间,砸死3人,冲毁农田266.7公顷。7月11日夜又降暴雨,漯河决口10余处,23个村庄被淹。

1951年7月25日,平阴县降暴雨190毫米,洼地积水。汇河、黄河大水,全县水灾面积1万余公顷,倒塌房屋1716间。

1952年6月7日,济南市区大雨两小时,南山洪水冲下,冲毁巽安水门,大水灌入东关一带民房。自来水厂、发电厂受洪水侵袭,马鞍山以东的山洪冲塌齐鲁大学(今医学院)以西民房10间,经西围壕直灌北坦,将林祥桥及以北木桥及数十间民房冲毁。四里山以西的山洪,由王家庄漫过经十路,涌入西围壕,又由北坦及生产路溢出,冲毁北园农作物。被水淹后的城区马路,淤泥达20厘米。

1953年7月中旬,平阴县大雨,汇河两岸南北长20里、东西宽3里一片汪洋,陈屯村内水深1米多,洼地水深两米,淹地2700万公顷。

1955年7月11日黎明,章丘县突降暴雨,南山洪水骤下。横河、赵庄一带99座缓水拦沙坝,除26座较为完整,其余皆被冲毁。29户居民被淹,冲倒房屋24间,沙石压地155公顷,坍堰2800余条。

1962年7月13日,济南市区骤降特大暴雨,降雨量为自1916年有降雨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据雨量站记录,无影山298.4毫米,黄台板桥231毫米,青岛路(水利厅)219毫米,全市平均为250毫米。洪水成灾的地区有:槐荫区的营市街,市中区的至德街,天桥区的北坦、工人新村及北园。历下区的山水沟及东关仁智街一带受灾最重。以上区域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洪水淹没1~2.5米,一般街道的过水也达0.3米,径流水汇集的街道,如经一路东端,水深达1米。因水情变化急剧,许多防洪建筑物失去控制,灾情逐渐扩大。76家工厂被迫停产,26座桥梁、36座涵洞被冲毁,干线铁路火车停驶,城市一度停水停电。历城县共淹没土地1.47万公顷,北园受灾最重,淹没土地1100余公顷,占全部耕地的66%。1962年自7月中旬始,章丘县*雨46天,为10年来未遇。8月12日,胡山、文祖、垛庄一带降雨200~300毫米,绣江河水暴涨,决口20处。同时小清河水位猛涨,多处决口,造成道路阻隔,电话中断。全县受灾面积近4万公顷,成灾农田2.67万公顷,粮食减产2391万公斤。

1963年7月15日历城县董家区遭暴雨袭击,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有11个公社积水严重,最深处1米以上,一般为0.5米,积水面积0.39万公顷,倒塌房屋275间。1963年7月22日早4时至11时,济南市普降暴雨,雨量分别为:柳埠190毫米,卧虎山172毫米,狼猫山110.5毫米,黄台板桥132.1毫米,西郊120毫米,市区130毫米。因雨量集中,山洪暴发,市区排洪沟水位陡涨漫溢,迎仙桥北坛一带水深达1米以上。纬十二路南北大槐树、东关双龙街、报施街至北园一带积水1米以上。全市有6处河道决口,冲毁水库1座、桥梁8座。5600余户进水,倒塌房屋1350间,死亡9人,砸伤10人。市区4家工厂停产、13家半停产。津浦、胶济铁路路基冲毁两处,白马山站五股道毁四股,造成停车6小时,市内公共汽车全部停驶近3小时。历城县淹没土地1.2万公顷。

1964年8月上旬至9月上旬阴雨连绵,平阴县水淹面积近1.3万公顷,成灾1万余公顷,倒塌房屋9148间,冲毁水库1座、塘坝37座、桥涵6座,冲毁地堰9800条。1964年全市性大涝,平均年降水量1000~1100毫米,长清、历城、章丘县均为历史最高值。当年7月末至9月中旬近50天内,历城县和济南市郊区降雨量为1090毫米。9月12日一次暴雨,大部河道漫溢,郊区水深达1米以上。

