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中国天气的影响_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如何影响中国气候
1.为什么副热带高压北移速度快就会造成南旱北涝?
2.副热带高压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3.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4.什么是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会造成哪些负面影响?
5.为什么北极越来越热
6.副热带高压会对天气产生怎样影响?
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天气是晴热天气。
副热带高压,别称亚热带气候髙压或副热带高气压,也称为副热带高压脊,气象学专有名词,就是指活跃性于副热带地域的高压脊,遍布于南北纬30°上下,是一股常常存有但部位不固定不动的温暖气流。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带的天然分界线:秦岭山脉,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常为晴热天气。
副热带高压分布还具有广泛性,是唯一的除南极洲以外,世界各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副热带高压的东部是强烈的下沉运动区,下沉气流因绝热压缩而变暖,所控制地区会出现持续性的晴热天气。而副热带高压的西部是低层暖湿空气辐合上升运动区,容易出现雷阵雨天气。
副热带高气压的气候种类
1、亚热带湿区季气候:冬大半年时,伴随着行星风系的时节挪动,副热带高压操纵这里,促使降水降低,气候成旱季。
2、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压长期操纵此地域,困穷气候长年高温干躁。
3、波罗的海型气候:夏天,伴随着行星风系的时节挪动,副热带高压操纵该气候区,成旱季,因此波罗的海气候亦称“副热带夏干气候”。
4、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夏天北太平洋副高职称西进北抬,层结不稳定的中西部释放出去的高温湿冷的气旋在其北边与冷气团相逢,产生锋面(雨带),产生夏大半年的降水。但雨带南边的副高职称保护区通常高温降水稀缺,如伏旱天气。
为什么副热带高压北移速度快就会造成南旱北涝?
一般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常为晴热天气。
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干旱少雨。冬季,副热带高压移向低纬,本气候区西风带气旋活动频繁,降水丰富,同时因西风从冬季较温暖的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上吹来,气候温和湿润。
副热带高压的单体来说,东部和西部的大气铅直运动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在高压的东部,下沉运动特别强,下沉气流因绝热压缩而变暖,造成很强的下沉逆温,称为信风逆温。
这种强逆温的层结非常稳定(见大气静力稳定度,抑制了铅直对流的发展,使天气持续晴好,形成了副热带大陆西岸的干燥气候带〔见地中海(型)气候〕。在高压的西部,下沉气流和逆温都比较弱,使低层辐合上升的暖湿空气,易于冲破逆温层而形成对流,故多雷阵雨天气。
扩展资料
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于南、北纬30~40°间的大陆西岸。分布还具有广泛性,是唯一的除南极洲以外,世界各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副热带高压的东部是强烈的下沉运动区,下沉气流因绝热压缩而变暖,所控制地区会出现持续性的晴热天气。
而副热带高压的西部是低层暖湿空气辐合上升运动区,容易出现雷阵雨天气。随着季节的更迭,副热带高压带的强度、位置也会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
从1月到7月,副热带高压主体呈现出向北、向西移动和强度增强的趋势;从7月到1月,副热带高压主体则有向南、向东移动和强度减弱的动向。这种季节性的变化,还具有明显的缓慢式变化和跳跃式变化的不同阶段。
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约位于南、北纬30度附近。此高压带是盛行西风带和东风带的分界,其高纬一侧是西风带。
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晴朗,在其西北一侧是西南气流治跃区(通带雨区)。介于热带和温带之间的高气压称为副热带高压,通常把控制太平洋地区的称为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随季节而变化,一般在10~40°N之间活动。
百度百科-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压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我国雨季关系密切。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带来大量暖湿空气。降水一般发生于副高脊线北侧5—8纬度处。
://baike.baidu/view/39431.htm?fr=ala0_1_1
对我国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的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别是它西部的高压脊。它的范围在500百帕图上,用588线表示。它的位置和强度随季节而变化。其位置的变化:南北方向,用副高脊线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代表。6~8月脊线平均位于北纬24°。东西方向用588线西伸端点所在经度代表,平均位于东经12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每年6月以前,副高脊线位于北纬20°以南,高压北缘是沿副高脊线北上的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南下的冷空气相交绥地区,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形成大范围阴雨天气,受其影响华南进入雨季;到6月中、下旬,副高脊线北跳,并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雨带随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即梅雨;7月上、中旬,副高脊线再次北跳,摆动在北纬25°~30°,这时黄河下游地区进入雨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结束,进入盛夏。由于处于高压脊控制,出现伏旱;7月末至8月初,副高脊线跨越北纬30°,到达一年中最北位置,雨带随之北移,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进入雨季;8月底或9月初,高压脊开始南退,雨带随之南移。10月以后,高压脊退至北纬20°以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从上述可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活动特点:夏季北进时,持续时间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秋季南退时,却时间短,速度快。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的年际变化较大。当其活动出现异常时,常常造成我国较大范围的旱涝灾害。
