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势政策中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2.全球可持续发展五大要点

3.当前国际社会讨论的气候问题主要是指

4.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减排温室气体我国应该取哪些措施?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5.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我们应取的措施和方针是什么

6.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7.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有哪些措施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咨询_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

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4、全球变暖改变能源消耗。升温改变人们住宅能耗季节性需求。经预测,温度升高1~5 ℃,中、高纬度地区和建筑供暖所需能源将减少,但用于城市室内制冷能源将显著增加,例如,由于空调大量使用,到2080年7月雅典能源需求将增加30% [17];至2050 伦敦办公大楼预计增加 10%能源消耗用于制冷,到 2080 年,将增加 20%[16]。长三角地区年均气温上升1 ℃,将使纺织业的空调能耗增加10%[67]。此外,温度升高会降低热能发电能力,高温也会降低输电能力,造成更多能源损耗。

5、城市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气候变化,例如城市工业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导致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废气的不恰当处理也会污染大气。全球气候的变化需要每个城市去适应,从源头减轻环境影响是保证城市化发展的前提。对于城市来说,从废弃物循环利用、节能减排、使用清洁能源等角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城市化(urbanization/urbanisation)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城市化的概念也不尽相同。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地理学角度来看城市化是农村地区或者自然区域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经济学上从经济模式和生产方式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生态学认为城市化过程就是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社会学家从社会关系与组织变迁的角度定义城市化。城市化是多维的概念,城市化内涵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主要是产业结构的城市化)、地理空间城市化和社会文明城市化(包括生活方式、思想文化和社会组织关系等的城市化)。

形势政策中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环境和生态研究学校有什么?

1、清华大学,地点:中国北京,全球最佳大学综合排名:26(并列),事实: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使命是减少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该学校提供技术和理论见解,为中国的环境保护倡议提供信息,并与许多其他学校合作。

2、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地点: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全球最佳大学综合排名:55,事实: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所支持可持续发展相关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它的一个关键领域是生态经济学,研究如何将外部性和自然的价值纳入公司的决策过程。伦敦帝国学院,地点:英国伦敦,英国,全球最佳大学综合排名:20,事实: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提供环境技术硕士学位,学生可以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课程。例如,硕士课程中要求的模块“人与自然世界的界面”教授人们如何与环境互动,并包括一系列案例研究,以帮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

3、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地点: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布里斯班,全球最佳大学综合排名:36,事实: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生态和环境研究人员获得了许多澳大利亚国家科学奖,包括许多澳大利物馆的尤里卡奖。这些研究人员与许多重要的环境或科学组织关系密切,如《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和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牛津大学,地点:英国牛津,全球最佳大学综合排名:5,事实:牛津大学环境变化研究的所有实习项目都侧重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可持续发展。根据该研究所的网站,该为学生提供财政支持,并为他们匹配其组织的导师。

4、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地点:瑞士苏黎世,全球最佳大学综合排名:26(并列),事实:根据学校网站,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环境科学硕士学生必须完成至少18周的外部专业实习。这些学生可以选择六个专业。一个侧重于大气和气候,另一个侧重于人类健康、营养和环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点:美国加州伯克利,全球最佳大学综合排名:4,事实: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劳瑟自然学院也提供一系列本科专业,包括保护和研究,环境经济和政策,以及微生物生物学,根据该学院的网站。该学院还提供各种辅修课程,包括食品系统和毒理学。

5、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点:美国加州伯克利,全球最佳大学综合排名:4,事实: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劳瑟自然学院也提供一系列本科专业,包括保护和研究,环境经济和政策,以及微生物生物学,根据该学院的网站。该学院还提供各种辅修课程,包括食品系统和毒理学,哈佛大学,地点: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全球最佳大学综合排名:1,事实:在想在哈佛大学中心进行环境问题的夏季研究的本科生的环境中提供财政支持。根据该中心的网站,学生可以在哈萨克斯坦从事独立项目或成为佛教工作人员的研究助理。

全球可持续发展五大要点

取了以下七项措施:

——组建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机构。1990年,中国设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1998年改名为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指导参加有关国际谈判,制定和协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

——积极参加了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1990年起,中国派出代表团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1992年签署公约,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这一公约。1998年,中国签署了《京都议定书》,2002年核准了这一议定书;