1973年7月4日暴雨,平阴康王河多处决口,沿黄洼地积涝,全县水灾面积0.31万公顷。

1978年7月暴雨,平阴康王河决口,汇河大水,孝直、孔村、店子3个公社受灾面积0.33万公顷。

1979年7月19日,章丘县文祖、胡山一带山区遭暴雨袭击,1小时降雨150毫米,山洪倾泄,冲毁桥涵8座、地堰3800余条,冲走树木21万株,受灾梯田453公顷。

1980年7月27日,平阴县大到暴雨,洪范池两小时降雨185毫米,倒塌房屋600余间,积涝面积2000公顷。

1983年4月25日,平阴县东阿、旧县两公社降雨186毫米,城关、栾湾、孔集等处降雨130~140毫米,麦田积水3133公顷。同时大风,小麦倒伏4667公顷。

1985年7月24日长清暴雨,历时3小时,平均雨量160毫米,降雨中心在界首、北马套、店台三村,雨量为200毫米。河水漫溢,山洪暴发,冲毁公路0.5公里,渡槽2座,护河堰150米,地堰1451条,粮田20公顷,民房15间,厂房16间,经济损失5.7万元。1985年7月29日历城县柳埠区突降暴雨,暴雨中心在窝铺,最大雨量为249.4毫米。由于三川汇流,最大瞬时入卧虎山水库流量达639立方米/秒,库内水位猛涨。8月8日在吴家堡镇北店子两处决口,长清县平安店镇50个村庄被淹,毁坏房屋835间,淹地0.34万公顷,淹没机井228眼。

平乐历史最大暴雨

我的家乡桂林平乐县位于桂林市东南部,是漓江、茶江、荔江的汇聚之处。6月11日至12日,桂林中北部地区普降暴雨或特大暴雨,致使三条江河水位迅猛上涨。随着三条江河的洪水不断汇入桂江,桂江水位快速上涨,13日7时前后,河水开始漫过堤岸,涌入岸边街道。 县里上岁数的人说,这次洪水“大得吓人”,县城几乎全部受灾,记忆里还从未有过。县政府的干部说,这是建国以来平乐县经历的最严重水患。13日18时,桂江水位达到105.19米,超出警戒水位7.1米。又经过4个小时的上涨,水位于22时前后突破当地历史纪录:105.39米。此时,县里的建筑已被水淹没了一层半至两层。 洪水把平乐县层层围裹。县城断绝了与外界的陆路联系,成为一座“孤岛”。

台湾历史上的特大暴雨

从历史的脉络来看,台湾不是宝岛而是灾难之岛,命运多舛与其所居位置有关。台湾的地理位置特殊,常饱受人祸与天灾的威胁,由于坐落于西太平洋极重要的经济、战略以及交通枢纽的地位,使之成为列强觊觎的目标,因此在历史上,台湾的统治者经常更替;同时居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及台风经常过往的位置,更使台湾不时遭受老天爷无情的摧残。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造成重大伤亡,民众记忆犹新;历年台风所造成的作大水(水灾)毁屋断树、夺走人命。

桂林历史上的特大暴雨

1937年6月桂林水灾,饥民2.3万余人。

1942年5月25日漓江水位陡涨,数千户居民受灾。

1946年5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私人代表哈里逊上校飞抵桂林,了解水灾情况。7月6~7日连日大暴雨,外洪内涝,城内外尽成泽国。

1947年4月1日1时许,狂风大作,倾盆大雨,崩塌房屋5间,死4人,伤18人。

1949年6月27~29日暴雨成灾,全市交通断绝。桂花园、訾洲、萝卜洲等处水漫屋顶,正阳路、文明路等低洼处尽成泽

1952年6月6日漓江上游山洪暴发,漓江水位达147.43(一说152.79)米。 1800余户、5800多人受灾。

1966年6月21日南郊暴雨,3个小时雨量达106毫米。相思江水猛涨,雁山公社7300多亩田地和30多间房屋被毁。

1974年7月16日漓江大洪水,最高水位146.80米。市区3O条街道被淹,5000多户居民受灾;郊区75个大队受到不同程度灾害。洪水持续3天3夜方退。

1976年7月8~12日桂林大水灾,最高水位146.94米。受灾工厂19个,损失75.7万元;受灾水田31652亩、旱地4733亩、菜地2282亩。

1978年5月16~17日连降大雨成灾,农作物受淹30543亩,受灾严重的6339亩。

1987年,象鼻山水月洞标记: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六日洪水位在此线下三十厘米。