由此可见,副高快速北移,南方的降水很快就没有了,降水多到北方。
副热带高压北移速度偏快,则北方(包括黄淮、华北、东北)的雨季就提前,而不会滞后。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的副热带高压带被分割而形成几个高压单体,称为副热带高压。它是大气环流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副热带地区重要的大型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是一种浓厚的暖高压,它常年存在且稳定少动。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的气候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其西部的高压脊。它的范围在500百帕图上,用588线表示,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南北方向,其位置的变化用副高脊线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代表。6~8月脊线平均位于北纬24°。而在东西方向,其位置用588线西伸端点所在经度代表,平均位于东经12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每年的6月以前,副高脊线位于北纬20°以南,高压北缘有暖气流与冷空气相交绥,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形成大范围阴雨天气,因此每年的这个时节,华南进入雨季;而到6月的中、下旬,副高脊线北移,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雨带也随之北移,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即常说的梅雨;到了7月的上、中旬,副高脊线继续北移,在北纬25°~30°之间来回摆动,随之黄河下游地区进入雨季。而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结束,进入盛夏,由于处于高压脊控制,出现伏旱,天气异常炎热;7月末至8月初,副高脊线跳过北纬30°,其位置也到达了一年中最北边,至此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进入雨季;而到了8月底或9月初时,高压脊不再北移,而是转而开始南退,雨带也随之南移。10月以后,高压脊退至北纬20°以南,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雨季结束。从上述西太平洋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不难看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活动特点。即夏季北进时,因其移动速度较慢,所以持续时间较长。而到了秋季南退时,速度却很快,持续时间较短。这足以说明其年际活动变化较大。而这些活动一旦发生了异常,就会引发我国较大范围的旱涝灾害。
什么是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会造成哪些负面影响?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的天气特征是高温少雨。副热带高压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系统。
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南北纬20-30°附近副热带地区。其形成主要是因为赤道低气压带的上升气流到上空,受气压梯度力影响,由于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在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常被大陆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副热带高压盛行下沉气流,气候一般干燥少雨。
扩展资料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北太平洋和东亚的天气变化有及其密切的关系。西太副高一般位于海洋上,但其西端往往可以伸到我国沿海,尤其夏季甚至可以西伸到陆地上,名头更是响亮,稍微留意一下与气象有关的新闻就会发现,酷暑的持续、雨带的变化、台风的活动等,大都与副高变化形影不离。
从气象专业角度来说,副高脊线附近盛行下沉气流,大气一般较为干燥,气压梯度小,所以风力微乎甚微。在这种状态下,太阳辐射可以更多地到达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气获得更多的热量,大气温度明显攀升。
百度百科-副热带高气压带
为什么北极越来越热
副热带高压就是指位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经常维持着沿纬圈分布的不连续的高压带由于海陆的影响,常断裂成若干个高压单体,这些单体统称为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会给我国带来丰富的降雨,但是过度降雨会带来洪涝灾害。
副热带高压会对天气产生怎样影响?
| 罪魁祸首
造成高温的罪魁祸首是副热带高压:赤道上空的上升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南北纬30度左右偏转成西风,形成下沉气流,产生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
(来源于中国天气网)
副高是影响我国夏季天气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之一,如上图所示,副高内部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强烈,同时,气压梯度小,所以风力微乎其微。在这种状态下,太阳辐射可以更多的到达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气获得更多的热量,大气温度明显攀升,出现高温天气
| 虽有暴雨,炎热不减
雨热同期,是我国夏季天气的另一个特点。北上的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来自北边的冷空气团相遇,带来夏季的降水,但是之后副热带高压继续北抬西进锋面以南的副高控制区往往空气对流很不旺盛,降水稀少,所以在暴雨之后反而形成炎热天气(比如北京)或者在出梅之后进入旱伏天气(比如南方地区)
(中国雨带及副热带高压位置关系示意图,来自于中国天气网)
5月中旬-6月上旬,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比较偏南,雨带维持在华南地区;6月中旬-7月上旬,副热带高压北跳到长江流域,带来了江南的梅雨季节。7月之后,副热带高压继续向北向西前进,雨带掠过华北甚至东北,便进入了我们俗称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今年比往年更热么/
说完了天气为什么这么热,那今年是不是比往年更热呢?