——取一系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认真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承担的具体义务。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根据公约的有关规定,正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预计将于年内正式公布;

——开展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中国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重大科学研究项目,包括基础性研究和政策研究,与国际社会开展了合作研究;

——为实施《京都议定书》做好准备。中国成立了清洁发展机制审核理事会,并发布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暂行管理办法》,规定了项目申报和许可程序。目前已经正式批准了两个项目,还有很多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

——开展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

当前国际社会讨论的气候问题主要是指

1、发展援助: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增大经济援助的力度,其援助比例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0.7%

2、绿色贸易:促进世界生产及贸易过程中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清洁水源:节约用水,并到2015年实现为一半以上缺乏清洁饮用水源的人口提供洁净饮用水

4、能源开发: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及电能的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

5、环境保护:工业化国家应当恪守“京都议定书”关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规定,保护地球环境,防止全球继续变暖。

1、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的明确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1987年以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WCED)发表了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份报告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并对之做出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有100多种,但被广泛接受影响最大的仍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定义。

2、该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各国人们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3、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 R. Brown)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随后,中国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年的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减排温室气体我国应该取哪些措施?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当前国际社会讨论的气候问题主要是指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指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些气体的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效应加强,从而引起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

2、全球变暖: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引起全球变暖现象。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等问题,对生态系统、人类社会以及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气候极端:随着全球变暖,气候极端如暴雨、干旱、热浪、飓风等频率和强度增加。这些极端对农业、自然、卫生、灾害风险等方面造成严重威胁。

4、可持续发展和减缓气候变化:国际社会讨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减缓气候变化。这包括发展清洁能源、能效改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以达到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 持续经济发展的目标。

联合国

联合国(United Nations,简称UN)是一个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它是由193个会员国组成的全球性组织,旨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全球等。

联合国的目标是在国际事务中维护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发展友好关系以及解决全球性问题。它通过通过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与协商,寻求解决冲突、缓解贫困、提升健康和教育水平、保护环境、维护等全球问题的途径。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我们应取的措施和方针是什么

关于适应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措施建议

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水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臭氧层耗损、大气成分改变等等方面,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全球气候变化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我国的气候与环境也因此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气候模式预估,未来100年全球可能还将升温1.4~5.8℃,全球平均降水将有明显变化,北半球雪盖和海冰范围将进一步缩小;一些极端天气与气候(如高温、强降水、热带气旋等)发生的频率会增加;许多地区的干旱将加剧,海平面将加速上升,全球平均海平面到2100年时有可能将比1990年上升0.09~0.88m。

二十一世纪我国气候可能将继续明显变暖,尤以冬半年、北方最为明显。我国近百年增暖的幅度为0.5~0.8℃,近5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以北方为主,其中东北北部、内蒙古及西部盆地已经上升了2℃以上。气候变暖后,我国的天气气候极端的发生频率趋多、趋强,夏季高温热浪增多。气候变化将对我国农业产生一些影响,如作物生长加快,生长期缩短,可能减少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从而对农业这一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部门产生重大影响,种植制度将发生改变,主要作物品种的布局也将发生变化。《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压力日益增加,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占世界第二,我国面临严峻的减排形势和快速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正确理解气候变化对各个方面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分析其利弊关系,提出相应的适应及减缓对策,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除了根据温度、水、生物等气候与环境因子的空间格局与演化趋势,调整生产结构与生活方式外,还要认真取水、海岸带、农业、森林、草原、人类健康等方面的适应对策,特别要重视需在现有认识基础上,选择有利于对付气候和环境变化及其影响和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无悔对策和措施",形成有利于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应把全球气候变暖将产生的影响考虑进去。例如,依据过去50年气候资料,目前到2020年耗资830.6亿元建设淤地坝16.3万座,在主要入黄支流建成较为完善的沟道坝系。但实际上由于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加剧,西北高原夏季降雨量将明显增加,非但淤地坝的作用会减小,而且可能造成区域性连锁塌、垮坝,从而造成重大灾害。所以,“十一五”规划一定要根据气候变化取适应措施,趋利避害。