1992年漓江洪水水位147.11米。

1994年6月17日漓江洪水水位147.06米。

1996年7月18日漓江洪水水位146.86米。

1998年6月24日16:42漓江洪水水位147.70米。

1999年7月11日18时30分桂江桂林水文站出现洪峰水位146.49m

2003年6月27日9时30分洪峰水位147.09m

2007年6月7日洪峰水位147.01m

历史上的黄河特大暴雨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历史上黄河两岸以水灾严重而著称,由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造成的水灾遍及全河的上、中、下游。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黄河水灾主要在下游,集中表现为频繁的洪水决口泛滥和河流改道给两岸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洪灾的特点是,决口频次高,淹没面积广,水淹沙压灾情重,经济损失大,后果严重,影响深远。历史上的重大洪涝灾害事件有:

一、下游水灾: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的年份有543年,达159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洪水波及范围西起孟津,北至天津、南抵江淮,泛区涉及黄淮海平原的冀、鲁、豫、皖、苏五省25万平方公里,1亿多人口。

1933年洪水。1933年8月,黄河中游干支流发生洪水,陕县站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洪水造成黄河下游南北两岸决口50余处,淹没河南、山东、河北和江苏四省30个县,死亡1.27万人。

1958年洪水。1958年7月,黄河中下游发生洪水,花园口站洪峰流量22300立方米每秒。这场洪水峰高量大,来势凶猛,京广铁路中断,在河南、山东两省200万防汛大军防守下,确保了黄河下游的防洪安全。

1982年洪水。1982年8月,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发生洪水,花园口站洪峰流量15300立方米每秒。下游滩区除原阳、中牟、开封三处部分高滩外,其余全部被淹,共淹没滩区村庄1303个,耕地217.44万亩,倒塌房屋40.08万间,受灾人口93.27万。

二、上中游水灾:黄河上游地区的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兰州市河段及宁蒙河段的河套平原。由于上游地区暴雨少,洪水出现频率小,洪峰流量不大,加之过去这些地区人烟稀少,经济不发达,所以洪水灾害较下游为轻。黄河中游的龙门至潼关河段,两岸为黄土台原,有滩地100多万亩,洪水漫滩时成灾。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以后,渭河下游河道淤高,洪灾加重。

1981年上游洪水。1981年8月13日至9月13日,上游连降30多天连阴雨。经刘家峡水库调蓄后,9月15日兰州中山铁桥洪峰流量为5600立方米每秒,洪水淹没农田4万余亩,倒塌房屋3589间,造成兰州市12万多人、数十个厂矿企业受灾。

2003年渭河洪水。2003年8月下旬至10月中旬,黄河中下游遭遇了罕见的“华西秋雨”天气,渭河流域先后出现了6次洪峰,8月30日咸阳洪峰流量5340立方米,咸阳、临潼和华县站均出现历史最高洪水位。洪水造成渭河干支流堤防决口8处,56.25万人受灾,迁移人口29.22万人,受灾农田137.8万亩,倒塌房屋18.72万间。

2007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一、新疆特强大风吹翻列车

事件简介

2月28日新疆吐鲁番遭遇大风,瞬时最大风力达14级(41.8米/秒),致使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一列旅客列车车窗被飞沙打碎,11节车厢被吹翻,4人死亡,南疆线被迫中断行车。

事件进程

·2月28日2时05分,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5807次旅客列车行至南疆线珍珠泉至红山渠间42公里+300米处,因大风造成机后9至19位车辆脱轨。