| 全球变暖导致高温加剧
答案是肯定的,除了正常的四季更迭冷热交替,全球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甚至难以改变的事实,并不是今年比往年更热,而是,每一年都比前一年更热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高温风险加剧
(来源于NASA)
NASA的网站列举了全球四个不同的气候机构关于全球气候的统计数据,不同机构的测量方式、标准、分析模型都不尽相同,但是无一例外都支持了全球正在持续变暖这一事实
事实不容乐观:未来的夏天,可能还会更热
| 拉尼娜现象
除了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今年4月份发生的拉尼娜现象也是我国今夏高温天气的幕后推手之一:东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西部海水温度增高,北太平洋副高位置较常年异常偏北,平均强度超过常年同期1倍以上
(来源于中国天气网)
往年,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主要控制范围往往是长江流域左右,也就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四大火炉所在的区域,不过随着副高的异常偏北,华北甚至东北都有着异常炎热的高温天气
/北极真的热化了么/
最近很火的一个新闻是北极地区测得32℃的高温,北极熊的生存状态再次受到关注,北极真的热化了么?
| 大西洋暖流影响着北极圈的天气
首先,北极并没有热化,北极熊的生存状况也并不像有些文章中所说的那样夸张。这次测量到32℃气温的观测点来自于挪威北部的一个气象站,位于北极圈的边缘地区
(32摄氏度的观测点大概在图中红点所示位置)
由于大西洋暖流的原因,在有利的气象条件下,来自南部的暖空气就有机会进入北极圈。当北大西洋暖流强盛,暖空气入侵北极圈,就会引起北极的短暂升温
同时,北极圈的范围占据多个纬度地区,包括俄罗斯、芬兰、瑞典、挪威等国家的部分领土,部分地区的局部高温并不意味着北极圈的中心和北极熊的栖息地也受到了热浪的侵袭
(来源于丹麦气象局)
来自于丹麦气象局(通过在北冰洋内的多个观测点集数据模型)的数据显示,2018年北冰洋地区的气温(红线)并没有异常于1958-2002年气温的历史值(绿线)。今年北半球的高温天气并没有影响到北极核心地区和北极熊的栖息地。而北极熊的生存状况,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的数据和信息显示,目前北极熊的数量其实是平稳甚至稳中有升的
| 全球变暖,北极确实更为严重
但这并不是说北极圈内32℃的高温就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就在今年2月份,冬季的北极也有过一次异常高温的记录:零上2℃
再往前,2107年、2015年,都有北极地区高温的记录,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北极地区的环境显得更为脆弱:北极地区的气温的升高速度要高于其他地区,增暖速度可能达到2倍,被称为极地放大效应
北极冰层覆盖面广,冰面多意味着阳光反射面多,吸收的热量少。但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面减少,冰层变薄,导致阳光反射率快速下降。失去冰层的保护后,极地区域反而在同样的温室效应下,产生比其他区域更快的温度上升
(北极地区融化的海冰,来源于维基百科)
事情没有那么坏,但决不可掉以轻心
/征集:酷热的2018,你留下了哪些记忆/
无论如何,生活还在继续,2018年酷热的夏天已经接近尾声,之后的路还很长
过去的夏天,你有什么关于炎热的记忆,可以通过或者的方式发给我们,被选中的将有机会发表在国家地理的官方账号哦
收集邮箱:fuyue@cng.cn
之前我们在微博做了征集,先放出一些有意思的给大家
重庆南坪星光时代广场玻璃幕墙真的可以煎蛋了
树上的小熊猫,有何尝不是床上的我!
日本测得41度的高温
福建厦门,手机已经热的无法工作了
最后,夏天有毒
重要的话,要重复:
热带与温带之间过渡地区的暖性高气压带,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常断裂成为若干个孤立的暖性高压,这些孤立的高 压,统称为副热带高压。
这种高压是控制热带、副热带地区 的持久的大型天气系统,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而变化。影响 我国的副热带高压主要有西太平洋高压、青藏高压和南海高压,其中以西太平洋高压对我国的影响最大,是造成我国夏季旱涝变化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在副热带高压的不同部 位,出现的天气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在副热带高压区内,天气一般晴朗,所以当它长期控制某一地区时,往往会造成该 地区的长期高温干旱,但当条件适当时,有时也会出现局地 性的热雷雨;在西太平洋高压的南侧,是台风频繁活动的地 区,在它的东风气流里,常有东风波形成并向西移动,影响 黔桂以东、长江以南地区,发生雷阵雨和暴雨天气;在副热带高压的北侧和西北侧,由于西部的偏南气流从海上带来大 量的水汽,当遇有西风带低压槽或低涡等天气系统时,会产生大范围的雨带。据统计,这一雨带在西太平洋高压西部脊 线以北的5一8个纬度一带,一般呈东西向。我国的华南雨 季、江淮的梅雨期、华北雨季等都与西太平洋高压向北移动 有密切关系。这一雨带在某一地区停留的时间长短,直接关 系到该地区的旱涝。一般来说,雨带停的时间越长,出现洪。涝的次数越多,停留的时间短,易出现干旱。青藏高压的位置与长江流域的梅雨及陕、青、甘的大一暴雨有密切的关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