第二、取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在充分考虑国家长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积极取多种减缓措施,坚持把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技术作为优先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先进技术产业化步伐;实施节能优先的能源政策,对能源生产、输送、加工、转换到最终利用的全过程实施节能管理;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先进核能技术以及高效、洁净、低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和氢能技术,重点突破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以及生物质液化、气化技术,积极研发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坚持走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改进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森林的保护和管理。结合国家重点生态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减缓气候变化战略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协调。当前以解决国内日益严重和紧迫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供应紧缺问题为驱动力和切入点,推进减缓气候变化战略的实施,并将减缓碳排放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目标。

第三、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科研与业务工作

由于未来人为排放方案的多样性、气候模式的不确定性、气候自然变化的难以预测性以及气候系统各圈层和多种影响因子的相互作用和反馈的复杂性等,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包含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加强科学研究,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人类对气候系统及其变化的认识,解决和减少不确定性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科学界的重要任务。要深入理解全球气候系统中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过程,了解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等的循环过程及其机理,掌握气候变化检测和预估的方法。应当尽快部署和实施中国气候系统观测、大气成分观测以及气候模式系统等一系列重大科学研究,以加深我们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认识,使我们在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对中国气候变化强信号区的影响方面获得新的观测事实,提高对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的准确率。

(选自2006年两会专题)

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当全球变暖成为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挑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一举一动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

受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24日向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报告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情况。报告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情况,阐述了我国的原则立场,回顾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所做的努力及贡献,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安排,勾勒出一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蓝图”。

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灾害性气候频发、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这些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后果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发展,中国也深受其害。

专家指出,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气候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最易遭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农业生产不稳定增加、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北方地区水供需矛盾加剧、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退化……这些都是气候变化对我国影响的具体表现。

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始终依靠发展来解决问题。解振华说,下一阶段,在继续抓好国家方案落实的同时,我国还将制定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去。将综合运用经济、科技、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强法制和体制机制建设,以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和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济源赵素萍说:“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各级要形成统一认识,上下要形成政策合力。此外,还要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不断提高执政能力,这样才能始终做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杠杆效应”,变倡导为全社会共同行动

虽然气候变化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但是也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重要机遇。

细读报告,我们不难发现,加大绿色投资、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让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在特定区域或行业内探索性开展碳排放交易,也必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黑龙江国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斌说,我们十分关注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创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目的就是让企业也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中来,这样能够产生“杠杆效应”,变的倡导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解振华指出,我们要提高全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倡导全民自觉行动,推动形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全社会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国际合作,携手努力,共同应对

面对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着不同的主张,两大阵营矛盾的焦点是减排责任分担、资金提供和技术转让。

解振华说,对此,我们一贯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携手努力,共同应对。从国情和实际出发,我国承担与发展阶段、应负责任和实际能力相称的国际义务,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此次提交审议的报告特别指出,我国将继续对外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对话与交流,增信释疑,开展务实合作,增进各方对我国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取行动和措施的了解和认识,树立我国负责任的良好形象。

当前,落实巴厘路线图的谈判已进入关键阶段,要不要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发达国家要不要继续率先减排,如何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些都使得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解振华表示,我国将本着对人类生存和长远发展高度负责任的精神,继续建设性地推进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商和磋商,注意与发达国家保持对话与沟通,坚决反对借保护气候实施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

他强调说:“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功。”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有哪些措施

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发展低碳能源、推广节能减排。

1、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温室气体排放达到最高峰后开始下降的过程,碳中和是指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达到平衡的状态。中国已经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制定了相应的行动和政策措施。

2、发展低碳能源。

低碳能源是指能够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核能等。发展低碳能源可以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能源效率和安全性,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

3、推广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指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取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消耗和废弃物排放。节能减排可以节约成本,提高竞争力,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公众意识。

保护自然和生态系统的措施

1、实施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实施绿色发展理念可以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推进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并形成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文明形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和公民素质,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1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这是肯定的,气候变化的主因是二氧化碳增多,植物会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氧气,促进碳循环和碳氧平衡。 2另外,造成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如煤,天然气,石油。会释放二氧化碳。所以要大力开发新型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 3汽车尾气排放会排放出温室气体,不只是二氧化碳,还有氮氧化合物等。所以现在有些城市已经推出了公共自行车系统,新能源电动出租车,和新能源公共汽车等,号召人们环保出行。 ? 4 制定碳排放,限制全年总碳排放,制定法律法规,对汽车的碳排放量进行规定,关停不合格的工厂。 ? 5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教育,减少对木材,电,水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