·2月28日上午,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立即赶到铁道部调度指挥中心组织事故救援工作,并已经派出以副部长胡亚东为首的工作组赶往事故现场组织救援。

·2月28日10时,新疆南疆铁路被狂风刮翻的5807次旅客列车中最后一名受困伤者已成功获救,并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2月28日11时30分,南疆铁路恢复运输。

二、台风“圣帕”肆虐南方七省(区)

事件简介

8月18日和19日,第9号台风“圣帕”先后在台湾和福建省惠安县沿海登陆,登陆福建省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3米/秒)。其减弱的低压环流一直深入内陆,降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受其影响,18-25日,华南东部、江南南部和西部及广西西北部等地累积降水量有100-200毫米,其中福建东北部、湖南东南部、江西西南部达200-400毫米。福建、湖南、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湖北7省(区)共1142.3万人受灾,死亡48人,直接经济损失83.2亿元。

各地纪实

广东:尽管台风“圣帕”没有正面袭击广东,但它的外围环流以及低压槽的影响给广东带来不同程度的暴雨和特大暴雨。其中乐昌更是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

湖南:8月中旬,受台风“圣帕”影响,湖南郴州普降大到暴雨,出现山体滑坡,造成多处交通中断,桥梁、房屋被毁,城区多处被淹,灾情严重。

江西:“圣帕”入境江西,造成其大范围降雨,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164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突破50万。

浙江:浙江省2007年首次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和强台风紧急警报。

台湾:受“圣帕”影响,台铁全天全线停驶,岛内航班全线停飞。

福建:受“圣帕”低压环流影响,8月22日福建省部分地区发生大雨到暴雨,中部沿海的局部地区发生特大暴雨。

三、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暴雨洪涝

事件简介

淮河流域今年6月19日进入多雨期,至7月26日结束,持续38天; 持续性强降水集中在6月29日至7月26日期间。

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造成王家坝出现四次洪峰,超警时间累计达26天,先后启用10个行蓄(滞)洪区分洪。

安徽、江苏、河南等省共有2922万人受灾,死亡35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56.1亿元。其中,安徽省受灾最为严重。

事件进程

·6月30日至7月4日,安徽省沿淮及淮北南部普降大到暴雨。国家防总已启动四级响应,并派出淮河防汛工作组抵达安徽省。

·7月4日10时,王家坝水位已涨至27.83米,超过警戒水位(27.50米)0.33米,流量3190立方米每秒。

·7月4日,淮河防汛总指挥部紧急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四级响应。

·7月8日,安徽省发布暴雨警报,预警上升至最高级别——暴雨红色预警。

·7月10日12时29分,淮河王家坝闸开启闸门,向蒙洼蓄洪区分洪。

·7月10日15时,淮河王家坝水位回落至29.47米,流量5680立方米每秒。淮河干流王家坝持续多日的高水位开始回落,但仍然没有低于29.3米的保证水位。

·7月10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决定紧急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

·7月11日,安徽省又相继启用了上六坊堤、下六坊堤、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五大行洪区,加大洪水下泄速度。

·7月12日12时,正阳关下游吴家渡水位20.86米,超过警戒水位0.56米;洪泽湖蒋坝水位13.85米,超过警戒水位0.35米。

·7月12日19时,奉安徽省防指命令,淮南市防指正式启用石姚湾行洪区扒堤行洪。这是在安徽省内启用的第七个行蓄洪区,也是淮河防总启用的第八个行蓄洪区。

·7月13日3时,淮河干流水位全线回落,但仍处于高水位状态,超警幅度为2.94至0.71米。

·7月13日,淮河上游及淮南山区再降暴雨,局部降特大暴雨。

·7月15日16时,淮南市防指执行安徽省防指命令,正式启用洛河洼行洪区行洪。

·7月17日11时,淮河干流第三次洪峰安全通过王家坝。

·7月19日7时30分,姜唐湖蓄(行)洪区退洪闸开闸进洪。开闸时,正阳关水位26.05米。

·7月19日20时,安徽荆山湖行洪区开闸分洪。至此,淮河流域已经启用了10个行蓄洪区。

·7月24日,淮河洪水的最高峰已过,淮河渐入退水期。

四、我国气温继续攀升,为近57年来最暖的一年

事件简介

2007年1月1日至11月27日,全国平均气温为11.4℃,比常年同期偏高1.2℃,是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也是连续第11年高于常年同期。

北京、天津、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新疆11个省(市、区)为1951年以来最高值;吉林、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西藏8个省(市、区)为次高值。

事件进程

·2007年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4.5℃,比常年同期偏高1.4℃。

·2007年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0.7℃,较常年同期偏高3.5℃,全国及19个省(区、市)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

·2007年4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1.1℃,比常年同期偏高0.9℃。

·2007年6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0.5℃,比常年同期偏高1.0℃,仅次于2005年,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

·2007年7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1.9℃,比常年同期偏高0.5℃。

·2007年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1.5℃,比常年同期偏高1.1℃;是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

·2007年9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6.8℃,较常年同期(16.0℃)偏高0.8℃。其中,北京9月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2007年10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0.3℃,较常年同期(9.6℃)偏高0.7℃。其中,青海10月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五、强对流天气频繁,雷击伤亡严重

事件简介

今年以来,我国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其中,雷击死亡676人,比去年明显偏多。5月23日,重庆大部、四川东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南部出现了雷暴天气,因雷击死亡9人。其中,重庆市开县雷击造成兴业村小学学生7人死亡、43人受伤。

6月22-25日,雷暴、风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江西上饶、南昌、抚州等市,359万人受灾,死亡41人(其中雷击死亡36人);直接经济损失8.2亿元。

各地纪实

·5月23日,重庆市开县兴业村小学23日遭受雷击,造成7名小学生死亡、43名小学生受伤。

·6月23日晚开始,江西中北部持续出现强雷电、强降水和大风强对流天气。

·6月23日至26日,江西全省有51个县144个雨量站降雨量超过50毫米。因遭受严重的风雹、雷电灾害,上饶、南昌、景德镇等市受灾严重。

·6月27日,江西强雷电天气还在持续。江西省雷电监测预警与防护技术中心27日发布雷电**预警信号。

六、罕见暴风雪袭击辽宁、山东

事件简介

3月2-5日,我国北方出现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其中辽宁、山东等地出现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强的暴风雪(雨)天气,渤海湾、莱州湾以及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地区遭受了近38年来最严重的温带风暴潮,威海、烟台、潍坊等地瞬时风力达到13级,海上最高潮位达3.21米。

暴风雪造成辽宁省许多城市交通瘫痪,中小学停课二天,蔬菜价格暴涨,120多万人受灾, 1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9.0亿元;山东省64.1万人受灾, 3人死亡,7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9.6亿元。

事件进程

·3月3日16时至5日6时,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出现自1951年以来最严重的暴雪和特大暴雪天气过程,最大降雪量出现在鞍山市,为78毫米,最大积雪深度有些地方达1米多。

·3月4日凌晨,特大暴风雪袭向辽宁。到下午,沈阳市路面积雪已达一尺厚。

·3月4日至5日,上冻威海市遭遇罕见风暴潮袭击。

·3月4日、5日,特大风暴潮的袭击山东烟台。

·3月5日,沈阳市所有中小学生因暴风雪于停课一天。

·3月6日起沈阳交通逐步恢复正常。

·3月9日,辽宁中东部地区夜间迎来一场新的降水过程。

·3月10日中午,辽宁新一轮降水结束,交通未受过多影响。

七、江南、华南伏旱严重,数百万人饮水困难

事件简介

7月至8月上旬,江南、华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湖南、江西、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干旱发展迅猛。

湖南、江西、广东、广西4省(区)因旱共有151.9万公顷农作物受灾,绝收面积24.2万公顷,371.9万人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49.9亿元。

各地纪实

·7月,广东全省平均降雨量比常年偏少七成,8月初,旱情迅速蔓延至韶关、梅州等全省十一个地市,造成三百三十多千公顷土地受旱,约六十一万人饮水发生困难。

·截至7月30日,福州连续31天最高气温超过35℃,创下自1880年福州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的连续高温最长纪录,成为百年来最热的夏天。

·7月31日,中国中部省份江西正在遭遇五十余年来最严重的旱情,旱情导致该省一百零六万人饮水困难。

·截至7月31日,湖南衡阳旱灾向特大干旱发展,26万人饮水困难。

·8月9日,广西持续一个多月的高温少雨天气,造成该市一百多万亩农作物受旱,数万人饮水困难,超过二万头的大牲畜饮水困难。

八、强台风“罗莎”给浙江造成严重损失

事件简介

10月6日,第16号强台风“罗莎”路径异常,在台湾两次登陆后,7日在浙江省苍南县至福建省福鼎市一带沿海第三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有12级(风速33米/秒)。

受其影响,6-9日浙江东部和北部地区以及福建东北部降水量超过200毫米,8日杭州日雨量191.3毫米,舟山233.8毫米,均破历史最大日降水量记录。

“罗莎”影响期间,正值国庆黄金周,它带来的狂风暴雨使沿海部分地区尤其是浙江蒙受较大损失。其中,浙江灾情最为严重,经济损失达89.1亿元。

事件进程

·10月2日,今年第16号热带风暴KROSA(罗莎)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

·10月3日凌晨2时,“罗莎”已加强为台风。

·10月5日凌晨2点,16号强台风“罗莎”加强为超强台风。

·10月6日下午3点半前后“罗莎”在台湾省宜兰县登陆,登陆时减弱为强台风,下午4点钟位于我国台湾省宜兰县境内,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5级。

·10月7日下午3点30分左右“罗莎”在浙江苍南和福建福鼎交界处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有12级(33米/秒)。

·10月7日下午5点钟“罗莎”减弱为强热带风暴,中心位于福建省福鼎境内,最大风力有11级,强度逐渐减弱。

·10月8日07时“罗莎”中心位于浙江平阳(北纬27.8度,东经120.5度),近中心最大风力8级(20米/秒),已减弱为热带风暴,正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东方向移动。

·10月8日晚上11点钟“罗莎”停止编号,它对我国大陆影响基本结束。

九、城市暴雨影响严重

事件简介

夏季,我国城市暴雨灾害频发,重庆、济南、乌鲁木齐、郑州、北京、上海等多城市遭受暴雨袭击,部分地区内涝严重,交通严重受阻,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各地纪实

·7月16-22日,重庆西部出现强降水过程,其中17日沙坪坝降水量达262.8毫米,突破1892年以来日雨量的极值。强降水致使全市742.2万人受灾,死亡55人、失踪7人,直接经济损失29.8亿元。

·7月18日,山东省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其中济南市区1小时最大降雨量达151毫米,为1958年以来历史最大值;突发的特大暴雨给济南市造成严重内涝,大部分路段交通瘫痪,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范围的强降水致使山东省有9个市、25个县(市、区)受灾,死亡46人(其中济南死亡25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亿元。

·7月30日下午至夜间,北京出现大到暴雨,并伴随雷电,北京市气象台30日11时20分、17时两次发出暴雨蓝色、雷电**预警,预警连发乃今夏首次。

·8月2日,特大暴雨光临郑州。7月以来,郑州频繁遭遇大暴雨袭击,天气变化反复无常。

·8月5日下午,上海北部遭遇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雷暴雨袭击。

十、南方地区发生1951年来罕见的秋旱

事件简介

9月21日至11月27日,南方大部地区降水明显偏少,其中贵州、湖南、江西区域平均降水量仅为42.7毫米,约为常年同期的四分之一,为1951年以来次少值。长时间少雨,致使江南中部和西部及湖北东部、贵州东部、广西北部和东部、广东西部等地发生严重干旱,其中贵州、湖南、江西等地的干旱为近50多年来所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